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和文獻計量法,結合CiteSpace軟件繪制的知識圖譜,對我國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發現我國幼兒體育活動研究呈現出三個特點:第一,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以高等院校為主要研究基地,以教育類期刊為主要發文載體,以高校教師等為主要的研究群體;第二,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熱點包括幼兒體育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和幼兒體育游戲的開發研究;第三,從關鍵詞時間線圖可知,我國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研究內容不斷深化,以及研究內容從理論走向實踐。基于此,本研究對未來我國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議:(1)重視不同機構和作者之間的合作;(2)重視跨學科融合與綜合研究;(3)重視研究策略的改進與落實。
關鍵詞:幼兒體育活動" 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8-127-3-ZL
1、引言
自1952年中共中央頒布的《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中提到:幼兒園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第一環節,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步。早期教育是培養未來人才、塑造未來社會、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性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對幼兒體能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至今已有70余年的發展歷程。近年來,為進一步有力保障幼兒園體育活動有效地、科學地開展,中共中央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如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等強化了對幼兒園體育工作的政策管理,進一步加強了我國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的規范性,并且提出幼兒每天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得少于1h。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從政策保障到課程體系開發、師資力量培養,再到課程效果反饋和評價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對幼兒園體育的重要性進行了更加具體的表述。這些政策的出臺與實施為幼兒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進而有助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鑒于此,在過去10年里,運用CiteSpace這一工具,對中國幼兒體育活動的多個學術領域進行了全面而系統性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回顧了2013年至2023年之間的各項研究成就,目的是更深入地掌握幼兒教育體育活動當前的研究狀況,確定研究的當前焦點,以及探索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希望上述的分析能為兒童體育活動的未來發展給出寶貴的建議和方向。
2、研究數據與方法
這項研究采用了中國知網(CNKI)作為數據基礎,并選擇了“幼兒體育活動”作為搜索核心詞匯,確定了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為搜索時間段。為了確保我們搜集的資料與研究主題緊密關聯,我們對中文的相關文獻進行了仔細的挑選,篩選掉了那些與研究主題不直接相關的會議論文。最終,我們選定了607篇資料作為關鍵的統計數據。這些研究文獻后來被成功導入CiteSpace6.1.R6軟件,并進行了詳盡的可視化呈現,目的是揭示幼兒體育活動的整體研究態勢和發展方向。
3、研究分析
3.1、發文量分析
圖1展示了近10年來我國幼兒體育活動的文章發表數量。從圖1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這一時期,期刊的發表數量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上還是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平穩上升的時期(2014-2015年)。在教育領域,幼兒體育始終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而在這一時期,關于幼兒體育的學術研究也持續增長;第二個時期(2016-2018年)是快速發展時期。隨著社會、家長以及幼兒體育教育工作者對幼兒體育教育的日益關注,相關領域的研究活動日益增多,研究的視野和深度不斷擴展。同時,得益于《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政策推動,該領域的學術成果也呈現出顯著增長的趨勢;第三階段,即勻速下降期,從2018年到2023年,幼兒體育教育的研究焦點似乎已經減弱,呈現出逐步但持續的下滑趨勢。與過去相比,當前的高峰階段中,論文的發表量明顯地有所減少。這種情況主要是受到該研究范圍內的局限性和內容飽和的影響。隨著大量學術文獻逐漸積累,那些新晉的研究人員和學者在已有的學術框架之中尋求創新之處的困難逐漸加劇,這也給他們帶來了相當大的社會競爭壓力。當前的情況不但限制了研究者的研究自主性,也使得學術研究變得更為一致,這種狀況最終很有可能阻礙整個學術研究的進步。
3.2、發文作者分析
通過知網可視化功能進行檢索,并總結了發文作者情況。通過表1可知該領域內發表數量排名前20的作者及其科研產出情況。具體來看:首先,陳少青以12篇文獻位居榜首,顯示出其在該領域的顯著科研活動;其次,郝曉岑和周理平分別發表了9篇和6篇文獻,表明他們在研究領域中也具有重要的科研影響力。黃貴、王凱珍、楊光、羅冬梅、劉敦曉等作者均發表了5篇文獻。余下多位作者發表了4篇文獻,包括彭慶文、楊斌、陳捷、谷長偉、梁冬、李國碧、焦旭妮、羅筱、王瑩瑩和石作政,展示了參與該主題研究學者的積極熱情。雖然屈莎和石慧等作者發表的文獻數量較少,但也在該領域做出了一定的科研貢獻。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各位作者在學術研究中的活躍程度和影響力,還為進一步探索研究領域的主要貢獻者、研究熱點和合作網絡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參考。
3.3、發文機構分析
通過知網可視化功能進行檢索,并總結了發文機構情況。通過表2可知各教育和研究機構在特定學術領域的貢獻和活躍度,如:長沙師范學院以20篇文獻發表數量遙遙領先,顯示其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北京體育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分別以18篇和16篇文獻緊隨其后,充分展示了他們為學術研究做出的重要貢獻;首都體育學院和陜西師范學院的表現也不可忽視,他們通過穩定的研究產出展現了各自的科研實力;從川北幼兒高等師范??坪瓦\城幼兒高等師范專科的表現看,專業教育機構在該領域的活躍貢獻也頗為顯著;西華師范大學、廣州體育學院和吉首大學等機構的參與,進一步豐富了該領域的科研多樣性和深度。從研究的機構來看大多數都是師范學院高等學府,高校對于幼兒活動較為重視,通過CiteSpace的分析揭示了各研究機構在該領域的科研活動和影響力,提供了寶貴的視角來理解科研合作網絡、研究熱點及未來發展趨勢。這種分析對于評估機構間的科研競爭和協作提供了實質性的支持,促進了科學研究生態的健康發展。
3.4、關鍵詞分析
(1)關鍵詞共現圖。
關鍵詞在學術文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們理解研究內容和方向的“慧眼”。對某一領域中的關鍵詞進行深度剖析,可以了解當前研究的熱點與前沿。這種分析不僅能夠揭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還能夠幫助我們把握學科發展的趨勢和未來方向。在生成關鍵詞共現圖譜的過程中,我們對部分關鍵詞進行了整合。具體來說,“體育教學”“幼兒活動”和“體育”被統一歸類為“幼兒體育活動”,而“小班幼兒”“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則被合并為“幼兒”這一更為廣泛的類別。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得到了一個包含336個節點和734條邊的圖譜,其密度值(Density)為0.013。在這張圖譜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特定的關鍵詞,節點的大小直接關聯到關鍵詞出現的頻率,即關鍵詞出現得越頻繁,節點的尺寸就越大,這反映了該關鍵詞在研究中的熱度。同時,節點之間的連線展示了它們之間的關聯程度,連線越密集,表明這些關鍵詞之間的聯系越強。由圖2可知,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有“幼兒體育”(171次)、“幼兒”(117次)、“體育活動”(107次)、“幼兒園”(73次)、“學前教育”(34次)、“體育教育”(30次)、“體育游戲”(25次)、“體育教學”(23次),這些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而通過關鍵詞中心性的分析可以進一步反映出研究的熱點,通常情況下,中心性超過0.1的關鍵詞被認為是研究的熱點。通過綜合分析圖2和表3,我們可以識別出該研究領域內的一些核心關鍵詞,它們包括“幼兒體育”“幼兒”“體育活動”“幼兒園”“學前教育”“體育教育”以及“體育游戲”。這些關鍵詞的頻繁出現表明了它們在幼兒體育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關注度。
(2)關鍵詞聚類圖。
在關鍵詞共現的前提下,利用CiteSpace 6.1.R6的聚類功能對關鍵詞進行了分類,并為每一個關鍵詞分配了一個值。在同一類別中,具有最大關鍵詞值的是該類別的標簽。遵循上述步驟,本研究成功構建了一個由9個聚類組成的圖譜。在該圖譜中,Q值達到0.6155,這一數值超出了0.3的閾值,顯示了聚類結構的顯著性;同時,S值為0.731,超過了0.5的標準,這進一步證實了聚類結果的合理性及其說服力。進一步分析與總結后,發現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幼兒體育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幼兒體育課程所提供的質量在幼兒整體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方面具有關鍵性的重要性。但是,當前有關幼兒體育課程品質的研究還相對稀少,大部分研究僅限于對某所幼兒園的調查,而且主要是一次性和缺乏深度的研究。合理的體育教學活動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它不僅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認知能力,還能促進其社會技能的增長。此外,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幼兒能夠培養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堅定的意志力。在幼兒園的體育場館設計過程中,應當優先考慮融入各種體育游戲活動,以使孩子們的體育經歷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了確保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持續得恰到好處,每一種游戲的持續時長都應該被限制在15-20min。該課程的核心思想是推動幼兒的整體骨架與肌肉平衡地成長,而不是僅僅專注于某一具體運動技能的培訓。設計體育游戲的方案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性,為不同年紀的孩子們制定合適的游戲活動安排。以發展幼兒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線的體育活動是其未來學習階段的基礎。為確保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順暢過渡,實現學科核心素養在體育與健康教育中的連貫性和一致性至關重要。這種素養是維護體育與健康學科內部體系完整性的關鍵,對于促進幼兒向小學階段平穩過渡,以及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大學、中學和小學各階段的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第二,幼兒體育游戲的開發。體育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為其終身健康奠定基礎,而且能夠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讓幼兒學會遵守規則,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幼兒自我探索和終身學習的興趣。對于幼兒而言,僵化的游戲活動會限制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活動興趣,符合幼兒思維方式,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教材內容應堅持開放化、自主化的原則。
4、研究展望
4.1、重視不同機構和作者之間的合作
在幼兒體育領域,促進不同機構和作者之間的緊密合作是關鍵。探索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讓核心機構和作者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的網絡。這個網絡不僅僅是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更是一個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社群。高校研究者和幼兒園一線教師應該是這個網絡的核心成員,他們可以共同探討問題、分享經驗、提出建議,并且共同制定出更加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此外,倡導跨領域合作,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專家和機構加入到幼兒體育領域的研究中來。比如,可以邀請心理學家、健康專家,甚至是藝術家等,共同探索幼兒體育的多維發展。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能夠為幼兒體育領域注入新的思維和理念,也能夠拓展該領域的研究范疇,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通過這樣開放、多元的合作模式,我們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兒體育活動文章的研究質量,為該領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2、重視研究策略的改進與落實
在過去10年中,幼兒體育活動的研究一直致力于探索其教學的提升。不論是引入信息技術、融合本土資源,還是采用游戲化、情境化的教學方式等,學者們都提出了眾多具有前瞻性的見解。然而,這些策略大多停留在宏觀層面的理論探討,缺乏實踐的有效支撐。幼兒學前教育尚未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各機構的課程設置普遍缺乏科學指導和理論依據,導致其成人化、形式化和模式化現象嚴重。因此,未來研究的重點應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范圍,更應著眼于具體和實用的應用領域,尤其是兒童體育活動的具體操作方式。執行過程中,我們應該對所有的實施表現進行詳細的跟蹤和評價,對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歸納,并繼續對其進行優化和完善。只有這樣做,我們的幼兒體育活動才能在執行和創新過程中持續進步,從而為其未來發展帶來額外的活力和驅動力。
參考文獻:
[1]李克建.破解當前難題,為長遠發展奠基——解讀《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J].幼兒教育,2011(Z3).
[2]郭良如,田祖國,莫銘,等.體育強國背景下學前體育教育內涵、價值及實施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06).
[3]秦海波,張乃波,馮曉雯,等.國內慕課研究的熱點與發展趨勢——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科技促進發展,2021,17(07).
基金項目: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研究院(2022ETYHCSJS01)資助課題。
作者簡介:趙明國(2001-),男,碩士,研究方向:網球與幼兒體育;
通訊作者:黃巧婷(1986-),女,博士,研究方向:幼兒體育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