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寵物:理想化關系的投射
有人說,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此話不虛。朋友的朋友說受不了家里的熊孩子整天人貓大戰而決定棄養貓時,我沒有料到這只見人就兇的小公貓其實是個病嬌。我叫它福福,接來家里沒多久,就因眼疾住院花掉近5位數,后來我又發現福福的腸胃也很脆弱,它能吃,愛吐,時不時還拉個肚子。為了它,真沒少往醫院送錢。
有一次去醫院檢查,見到一個老人帶著一只狗候診。可是走的時候,狗被留下了。“那只狗狗也住院了嗎?”“哎,”醫生嘆了一口氣,“不是住院,是讓我們看著‘處理’。”我想起老人落寞的背影,被獨自留下的狗狗又該有多難過。
這是一個傷感的故事,想必也不是孤例。根據2023年1月,由國家獸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獸藥協會、中國獸醫協會等多方聯合編寫的《2022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行業研究報告)》,約78%的寵主認為“寵物看病貴”是寵物就醫痛點。網絡上也不時爆出有人因為不想承擔或承擔不起寵物就醫費用而棄養的新聞。
我沒能跟進老人與狗的后續,卻在后來想起這件事時,哇的一聲大哭出來。我后知后覺地想到,難道我的福福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來到我身邊的嗎?朋友的朋友或許不是因為熊孩子頑劣,而是體檢查出寵物的毛病,不想承擔后續的治療開銷。
我一時覺得傷心,一時又為福福慶幸。如果換個主人,未必能像我這樣盡心盡力醫治,不惜成本為小動物換回一副好身體。經過醫生和護士們的努力,福福已經從一只張牙舞爪的受驚小貓,變成一只粘人的小貓、活潑愛玩的小貓、成為家人的小貓。
它甚至成了寵物醫院的明星,從醫護人員到熟客寵主,見到它來都忍不住熱情地貼上前摸摸頭,再嗲嗲地說一句:“福福來啦?讓姨姨抱抱。”而福福也盡顯“渣貓”本性,誰來摸摸都開心地蹭蹭。這當然是玩笑話,我心里知道,這其實是因為它覺得安全,貓生不再缺愛,才學會釋放愛。
“一期一會”的人際關系
茶道修行常提到“一期一會”,要修習者抱著“一生一面”的珍重,好好為眼前人斟一盞茶。古人因為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生出的這種無常感,放到社交網絡發達的今時今日,并不因為“六度空間理論”縮減成“三度人脈”而消減。相反,動態管理的通訊列表讓彼此的紐帶變得脆弱。一個ID的添加、刪除,就是一個人在另一個人生活中的入場和退場。
前段時間,我因為運動損傷,在一家專業機構做康復治療。從預約、看診,到出方案、選擇康復師,一切走標準程序,順順利利就進入狀態。治療師很親切,偶爾也會聊些追劇、探店之類的生活話題,整個過程輕松愉快。我下意識覺得,這次受傷也算因禍得福,認識了一個有趣的年輕人。
但是當我提出想加康復師微信的時候,他拒絕了,“診所有要求,不讓加客戶微信。”那一刻,我多少是有點難過的。所以不管有多少共同話題,我們之間的關系永遠不會是朋友。作為付款的一方,我能見到他的唯一渠道,就是通過預約電話打到前臺,看看他的排班表幾時有空,而不會有機會在微信上問,哪里開了新餐廳,要不要一起去。
也許有人會說,想要和醫護人員做朋友,本身就是一廂情愿。由于醫患關系的特殊性,他們不想被占用私人時間、免費提供專業服務,保持不遠不近的客戶關系是最穩妥的。即使這種臨時性的關系因為多次復診而延續出某種類似友情的關系,也往往是不對等的。
然而,當我們不自覺地拒絕和業務往來中認識的人成為朋友,朋友還能從哪兒來呢?難道只能維護過往的同學關系,或是降級尋找“垂直細分領域”的搭子,而不是去好好認識一個人?
果真如此,我也真的理解為什么越來越多人更愿意養寵物,而不是交友了。正所謂“世界破破爛爛,小貓/小狗縫縫補補。”小動物從來是無所求的。它不需要你有多體面的工作,不會計算你的職位、頭銜有多少利用價值,帶去飯局是跌份還是長臉,只要你陪在身邊就夠了。當然,有罐罐加餐會更高興。可是它們的高興好單純,看著它們滿足地舔爪,就覺得被生活消耗的身心又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