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核桃是四大堅果之一,是重要的經濟樹種,在農業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以及較高的市場價值和經濟效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核桃的優質栽培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以此提高核桃質量和口感,滿足市場需求。由于現在市場上的品種也非常多,而消費者都喜歡吃品質上乘的核桃,所以要提高核桃的品質,而高接換優技術就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技術,包括接穗的采集和儲存、嫁接時間、使用工具、砧木的選擇與放水處理、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由此助推核桃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核桃;高接換優;技術要點
甘肅省成縣氣候獨特,屬南北過渡性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日照短、輻射少,降水多、空氣濕潤。年平均日照時數1545小時,太陽總輻射4900兆焦/米2;年平均溫度12.9 ℃;全年平均降水日126天、降水量768毫米、相對濕度74%,非常適宜核桃的生長發育。
成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秦嶺山脈西南端丘陵河谷地帶,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區。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素有“隴右糧倉”“隴上小江南”之稱。濕潤的氣候環境、適宜的光照條件,孕育出了堅果個大、外形美觀、口感香甜、營養豐富的優質核桃,是國家首批命名的“中國核桃之鄉”,也是“中國優質核桃基地重點縣”。核仁澀味是核桃堅果分等分級的重要感官品質指標,種皮顏色是核桃堅果分等分級的重要外觀品質指標,單寧是影響核仁口感風味和種皮顏色的重要物質,單寧含量低,核仁澀味淡,種皮顏色淺,商品級別高。在同一遺傳背景下,成縣核桃仁單寧含量0.40克/千克,比同類產品低39.70%,因此,成縣核桃澀味淡,種皮顏色淺,商品級別高。成縣核桃總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營養好,具有健腦益智、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補腎強體、抗衰老、美容等多種保健功能。色如琥珀、肥厚飽滿的成縣核桃,以其獨特的感觀和品質,先后榮獲“甘肅十大名果”榮譽稱號。以成縣核桃為原料的系列加工食品在助力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同時,也推動了當地產業鏈升級,為甘肅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 接穗的采集與儲存
核桃高接可以從品種純正的豐產園中采集接穗,不需要建立專門的采穗圃。
1.1 采集時間
接穗可在晚秋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采集(圖1),最好是春季發芽前結合修剪進行。原則上是發芽前采集越晚越好,這樣可以減少長期貯藏中接穗水分的損失。對容易發生凍害的品種[1],要在越冬前完成接穗采集任務。
1.2 接穗選擇
首先確定品種是否純正,堅決不能使用來路不明的接穗。采集時要選擇生長健壯的結果母樹,要求枝條發育充實、髓心小、芽體飽滿、粗度在1.0~1.5厘米[1]、健壯、當年生,最好是樹冠外圍充實的粗壯枝,病枝、受凍枝、有失水表現的枝條不能采集。晚實品種內膛徒長枝以及隱芽或不定芽長出的發育不充實、童性強、結果晚的枝條,都不能做接穗使用。晚實品種最好選擇結果樹外圍發育枝和長果枝的中上部枝段,高接后成枝童性弱,成花容易,有利于早果早豐。
1.3 接穗的貯藏
采下的接穗,剪成50~60厘米長,每100根一捆(圖2),儲藏于陰涼潮濕的地方,環境溫度保持在0~5 ℃,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 ℃。整個儲藏期要保證接穗不能失水,不能有芽體萌動。接穗稍有失水就不能使用,稍有萌動的接穗最好不要再繼續貯存,應及時使用。
1.4 接穗處理
在嫁接前1周內,將接穗從冷庫中取出,剪成15~20厘米長的枝段,每段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飽滿芽,要求剪口在最上芽1厘米以上,剪開后及時封蠟。要求用熔點在55 ℃以上的工業石蠟,封蠟質量的好壞,對接穗的保濕非常關鍵,對成活影響較大。要把握好蠟封質量,一是要封嚴,二是要蠟層薄,三是不燒傷接穗。
2 嫁接時間
核桃高接適宜期為核桃砧木芽萌發到展葉前,成縣一般年份在3月底開始,5月上旬結束。高接后接口愈合的最適宜溫度是25 ℃,在最適溫度期內高接愈合快、發芽早、成活率高。要觀察核桃樹的物候期,隨著春季氣溫迅速升高,樹液開始流動、離皮,大部分芽萌發,此期就是高接的最適期。嫁接時間過早或過晚,對高接都不利,都會影響萌芽成長和成活率。
3 使用材料和工具
高接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有電工刀、手剪、手鋸、塑料條、地膜、報紙、貯水罐、工具筐等。要求電工刀刀刃鋒利;塑料條要求使用厚度在0.03~0.04毫米的聚氯乙烯薄膜,薄膜材質要柔軟、拉伸性好,裁剪成5厘米寬的長條;地膜用普通農用地膜即可,最好用厚度0.004毫米以下的薄地膜,剪成3厘米寬的長條。
4 砧木選擇及放水處理
4.1 砧木要求
胸徑在3厘米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核桃樹均可通過高接改換成優良品種。對于較大樹,根據樹干粗細確定接頭數量,胸徑在5厘米以下留1個接頭,10厘米左右留4~6個接頭,15厘米左右留10個以上的接頭。理論上接頭越多越好,可以及早實現根冠比的平衡(根系量和枝條量的比例稱為根冠比。枝條量嚴重減少時,部分根系就會得不到養分,研究證明,生長季2個月達不到根冠比平衡會導致根系部分死亡),及時長出較多的新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營養,以利于樹木生長。
4.2 放水處理
傷流是影響核桃樹高接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在成縣多數核桃樹高接后并沒有傷流或傷流很少,對高接成活不會造成影響。為預防傷流采取過度放水的措施,會對樹體造成影響。在高接前通過觀察分析,再確定每株樹的放水措施。
5 嫁接方法
核桃高接的方法有插皮舌接法、插皮接、劈接法、雙舌接法等,以插皮舌接法成活率最高,下面介紹此方法:
5.1 削接穗
每個接穗有兩個飽滿芽,削成7~8厘米長的馬耳形切面,用手指捏開皮部,盡可能隨削隨接。經調查,一般削面長度和削面以上接穗長度比例為1∶1以下時成活率最高,1∶2時成活率顯著降低,1∶3時成活率極低。
5.2 砧木斷面處理
將砧木斷面削平,按砧木接頭粗度確定接穗數量,砧木接頭粗4厘米以下插1個接穗,5~7厘米插2個接穗,7厘米以上插3個接穗,要等距離分布在不同方位。將砧木斷面削平,插接處削0.5厘米寬光滑月牙形,削掉砧木老皮,深度見綠,長度寬度與接穗削面相當即可。
5.3 插接穗
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的皮層中,使兩者密切結合。接穗上部稍留0.5厘米(俗稱“露白”),然后用塑料帶綁好(圖3)。
5.4 綁條保濕
在所有接穗插好后,用塑料條將整個接口處綁嚴。接穗露出部分用地膜包嚴,包接穗處的地膜必須是單層,這樣有利于接芽萌發后自動長出。
綁條保濕處理對成活率影響非常大,在綁縛時要注意,一是綁條在砧木上必須是單層,有多余水分能夠流出;二是斷面處要包嚴,特別是接穗露白處要反復綁,防止水分散失和下雨后有水進入接口。
6 接后管理
6.1 檢查傷流
春季雨水一般不會影響傷流,接后1個月內不可樹下澆灌。接后1周檢查接口傷流情況,對放水措施不到位、造成接口處傷流嚴重的高接樹,必須用鋸再從基部造傷,深達木質部,達到放水效果;對接口斷面處有少量積水,沒有沿樹干流下液體的接頭,不會影響成活,可以不用處理。
6.2 抹芽
分階段進行除萌。接后每15天抹1次砧木上的萌芽,可暫時保留1~2個萌芽(圖4)。接后20天檢查嫁接是否成活,根據成活率抹除接口下的萌蘗。對嫁接成活的樹,要繼續每10天抹芽1次,減少營養消耗,促進接芽萌發生長。對接穗死亡較多的樹,要在砧木上合適的位置留適量的萌芽,其余芽抹除,促其生長,以備夏季芽接補救[2]。
6.3 防治蟲害
接穗萌發后,容易有金龜子、食芽象甲危害嫩芽,對發生較重的地塊,要及時用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苦參堿乳油1000倍液噴霧,可起到驅逐和殺滅作用。
6.4 去綁條及防風折
高接后樹體養分高度集中,接穗萌發后加長生長極快,新梢不能及時木質化,任其自然生長常導致徒長,在重力或風的作用下易出現折傷。所以,當新梢長到50厘米時,去掉全部綁條,要綁支架,以防風折,隨著新梢的加長要綁2~3次。對大規模高接,綁支架費工費時,可在接穗新梢長到30~40厘米時及時摘心,一般需摘心2次。
6.5 芽接補接
高接成活率不高時,應采取芽接補救。每個接頭上有1個成活接穗,就不需要再進行芽接補救。對整個接頭接穗全部死亡的接頭,要在6月中下旬當年砧木萌發的新梢上進行芽接,因為養分較為充足,當年還可生長50厘米以上。通過兩次嫁接,以保證當年全部實現優種化。
對于整株高接接穗全部死亡的樹,建議當年不要再進行芽接,應促進砧木上萌芽生長,養壯樹體,第2年再進行高接。如果當年再芽接,樹體沒有大量葉片制造營養,導致部分根系死亡,樹液濃度下降,嚴重者常造成樹體死亡,所以嚴禁在同一株樹上1年內進行兩次“大手術”。
7 結束語
近年來,成縣積極探索定植樹的多種嫁接改優方法,其中在低齡樹上多年生部位多芽接改優技術較為成功,效果較好。具體做法是,在多年生部位直接芽接,嫁接當年不進行截干剪頭,枝干上部結果,在中下部芽接,接芽數量根據樹體大小確定,接芽成活后刻芽促其萌芽,第2年萌芽前從接芽以上剪砧。該方法對樹勢不會造成較大影響,接芽萌發后生長極為旺盛,經多次摘心,當年基本恢復原樹冠。實踐證明,成縣通過高接換優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推動成縣核桃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邱政芳,韓淑偉,孫艷艷. 核桃樹高接換優簡易技術[J]. 湖北林業科技,2012(4):82-83.
[2] 崔懷仙,王月霞. 核桃標準化生產周年管理歷[J]. 河北果樹,2017(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