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廣大學者致力于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研究,對屯墾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主要內容以及重要意義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全方面、系統化的探討,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本文梳理了以往學者對屯墾思想理論成果的相關研究,指出研究的發展歷程、重要成果以及經驗所在,旨在明確屯墾思想研究的重要意義及其存在的研究空間和今后研究的重點方向。
關鍵詞:屯墾戍邊;思想;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D2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7-0001-04
基金項目:兵團社科基金:“加強兵團維穩能力建設研究”(21XZS023)。
一、引 言
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源于我國悠久的邊疆開發歷史、豐富的民族文化以及長期的邊疆治理實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屯墾戍邊的優良傳統,通過開發邊疆、保衛邊疆,促進了國家的統一與繁榮。走入近代,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屯墾戍邊對于維護國家主權、促進民族團結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屯墾戍邊思想。研究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不僅有助于人們深入了解其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主要內容,更好地把握邊疆治理規律,還能為推動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團結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二、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偉大使命[1]。在黨的發展歷程中,屯墾戍邊思想作為黨的重要戰略思想之一,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演變,對推動國家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初創于革命戰爭年代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國內外復雜的政治環境,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屯墾戍邊對于保障國家安全、穩定邊疆局勢的重要性,不僅提出軍隊要參加生產,在戰斗和訓練間隙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執行“三個隊”任務,以減輕人民群眾負擔,還通過組織農民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一方面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另一方面也為革命提供了物質支持。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初步形成,為后來的國家建設和邊疆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形成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展開,中國共產黨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屯墾戍邊思想。這一時期,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黨全面系統地回答了新中國屯墾戍邊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觀點,構建起中國共產黨屯墾思想體系的基本框架;同時,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軍事防御力量建設,確保國家安全穩定。復轉軍人、支邊青年等構成屯墾戍邊的主體,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立現代化國營農場,為國家工業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豐富和發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對屯墾戍邊思想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創新。這一時期,黨為了進一步促進新疆發展和社會穩定,鞏固西北邊防,不斷推進屯墾戍邊理論的發展,并根據形勢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作出了恢復新疆兵團、加強兵團屯墾戍邊工作的重大決策[2]。同時,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不僅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對屯墾戍邊事業進行改革,拓展了屯墾戍邊的載體,還增加了邊疆地區文化建設和教育的投入,提高了當地人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
(四)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于黨的十八大以后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賦予了屯墾戍邊思想新的時代內涵,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好新疆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兵團工作,在根本、長遠問題上下功夫,使兵團真正成為邊防安全的穩定器,成為新疆各族人民的大熔爐,成為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示范區[3]。這一時期,黨充分肯定了屯墾戍邊思想對新時代邊疆治理的重要性,肯定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種特殊組織形式,要求兵團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墾區城鎮化建設,推進兵地融合發展,不斷弘揚兵團精神。
縱觀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的形成與演變過程,可以看出其始終貫穿于黨的歷史發展之中,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推動國家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堅持和發展屯墾戍邊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的主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是黨和政府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總結歷史經驗、創新發展形成的關于如何在邊疆地區實施屯墾戍邊戰略的重要理論。這一思想是在充分繼承和發展我國古代屯墾戍邊制度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需要,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邊疆地區繁榮穩定而提出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堅持黨的領導和團結統一原則
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作為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之一,充分體現了黨對國家安全與發展的深邃思考和全面布局。這一思想不僅強調黨的領導這一核心原則,更在團結統一的基礎上推動了邊疆地區的穩定與發展。在堅持黨的領導方面,屯墾戍邊思想強調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以確保黨在邊疆地區的領導地位不動搖。比如,黨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統籌協調各方力量,確保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同時加強對邊疆地區黨員干部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確保了黨的決策部署貫徹執行。在團結統一方面,屯墾戍邊思想強調邊疆地區各民族、各階層之間的團結合作,共同推動邊疆地區的繁榮與進步。黨不僅通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還積極協調邊疆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了區域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堅持黨的領導和團結統一原則,推動了邊疆地區的穩定與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將繼續深化對這一思想的理解和實踐,為邊疆地區的繁榮與進步注入新的動力。
(二)推動生產建設和民生改善
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的重要目的是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在長期實踐中,黨不斷豐富和發展屯墾戍邊思想,使之成為推動邊疆地區繁榮穩定的重要指導思想。在生產建設方面,黨的屯墾戍邊思想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邊疆地區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通過加大投資力度、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推動邊疆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注重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體系,提高邊疆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在民生改善方面,黨的屯墾戍邊思想注重提高邊疆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通過實施扶貧攻堅、教育普及、醫療衛生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讓邊疆地區人民享受到更多實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通信等條件,不斷提高邊疆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
總而言之,在推動生產建設和民生改善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僅注重發揮各族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增強各族群眾對屯墾戍邊思想的認識和理解,還鼓勵和支持各族群眾積極參與邊疆地區的開發建設,共同推動邊疆地區的繁榮穩定。
(三)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屯墾戍邊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強調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定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堅決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安全,并通過加強邊疆地區的國防建設和邊境管控,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中國共產黨的屯墾戍邊思想作為黨的一項重要戰略思想,旨在通過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在邊疆地區開展生產建設活動,從而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思想不僅體現了黨的智慧與決心,更在實際行動中得到了充分的貫徹與執行。
在邊疆地區開展屯墾戍邊活動,對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屯墾戍邊活動能夠顯著提升邊疆地區的經濟實力,增進民生福祉。通過組織人民群眾進行農業、林業、牧業等生產活動,不僅能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還能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比如,在新疆、西藏等地區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促使特色農產品逐漸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為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增添了新的力量。其次,屯墾戍邊活動能夠加強邊疆地區的國防建設。在邊疆地區建設生產基地、軍事設施等,既有助于提高國家的國防能力,又為國家的安全穩定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比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通過加強邊疆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提升了防御能力,為國家的安全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的當代意義與啟示
在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中,屯墾戍邊思想以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內涵成為黨和政府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思想不僅在歷史長河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也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寶貴啟示。
(一)對新時代邊疆工作的借鑒與指導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邊疆地區的發展與安全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為新時代邊疆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指導。通過借鑒歷史經驗、把握時代特征、創新工作思路等措施,黨和政府能更好地推動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團結。
首先,屯墾戍邊思想強調邊疆地區發展的重要性。邊疆地區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原因,發展相對較慢。在開展新時代的邊疆工作中,既要注重推動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促進地區繁榮與進步。其次,屯墾戍邊思想強調邊疆地區安全的重要性。邊疆地區作為國家的門戶和屏障,其安全穩定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整體安全。在進行新時代的邊疆工作時,既要加強邊疆地區的軍事防御力量建設,提高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能力,又要加強民族團結工作,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全穩定。最后,屯墾戍邊思想強調邊疆地區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邊疆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不僅是當地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國家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新時代的邊疆工作中,既要注重保護和傳承邊疆地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又要注重在實踐中借鑒黨的屯墾戍邊實踐成功案例和經驗做法,比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當地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成功經驗為黨在新時代推進邊疆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二)是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屯墾戍邊思想一直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民族團結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屯墾戍邊思想,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組織人民進行屯墾(即開墾荒地,進行農業生產)和戍邊(即保衛邊疆,維護國家安全)活動,以達到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的目的。這一思想不僅體現了黨對民族團結的深刻理解和堅定信念,也展示了黨在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遠見卓識,它源于我國古代的屯田制度,但是在黨的領導下又得到了全新的詮釋和發展。
在進行屯墾戍邊實踐的過程中,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組織和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參與,通過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和共同學習,增進了各族群眾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并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情誼。同時,黨注重發揮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通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倡導民族團結理念、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等方式,成功將屯墾戍邊活動與民族團結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不僅提升了各族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也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黨還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屯墾戍邊和民族團結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在邊疆地區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邊疆地區的生活條件;開展文化教育活動,提高各族群眾的文化素質等。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推動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
(三)為推動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路徑
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強調推動生產建設和民生改善,為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首先,強調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鏈水平。黨中央根據邊疆地區的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提升產業鏈水平,從而提高邊疆地區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加就業崗位,促進民生改善。其次,強調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創新活力。黨中央深化邊疆地區改革開放,完善政策體系,優化營商環境,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培育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激發邊疆地區發展活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再次,強調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邊疆地區重點推進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領域項目建設,同時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后,強調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人力資源水平。黨中央和邊疆地區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發揮人才在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從而提升邊疆地區的人力資源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綜上所述,在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指導下,邊疆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日益進步,民族團結愈發牢固,治理能力逐漸提升。但是,當前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比如,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仍不夠完善、人才依然缺乏等。對此,邊疆地區要繼續在黨的屯墾戍邊思想指引下,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不斷探索創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為地區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五、結 語
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是黨在邊疆治理實踐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具有深遠的歷史貢獻,推動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強了民族團結、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國家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思想將繼續在邊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歐陽靜.簡約治理:超越科層化的鄉村治理現代化[J].中國社會科學,2022(3).
[2] 王小平.中國共產黨屯墾戍邊理論的形成與發展[J].兵團黨委黨校學報,2021(3).
[3] 王海武.“師市合一”,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的有效載體[N].兵團日報(漢),2014-11-24(04).
[4] 張美濤.對西部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創新的思考———基于縮小區域差距的視角[J].理論與當代,2012(4).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