






摘要:為明確外源2,4-表油菜素內酯(2,4-epibrassinolide,簡稱EBR)對結球甘藍幼苗在低溫脅迫下的緩解效應,以商甘6號品系為試材,采用人工氣候箱模擬低溫(8 ℃/-2 ℃)環境,通過不同濃度(0、0.01、0.05、0.10、0.50、1.00 mg/L)EBR溶液對甘藍幼苗進行噴施處理,研究其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形態建成、光合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EBR能夠顯著提高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株高、莖粗、鮮重和干重,其中以0.10 mg/L EBR處理效果最佳,與對照處理相比,其株高、莖粗、鮮重和干重分別提高43.02%、62.59%、48.13%、59.38%。EBR能夠有效減緩低溫脅迫下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的降低,減少氣孔阻力,降低胞間CO2濃度,以促進干物質的積累,且以0.10 mg/L EBR處理效果最佳。EBR能夠有效降低低溫脅迫下幼苗葉片相對電導率及丙二醛含量,其中 0.10 mg/L EBR處理較對照處理,其相對電導率值分別降低16.84%、23.55%和22.57%,丙二醛含量分別降低29.15%、28.68%和19.75%,且處理間差異顯著。EBR能夠有效提高低溫脅迫下幼苗葉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在低溫脅迫48 h時較對照處理,其活性分別提高23.55%和45.59%。綜上表明,EBR能夠有效緩解低溫脅迫對甘藍幼苗形態建成、光合特性和生理特性造成的傷害,增強甘藍幼苗耐冷性,且以0.10 mg/L EBR處理濃度效果最佳。
關鍵詞:2,4-表油菜素內酯;低溫脅迫;結球甘藍;形態建成;光合特性;生理特性
中圖分類號:S635.101;S635.1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4)13-0169-06
結球甘藍(Brassicas oleracea var. capitata L.)別稱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在我國周年蔬菜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結球甘藍在越冬栽培時如遇低溫甚至零下溫度,則會嚴重影響甘藍植株生長發育,導致甘藍產量和品質的降低。關于低溫脅迫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作用機制,不少學者已有報道[1-4]。因此,探索如何減緩低溫對甘藍植株的傷害,對于越冬甘藍高產栽培和周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植物的抗逆響應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較為復雜的生理生化過程。生產上應用2,4-表油菜素內酯(EBR)提高作物抗逆性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之一,其主要通過化控手段來達到改變植物生理生化過程以增強植物抗逆性的目的,如使植物體維持較高的葉綠素含量、促進光合作用、提高葉片光合效率、調節細胞生理環境、促進植物體正常生理生化代謝等[5-9]。近年來,許多學者在EBR緩解作物低溫傷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10-12],但關于EBR提高結球甘藍幼苗抗寒性的影響鮮見報道。因此,本試驗設計利用人工氣候箱模擬低溫環境,研究不同濃度的EBR溶液對甘藍幼苗形態建成、光合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響,以此來探究其對甘藍幼苗耐冷性的緩解機制,以期為越冬甘藍高產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22年3月在商丘市農林科學院實驗室和人工氣候室內進行。供試材料為商丘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自育品系商甘6號。2,4-表油菜素內酯購于上海Sigma公司。
1.2 試驗方法
選擇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的甘藍種子播種于營養缽(6 cm×6 cm)內,置于人工氣候室內進行育苗,每盆播種4粒,定苗1株。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EBR溶液共設6個質量濃度:0(CK,葉面噴施蒸餾水)、0.01、0.05、0.10、0.50、1.00 mg/L。每個處理選取大小一致的幼苗15株,設3次重復,待幼苗長至4葉1心時,分別按照試驗設計每天08:00將EBR溶液噴施于甘藍葉片上,每株50 mL,每隔24 h噴1次,連續噴5 d,靜置2 d后,把處理好的幼苗放置于光照培養箱,溫度晝8 ℃/夜-2 ℃(溫度設定參照孫惠娟等的方法[13]),光照度為12 000 lx,相對濕度為60%~80%,溫度誤差控制在±0.5 ℃內,進行低溫處理。
選取甘藍幼苗倒3葉,于低溫脅迫0、24、48、72 h 時進行葉綠素相對含量(SPAD值)、相對電導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于脅迫7 d時進行幼苗株高、莖粗、干重、鮮重及光合參數的測定,每個處理選取3株幼苗進行測定,重復3次。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用直尺和游標卡尺測定甘藍幼苗株高及莖粗,萬分之一天平稱量其鮮重和干重。利用手持便攜式SPAD-502葉綠素測定儀測定幼苗SPAD值。便攜式光合儀LI-6400(LI-COR,美國)測定幼苗葉片凈光合效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CO2濃度(Ci)和蒸騰速率(Tr)。采用電導法測定甘藍幼苗葉片相對電導率,MDA含量和SOD、POD活性分別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氮藍四唑光還原法及愈創木酚法測定,具體測定參照李和生的方法[14]。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及圖表制作。采用DP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形態建成的影響
由表1可知,甘藍幼苗在低溫條件下其生長受到顯著影響。通過噴施EBR,其幼苗株高、莖粗、鮮重及干重值均高于對照,且隨著處理濃度的增加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其中以0.10 mg/L處理后的甘藍幼苗株高、莖粗、鮮重及干重值最高,與低溫對照相比,分別增加了43.02%、62.59%、48.13%和59.38%,能夠有效地緩解低溫脅迫造成的甘藍幼苗生物量的下降,促進干物質的積累,從而維持較好的甘藍幼苗形態建成。
2.2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
2.2.1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SPAD值的影響
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綠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捕捉光能的重要物質,其含量的高低與光合作用程度密切相關[15-16]。由圖1可知,各處理SPAD值在低溫脅迫前無顯著差異,隨著低溫脅迫時間的延長,其SPAD值整體呈逐漸降低的趨勢。低溫處理24 h時,EBR各處理均能明顯減緩葉綠素降解,與CK呈顯著差異,其中SPAD值以 0.10 mg/L EBR處理最高,比對照顯著提高了20.98%;隨著低溫脅迫時間的延長,1.00 mg/L EBR處理SPAD值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對緩解甘藍幼苗葉綠素的降解效果不明顯;說明EBR處理濃度存在劑量效應,適宜濃度的EBR處理能夠顯著減緩低溫脅迫對甘藍幼苗葉片葉綠素的降解,但過量的EBR施用濃度則會加劇葉綠素的降解,從而對甘藍幼苗造成嚴重傷害。
2.2.2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
通過光合參數的測定可直接反映植株生長勢和抗性的強弱[17]。由圖2可知,低溫脅迫過程中,通過外源EBR的施用,處理組葉片Pn、Gs及Tr值均大于對照,且隨EBR濃度的增加Pn、Gs及Tr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0.10 mg/L EBR施用濃度效果最佳,比對照分別顯著增加45.38%、60.55% 和92.61%;處理組Ci值均小于對照,分別比對照降低2.95%、7.46%、16.19%、13.25%和2.04%。說明外源EBR能夠有效地緩解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凈光合速率的下降,減少氣孔阻力,延緩蒸騰速率的下降,降低細胞間CO2濃度,從而較好地促進干物質的積累,以獲得健壯植物體,提高甘藍幼苗的抗寒性。
2.3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
2.3.1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葉片相對電導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在低溫脅迫處理初期各處理相對電導率無顯著差異,隨著低溫脅迫時間的延長,相對電導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但均低于對照。其中在低溫處理過程中,未經EBR處理的甘藍幼苗相對電導率急劇上升,與各個EBR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0.10 mg/L EBR處理電導率值最低,與對照相比,低溫脅迫24、48、72 h分別降低8.17、14.30、14.63百分點,噴施效果最佳。說明低溫可導致幼苗葉片電導率增大,電解質嚴重外泄,細胞損傷程度嚴重,而噴施適宜濃度的EBR溶液可顯著降低幼苗葉片相對電導率,減少質膜受傷害程度,以保持植物體較好的形態建成。
2.3.2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葉片MDA含量的影響
植物體在逆境下MDA含量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出膜系統受損程度以及植物的抗逆性[18]。由圖4可知,在低溫脅迫前各處理幼苗葉片MDA含量無顯著差異,隨著脅迫時間的延長,其MDA含量呈逐漸上升趨勢,且各EBR處理MDA含量均低于對照。在整個低溫脅迫過程中,0.10 mg/L EBR處理可使幼苗葉片MDA含量始終保持最低,且與對照差異顯著,比對照MDA含量分別降低29.15%、28.68%和19.75%。說明低溫脅迫可導致MDA含量逐漸升高,而葉面噴施EBR處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幼苗葉片MDA含量,最大程度地減少低溫對植物體造成的傷害。
2.3.3 EBR對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葉片SOD、POD活性的影響
植物體在逆境條件下,其體內細胞活性氧水平會提高,但同時也可誘發植物體內防御體系的建立,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減輕活性氧對植物造成的傷害[19]。由圖5、圖6可知,在低溫脅迫時間內,通過EBR溶液處理,甘藍幼苗葉片SOD 與 POD 活性與對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活性變化總體呈先升后降趨勢,且都在脅迫 48 h 時達到峰值,相對于對照,0.10 mg/L EBR處理表現效果最佳,SOD、POD 活性分別提高了23.55%、 45.59%,且差異顯著。說明0.10 mg/L EBR處理可較好地誘導甘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以提高甘藍幼苗的耐冷性,減緩低溫脅迫對甘藍幼苗造成的傷害。
3 討論與結論
當植株遭受外界低溫傷害,最表觀的特征是植株外部形態發生變化,如失水、萎蔫、甚至死亡,顯著降低幼苗株高、莖粗、鮮重和干重[20]。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低溫條件下,通過噴施外源EBR溶液,可顯著提高植株生物量,維持較好的形態建成,緩解低溫脅迫對幼苗的傷害,這與楊蓮等的研究結果[21-22]相同。其中0.10 mg/L EBR處理效果最佳,而 1.00 mg/L EBR處理和低溫對照間均無顯著差異,說明EBR的施用濃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存在劑量效應。
葉綠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綠色植物營養和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葉片失綠、黃化都與低溫抑制葉綠素形成有關[23-24],而SPAD值與葉綠素含量呈顯著正相關,可以較好地反映出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25-27]。劉德兵等研究認為,在冷脅迫條件下,香蕉幼苗經不同濃度的BR處理后,可以明顯地減緩葉片中葉綠素的降解速度,增強香蕉幼苗的抗冷性[28]。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低溫脅迫條件下,EBR能夠顯著提高低溫脅迫下甘藍幼苗葉片的SPAD值,減緩甘藍幼苗葉片中葉綠素的降解,從而不同程度地緩解低溫對甘藍幼苗葉片的傷害。其中0.10 mg/L EBR處理使甘藍幼苗葉片在低溫脅迫下保持較高的葉綠素含量,減緩葉綠素的下降程度,使葉綠素含量保持穩定降低,從而有利于植物葉片對光能的利用和干物質的降低,以減輕低溫對幼苗的傷害,使甘藍植株保持較好的形態建成。這與丁錦新等的研究結果[29]一致。
Farquhar等研究發現,植物體遭遇低溫,可造成葉片失水皺縮、氣孔關閉,從而使葉片光合速率明顯下降,導致植物無法正常生長[30]。本研究結果發現,外源噴施EBR溶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低溫脅迫后引起的甘藍幼苗葉片Pn、Gs及Tr值的下降,并降低Ci值,使植物體的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處于一個動態的平衡,使甘藍幼苗維持較好的形態建成,從而提高幼苗耐冷性,該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31-32]一致。低溫脅迫下,氣孔因素和非氣孔因素是影響植物光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當胞間CO2濃度和氣孔導度同時降低時,說明光合速率降低是由氣孔因素引起;反之,則為非氣孔因素引起[33-34]。本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低溫脅迫下光合效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非氣孔因素造成的,這說明在低溫脅迫下,EBR可以通過減少氣孔阻力、增大氣孔導度、降低胞間CO2濃度來提高植物在逆境下的光合效率,以增強植物的抗逆性。
當植物體遭受低溫脅迫時,原生質結構受到影響,質膜選擇透性喪失,此時鹽類或有機物會從細胞中滲出,進入到周圍介質中,因此通過植物相對電導率和細胞中MDA含量的測定,可以很好地反映植物生物膜受傷害的程度[35]。本試驗研究結果發現,當甘藍幼苗遭受低溫傷害時,對照組葉片相對電導率和MDA含量始終處于較高水平,呈急劇增高趨勢;而處理組葉片相對電導率和MDA含量保持緩慢增長趨勢,且均低于對照,這說明在植物遭受低溫傷害時可以通過EBR處理,來減緩低溫對甘藍幼苗葉片的細胞膜傷害,從而提高甘藍幼苗的耐冷性,其中0.10 mg/L EBR施用效果最佳。
SOD、POD 是植物在逆境時防止膜脂過氧化酶促防御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2種保護酶,其活性的高低與植物的抗寒性呈顯著正相關[36-37]。張小貝等研究表明,在8 ℃低溫脅迫下,通過對甘薯葉進行外源EBR噴施,甘薯葉中SOD、POD活性明顯高于對照[38];李杰等研究得出,噴施0.10 μmol/L EBR,可使辣椒幼苗根系在低溫脅迫下的SOD、POD活性顯著提高[39]。本次試驗結論與上述觀點相同,在低溫脅迫下,通過施用適宜濃度的EBR,可以有效地提高甘藍幼苗葉片SOD、POD活性,這可能是因為通過外源EBR施用,誘導了甘藍幼苗相關抗氧化調控基因的響應,提高了體內抗氧化酶活性,增強了植株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有效地緩解了低溫脅迫對幼苗造成的傷害。
綜上所述,外源2,4-表油菜素內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低溫脅迫對甘藍幼苗的傷害,且存在劑量效應,其中以0.10 mg/L EBR的效果較好,可以較好地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光合效率及抗氧化酶活性,增強植株的抗寒性,從而使植株維持較好的形態建成,為甘藍高產穩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 芳,王 淇,趙曦陽. 低溫脅迫下植物的表型及生理響應機制研究進展[J]. 分子植物育種,2019,17(15):5144-5153.
[2]秦文斌,山 溪,張振超,等. 低溫脅迫對甘藍幼苗抗逆生理指標的影響[J]. 核農學報,2018,32(3):576-581.
[3]周艷虹,黃黎鋒,喻景權. 持續低溫弱光對黃瓜葉片氣體交換、葉綠素熒光猝滅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響[J].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4,30(2):153-160.
[4]鄭春芳,劉偉成,魏 龍,等. 外施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紅樹植物秋茄光合作用和抗壞血酸-谷胱甘肽循環的調控[J]. 植物生理學報,2019,55(8):1211-1221.
[5]Jaillais Y,Vert G. Brassinosteroids,gibberellins and light-mediated signalling are the three-way controls of plant sprouting[J]. Nature Cell Biology,2012,14:788-790.
[6]Fridman Y,Savaldi-Goldstein S. Brassinosteroids in growth control:how,when and where[J]. Plant Science,2013,209:24-31.
[7]Clouse S D,Sasse J M. Brassionsteroids:essential regulators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8,49:427-451.
[8]束紅梅,郭書巧,鞏元勇,等. 油菜素內酯對 NaCl 脅迫下棉花葉片生理特征和基因表達譜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16,27(1):150-156.
[9]Bhandari S,Nailwal T K. Role of brassinosteroids in mitigating abiotic stresses in plants[J]. Biologia,2020,75(12):2203-2230.
[10]惠竹梅,王智真,胡 勇,等. 24-表油菜素內酯對低溫脅迫下葡萄幼苗抗氧化系統及滲透調節物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13,46(5):1005-1013.
[11]Liu Y J,Zhao Z G,Si J,et al. Brassinosteroids alleviate chilling-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by enhancing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in suspension cultured cells of Chorispora bungeana[J].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9,59(3):207-214.
[12]楊 萍,李 杰. 2,4-表油菜素內酯對低溫脅迫下辣椒幼苗抗氧化系統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7(21):7-12.
[13]孫惠娟,王 超. 結球甘藍幼苗期耐寒性鑒定[J]. 作物雜志,2014(3):58-63.
[14]李合生. 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指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0-261.
[15]孫桂麗,徐 敏,李 疆,等. 香梨兩種樹形凈光合速率特征及影響因素[J]. 生態學報,2013,33(18):5565-5573.
[16]賈婷婷,常 偉,范曉旭,等. 鹽脅迫下AM真菌對沙棗苗木光合與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18,38(4):1337-1347.
[17]李俊周,喬江方,李夢琪,等. 短時水分脅迫對水稻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7,35(3):126-129,277.
[18]高俊鳳. 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0-211.
[19]Jamshidi Goharrizi K,Meru G,Ghotbzadeh Kermani S,et al. Short-term cold stress affect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raits of pistachio rootstock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21,141:90-98.
[20]吳雪霞,查丁石,邰 翔. 低溫脅迫對茄子幼苗生長、抗氧化酶活性和滲透調節物質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08,24(4):471-475.
[21]楊 蓮,高 歡,吳鳳芝. 24-表油菜素內酯對亞低溫脅迫下番茄幼苗生長與鉀積累的影響[J]. 中國蔬菜,2021(1):48-55.
[22]徐曉昀,郁繼華,頡建明,等. 水楊酸和油菜素內酯對低溫脅迫下黃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16,27(9):3009-3015.
[23]潘瑞熾. 植物生理學[M]. 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66.
[24]王平榮,張帆濤,高家旭,等. 高等植物葉綠素生物合成的研究進展[J]. 西北植物學報,2009,29(3):629-636.
[25]艾天成,李方敏,周治安,等. 作物葉片葉綠素含量與SPAD值相關性研究[J]. 湖北農學院學報,2000,20(1):6-8.
[26]蹇 黎,朱利泉,張以忠,等. 貴州蘭花SPAD值和葉綠素含量測定與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5):17462-17464.
[27]張文英,王凱華. 甘藍型油菜SPAD值與葉綠素含量關系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1):92-95.
[28]劉德兵,魏軍亞,李紹鵬,等. 油菜素內酯提高香蕉幼苗抗冷性的效應[J]. 植物研究,2008,28(2):195-198,221.
[29]丁錦新,陶曉東,黃素青. 表油菜素內酯對黃瓜幼苗抗冷性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1998,39(4):195-197.
[30]Farquhar G D,Sharkey T 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82,33:317-345.
[31]許大全. 光合作用氣孔限制分析中的一些問題[J]. 植物生理學通訊,1997,33(4):241-244.
[32]曹更生,宋純鵬. 氣孔保衛細胞信號轉導途徑[J]. 植物生理學通訊,1997,33(3):219-225.
[33]劉 旭,林碧英,李彩霞,等. 外源脫落酸對鹽脅迫下茄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20,54(2):231-236,268.
[34]項洪濤,鄭殿峰,何 寧,等. 植物對低溫脅迫的生理響應及外源脫落酸緩解脅迫效應的研究進展[J]. 草業學報,2021,30(1):208-219.
[35]崔潔冰,張 萌,張瑩婷,等. 低溫脅迫對柳杉不同無性系的影響及抗寒性評價[J]. 生物技術通報,2022,38(3):31-40.
[36]李 巖,田維麗,謝恩俊,等. 低溫脅迫及生理生化指標綜合評價抗寒茶樹[J]. 種子,2020,39(12):38-43,54.
[37]魏 鑫,王 升,王宏光,等. 低溫脅迫下不同類型藍莓品種的抗寒性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23,51(19):131-137.
[38]張小貝,祝志欣,南文卓,等. 2,4-表油菜素內酯(EBR)對菜用甘薯抗寒生理生化的影響[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7,44(3):525-529.
[39]李 杰,楊 萍,頡建明,等. 2,4 -表油菜素內酯對低溫脅迫下辣椒幼苗根系生長及抗氧化酶系統的影響[J]. 核農學報,2015,29(5):100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