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桃樹的落花落果現象復雜多樣,涉及花芽分化不完全、授粉受精障礙、樹體營養供需失衡、氣候突變導致的生理脅迫以及病蟲害等諸多因素。通過梳理桃樹保花保果的管理技術,為郯城縣桃樹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同類地區桃樹種植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郯城縣;桃樹;保花保果;管理技術
山東省郯城縣作為我國重要的桃樹種植產區,以其豐富的種植經驗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在桃產業鏈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據統計,截至2019年,郯城縣桃樹種植面積已達到1.2萬畝,年產量高達8443噸,顯示出強大的生產力與市場潛力。桃樹種植不僅成為了當地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特別是通過實施“春賞桃花、夏秋冬三季售桃”的全年收益模式,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但在桃樹栽培中,桃樹的落花落果現象復雜多樣,涉及花芽分化不完全、授粉受精障礙、樹體營養供需失衡、氣候突變導致的生理脅迫以及病蟲害等諸多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對推動郯城縣的桃樹種植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桃樹落花落果的原因
1.1 第一次落花
第一次落花,主要發生在桃樹開花初期至謝花后不久。此次落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花未成功授粉。桃樹雖有一定的自花授粉能力,但多數情況下仍需借助風媒或昆蟲媒介進行異花授粉,若授粉條件不佳,如缺少授粉樹種、花期遇連續陰雨或低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從而導致授粉失敗,進而引發大量花朵自然脫落[1]。二是花芽分化不完全。在冬季休眠期和春季萌芽期,花芽分化過程受到諸如溫度、水分、養分等因素的影響,若分化不充分,易產生敗育花,這類花往往會在開放后不久便脫落。三是低溫凍害的影響,特別是在花期遭遇突如其來的冷空氣侵襲,花器官容易遭受凍害,導致花朵失去生命力而脫落。四是病蟲危害,例如蚜蟲、螨類等害蟲直接吸食花器組織,破壞其正常功能,也造成早期桃樹落花[2]。
1.2 第一次落果
第一次落果階段,此時幼果尚處于子房膨大初期。落果的主要原因為受精不良和樹體營養不足。一方面,受精不良通常是由于上述提及的授粉問題或花器本身發育缺陷,使得受精卵不能正常發育為胚,進而導致果實無法正常生長而脫落。另一方面,樹體營養不足則源于樹體本身的營養積累不足以供應大量幼果生長的需求,尤其是在春季快速生長期,若未能及時補充充足的養分,尤其是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以及硼、鋅、鐵等中微量元素供應不足,將直接影響到幼果的正常發育,從而進一步加劇落果現象。
1.3 硬核期落果
硬核期落果是桃樹生命周期中的第三個關鍵落果階段。此時,果實正處在果核硬化的過程,對礦物質元素的需求尤為迫切。若此時樹體內部營養分配不均,即大部分養分被旺盛的新梢生長所吸收,而不能有效輸送到果實,尤其是一些中微量元素如硼、鈣、鎂等的匱乏,將會阻礙果核的正常硬化,進而導致果實停止發育而脫落。
1.4 第三次落果
第三次落果通常與桃樹品種特性、樹勢以及光照條件緊密相關。有些桃樹品種,如晚蜜桃、寒露蜜、中華壽桃等,由于基因的原因其果實的成熟期不一致,在采收前會陸續脫落。另外,樹勢過旺也可能誘發落果,過旺的營養生長會過度消耗樹體養分,使得生殖生長相對受到抑制,加上果實間的養分競爭激烈,弱勢果實便會因得不到足夠的養分而脫落,如圖1所示。此外,光照不足也是落果的重要原因,充足的光照不僅可以促進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還有助于果實的正常著色和成熟,反之,則可能引發落果。
2 針對性的保花保果技術措施
2.1 花芽分化期管理
花芽分化期是桃樹生長周期中決定花芽數量和質量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管理對后期的開花、坐果及果實品質有著直接影響。首先,合理施肥,應注重磷、鉀、硼元素的施用。磷有助于促進花芽分化和根系發育,鉀能增強樹體抗逆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硼元素對花粉管生長和受精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適當增加磷鉀硼肥的比例,同時控制氮肥施用量,以防枝梢旺長,搶占花芽分化所需的養分[3]。其次,施用有機肥。有機肥不僅能提供長效、全面的營養,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有利于桃樹根系吸收養分,增強樹體的營養儲備能力。最后,適度修剪。通過對桃樹進行適度修剪,疏除過密枝條、病蟲枝和徒長枝,既能改善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又可以抑制營養生長過旺,將養分集中供給花芽分化,促進花芽飽滿、健全。
2.2 補充外源激素與營養素
在桃樹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適時適量地應用外源激素和營養素能夠有效提高保花保果效果。在花開初期,可噴施硼酸、磷酸二氫鉀等以促進花器官發育和花粉管生長,提高授粉受精的成功率。在謝花后,可使用含有鈣、鎂、鋅等中微量元素的葉面肥,促進果實細胞分裂和果實生長,降低脫落酸含量,從而降低落果率。同時,也可以根據樹勢和生長階段,適量使用赤霉素、防落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調控樹體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提高坐果率。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激素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推薦劑量和時機,避免過量或濫用導致樹體生長紊亂。
2.3 果實硬核期管理
硬核期是桃果實發育的關鍵階段,此時果核開始硬化,對養分需求特別大。為防止硬核期落果,應及時補充磷、鉀、鈣等元素,確保果核正常發育。該時期的灌溉管理也很重要,既要保證水分充足,又要避免水分過多導致根系呼吸困難。可以通過滴灌、噴灌等方式,結合沖施或溝施磷鉀肥、鈣肥等,滿足果實硬核期對礦質元素的需求,降低第三次生理落果的概率[4]。
2.4 病蟲害防控
病蟲害是桃樹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食心蟲、桃蚜、褐腐病等在桃樹生長季節對果實威脅較大。防治食心蟲應在謝花80%左右的時間節點噴施甲維吡丙醚、噻蟲高氯氟、順式氯氰菊酯等殺蟲劑,之后每月預防1次。防治桃蚜,可噴50%馬拉松1000倍液[2]。而對于褐腐病,應在謝花和果實轉色期噴施異菌脲+丁子香,嘧霉異菌脲+丁子香、嘧霉異菌脲等殺菌劑進行預防。
2.5 極端氣候應對
面對倒春寒、霜凍等極端氣候,應提前采取保溫防凍措施。花蕾期、盛花期及幼果期,可通過果園灌水、樹冠噴水、樹盤覆草、枝干涂白等手段提高果園小氣候溫度,減輕低溫傷害。在預測到可能出現極端氣候時,還可采用煙熏法、噴施防凍劑等方法來緩解凍害影響。受凍后要及時噴殺菌劑和葉面肥,降低凍害影響和預防病菌從傷口進入。另外,對于凍傷的枝條不要急于修剪,應多留果、晚疏果,坐果穩定后截短或者剪除無法恢復的枝條,促進新生枝條萌發。
2.6 授粉質量提升與合理負載
對于自花結實率較低或無花粉品種的桃樹,首要任務是配置適宜的授粉樹種,確保花期相遇,花粉活力旺盛,提高自然授粉的成功率。在花期可通過人工輔助授粉或引入蜜蜂等昆蟲傳粉,增強授粉效果,特別是在連續陰雨、低溫等不利于自然授粉的環境下,可以采用人工授粉,如圖2所示。在授粉期間,還可以通過噴施硼肥或其他有利于花粉萌發和花柱接受花粉的營養素,如磷酸二氫鉀、硼酸等,以增強花器官的活力,提高授粉受精的質量。另外,應根據桃樹品種特性、樹齡、樹勢以及土壤肥力狀況,科學合理地確定每棵樹的掛果數量,避免因掛果過多導致樹體負擔過重、營養供應不足,進而引發落果。為此,需要適時開展疏花疏果工作,優先保留位置好、果形端正、無病蟲害的果,去除病果、畸形果、過多果,確保每個保留下來的果實都能獲得充足的營養供應,從而提高桃果的商品性和品質。
2.7 加強園內管理
根據桃樹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和氣候條件,適時適量灌溉,確保水分供應充足而不過剩。干旱期要及時補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田間漬水對根系造成損害,影響養分吸收和果實發育。及時清除果園內的落葉、落果、病蟲枝條以及其他廢棄物,減少病蟲害越冬基數,降低翌年病蟲害的發生概率[5]。同時,定期翻耕土壤,改善土壤通氣性,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病蟲害對桃樹生長的負面影響。適時安裝和維護果園的設施設備,如防雹網、防鳥網、避雨棚等,以減少極端氣候、冰雹災害、鳥類啄食等非生物因素對桃樹生長和果實品質的影響。另外,準確把握果實成熟度,適時采收,防止果實過熟掉落。采收后進行適當的果園修整和恢復管理,為下一輪花芽分化和果實生長打下良好基礎(圖3)。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桃樹的種植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保花保果管理技術的重要作用。通過從花芽分化期管理、外源激素與營養素的科學應用、果實硬核期的細致管理、病蟲害的有效防控、極端氣候條件下的靈活應對,以及授粉質量提升與合理負載等管理技術要點的綜合運用,不僅有助于解決桃樹落花落果的自然難題,更可有力推動郯城縣乃至同類區域桃樹種植產業的升級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麗華. 桃樹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治措施[J]. 現代農村科技,2022(3):33.
[2] 史瓊.桃樹花果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 西北園藝(綜合),2020(1):37-38.
[3] 楊夢佳. 桃樹保花保果管理要點[J]. 湖南農業,2023(6):14.
[4] 李運梅. 探析日光溫室桃樹落花落果的原因及解決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3(5):168-171.
[5] 劉安祥. 桃樹高效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 新農業,2022(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