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到,要做好內陸港體系規劃建設,同時統籌水運與城市發展。然而,我國內陸港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發展水平不高、港城關系不協調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困難,推動港城高質量發展,文章構建了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的耦合協調度模型,選取了和我國大部分內陸港具有相似問題的濟寧港進行測算分析。結果表明,港航項目的建設對濟寧城市發展有明顯助益,雖然港城發展的整體態勢穩中有進,但距離二者實現協調發展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在加強內陸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運輸方式改革的同時,還要通過聚集全市港口群、發展領港產業聚集區等方式,充分發揮港城協同作用。
關鍵詞:港城關系;耦合協調度;熵值法;濟寧市;濟寧港
中圖分類號:F55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4.008
文章編號:1002-3100(2024)14-0037-05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land Port Logistics and Hinderland Cities——Taking Jining Port as an Example
SHENG Yuq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Transport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mention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balance water transport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land port system.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land ports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e un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s and citi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difficult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ci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of port logistics and urban economy, and selects Jining Port for caculation and analysis, which has similar problems with most inland port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rt and shipping project is obviously beneficial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Jining.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city is stable,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inland ports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ransport modes, we should als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ports and cities by gathering the city’s port groups and developing pilotage industrial clusters.
Key words: port-city relationship;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entropy method; Jining City; Jining Port
0 引 言
內陸港作為區域物流和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的重點之一,其與海港的具體功能不同,一方面,作為附近地區的貨物集散中心和中轉站, 內陸港是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另一方面,作為緩解海港堆積區的緩沖區[2],內陸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內陸地區的貨物集散和喂給港[3],它在拉動腹地經濟、拓展海港腹地、緩解海港擁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交通運輸部[4]指出,在水運的“十四五”關鍵時期,必須加快攻堅內河水運,加強水運與城市的統籌協調,響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注重經濟效益,推進區域協同。由此,本文構建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的耦合協調評價體系,探索港城協同的現狀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1 文獻綜述
協同理念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應用于港城發展一體化之中,自此,基于港城協同的研究不斷積累了豐富的成果。目前,國內針對港城關系的定性研究主要聚焦在港城互動理論、動力機制和內在機理研究上[5],而定量研究主要通過面板數據模型[6]、灰色關聯度模型[7]、DCI模型[8]、耦合協調度模型等方法研究港城關系的協調現狀、發展模式及未來方向。其中,耦合協調度模型是研究港城協同發展時最常用的模型。王軍等[9]分析了天津、廣州、青島等九海港型國家級物流樞紐與其相應腹地經濟的耦合協同度,探討較優的港口腹地協同發展機制。孫佳會[10]將耦合協調度用于長三角港口群-城市群復合系統,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研究提供參考。張旭等[11]測算了環渤海地區12城市的港城耦合協調度,指出城市發展是制約該地區港城融合的主要因素。
然而,我國目前的港城協同研究主要集中于沿海港口,針對內陸港的相對較少。由此,基于內陸港的發展現狀,本文選定濟寧港進行實證分析。濟寧港作為山東省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山東省建設世界級港口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濟寧港有著目前中國內陸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港城耦合程度不高,運輸結構失衡,集裝箱運輸量有待升級等。因此,針對濟寧港的港城協同發展研究對我國內陸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可為未來內陸港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2 濟寧港與濟寧市的發展概況
2022年,濟寧的地區生產總值為5 316.9億元,雖然位列全國GDP百強城市,但近年來的排名在逐漸下降,人均GDP已為山東第11名。曾經的濟寧是依托于煤炭、化工等發展起來的資源型城市,重化工業的占比較高,隨著煤炭資源的長期大規模開采,產業結構方面的問題逐漸顯現了出來,產業鎖定、轉型困難使得經濟出現放緩趨勢。對此,可把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定位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條上[12],著力發展港航物流,推進港城融合。
濟寧位于京杭大運河北端,通過京杭運河能夠聯通瓦日鐵路、新兗鐵路和長江構建物流大通道,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可發展建設為“北煤南運、南貨北調、北糧南運”的物流樞紐型城市。濟寧港下設8大港區,內河通航里程和高等級航道里程位居山東省第一,近年來持續推進智慧化港口、航道擴能和多式聯運體系建設,作業效率不斷攀升。2022年,貨物吞吐量達到了5 600萬噸,同比增長22%,港口吞吐量位居全省總體港口第五,內河港口第一。然而,由于濟寧港口物流發展起步晚,現階段規劃建設仍有不足,結合實際發現,港城關系存在著不協調、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港口運輸體系還需加強建設,港城協同關系有待進步。
3 濟寧港口群與城市經濟的耦合協調評價
3.1 指標體系選取
港城系統由城市經濟和港口物流這兩個子系統構成,本文參照已有的研究成果[9-11]選定城市經濟系統指標,并在其中海港港口物流指標的基礎上選定內陸港港口物流系統指標。萬噸級泊位和集裝箱吞吐量是港口物流水平的重要評判標準,海港物流通常會將總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分別測算,將總泊位數量與萬噸級泊位數量分別測算。然而,內陸港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內河的航道水深與航道寬度[13]限制了萬噸級泊位建設,大部分港口的集裝箱運輸還處于規劃階段,已開通集裝箱運輸的港口也才剛剛投入使用,由此,本文在碼頭岸線長度和水運貨運量基本指標之外,選定泊位總數量和港口總吞吐量這兩個指標,最終結合現實情況構建模型(見表1)。
3.2 綜合指標評價
本文選取2015—2022年的數據,運用熵值法[14]測算濟寧市綜合發展水平。其中,研究數據來源于《濟寧統計年鑒》《山東公共數據開放網》。
3.2.1 原始數據無量綱化
。其中,為各項指標中第年的原始數據,為該項指標中的數據最小值,為該項指標中的數據最大值,為標準化后的結果。
由于熵值法中用到了對數,數據運算中不能存在零和負值,故對無量綱化后的結果整體平移,得到。為了最大限度地不改變原始結果,本文取α=0.000 1。
3.2.2 計算指標權重(見表2)
在計算綜合發展水平之前,需求得各指標的權重,步驟如下。
計算第項指標下,第年在該指標中所占的比重:。
計算第項指標的熵值(其中,):。
計算第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
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3.2.3 得出綜合評價結果
將得到的指標權重與標準化后的值相乘,計算得出各年的港口物流發展水平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見表3)。
3.3 耦合協調度測算
耦合協調度模型被廣泛應用于測算諸多系統間耦合發展水平的實證研究中,它使用耦合度闡釋若干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并進一步使用協調度對整個系統進行綜合評價與研究[15]。
由前面得到的港城綜合發展水平,可得出耦合度。公式如下。
耦合度反映出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但無法確定該作用為惡性還是良性,故需根據子系統間的綜合評價指數,進一步得出耦合協調度。其公式如下。
,。。
在本文的港城復合系統中,由于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同等重要,故取。
對于測算結果,沿用王淑佳等[15]提出的耦合協調度標準,將耦合協調度劃分為10個等級(見表4),最終得出濟寧市2015—2022年各年的具體評價結果(見表5)。
3.4 結果分析
根據圖1可以發現,濟寧市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由0.054 7增長至0.235 0,港口物流發展水平由0.040 2增長至0.276 4,整體態勢穩中有進。其中,2015—2018年的增速較緩,2019年受經濟下行影響,二者的發展水平都稍顯降低。2020年開始,城市經濟與港口物流的增速加快,這歸結于政府加大技改資金投入,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深化先進制造業集群,同時,通過京杭運河“三改二”等工程規劃港口岸線,投入運營首個具備鐵水聯運功能的梁山港港區,以“公轉水”催生內河航運需求。另外還可以觀察到,在2019年前港口發展水平高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2020年趨于一致,2021年開始港口發展水平略高于城市發展水平,由此可見,港航項目的建設對濟寧城市經濟的發展有明顯助益。然而,濟寧的城市經濟與港口物流雖然發展態勢向好,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產業競爭力較低,城鄉發展不均衡,產業鏈供應鏈還需更加暢通穩定,港口貨物吞吐量中煤炭占比高于90%,集裝箱服務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對港口物流吞吐量和城市經濟貿易的貢獻不大,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挑戰。
根據圖2可知,從2015—2022年,濟寧的港城耦合協調度從0.216 5進步至0.504 8,由中度失調變為勉強協調。濟寧港城耦合協調度在2019年之前增速較緩,經過短暫發展停滯之后,自2020年起增速加快,這得益于近年來政府的宏觀調控。近年來,濟寧致力于構建起“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育港”的港產融合發展新格局,著力打造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先行區、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示范區。隨著港口建設力度的加強,物流規模不斷擴大,港城發展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港口吞吐量已居于山東省內河港口第一。然而,目前的耦合協調度依舊較低,距離達到港城互利共生的良好態勢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與其他省份內陸港相比,貨物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都偏少,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道阻且長。
4 結論及建議
本文構建內陸港港城耦合協調度模型,以濟寧港為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濟寧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并測算二者的耦合協調度。研究發現:濟寧城市經濟發展還存在部分困難,隨著政府的宏觀調控,原有問題正在逐步解決,總體發展趨勢向好,但整體經濟水平有待提升,距離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還有一段距離。濟寧港口物流起步較晚,近年來才開始在航道升級、港口闊能、多式聯運體系建設等方面發力,雖然總體增速較快,但發展水平仍舊較低。濟寧港城耦合協調度呈穩步上升,2015—2021年間屬于失調狀態,2022年開始邁入勉強協調狀態,耦合協調度較低,目前正處于過渡發展階段。
根據所得數據結合現實情況,本文提出濟寧港城協調發展建議如下。
第一,聚集全市港口群,發揮資源整合作用。濟寧目前各港區發展方向略有不同,如梁山港借助煤炭與鋼材產業基礎走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之路,龍拱港致力于打造“智慧、綠色”內河集裝箱港口,成為全國第一家常態化運行無人智能水平運輸的內河港口。各港區未來應堅持差異化定位,通過錯位發展,形成良好競合關系,打造濟寧億噸級港口群。
第二,發展臨港產業集群,建設臨港物流園。臨港產業是港城互動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完善臨港的產業布局是解決港城失調的核心所在。濟寧可通過港口來吸附城市功能要素聚集,圍繞鋼材、糧食等現有產業在大型港區周邊建立臨港產業集群。
第三,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為港城融合提供條件。濟寧應推進航道改造項目的實施,完善多式聯運“鐵轉水”的交通設施建設,加強集裝箱港口建設,形成煤炭港口的全鏈條智慧運營管控系統[16]。另外,還要完善濟寧市路網規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疊加“鐵水公”物流資源,為港城融合奠定基礎。
第四,深化港口與上下游合作,促進貿易量增加。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借助“一帶一路”和國際新通道建設的機遇拓展業務,開發大宗貨物進出口貿易,由內河港口向開放港口轉變,擴大城市國內外貿易量,同時深化與沿海港口的合作,健全陸港-海港物流網絡[17],深化港口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第五,推進運輸方式改革,帶動城市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濟寧港應加強港口集裝箱服務建設,加快港口物流由散貨運輸向集裝箱運輸轉變,推動建設現代化港口,改進運輸貨物單一的問題,向綜合性貿易港發展。另一方面,完善區域物流網絡,深化濟寧大宗貨物公鐵水聯運模式,提升城市集疏運水平。響應國家提出的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戰略[18],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實現“物暢其流”。
基于我國的發展現狀可知,我國內陸港基本存在港城耦合程度不高,運輸結構失衡,集裝箱運輸量有待升級等問題,而本文的選例濟寧港均存在以上典型問題。由此,本文提出的港城耦合協調的模型和內陸港發展建議,為未來的內陸港物流與城市經濟研究提供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彬,王海霞,丁敏.內陸港發展建設相關問題[J].水運工程,2011(S1):64-69.
[2] WITTE P A,WIEGMANS B,NG A K Y.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land port research[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9,74:53-61.
[3] 張戎,艾彩娟.內陸港功能定位及發展對策研究[J].綜合運輸,2010(1):44-47.
[4] 交通運輸部.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R].北京:交通運輸部,2022.
[5] 殷翔宇,宗會明,曲明輝,等.我國沿海港口港城關系協同發展與驅動機制研究[J].人文地理,2023,38(1):64-70.
[6] 范厚明,馬夢知,溫文華,等.港城協同度與城市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9):96-105.
[7] 柴曉涵.基于灰色關聯度的青島市港口物流與腹地經濟發展互動關系探究[J].物流科技,2023,46(22):125-127,131.
[8] GUO Jianke,QIN Yafeng,DU Xiaofei, et al.Dynamic measurements and mechanisms of coastal port-city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he DCI mode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Cities,2020,96:981-992.
[9] 王軍,鄧玉.港口物流與直接腹地經濟耦合協調性研究——以天津、營口等九海港型國家級物流樞紐為例[J].工業技術經
濟,2020,39(11):62-68.
[10] 孫佳會.長三角港口群-城市群復合系統協同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22.
[11] 張旭,魏福麗,呂明睿,等.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環渤海地區港產城融合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2,38(6):732-738.
[12] 田玉慶,趙青.濟寧:以煤為“媒” 轉型升級續發展[J].山東國資,2021(10):84-85.
[13] 袁澤軍,葉伙強,錢春壽,等.崖門兩岸建設3萬噸級碼頭泊位可行性研究[J].中國水運,2022(2):88-91.
[14] 朱喜安,魏國棟.熵值法中無量綱化方法優良標準的探討[J].統計與決策,2015(2):12-15.
[15] 王淑佳,孔偉,任亮,等.國內耦合協調度模型的誤區及修正[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3):793-810.
[16] 郭享,畢磊,柳海宇.煤炭港口全鏈條智慧運營管控系統架構研究[J].水運工程,2020(9):158-162.
[17] 孫一然.基于內陸港的山東省參與“一帶一路”的物流網絡構建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0.
[18] 新華社.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實現“物暢其流”——透視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N].新華社,
2023-08-26(3).
收稿日期:2023-11-29
作者簡介:盛鈺清(2000—),女,回族,山東濟南人,濟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引文格式:盛鈺清.內陸港物流與腹地城市的協同發展研究——以濟寧港為例[J].物流科技,2024,47(1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