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是促進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的建設項目,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團隊建設將團隊成員培養成“師德師風典范、教書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要遵循“堅持項目引領、堅持難題破解、堅持科研支撐,堅持方法創新”的策略,重點圍繞堅持師德為首、探索綜合育人、促進城鄉一體、創新協同機制、建設團隊文化和加強輻射引領等六方面內容開展建設活動。基于項目性質、建設目標、建設策略和建設內容等要素,“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就是通過項目研究在破解特定難題的過程中實現團隊建設的主要目標;同時,通過方法創新,加強師德建設、文化建設,并發揮團隊示范輻射作用,引領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
關鍵詞:“四有”好老師;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7-0043-05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傳道”說,從教師的職業功能定位教師的角色;“人梯”說,從在傳承知識上的作用來定位教師的身份;“紅燭”說,以勇于自我奉獻來頌揚教師的精神品質;“園丁”說,以精心培育的行為來樹立教師育人的形象;等等。“四有”好老師超越了“傳道”的本體性,追求教育的功能性;超越了“人梯”的靜態,追求教學相長的動態;超越了“紅燭”蠟炬成灰的悲壯,追求教師行為世范的社會功用;超越了“園丁”勤勞者的形象,追求教書育人價值的自我堅守[1]。“四有”好老師,已然成為新時代我國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價值取向。為了進一步加大深化新時代江蘇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力度,2019年7月,江蘇省教育廳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啟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省各地積極開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工作。從近幾年全省“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現狀看,存在項目定性不準、重點內容不明、建設思路不清等現象,有必要對“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的基本問題進行探討,以正本清源,更好地開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工作。本文基于《通知》,對“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性質、建設策略、建設重點和建設過程等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把握本質,廓清認識,理順關系,澄清價值,充分發揮“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效應。
一、“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性質
性質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征,事物的性質體現事物的內在規定性,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界定“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的性質,是開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前提。《通知》提出“圍繞‘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樹立‘師德師風典范、教書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下稱“三范”)的建設目標”。“三范”建設目標表明“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邏輯終點直接指向教師專業發展,從而界定了“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是促進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的建設性項目。
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非自在自為性,它是用專業的實踐方式提升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特性[2],是建立在教育教學實踐之上的貫穿教師職業生涯全程的專業素養提升過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方式、載體具有豐富性、多樣性。如自主研修、校本研修、區域研訓、專題培訓、專項培養、項目研究、學歷提升等,都是促進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常見形式。自主研修通過教師個體有目的的自主學習,追求專業素養提升;校本研修在基于學校、為了學校、通過學校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研究活動解決課程實施中學校層面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區域研訓通過教學研究活動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區域層面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專題培訓是對特定的教師群體某方面的專業素養進行補償性提升或發展性提升;專項培養是對特定人群的專業素養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全面提升進而實現專業進階……上述諸多形式都具有獨特功能,對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不同的作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亦然,和上述眾多形式相比,無優劣之分,但有差異之別,它以特有的方式發揮其在教師專業發展上的別樣功能。究其性質,“四有”好教師團隊就是促進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的建設性項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其價值旨歸。明確了這一點,“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才會保持應有的品相。
二、“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策略
《通知》明確要求“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要“堅持項目引領、堅持破解難題、堅持科研支撐、堅持方法創新”,這四個“堅持”言簡意賅地提出了“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策略。
“堅持項目引領”就是通過項目來帶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向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運行。項目通常指一項特定的將被完成的具體任務,它是一個組織為實現既定的要求,根據一定的時間和特定資源的約束條件所開展的滿足一系列特定目標、具有一定獨特性的活動。項目通常分為培訓項目、培養項目、建設項目和研究項目。“堅持項目引領”就是以項目為載體,通過項目來帶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
“堅持難題破解”是指“四有”好教師團隊要破解當前基礎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顧名思義,“難題”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常指要求回答或解釋的事項以及需要理解和處理的信息或情況,可以指沖突的心理狀態,也可以指個體或集體面臨的困難或挑戰,還可以指在理論指導下通過論證辨理的深度探究行為來解決的特定矛盾。非難題破解的活動一定不是“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行為。
“堅持科研支撐”是指“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要以科研活動為存在方式。科研是指利用一定的研究手段和條件,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運動規律或為創造發明新產品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制等一系列的活動與過程。“支撐”有頂住物體使之不倒塌或支持局面使之不崩潰之義。“堅持科研支撐”就是以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形式。
“堅持方法創新”是指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基于既定的目標和內容,突破常規思維,運用新手段,追求建設效益最大化。所謂方法,就是在人們有目的的行動中,通過一連串有特定邏輯關系的動作來完成特定的任務,這些有特定邏輯關系的動作所形成的集合整體就是做事的一種方法[3]。“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的見解,以之為導向而進行富有成效的行為。“堅持方法創新”就是指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利用現存的條件,改進或創造新的元素、路徑、環境開展建設活動,以更好地實現團隊建設目標。
“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策略的四個方面相與為一,形成了“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行動指南。“堅持項目引領”言明“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需要系統的具體行為來實現,“堅持難題破解”意為“項目引領”通過破解難題來實現,“堅持科研支撐”即指用科學研究的方法破解難題。建設策略的這三方面表明“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既要“項目引領”,又要“破解難題”,還要以“科研支撐”,本質上就是項目研究,這就意味著“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在以項目研究破解難題的過程中將團隊成員培養成“三范”教師。“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涉及多方面內容,需要通過不落俗套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建設內容、達成建設目標;再者,項目研究特別強調創新,因此要“堅持方法創新”。
三、“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重點
《通知》明確“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重點為“堅持師德為首”“探索綜合育人”“促進城鄉一體”“創新協同機制”“建設團隊文化”“加強輻射引領”等六個方面,界定了“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否準確理解這六方面的建設重點關系到能否在相關建設策略的觀照下有效開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活動。
“堅持師德為首”是指將師德建設作為“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首要內容。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尚的師德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構成,教師自身必須樹立德業, 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堅持師德為首”既體現了“四有”中“有道德情操”的要求,又是實現“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三范”目標之“師德師風典范”的必由路徑。因此,《通知》明確要求“好教師團隊要有高尚道德情操,恪守教師師德行為,通過團隊成員修身立德,形成優秀的團隊風范”。
“探索綜合育人”是指研究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并使其成為全面發展人才的方式和途徑。綜合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提出到基礎教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從新課程新教材的全面實施到“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的全新要求,從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開展到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的全面推進,等等,都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綜合育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通過研究來尋找綜合育人的方式和路徑。因此,《通知》明確提出“積極開展綜合育人的深度探索”,“探索、創新新時代中小學立德樹人的‘江蘇經驗’‘江蘇模式’”。
“促進城鄉一體”是指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通過城鄉結對的方式助力鄉村薄弱學校,促進城鄉教育共同發展。將“促進城鄉一體”作為“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既是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四有”好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通知》明確要求“將建設‘四有’好教師團隊與教育系統的扶貧、扶弱、扶差有機結合”,“扶弱共進是體現‘四有’好教師團隊品格的重要標志”。
“創新協同機制”是指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中創新中小學校和師范院校在職前教師教育和職后教師培養方面的合作運行的具體方式。所謂協同機制,就是以一定的運作方式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使它們協調運行而發揮有機體結構的力量、邏輯的力量。《通知》要求“團隊建設學校要與師范院校建立合作互動關系,要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搭建中小學與師范院校之間加強聯結的平臺”。
“建設團隊文化”是指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要形成體現教育根本和立德樹人理念的積極健康的育人文化。文化是一個群體的主流價值觀,建設團隊文化就是要把蘊含著團隊價值觀念的“文”,“化”進每一個成員的精神世界,形成具有先進性的人文精神、價值取向和行動準則。“建設團隊文化”既是“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需要,又是培養“四有”好教師的需要,因為優秀文化浸潤和教師專業發展相輔相成。
“加強輻射引領”是指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要發揮團隊以及每一個成員的先進性、示范性,帶領團隊建設學校教師共同成長,帶領團隊建設學校所在區域甚至更大區域范圍的教師一起發展。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既是“四有”好教師的職責又是他們高度的專業自信、深厚的教育情懷和高尚的師德修養的具體體現。《通知》要求團隊建設要“引導和帶動周邊學校和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四有”好教師團隊的六個建設重點構成“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主要內容,這六個重點內容的選擇,既是實現團隊建設目標的需要,又是“四有”好教師團隊這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獨特性的體現。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通知》中的六個建設重點,唯有“探索綜合育人”部分的文字兩次使用“探索”這個詞,其余五個建設重點都只是明確提出建設的具體內容或做法要求。“促進城鄉一體”本質上是“加強輻射引領”的別樣形式; “創新協同機制”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師范院校和中小學校之間加強合作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二是研究雙方合作的內在機理以建立協同機制。因此,可以將六個建設重點進一步表達為“師德建設”“文化建設”“輻射引領”“校地協同”“破解難題”,其中“破解難題”包含綜合育人中的問題研究和教師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的研究。
四、“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流程
基于“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目標、項目性質、建設策略和建設重點的分析,“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過程可以表述為“通過項目研究,在破解特定難題的過程中,通過方法創新,加強師德建設、文化建設,將團隊成員培養成‘三范’教師;同時,發揮團隊示范輻射作用,引領廣大教師做‘四有’好教師”。據此,可以分解“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流程。
第一,組建“四有”好教師團隊。《通知》要求團隊成員“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扎實、勇于創新教學、善于綜合育人”,且學科結構合理,“覆蓋學校所有學科,每學科至少一名優秀教師參加”;層次梯隊合理,要求團隊“名師名校長領銜,中青年卓越教師為主體,優秀年輕教師參與”;年齡結構合理,要求團隊“重視優秀年輕教師的培養與鍛煉”。上述要求既體現了“四有”好教師團隊本身作為優秀團隊的本質特征,又體現了“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追求成員專業發展可持續性的基本要求,還預示了“四有”好教師團隊所要破解的難題應該是需要跨學科骨干教師協同研究才能解決的問題。
第二,提煉要破解的難題。依上文對“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策略的分析可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需以研究項目為載體來破解難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問題都需要通過科研方式解決;用科研方式解決的問題,并非都要以研究項目為載體來解決。通過項目研究來解決的問題應該具有專業性、學術性和公共性,是需要在有關理論指導下運用教育科研方法開展深度的系列探究活動才能解決的問題[4]。“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要破解的難題應該具備項目研究所要解決問題的特征,同時還應是多學科骨干教師協同開展研究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需要在“綜合育人”和“協同創新”兩大領域提煉出符合上述特征的問題作為團隊建設要破解的難題。
第三,設計難題破解方案。難題破解方案可以根據課題研究的要求來設計,對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界定、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預期研究成果等課題研究的要素作系統思考和整體設計,要充分體現課題研究的規范性、學術性。研究項目是“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載體,項目研究方案的科學規范關系到難題能否破解,更關涉“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三范”目標能否達成。項目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高階形式,“四有”好教師團隊成員在通過項目研究破解特定難題的過程中廓清認識、豐厚科研素養、提升育人能力,成為“教書育人示范”和“教研科研模范”;教師的道德修養通常與其專業素養呈正相關,成為“師德師風典范”就是自然之義。
第四,設計團隊建設方案。“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方案設計要思考如何在項目研究破解難題的過程中,通過方法創新加強師德建設、團隊文化建設,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第一步確定團隊建設目標,將《通知》中“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目標進行校本化表達,成為“四有”好教師團隊的建設目標。第二步明確團隊文化建設內涵,可以將團隊建設學校文化的核心要義作為團隊文化的建設方向。第三步確定在破解難題的過程中通過方法創新融入師德建設、文化建設、輻射引領等內容。需要強調的是,難題破解和其他建設內容應該融為一體,判斷的基本標準為其他內容的建設行為離開了“四有”好教師團隊這個項目能否獨立存在,能獨立存在就表明不是該建設項目的特有做法,反之即為特有做法。
第五,開展建設活動和考核評價。根據“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方案開展團隊建設活動,破解難題的行為要具有針對性,破解難題的過程要符合科研規范,團隊建設的措施應該得當高效體現創新。按照《通知》要求,團隊建設周期結束后的考核評價主要為團隊文化建設情況、難題破解情況、團隊成員發展情況、團隊建設學校發展情況和幫扶結對學校發展情況。這樣的考核評價內容,既體現項目性質、聚焦建設目標,又反映建設內容,還照應建設策略。當然,考核評價應該聚焦“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所產生的價值增值部分,因為“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只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形式之一,沒有該建設項目,教師專業發展依然在行進中。
“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的獨特之處,顯性地表現為特別強調團隊整體的專業發展,并通過團隊輻射引領推動更大范圍內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5];隱性地表現為促進團隊整體專業發展內在機理的特殊性,以特殊的成員構成、特殊的建設方式和特定的建設內容在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特別的作用。“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既符合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又符合群體動力理論,還符合學習型組織理論和成人學習理論,是新時代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實踐創新。最后,還需要強調的是既不能夸大“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作用,又不能將幾個方面的重點建設內容彼此割裂,更不能將學校其他工作冠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之名。唯其如此,“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才能保持其本質屬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伯鈞.文化擺渡人:“四有”好教師培養的校本化追求——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教師團隊建設評析[J].江蘇教育,2020(94):51-53.
[2]宋廣文,魏淑華.論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究,2005(7):71-74.
[3]徐伯鈞.指向能動學習的教師培訓方案設計[J].江蘇教育,2022(46):7-11.
[4]金生鈜.教育研究的邏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67.
[5]韓益鳳.“四有”好教師團隊項目:功能定位與建設路徑[J].江蘇教育,2022(78):28-31.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