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19年的突發事件給長江經濟帶物流企業應急救援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將物流應急管理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謀求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才是可行之策。文章在應急管理視角下,以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為研究對象,先構建物流業數字化和綠色化兩套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測算出長江經濟帶各省市2016—2021年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之間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并展開分析;最后在此基礎上,從宏觀政策引導和微觀策略創新兩方面完成應急管理下長江經濟帶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戰略設計。
關鍵詞:應急管理;數字物流;綠色物流;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4.021
文章編號:1002-3100(2024)14-0107-04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gitalization and Greeniz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 Emergency in 2019 has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s to the emergency rescu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ut it has also pushed logistics emergency management to an unprecedented level. Seeking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digitization and greenization is a feasible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first constructs a digi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 gree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n, it uses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scheduling between the digitalization and greeniz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6 to 2021, and conducts an analysis. Finall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completes the design of a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digitization and greeniz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nder emergency management from two aspects: macro policy guidance and micro strategy innova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management; digital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近年來,兼具突發性與不可預見性的各種風險危機,給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區域——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和肩負緊急救援重任的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2019年突發事件,更是將物流應急管理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應急管理情景下,面對新時代數字經濟發展和雙碳戰略展開的新局勢,長江經濟帶物流業如何通過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來突出重圍,已迅速擺在了我們面前。
1 應急管理下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理論基礎
1.1 應急管理
國內學者對應急管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
一是數字化技術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周利敏等(2023)認為數字技術對應急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在應急管理政策制定中的核心作用,推動中國特色的智慧型應急管理體系的建立[1];李詩悅(2023)探討在中國場景下,數字技術賦能應急管理運行規則的內在機理,并從頂層設計層次、操作層次、法制和條件保障層次提出創新路徑[2];溫志強等(2023)以大數據賦能為思路,深入剖析其與政府應急管理模式變革之間的內在邏輯,據此為大數據高效嵌入政府應急管理,實現全過程、全要素、全階段的智慧應急提供了系列對策[3]。
二是城市應急管理機制。張亦琛等(2023)提出應急管理條塊協同是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問題,而推動應急管理數字化協同需實現“三結合”,即賦能與服務結合、問責與共識結合、合規與自主結合[4];易承志(2023)認為面向風險的應急管理應成為城市需要承擔的基本功能,城市風險情境的快速變遷要求城市應急管理系統從傳統問題針對型的剛性應對模式向動態調適型的彈性治理模式轉型[5]。
三是應急管理人才的培養。孫科技等(2023)重點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應急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多學科”發展困境,提出了應急管理“跨學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策略[6];歐陽振華等(2023)認為加快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是構筑應急管理發展戰略優勢的根本前提,優化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應急管理專業建設已迫在眉睫[7]。
1.2 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
新形勢下,應急管理對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羅瑞等(2022)研究得出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推進物流業綠色高效發展,并設計了具體的方案路徑[8];閆述麗(2022)認為“雙碳”戰略下綠色物流可有效提升流通業總資產收益率并降低營收成本率,進而提出了融入數字物流科技、搭建數字化物流平臺、完善綠色物流配送體系等策略措施[9];肖瑤(2023)通過分析數字物流對物流業碳排放的影響,證實了物流業數字化對降低碳排放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藉此提出了構建智慧物流生態系統的新觀點[10];張蓉(2023)對我國30個省份2016—2020年數字經濟與綠色物流的發展水平展開評價,發現當前數字經濟與綠色物流的耦合協調度表現出輕度失調的狀況,需要制定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并構建多層次、綠色化的數字物流體系[11]。
2 長江經濟帶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實證分析
本文從應急管理視角,對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發展進行實證分析。首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利用Matlab 2021b 軟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到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2016—2021年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的耦合協調度,進而據此分析長江經濟帶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的協同發展情況,以期為各地物流企業在風險危機的不可預見性與緊急救援的突發性的雙重壓力下實現高質量增長提供參考。
2.1 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兩套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在此借鑒國內優秀學者的研究成果,同時綜合長江經濟帶物流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實況,先選擇從物流業發展經濟基礎、產業投入、綠色生態能力三大維度來構建物流業綠色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再選擇從地區數字經濟基礎、科研創新投入與能力、數字物流交易額三大維度來構建物流業數字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表2所示。其中各指標的權重通過熵權法求出。
考慮到《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是2016年正式頒發的,因此本文的數據統計和計算從2016年開始。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2.2 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耦合協調度測算及分析
在此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測算出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2016—2021年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之間的耦合度C和耦合協調度D,其結果分別如圖1、圖2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長江經濟帶不同省市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耦合度情況差別較大。其中,東部沿海地區(包括浙江、江蘇、上海等)的耦合度較高,而長江中部地區次之,西南地區則相對而言比較低,波動也較大,但總體仍能維持在0.65以上的水準。這說明西南地區近幾年在發展數字物流、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依然兼顧了生態環保的綠色發展,但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其在物流增長過程中對原生環境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且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區更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因此在物流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方面略顯不足。
從圖2中可以看出,隨著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推進,各省市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的耦合協調度正在逐年提升。但受到各地區經濟發展、自然環境、區位特征的限制,11個省市的耦合協調度及其上升趨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位于長三角的江蘇、浙江、上海,其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的耦合協調度近幾年來取得了超過10%的增長,目前分別達到了優質協調、中等協調的水平。這固然是因為江浙滬具有較高的經濟水平和較大的人口密度,人均消費需求自然帶動了物流需求的不斷增加,從而驅使物流業產值逐年增加,但更是由于其注重科研創新,每年有大量的研發經費投入到物流業,物流業便及時得到了新技術的賦能,并同時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因此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之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而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和西南地區,其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之間大多處于勉強協調與輕度失調的狀態。主要是因為這些省市近幾年大力發展經濟、投資科技創新,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新技術流向物流行業,使得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的耦合度尚可;然而物流業的發展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長期過程,這些省市物流基礎設施的相對不足和管理體制的不甚完善導致其耦合協調度最終呈現出較差的水平。
在應急救援方面,長江經濟帶各個省市的物流應急管理模式漸趨成熟,但無論是智慧運作管理還是綠色減碳能力都依然面臨著較為嚴峻的考驗。
3 應急管理下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戰略設計
3.1 宏觀政策引導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政府應樹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理念,高舉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的大旗,針對生態保護與低碳發展出臺合理可行的支持政策,采取減稅、增發科研補貼等優惠措施,鼓勵各地物流企業因地制宜地開展數字化轉型與綠色化升級,并實現高水平的協同發展;同時各省市政府之間需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跨地區運營物流公司通過數字化與綠色化的協調發展來引領、帶動供應鏈企業采取積極的共振行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2 微觀策略創新
3.2.1 智能化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一是創建跨區域的數字化物流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供應鏈、倉儲、運輸各環節的信息共享和實時監控,并合理規劃物流路線以降低碳排放;二是大力推動運輸工具的智能化,引入無人駕駛技術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提高物流運輸的安全性和效率,減少擁堵,降低油耗,實現綠色運輸;三是加強物聯網在倉儲管理中的應用,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貨物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確保貨物質量,同時優化庫存管理,降低庫存積壓和過期貨物的風險,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浪費。
3.2.2 智能化與綠色化相結合
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減少空駛里程,降低物流成本,同時運用智能算法,實現最優的組合運輸,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在倉儲中引入全自動和機器人技術,提升倉儲效率,降低能源損耗,同時減少過度包裝并推動可持續包裝材料的使用,避免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綠色包裝。
3.2.3 智慧應急與監管機制
一是建立綠色物流監管體系,配合完善的相關政策制度,對綠色物流的標準、評價和認證進行規范,并定期開展監督檢查;二是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風險評估與防范,尤其要關注數字化和綠色化新技術的引入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與環境風險,提前準備好相應的預防措施;三是建立跨區域協同發展模式,凝聚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力量,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建設,提升風險應對和突發事件處理的效果,促進長江經濟帶物流業朝著更加智能、高效、綠色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 周利敏,羅運澤.數字時代應急管理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圖景[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6):51-60.
[2] 李詩悅.數字技術賦能應急管理運行規則的內在機理與優化路徑[J].行政論壇,2023,30(5):122-129.
[3] 溫志強,付美佳.大數據賦能政府應急管理模式變革:類型歸結與未來向度[J].行政論壇,2023,30(4):79-86.
[4] 張亦琛,樊博.應急管理數字協同:一個超大城市的案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23(10):76-87.
[5] 易承志.從剛性應對到彈性治理:韌性視角下城市應急管理的轉型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23(5):63-71.
[6] 孫科技,郭歌.從“多學科”到“跨學科”:高校應急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策略[J].宏觀質量研究,2023,11(5):117-128.
[7] 歐陽振華,王瓊,易海洋,等.新時代實戰應用型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實證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3,33(5):26-34.
[8] 羅瑞,王琴梅.中國城市數字經濟對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城市問題,2022(6):35-46.
[9] 閆述麗.“雙碳”目標下綠色物流對流通企業績效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22(20):136-139.
[10] 肖瑤.“雙碳”目標背景下數字物流對流通業碳減排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3(4):85-88.
[11] 張蓉.我國省域數字經濟與綠色物流協同發展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23(18):90-94.
收稿日期:2024-03-15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視角下韌性物流引領低碳轉型路徑創新與戰略設計”(2023SJZD028)
作者簡介:謝泗薪(1966—),男,湖南冷水江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一站),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后(二站),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物流管理;陳星竹(2000—),本文通信作者,女,貴州貴陽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樊舒琪(2000—),女,江蘇宿遷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引文格式:謝泗薪,陳星竹,樊舒琪.應急管理視角下長江經濟帶物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戰略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14):107-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