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學校的學生因生理上的缺陷,在課堂學習中,知識接受程度和互動參與度的差別較大。在培智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個別化教學,有助于教師關注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情況,促使培智學校的學生在智力、心理、興趣愛好和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基于此,分析個別化教學的特征以及培智初中語文個別化教學中的問題,從不同角度闡述個別化教學在培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個別化教學;培智學校;初中語文
張寶萍(1983—),女,甘肅省通渭縣特殊教育學校。
由于培智學校的學生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以及獨立生活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礙,因此,班級的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開展培智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設計班級教學方案,針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制訂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一視同仁,關心個體”,培智學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才會有所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也才會不斷提升。
一、個別化教學的特征
個別化教學根據學生之間身心、智力、生活、興趣和需求等方面的差異而展開,旨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開發學生各個方面的潛力。個別化教學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個別化教學承認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學習節奏、探究方式和接受能力。教師在設計個別化教學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征,突破“一案貫穿教學始終”的局限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水平的學習活動中取得進步。
第二,重視學生的興趣需求。個別化教學的目標在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因此,個別化教學方案的設計要建立在傾聽學生心聲、掌握學生興趣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之上。
第三,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個別化教學可以減少學生的迷茫感,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基于學生學情,反復斟酌、再三提煉過的問題,使學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可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學習動力。
第四,重視學生的合作交流。個別化教學鼓勵學生以同桌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這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際能力,又能促進學生之間進行學習資源共享,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二、培智初中語文個別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夠理想
培智學校學生由于存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障礙,相對缺乏學習主動性,若得不到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他們的新知探究效果就比較差。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培智學校學生仍需要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此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即使是在個別化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的注意力也難以長時間集中,難以掌握所學的字詞句,難以理解文本中的語段,從而影響了語文學習的效果。
(二)教師的教法不能有效服務培智學校學生
從事培智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專業的素養,還要有為培智學生奉獻的精神和服務的意識。但是,當前的特殊教育學校中還存在缺少專業的科任教師的情況。在培智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按照《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既不主動去全面了解培智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沒有分析他們的發展需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的重視。受此影響,培智學校學生存在發展參差不齊的問題,學生的健康成長受到影響,一些重度智力障礙學生甚至會失去發展的機會。
三、培智初中語文教學中個別化教學的運用策略
(一)注重課前、課中和課后與學生的交流
在培智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求知欲等情況,從而及時完善并動態調整個別化教學方案。此外,堅持與學生交談,能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使學生主動與教師互動、與同學探討。
比如,在教學《王冕學畫》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交談主題:1.我們生活在“書畫之鄉”,同學們家里都掛有誰的畫作?2.請同學們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書畫家的故事。3.通渭縣的畫家中,你最喜歡哪一位?為什么?4.王冕學畫的故事大家知道嗎?誰能給我們講一講?這樣的交流主題既能夠助力教師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也能夠為教師的個別化教學提供信息支持。讓性格內向、心理相對封閉的學生說一說家中掛畫的故事,讓喜歡畫畫的學生講一講自己的學畫史,讓善于交流的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對書畫的思考,讓喜歡讀書的學生議一議王冕學畫的原因,這樣的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來進行說、講、談、議,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具有推動作用。
又如,在古詩《山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交流活動:1.教學前的背誦。讓學生比一比誰讀過的古詩多、誰背誦古詩更熟練。教師可引出《山行》,了解學生對這首詩的閱讀與背誦情況,并據此調整個別化教學方案。2.教學中的探究。由于課前開展了背誦活動,教師對學情有了一定的掌握,并據此完善了教學方案。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學生對《山行》內容的理解上:“遠”和“斜”兩個字表達了什么?“有人家”三個字讓你們想到了什么?讀了這一首詩,同學們能體會到詩人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嗎?3.教學后的作畫。為了深化學生對《山行》的印象,在所有教學環節結束后(或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結合個別化教學效果,和學生再一次進行交流探究,引領學生繪制山林秋色圖,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與學生不同形式的互動,教師既可以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目標,也能使學生感受到詩人想象力的豐富和詩歌意境的深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表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促進個別化教學更好開展。
(二)制訂個別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屬,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和“風向標”。因此,教師在開展培智初中語文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情況制訂具體的、能使每個學生實現的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開發智力、鍛煉操作技能、提升語文素養。
比如,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預設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認識“院”“前”“倦”“伴”“臉”“眼”“牽”“甜”等8個生字并組詞;2.引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生字生詞;3.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4.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5.讓學生搜集并整理贊美教師的詩歌;6.培養學生尊敬和熱愛教師的良好品德;7.引導學生感悟師生之間的深厚友誼。
又如,在引領學生開展《老槐樹》第一課時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來組織個別化教學:1.能認讀并書寫漢字“校”“園”“向”“歡”“槐”“粗”“壯”“伸”“嚴”“實”;2.能認讀詞語“老槐樹”“校園”“粗壯”“伸向”“嚴嚴實實”“歡笑”;3.能夠熟練朗讀課文;4.讓學生討論交流老槐樹枝干、樹冠的特點;5.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描述校園的某個生活場景。在培智學校的個別化教學中,“對號入座”設置教學目標,使學生可以量力實現學習目標,才能促進學生學習信心的樹立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穩步提升。
(三)選擇個別化教學內容
在培智初中語文個別化教學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出發選擇教學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培智學校的學生對所學內容有選擇偏好,對于自己不喜歡的內容,他們可能不愿意去學習。同時,教師選擇個別化教學內容的過程,也是構思教學方法、醞釀教學策略的過程,對于提升個別化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預設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既要綜合考慮學生學情和興趣愛好,也要對所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使學生愿意去學習必學內容和涉獵選學內容。
比如,根據學生對詩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山行》的教學中引入杜牧的《秋夕》、王維的《山居秋暝》、劉禹錫的《望洞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針對部分學生不愿意寫字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引領學生學習《丁一小寫字》的過程中,講一講王羲之吃墨汁的故事、智永“退筆成冢”的故事,讓他們明白堅持的重要性,從而鼓勵學生學習。
(四)根據學生智力發育程度開展教學
培智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理清每一名學生的智力發育情況,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效實施個別化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障礙程度,將學生分為重度、中度、輕度三個層次,并就此設計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學習或教師引領學習的樂趣,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不斷提升學習信心。
比如,《水培綠蘿》是一篇說明文,對于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水培綠蘿”“比較綠蘿”“擺放綠蘿”“敘說綠蘿”四步法進行個別化教學。對于重度智力障礙的學生,教師可引領他們學習“水培綠蘿”的四大步驟,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水培綠蘿的方法;對于中度智力障礙的學生,教師可引領他們通過“比較綠蘿”和“擺放綠蘿”,理解文中“枯黃”“殘缺”等詞語的含義;對于輕度智力障礙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引領他們完成前面兩個學習內容,還要與他們一起完成“敘說綠蘿”的學習任務。這樣多樣化的引領、個別化的教學設計既能讓學生有效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也能促進和諧愉快學習氛圍的形成。
(五)運用多媒體助力個別化教學
在開展個別化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既能給教學過程提趣,又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助力智力障礙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比如,在引領學生學習《故鄉的小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自己拍攝的家鄉小橋和文章中的小橋制作成課件,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家鄉的小橋和文章中小橋的不同,鼓勵學生敘述自己家鄉的小橋的故事,品讀作者筆下的小橋。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關于小橋美景的視頻:河水清澈、垂柳依依、小鳥鳴唱、蝴蝶飛舞、水牛悠閑……在學生對小橋有了表象的認識之后,教師可再次通過視頻展示“人們踏著它的脊背走過去”的情景。如此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作者不僅在贊美小橋的風景美,還在展示小橋為人們服務的品質,在凸顯小橋的高大,我們要向小橋學習,默默無聞地為人們干實事、干好事。
(六)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評價
在培智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點滴進步開展評價,哪怕是學生對一個小問題的回答、一句不經意的問候、一次低聲的傾訴,教師都不能輕易錯過,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激勵性評價,使他們能夠提升學習和生活上的自信。需要注意的是,“一攬子”評價或“大一統”評價對于輕度智力障礙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而對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礙學生效果不是很明顯。基于此,培智學校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個別化評價意識,讓學生在評價中提升學習信心,點燃生活熱情。在對學生進行個別化的評價時,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評價的角度要大。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局限于學生的語文成績,可以從學生寫字的規范情況、讀書的聲音響亮程度、課外閱讀的完成情況等方面去評價,盡可能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二是評價應采用鼓勵式。培智學校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鼓勵,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或者一個欣賞的眼神,都會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影響。三是注重發現學生閃光點。教師要用慧眼發現學生在課內外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并進行及時評價,使他們繼續發揚優勢,取得更大的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培智初中語文個別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尊重培智學校學生的受教育權利,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創設適宜他們學習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能夠舒心地參與學習活動,還要當好“伯樂”,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和評價,培養他們強大的內心。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一顆為培智學校學生服務的責任心和愛心,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孫震宇.個別化教育在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22,15(3):81-83.
[2]馬冀.培智學校的生活語文個別化教學[J].文學教育(下),2022(1):89-91.
[3]孫亮.個別化教學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品位經典,2021(14):170-172.
[4]陶娟.培智語文個別化教學的有效路徑[J].小學生(下旬刊),202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