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公立醫院管理制度建設逐步完善,各醫院也越來越重視運營管理工作。加之2021年頒布的《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施辦法》進一步強調了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相關工作也得到了進一步落實。本文首先介紹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及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特點,分析目前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常見問題,繼而結合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以期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公立醫院;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志碼:A
公立醫院只有實現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預算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工作,長期合理分析預算需求才能夠確保醫院資源分配合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因此,公立醫院必須不斷強化自身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各類成本管理,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從當前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認識不到位、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考核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和優化。
1 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及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特點
全面預算管理指的是單位基于自身戰略導向,全面預測和計劃未來財務預算,合理配置各項資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專業部門負責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考核,盡可能保障預算執行和預算計劃吻合。在發現二者出現偏差時必須及時進行預算分析、反饋和糾偏,不斷完善預算執行結果,為預算執行提供指導,促進單位戰略目標實現。
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公立性。公立醫院屬于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單位以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第二,公益性。作為非營利單位,公立醫院的主要職責是為全社會提供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因此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必須遵循公益性這一原則。
2 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常見問題
2.1 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足
自我國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已經勢在必行。當前,雖然大多數公立醫院均開始落實全面預算管理相關要求,構建了相應的制度和體系,但是關于全面預算管理的認知差異仍然存在[1]。一方面,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架構不明確。任何一項制度的落實都要以清晰的組織架構、明確的崗位職責劃分為前提,否則在該項制度實施過程中就會出現相關人員各行其道、態度消極的現象。這也是當前部分公立醫院存在的問題,職責劃分不明確、人員管理機制不完善、未合理分析各崗位工作要求等,導致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導。另一方面,對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到位。當前,部分公立醫院未正確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真正意義,只是將其作為一種形式化的工具,工作重心仍然在提高醫院科研水平和醫院效益等方面。在此情況下,公立醫院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與預算考核等工作流于形式。部分部門和科室的醫護人員只專注于自身工作,未積極參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甚至還有部分醫護人員對全面預算管理知之甚少,不利于推進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2]。
2.2 預算編制存在較多問題
第一,缺乏戰略指導。目前公立醫院預算編制未與戰略目標相結合,多數情況下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長遠規劃,沒有將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很多公立醫院的預算編制被視為一項任務,而沒有真正領會預算編制的重要性,編制內容缺乏可行性,各項預算指標不相關,嚴重影響了后續的預算執行與考核等工作。第二,預算編制內容不全面。公立醫院屬于事業單位,加之各科室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參與不足。因此,預算編制工作基本由財務部門負責,但是財務部門對其他科室的工作要求、預算需求以及未來的長期規劃并不熟悉,導致預算因素考慮不全面,最終預算編制內容存在漏洞,無法滿足醫院各科室的需求。第三,編制方法不科學。一些公立醫院并未真正理解全面預算的含義,對全面預算理解不充分,預算編制仍然采用簡單的基數法,即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往往簡單地結合上年度預算情況再進行疊加。這種編制方法操作簡單,但內外部環境變動十分迅速,缺乏全面的分析會導致預算編制結果并不合理,在預算執行時如果發生預算不足的情況,又隨意申請,導致預算編制喪失實際意義。
2.3 預算執行效果不明顯
第一,缺乏預算執行管理體系,預算執行主體不明確。當前,部分公立醫院并未將全面預算管理提升到戰略高度,因此相應的機制體系建設有待加強。部分公立醫院的預算執行管理體系建設較為簡單,只是制定了預算執行公開機制,關于預算執行責任主體并未明確,各部門和科室的職責劃分不清晰,預算執行的問責機制缺乏,這就導致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較為隨意,難以達到預期的執行效果[3]。第二,預算執行缺乏監督。一方面,缺乏剛性的預算控制機制,預算執行較為隨意。部分公立醫院的預算執行過程并不嚴格遵循預算編制規則,增加了公立醫院財政壓力,不利于預算執行工作的科學開展。另一方面,缺乏對預算執行全過程監督。預算執行前期準備工作中未嚴格執行審批制度,預算執行缺乏綱領性文件指導;預算執行過程中未對預算執行主體、過程、預算執行和實際支出進行監管,喪失了監督的權威性;預算執行后期監督也較為缺乏,比如對預算執行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未進行動態監測,缺乏有效的反饋和優化。
2.4 缺乏預算考核與改進機制
第一,預算分析不充分,缺乏動態調整。部分公立醫院未結合醫院內外部環境作出動態調整。一旦發生突發情況,公立醫院各科室資源會十分緊張。部分公立醫院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但是對于調整是否合理、是否能滿足醫院動態需求等問題并不關注,看起來短期內似乎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醫院效益仍然較低,醫療服務質量無法得到充足保障。第二,缺乏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部分公立醫院忽視預算考核工作,加之存在一定的人情世故因素,制定的考核指標均為能夠實現的、需要領導人主觀考核的因素,而諸如總資產周轉率、患者滿意度等量化指標較少。指標設置缺乏科學性,預算考核缺乏權威性和剛性,不利于提升全面預算管理質量。第三,獎懲機制未與考核結果相關聯。當前,大多數公立醫院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考核體系,并為進一步強化考核效果,將獎懲機制也納入了預算考核體系。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公立醫院未將院內獎懲制度與預算管理有效銜接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預算考核體系的激勵效果。當獎懲制度不完善時,可能會導致原本由于預算執行不到位,應當受到懲罰的科室逃過懲罰;而一些預算管理和預算執行效果較好的科室卻要替其他科室承擔責任,難以保證考核與獎懲的公平性。
3 加強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增強人員意識,健全預算管理組織架構
一方面,健全預算管理組織架構。首先,建立預算管理委員會。為進一步強調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該委員會由院長牽頭,各部門負責人組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結合醫院頂層設計對各科室任務進行協調,定期探討預算管理事項并共同決策。其次,設置預算管理辦公室。該辦公室負責劃分各部門預算管理職責,由財務科、人事科、醫務科等各科室負責人構成。在權責明確的情況下,由財務科負責醫院收入費用和收支節約等的管理,一旦發現異常必須上報并溯源,確保每一筆開支都與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吻合;人事科負責劃分各部門權責、考核、監管等工作,從制度層面壓實全面預算管理。最后,建立預算監督部門,并賦予其審計獨立性,加強對預算管理的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強化相關人員的全面預算管理意識。公立醫院可以采用專項會議、培訓、內部交流會等形式,營造良好的全面預算管理氛圍,強化領導層全面管理意識,繼而由上至下進行培訓和渲染,做到不遺漏一人。此外,還要充分調動各科室參與的積極性,增加相應的激勵措施,以此達到各部門、各科室人員共同參與的目的[4]。
3.2 革新預算編制方法,構建全面預算管理機制
第一,結合公立醫院戰略目標和短期規劃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在編制過程中,將長期規劃分解為各年度工作計劃,繼而進一步將其分解為各項業務活動計劃,最終細化到個人,再結合當前資源情況進行合理配置,確保預算編制與醫院長期和短期戰略相適應。第二,通過加強業財融合,明確各科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的職責,制定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將各科室參與指標納入其中,形成硬性要求。由財務部門帶頭,各科室共同參與,實現預算管理與臨床醫療活動的有效結合,保障預算編制內容全面且真實。第三,引進優秀的預算編制方法。結合不同預算指標特性,充分考慮內外部因素變動情況,借助信息技術獲取更加全面的數據信息,以更先進的預算編制方法代替以往陳舊的方法[5]。
3.3 確立預算執行主體,加強預算執行全過程監督
一方面,明確各項預算執行責任主體。公立醫院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必須對各級預算工作的主要任務進行明確,并在年初確立各人員預算職責后簽訂預算責任書,增強預算管理的剛性,對預算執行形成約束作用,防范預算超支等風險。此外,還要在此過程中關注公立醫院各類資源和資金的使用情況,確保各項成本支出以及資源消耗都嚴格遵循預算編制,進一步規范預算管理。
另一方面,強化預算執行的全過程監督。公立醫院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為增強預算執行效果,還需要構建完善的控制措施和監督體系。首先,做好事前監督。組建專業的監督部門,加強人員培訓,包括專業技術與思想道德等方面,避免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建立嚴格的審批機制,賦予相關部門獨立審批的權力,按照要求合理控制各項支出。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立即叫停后續工作,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其次,強化預算事中管理。預算事中管理較為復雜,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密切關注預算執行的主體、預算執行過程、目標完成度等方面,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比對實際預算執行和預算編制是否吻合。要求預算執行控制中各主體積極溝通協調,明確支出情況,實現動態監管,避免發生預算超支或者資源過度損耗等問題。最后,嚴格落實事后監督。歸納總結預算執行情況,對預算管理全過程工作進行復盤,著重分析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對比分析公立醫院預算和實際執行情況,判斷預算工作達成情況,并制訂風險防范方案,守好預算執行的“最后一道防線”。
3.4 優化預算考核體系,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長效機制
第一,加強預算分析。公立醫院應當全面分析預算執行過程,采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系統平臺,與各科室系統相銜接,提高信息傳遞和共享效率,為全面預算分析提供信息支撐。同時,相關人員應當做好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工作,做好年度對比、實際執行和預算編制差異對比,做好支出管理。
第二,建立完善的預算考核評價體系。基于總體目標,分解預算指標,將責任與考核均落實到個人。公立醫院預算考核中可以引入平衡計分卡的指標體系,確保預算考核的公平、全面,并與獎懲機制相結合,進一步增強考核效果。平衡計分卡要求合理確定各維度指標,比如財務維度包含總資產周轉率、收支結構等;學習與成長維度包含員工培訓費用、職稱比例等;患者維度有患者滿意度以及患者增長率等各項指標[6]。在該指標體系建設中既要注重財務指標的設立,也要加入相應的非財務指標,并賦予相應權重,確保預算考核能夠得到量化管理,增強考核效果。
第三,構建相應的獎懲體系,并與各科室人員利益和預算考核結果相掛鉤,有效的激勵手段能激發科室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而嚴格的懲罰手段也能對科室人員形成威懾。比如,將評職稱的機會與考核結果掛鉤,考核結果較好的人員更有機會獲得評職稱或者晉升的機會,如果考核結果較差的人員則可能面臨批評、調崗等懲罰。讓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充分認識到自身在預算管理中承擔的責任,并積極參與其中,營造良好的預算管理氛圍,共同提高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質量。
4 結語
公立醫院預算管理效果直接關系醫院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著重分析了當前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當前,公立醫院仍需從思想意識、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考核等方面著手,全方位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提高公立醫院管理水平,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小燕.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預算管理的開展策略[J]. 財會學習,2023(24):62-64.
[2]張禹晨. 業財一體化模式下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研究——以S醫院為例[J]. 財會學習,2023(23):150-152.
[3]孫祥勝. 運營視角下的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思考[J]. 財會學習,2023(22):53-55.
[4]曾緒曉. 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及改進[J]. 財會學習,2023(22):62-64.
[5]廖思斯. 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的問題與改善措施分析[J]. 中國產經,2023(14):152-154.
[6]王蕓. 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建議[J]. 財會學習,2023(20):74-76.
[作者簡介]姚毅培,男,河南洛陽人,河南省嵩縣人民醫院,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全面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