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綠色金融對中國農業碳減排的影響

2024-12-31 00:00:00王依恬劉曉玲馬波包悅韓云釗
江蘇農業科學 2024年13期
關鍵詞:農業

摘要: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大背景下,作為溫室氣體產生的“主戰場”之一,農業也面臨降碳減排的綠色發展需要。受制于低迷的農業生產投資、低效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不健全的政府性融資擔保與風險分散機制,我國農業碳減排工作推進緩慢。從綠色金融的角度出發,深入探究綠色金融對我國農業碳減排支持的可行性及路徑,試圖在綠色金融主體與農業主體之間建立可靠橋梁,借助綠色金融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持續助力我國農業降碳減排。采用理論分析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剖析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機理,分析我國農業碳排放的現狀及減排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外綠色融資實踐案例展開對比分析。結果表明,第一,綠色金融能夠從優化資源配置、信號傳遞、技術進步3條路徑影響農業碳排放;第二,我國廣義農業CO2排放總量存在波動,但排放強度卻在逐年下降,且從排放占比構成上看,各省(市、區)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第三,我國一些地區已出現針對性的助力環境治理、實現綠色轉型的有益金融項目,但目前綠色資金仍不能全面覆蓋需求,結構上綠色金融資源中流向農業的占比較小,監管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可見,綠色金融能夠有效支持農業碳減排,但農業實現低碳轉型仍有很長的路需要走。綜上,應完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發展碳金融;通過利率調整、優惠稅率、再貸款支持等政策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利用財政支持和綠色基金加大農業科研力度,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有效運用綠色金融的知識溢出效應,在農村地區推廣綠色金融業務時宣傳環保理念。

關鍵詞:綠色金融;農業;碳排放;雙碳目標;資源配置;信號傳遞;技術進步

中圖分類號:F323.22;F3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4)13-0266-08

隨著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的出現,世界各國越來越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我國也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中國思路。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為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雙碳”目標,這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承諾。2021年,我國單位GDP排放強度下降3%以上,但在主要經濟體中GDP排放強度仍較高。為適應“雙碳”目標下的綠色發展路徑,我國一系列傳統產業面臨低碳轉型。2022年7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委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提出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十大行動”,助力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應對氣候變化、彌補綠色技術研發資金不足及緩解財政資金壓力,用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金融應運而生。出于環保發展的理念,綠色金融在世界各國都受到廣泛推崇,而銀行正是最主要的綠色資金提供主體。綠色信貸作為我國綠色金融中占比最大的板塊,近年來規模正在穩步擴張(圖1)。截至2023年3月,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存量規模世界第一,同比增長38.3%。其中,中國人民銀行在2021年推出作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碳減排貸款,推動年度減排(以CO2當量計,下同)4 786萬t。同時,自2023年1月1日至5月5日,我國綠色債券發行金額達 11 333.2億元,較2022年同期銳增41.2%。這是自2016年綠色債券誕生以來,年發行額首次突破 1萬億元,且發行利率明顯降低。上述數據充分反映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潛力及其助力降碳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

農業是溫室氣體產生的“主戰場”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報告》,2022年中國碳排放總量約為114.8億t,其中農業碳排放約占10%。在溫室效應大背景下,農業碳排放的影響面較大。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2》公布數據,我國作為農業大國,2021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6 870萬hm2,農業用地占土地面積的56%。農業生產既是全球范圍內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又是一個巨大的碳匯系統,一個綠色健康的農業生態系統可以很好地降低因農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農業碳減排是實現雙碳目標不可缺少的環節。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2》,2021年我國鄉村人口占總人口的35.28%,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22.87%。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農業碳排涉及面廣。但是農村治污作為我國生產生活環境污染治理的重點之一,資金投入匱乏,僅憑各地的財政資金大多難以為繼。目前我國亟待綠色轉型,農業生產的碳排放占比和影響面均較大,對其進行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農業低碳轉型資金匱乏,引導蓬勃發展的綠色金融“下鄉”具備必要性。本研究聚焦綠色金融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分析其影響機理,基于農業碳排放的現狀結合各地綠色融資案例進行剖析,并得出相應結論,為將資本市場資金合理引導至農業降碳減排并發揮效用給出對策建議,進而助力農業低碳轉型。

1 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氣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共識,眾多學者針對碳減排進行探討。郝瑞軍等認為,中國碳排放總量增速放緩,存在中心城區碳排放無變化、外圍區域碳排放變化的圈層結構,應分地區、分行業實施差異化的碳減排政策[1]。

在還未形成較有規模的綠色金融體量時,學者們先從金融整體出發研究對碳排放的影響。部分學者認為金融發展會促進碳排放。Sadorsky通過分析新興國家的數據,發現金融發展會刺激能源消費,一定程度增加碳排放[2]。趙軍等對我國省級面板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金融發展會導致碳排放和環境惡化加劇[3]。還有部分學者則認為,金融發展有利于抑制碳排放。嚴成樑等認為,更高水平的金融發展能支持技術創新,從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降碳減排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4]。Hui等認為,更發達、更深入的金融市場通過資源配置效應將市場上的投資分配向更清潔的能源,從而增加低排放能源供應[5]。對于這2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有學者認為這與經濟體金融發展的階段有關。Abbasi等認為,在金融深化和金融部門發展程度尚不充分的新興經濟體,無法利用金融發展來減少碳排放,當經濟體金融部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利用它緩解碳排放[6]。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規模逐步擴大,但距離實現“雙碳”目標仍有較大資金缺口。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估算,要實現 1.5 ℃ 的目標導向轉型路徑,需累計新增投資137.7萬億元[7]。因此,綠色金融仍具有較大發展潛力。高原等提出綠色金融改革政策通過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提升綠色技術創新水平的方式抑制碳排放,同時試點區域的周邊地區由于政策正向輻射,其CO2排放強度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8]。王金濤等認為,綠色信貸對我國碳排放的影響存在環境規制的“門檻效應”,即環境規制程度較高時,綠色信貸的降碳效果顯著,也存在“以鄰為伴”的空間溢出效應,最終認為綠色信貸的發展整體上有助于減少碳排放[9]。

部分學者針對農業碳排放提出了不同觀點。施懿宸等認為,綠色金融通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面源污染治理以及科技創新助力農業農村降碳減排[10]。徐文成等認為,農村金融發展能夠顯著抑制農業碳排放,其中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所起到的抑制作用大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11]。劉莉等認為,我國農業碳排放效率和綠色金融發展水平耦合協調度呈現從“失調”向優質協調發展的趨勢,空間上呈現“東強西弱,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存在明顯的極化——涓滴效應,并提出根據耦合協調數值將全國劃分為和諧區、磨合區、拮抗區、低發展區,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促進農業碳排放效率和綠色金融發展水平均衡優質協調,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12]。

綜上,目前學者們針對碳排放與綠色金融的研究已有許多,但大多集中于城市地區、能源工業方面,對農業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本試驗針對綠色金融對農業碳排放發展的影響展開研究。

2 綠色金融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機制

綠色金融是指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目前,我國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以綠色信貸為主。觀察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綠色信貸支持項目的環境效益,其2021年碳減排量相對2016年分別增加109.93%、34.79%,表明綠色信貸對社會低碳轉型存在有效助力。

2.1 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機制

綠色金融發展對碳排放的影響主要通過銀行等主體向重污染行業供給綠色資金實現,支持、刺激重污染行業通過技術改造、研發等途徑改變發展方式,最終實現降碳減排。本研究對重污染行業的界定主要參考李青原等的研究結論[13],結合2010年出臺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和2012年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篩選出的行業代碼包括B06、B07、B08、 B09、B10、B11、B12、C17、C18、C19、C22、C25、C26、 C27、C28、C29、C31、C32、D44。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主要存在3條路徑,整體影響機制見圖2。

2.1.1 優化資源配置效應

綠色金融實質上通過懲罰與激勵措施提供一種差異化的外源融資。一方面降低綠色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和難度,支持其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信貸約束措施可以提高“兩高一剩”行業的融資成本,削弱其擴張能力,低碳型產業的市場占比得以增加。同時,重污染企業的碳排放量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擴大,需在交易市場上購買一定的碳排放權,避免因碳排放超額而受到處罰。隨著全球碳排放權價格的逐步攀升以及我國碳市場價格接軌國際市場,倒逼產業綠色轉型。通過上述機制,金融資源從重污染部門轉移到低碳部門,使社會的經濟資源能夠有效地配置在碳排放效率較高的產業上,有利于抑制碳排放。

2.1.2 信號傳遞效應

在監管之下,企業通過相應的激勵措施和處罰行為接收政策信號,權衡利弊選擇未來的發展模式。同時,綠色金融市場上的價格信息和交易狀況反映當前綠色產業的發展狀況,欣欣向榮的綠色金融市場和健康成長的綠色產業釋放積極信號吸引企業加入,擴大社會綠色資本規模,有利于社會低碳轉型。

2.1.3 技術進步效應

金融發展提供投資創新技術的動機和機會,新技術有利于環境友好型生產過程,支持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這是產業創新升級和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企業通過申請專利控制新技術所有權,以出售、租賃技術使用權的方式,在獲取收入的同時擴大先進技術的影響范圍,引領其他產業實現綠色轉型,并刺激無法獲取專利技術的企業加快研發。最終全產業生產效率得到提升,抑制碳排放。

2.2 綠色金融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機制

綠色金融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同樣遵循上述3條路徑。第一,優化資源配置效應,綠色金融的發展理念使得運用環保型生產資料和低碳農業技術的現代化農業生產者在獲取資金時有獨特的競爭力,如申請可持續掛鉤貸款,將貸款利率與借貸雙方約定的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掛鉤,績效完成度越高,貸款利率將按設定幅度得到優惠調整,激勵農業主體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因此,綠色農業融資渠道得以擴張,通過政策引導及差異化融資成本使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在碳排放效率更高的農業主體上。第二,信號傳遞效應,創新性綠色金融產品通過準入門檻、優惠利率等措施向農業主體釋放低碳行為鼓勵信號,刺激農業主體升級技術、轉換發展模式,實現降碳減排,以便更高效地獲取所需資金。第三,技術進步效應,綠色金融為農業技術研發部門提供科研資金支持,推動綠色農業技術更新,同時農業主體也能夠利用綠色資金購買生產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的生產資料、設備,如低污染化肥、環保農膜、滴灌設備,降低農業碳排放。

3 我國農業的碳排放現狀及問題分析

農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其生產對自然條件依賴性較強,且在我國糧食安全頗受重視,農業用地占比大、第一產業就業人口眾多。因此,農業碳減排是實現雙碳目標不可缺少的環節。

3.1 我國農業碳排放的現狀

3.1.1 概念界定

廣義農業包含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多種產業。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三次國家信息通報》中將農業活動溫室氣體排放源和吸收匯的種類分為動物腸道發酵、動物糞便管理、水稻種植、農用地和農業廢棄物田間焚燒,農地、林地、草地、濕地碳排放歸類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其中吸收匯指從大氣中清除溫室氣體、氣溶膠或溫室氣體前體的任何過程、活動或機制。結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統計,我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源見表1。

農業涉及溫室氣體主要是CO2、CH4和氧化亞氮。CO2主要來自肥料使用、作物殘留燃燒、土地利用和煤炭、電力等農業能源使用,CH4主要來自動物腸道排放和水稻種植,氧化亞氮主要來自農用地排放。碳排放核算主要依據國際通用的3種方法:采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推薦排放因子;采用IPCC推薦公式和本國特有參數核算排放因子;采用模型計算排放因子。

3.1.2 我國農業碳排放的規模及結構

近年來,學者們運用各種公式與模型對我國農業碳排放進行測算。田云等從能源利用、物資投入、水稻種植、畜禽養殖等方面考察我國廣義農業的碳排放,測算數據(不含西藏自治區)見圖3[14]。我國農業碳排放總量處于波動中,在2015年達到峰值10.385 515億t,之后迎來下降趨勢,2019年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低值。同時,我國農業碳排放強度自2005年起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中,2019年碳排放強度相對于2005年已下降近50%。

田成詩等分農業非能源碳排放和農業能源碳排放2個部分測算得出2016年中國省際農業碳排放,并將其與田云等測算得出的2019年省際數據進行對比,結果見表2[14-15]。

從占比構成看,各省(市、區)間存在較大差異。湖南、河南、湖北、四川、江蘇、山東、安徽、江西、黑龍江等省的農業碳排放量在2次測算中均位列前九,占比之和超過50%。除江西省和黑龍江省外,其余省份人口均超過5 500萬人,且多是我國的糧食生產大省,農業較發達。福建、陜西、重慶、山西、青海、海南、寧夏、上海、天津、北京等省(市、區)的農業碳排放量常年居全國倒數10位,后5位農業碳排放量均未超1 000萬t,總和僅約占全國總量的10%。其中,青海省農業碳排放量雖不高,但其強度高達9.72%,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是因為占據主導地位的畜牧業較發達,以及氣候條件較惡劣和生產技術落后導致生產力較低。而上海市、天津市及北京市的主要增長點在第三產業,因此農業碳排放占比較小。

3.2 我國農業碳減排存在的問題

農業生產投資低迷、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低效、政府性融資擔保與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限制了我國農業碳排放工作的推進。目前,大部分金融資源集中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金融業務推廣、普及不充分。資金供給者出于逐利的目的,向農業部門投放的資金較少,將大量資金投向股市、房市等。盡管目前普惠金融中針對“三農”的業務正在逐步發展,但銀行因信息不對稱而采取的保守放貸行為使得許多“三農”主體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三農”主體需要精準針對式的金融服務,而目前金融能夠服務到農業碳排放領域的體量不足,產品和服務較少。因此,農業更需要綠色金融“下鄉”。

3.3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助力農業降碳減排

部分學者秉持“先污染后治理”的觀點,認為環境污染在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只有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對污染進行有效治理。如果只強調經濟發展而忽略其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在后期則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來治理和改善。如20世紀中期英國倫敦的光化學污染事件,缺乏限制的工業化對氣候、人體健康等都造成了明顯危害,后續治理環境花費近30年;2007年,由于污水排放治理及時,太湖發生了藍藻污染事件,對太湖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城市生活用水嚴重短缺。上述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實現綠色協同發展是必要的,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目前,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增速明顯高于其他貸款,反映市場主體迫切需要綠色轉型資金,但同時綠色信貸在全部信貸中占比仍較小。充足的資金是突破農業碳減排困境的重要因素,綠色金融正是農業轉型的理想資金來源。劉莉等經過測算,發現近年來我國農業碳排放效率與綠色金融發展水平耦合協調度快速上升,2019年起耦合協調度D值已超過0.9(圖4),達到優質協調,說明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推進低碳農業發展,農業已逐漸從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模式向現代化、綠色化發展,農業碳排放效率和綠色金融已經初步形成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12]。因此,加快發展農村綠色金融,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合理引導綠色金融主體將目光更多地移向農業,進而持續助力我國農業降碳減排。

4 國內外綠色融資實踐分析

4.1 國外的綠色融資模式

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綠色金融在世界各國都被廣泛推崇,發展出適用于各國自身條件狀況的綠色融資模式。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全資擁有的政策性銀行,為新能源及綠色產業提供融資支持,且德國政府通過貸款貼息的方式,用較少資金帶動大量環保節能項目運行。在美國,大量農業合作組織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在組織內成員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農業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形成關系網絡,大部分農業信貸也由信貸合作社提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荷蘭合作銀行共同設立森林保護和可持續農業伙伴計劃(FPSA),FPSA通過設立林業基金為參與可持續林業項目的銀行提供擔保,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風險暴露,同時提供可持續經營培訓等服務,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4.2 我國的綠色融資實踐

隨著綠色金融的不斷發展,在汲取國外綠色金融發展經驗及自身摸索創新之下,我國許多地區相繼出現了助力環境治理、實現綠色轉型的有益金融項目,如四川省“綠蓉融”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本研究針對浙江省建德市“五水共治”定向融資和江蘇省無錫市農污治理“錫山模式”進行分析,發現其成功經驗為農業碳減排綠色融資創新提供了有效借鑒。

4.2.1 浙江建德“五水共治”定向融資

“五水共治”分別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2014年,浙江省建德市率先在浙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掛牌發行“五水共治”定向融資計劃產品,由建德市馬南高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融資主體,面向全國投資者發售,于5月底成功募集資金4億元。該創新融資模式中,興業銀行杭州分行作為資金監管和托管銀行,建德市政府作為實際還款人,由財政還本付息。年化利率高達8%、半年付息1次、未到期可在市場上轉讓、信用評級為A及違約風險較低等特性使該產品具有較高的盈利性、流動性及安全性,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較強。該模式有效將資本市場資金引導至環境治理領域,為我國綠色融資模式創新提供有益借鑒。此后,浙江省多地相繼發行“五水共治”定向融資產品。

4.2.2 江蘇無錫農污治理“錫山模式”

2021年起,江蘇省環保集團與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有效運用商業模式合作治理錫山區農村生活污水,2021年工程總投資約2.75億元,涵蓋錫山區150個自然村,惠及6 249戶農村居民,形成了農污治理的“錫山模式”。

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一大難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項目運行成本高,前期所需資金較多,可經營資產權重相對低,一般企業并不適合這類公益性項目的長期運行;二是治理時照搬城市治污的做法與工藝,而非因地制宜;三是農污治理項目包含主體較多、情況較復雜,項目呈現出區域化與碎片化的特點,導致在規劃設計項目時工作量大、修改難度增加,在進行投資、實際建設及運行中和現實存在一定差距。

綜上,雖然國家已在農污治理上投入較多,但在農村實際受益群體農民們中并未獲得較高認可。而江蘇省環保集團的“錫山模式”走出了以上困境,并獲得較好的實施效果。一方面,創新農污治理項目投融資新途徑,突破以往簽訂正式協議后才可融資的傳統模式,規避了政府債務對融資的障礙。江蘇省環保集團與錫山區人民政府合作成立江蘇蘇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將其作為負責投資、運作及規劃全域項目的重要載體。由政府購買項目服務,企業主動讓利,制定相對較低的投資收益率,同時設置較合理的回款周期。這可以保證農污項目的公益性,并盡可能降低地方財政壓力。另一方面,江蘇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采用將項目投資按年期分布的滾動實施方式,企業以1年建設期加上8年運營期作為1個生命周期來投資運行,降低地方政府一次性財政支出過高的風險。這種設定可以按實際項目需求和政府財力不斷調整,保證每年地方財政支出較穩定,實現預算逐步常態化。

“錫山模式”這種市場化的農污治理模式有利于發揮融資優勢、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從專業化角度提高項目效益,加快項目建設,該融資模式可被廣泛借鑒用于農業低碳轉型。

5 結論與對策建議

5.1 結論

本研究先分析綠色金融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機理,并梳理我國農業碳排放的現狀及瓶頸,再借助案例進行研究得到以下結論。第一,綠色金融能夠有效支持農業碳減排。在市場化機制和綠色金融政策作用下,綠色金融為農業碳減排提供專項資金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資成本,擴大運營資金和科技研發投入來源,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改善農業設施運用和技術水平,并通過綠色融資形成市場隱形監督機制,進一步提高“三農”群體環保意識,推動農業碳減排。第二,綠色金融助力農業實現低碳轉型仍面臨一定困難。綠色金融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推動力,雖然綠色資金仍不能全面覆蓋需求,結構上綠色金融資源中流向農業的占比較小,因此資金供需間存在一定缺口。同時,監管缺失,仍存在獲得綠色資金的主體后續不將資金用于碳減排的可能。

5.2 對策建議

第一,完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綠色債券市場、綠色基金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綠色金融市場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完善綠色金融產品的發行審批機制和信息披露機制,健全長效監督機制,提高產品發行效率。加強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管理監督委員會、交易所、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的交流協作,促進信息流動。第二,加快發展碳金融。推動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目前我國碳排放權定價相對于其他國家偏低,應汲取國內外市場建設的有益經驗,提高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定價能力,加快與國際碳定價接軌。第三,通過利率調整、優惠稅率、再貸款支持等政策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激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市場,激發市場潛力。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化機制,創新多樣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如可持續掛鉤貸款,為農業低碳發展提供更多融資渠道。第四,利用財政支持和綠色基金加大農業科研力度,加快農業技術創新,如環保肥料、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第五,有效運用綠色金融的知識溢出效應,在農村地區推廣綠色金融業務時宣傳環保理念。鼓勵農戶有意識地使用環保型生產資料,學習綠色農業技術。

參考文獻:

[1]郝瑞軍,魏 偉,劉春芳,等. 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的空間化與時空動態[J]. 環境科學,2022,43(11):5305-5314.

[2]Sadorsky P.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J]. Energy Policy,2010,38(5):2528-2535.

[3]趙 軍,劉春艷,李 琛. 金融發展對碳排放的影響:“促進效應” 還是 “抑制效應”?:基于技術進步異質性的中介效應模型[J].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4):1-10.

[4]嚴成樑,李 濤,蘭 偉. 金融發展、創新與二氧化碳排放[J]. 金融研究,2016(1):14-30.

[5]Hui C H,Wong A. Do countries adjust the carbon intensity of energy towards targets?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adjustment[J]. SN Business amp; Economics,2021,1(10):136.

[6]Abbasi F,Riaz K. CO2 emission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an emerging economy:an augmented VAR approach[J]. Energy Policy,2016,90:102-114.

[7]項目綜合報告編寫組. 《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綜合報告[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30(11):1-25.

[8]高 原,申珍珍. 綠色金融改革政策的碳減排效應[J]. 中國環境科學,2022,42(10):4849-4859.

[9]王金濤,黃 恒. 綠色信貸對碳排放的影響研究:基于PSTR模型和SDM模型的實證分析[J]. 當代經濟管理,2022,44(9):80-90.

[10]施懿宸,朱彥幸娃,任玉潔. 綠色金融助力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路徑與對策[J]. 金融縱橫,2021(5):17-22.

[11]徐文成,毛彥軍,屈小爽. 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業碳排放影響研:以河南省17個省轄市為例[J]. 征信,2022,40(7):86-92.

[12]劉 莉,陳 卓. 農業碳排放效率與綠色金融發展水平的耦合協調分析[J].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0(2):87-98.

[13]李青原,肖澤華. 異質性環境規制工具與企業綠色創新激勵:來自上市企業綠色專利的證據[J]. 經濟研究,2020,55(9):192-208.

[14]田 云,尹忞昊. 中國農業碳排放再測算:基本現狀、動態演進及空間溢出效應[J]. 中國農村經濟,2022(3):104-127.

[15]田成詩,陳 雨. 中國省際農業碳排放測算及低碳化水平評價:基于衍生指標與TOPSIS法的運用[J]. 自然資源學報,2021,36(2):395-410.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3 00:49:56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外向型農業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免费|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久久一级电影|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永久色|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色悠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免费在线观看av|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亚洲精品片911|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99在线|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欧美成人A视频|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激情综合图区| 九色国产在线| 少妇精品网站| 极品国产在线|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国产色网站|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视频三级|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久久网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青青青国产视频| 久青草网站|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午夜激情婷婷|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色亚洲成人| 99在线视频精品|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日本a∨在线观看|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青涩在线|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av在线手机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