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and acupoint selection in th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reat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XUE Sa,WANG Xiaoyu,GU Yongzhu,YANG Junwen,ZHONG YinqinSchool of Nursing,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lin 130117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ONG Yinqin,E-mail:641296484@qq.com
Keywords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cupoint application;data min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摘要 目的:分析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的用藥規律及選穴特點。方法:采用數據挖掘方法,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有關穴位貼敷治療AECOPD病人的相關文獻,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3年9月18日。建立Excel,通過SPSS 25.0、SPSS 18.0進行聚類分析和關聯規則分析。結果:共納入139篇文獻,涉及139首方劑、99味中藥、36個穴位。用藥頻次較高的中藥為芥子、細辛、延胡索,藥性以溫性和寒性為主,藥味以苦、辛為主,歸經主要為肺、脾、肝經,功效以化痰止咳平喘藥為主,關聯規則56項,3個有效聚類。穴位應用較高的為肺俞,特定穴以俞穴頻次最高,經脈主要為足太陽膀胱經,核心關聯規則29項。結論:數據挖掘可有效分析AECOPD用藥規律和選穴,為AECOPD規范穴位貼敷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穴位貼敷;數據挖掘;中醫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7.02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因感染引起氣道炎性反應加重[1],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癥狀加重、咳嗽加劇、痰量增多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再入院和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2-3]。研究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和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分別為13.7%[4]和27.0%[5],預計至2030年,COPD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肺功能,增加經濟負擔[6]。COPD歸屬于中醫學“咳嗽”“喘證”“肺脹”等范疇[7],在臨證之時,常以辨虛實、寒熱、肺腑為要。近年來,中醫藥治療COPD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穴位貼敷屬于中醫外治法,是治療COPD的特色療法[8]。目前,少有研究對穴位貼敷治療AECOPD的組方、選穴規律進行歸納總結。因此,本研究運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檢索
計算機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以“穴位貼敷”“穴位藥物貼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為主題檢索詞;以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cute exacerbation、acute pha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cupoint application為英文檢索詞,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3年9月18日,中文檢索語言類型為中文,文獻類型為期刊文獻,英文檢索以主題詞和自由詞結合的方式,將查找到的文獻導入EndNote軟件進行篩選。
1.2 文獻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穴位貼敷治療AECOPD;2)文獻中有明確的腧穴名稱和組方;3)研究類型為隨機對照試驗。排除標準:1)綜述、學位論文、會議交流類和個案類文獻;2)重復發表文獻;3)無法獲取全文、內容缺失和資料不完善的文獻;4)Meta分析和系統評價類文獻。
1.3 數據規范化
根據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中藥學》刊錄的中藥進行名稱規范,如將炒白芥子、炒芥子、白芥子統稱為芥子,川貝母、浙貝母統稱為貝母,蜜麻黃、炙麻黃統稱為麻黃,生甘草、炙甘草統稱為甘草,對藥物的使用頻次、藥性、功效進行分類。腧穴名稱和經絡名稱參考《經穴名稱與定位》以及《經外奇穴名稱與定位》進行規范化命名。
1.4 數據提取和處理
將檢索到的文獻導入EndNote X20軟件刪除重復文獻,剩余文獻由2名研究生根據納入、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存在不同意見時,由第3人進行處理,確定最終納入文獻。建立Excel專題數據庫,內容包括文獻名稱、作者、發表年份、組方及選穴數據,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對資料進行分析。將Excel的中藥數據導入SPSS 25.0進行聚類分析,制作樹狀圖,中藥和穴位數據導入SPSS 18.0進行關聯規則分析。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共檢索到文獻628篇,其中中國知網95篇,萬方數據庫133篇,維普數據庫345篇,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55篇,經EndNote X20軟件去除237篇重復文獻,逐一閱讀文獻的名稱及摘要,排除不符合標準的文獻252篇,最終納入139篇文獻,收集到139首方劑,涉及99味中藥,36個穴位。
2.2 中藥以及穴位頻次分析
99味中藥總使用頻次為746次,用藥頻次排名前11位的見表1,11味中藥的用藥頻次為475次;36個穴位總使用頻次為660次,排名前10位的穴位使用頻次為560次,見表2。
2.3 中藥藥性以及特定穴位頻次
分析納入的99味中藥的藥性、藥味以及特定穴位。
2.3.1 藥性頻次(見表3)
2.3.2 藥味頻次(見表4)
2.3.3 特定穴位
特定穴共9個(見表5),其中屬于2種以上特定穴的穴位有中脘穴、中府穴、膻中穴、列缺穴、內關穴和太溪穴;定喘穴、中關穴屬經外奇穴,神闕穴、云門穴、命門穴和膏肓穴屬經穴名,不屬于特定穴穴位,故未在表中列出。
2.4 中藥以及穴位歸經頻次
中藥歸經頻次共257次,頻次較高的經絡是肺經、脾經和肝經;穴位歸經總頻次為660次,選擇足太陽膀胱經和任脈的較多,見表6、表7。
2.5 中藥功效頻次
穴位貼敷中的99味中藥功效共涉及15類,頻次共746次,其中使用頻次最高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藥,占28.69%,中藥藥物以芥子使用最為頻繁,見表8。
2.6 關聯規則分析
2.6.1 中藥關聯規則分析
采用SPSS 18.0對涉及的99味中藥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將最低條件支持度設置為10%,最小規則置信度設置為80%,最大前項數為2,經分析得到中藥核心關聯規則56項,支持度和置信度前10項見表9。中藥具有強關聯規則的是細辛與芥子、芥子與延胡索、細辛與延胡索。置信度較高的中藥組合為芥子-肉桂-細辛、麻黃-貝母-細辛、麻黃-黃芪-苦杏仁等,置信度均為100%。
2.6.2 穴位關聯規則分析
采用SPSS 18.0對涉及的36個穴位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將最低條件支持度設置為10%,最小規則置信度設置為80%,最大前項數為2,經分析得到穴位核心關聯規則29項,支持度和置信度前10項見表10。穴位具有強關聯規則的為肺俞與腎俞、肺俞與天突。置信度較高的穴位組合為肺俞-大椎、肺俞-脾俞、肺俞-膻中-定喘等,置信度均為100%。
2.7 中藥聚類分析
選擇藥物排名居前11位的中藥進行聚類分析,共得出3個聚類,分別為麻黃-苦杏仁-黃芪-桑白皮-貝母、半夏-肉桂、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見圖1。
3 討論
3.1 COPD的中醫論證
關于COPD的病名,古代醫書并無詳細記載,COPD屬于中醫學“咳嗽”“喘證”“肺脹”等范疇,《靈樞·經脈》首先提出肺脹病名,指出該病是一種虛實相兼的復雜證候?!鹅`樞·脹論》曾云:“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該病多因久病肺虛,脾失健運,痰濁潴留,復感外邪,誘使病情反復發作或加?。?]?!兜は姆āた人云芬嘀赋觯蚊浭翘叼鲎璧K肺氣所致。有學者指出,肺脹以本虛標實為病機[10],以胸部膨滿,痰多喘息,咳逆上氣為主要表現,多由氣虛、氣陰兩虛,發展為陽虛,病變早期在肺,逐漸累及脾、腎[11],后期及心,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可形成貫穿疾病始終的病理產物,如痰濁、水飲、瘀血等。病久因邪盛正虛,可發生痰迷心竅、氣不攝血、正虛喘脫等危象。因此,AECOPD的治療多從清肺止咳、化痰平喘入手。
3.2 穴位貼敷的作用機制
穴位貼敷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具有一定優勢,臨床應用廣泛,多用于疾病的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但也有研究表明,在COPD處于急性期時,應用西醫常規治療輔以穴位貼敷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12]。穴位貼敷是具有代表性的中醫外治療法,以“調節經脈,平衡陰陽”為理論依據,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施治,通過中藥刺激穴位激發經絡調節作用,致使藥效通達全身,起到扶正祛邪、補肺健脾的作用。
3.3 中藥及穴位
本研究共納入99味中藥,高頻中藥中芥子和細辛占據前2位。芥子味辛性溫,歸肺經,具有溫肺豁痰利氣之效;細辛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具有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的功效。在中藥藥性以及歸經方面,四氣以溫、寒為主,溫屬陽,能夠減輕或消除陰寒證,具有溫里散寒、暖肝散結之效;寒屬陰,能夠減輕或消除陽熱證,具有清熱瀉火、清化熱痰之效;五味以苦、辛為主,苦味具有清泄火熱、泄降氣逆之效,辛味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歸經以肺經、脾經、肝經為主。在中藥功效方面,藥物種類以化痰止咳平喘藥、解表藥、活血化瘀藥為主,藥物的選擇與配伍,符合治病求本、標本兼顧的特點。
本研究共納入穴位36個,在前10位穴位中,肺俞穴仍占據首要位置,與COPD穩定期的研究選穴[13]相同,其歸經于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咳嗽、氣喘、咯血等,屬于肺背俞穴的特定穴。其次為天突、定喘、膻中穴,除定喘歸經為經外奇穴外,其余兩穴均歸經于任脈。不同穴位的相互配伍,理氣化痰、宣肺解表的療效增強。
3.4 中藥和穴位的關聯規則分析
中藥的56條關聯規則中,細辛、麻黃和芥子作為后項出現頻次最高。芥子-肉桂-細辛、麻黃-貝母-細辛、細辛-肉桂-延胡索等置信度均為100.00%。芥子善散“皮里膜外之痰”,與肉桂配伍,可治痰濕阻滯,以消痰散結,再輔以細辛可治療冷哮日久。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效,主入肺經,使肺氣宣暢,與細辛配伍,可治療寒痰停飲,咳嗽氣喘,輔以貝母可增強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現代臨床應用中,以麻黃為君藥的中成藥可明顯改善AECOPD病人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降低炎癥反應[14]。細辛、肉桂、延胡索三藥中,細辛發散風寒;肉桂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延胡索行氣活血,溫腎助陽,諸藥合用,可祛寒痰,化水飲。
穴位的關聯規則中,以肺俞作為后項出現次數最多。肺俞與大椎、脾俞、膻中+定喘的置信度均為100.00%。肺俞歸經于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氣之大本,有補肺氣、補氣虛、利肺氣等功效;大椎歸經于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調節全身陽經經氣,大椎穴與心肺相鄰,可宣調肺氣,具有清熱解表、補虛寧神之效;脾俞歸經于足太陽膀胱經,肺病日久及脾,刺激肺俞、脾俞,可調節肺、脾之經氣[15],治療咳嗽、氣喘癥狀;膻中歸經于任脈,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等癥狀;定喘歸經于經外奇穴,是治療哮喘的經驗穴。腧穴的選擇,體現了“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特點。
3.5 高頻用藥聚類
經聚類分析,將排名前11位的高頻藥物分為3大類,聚類1為麻黃-苦杏仁-黃芪-桑白皮-貝母,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麻黃宣肺平喘,苦杏仁降氣止咳,黃芪養陰潤肺,桑白皮清肺降氣,貝母化痰止咳,藥物的選取抓住疾病的主要病機,對于咳、痰、喘也有不同的側重,相互配伍能增加清熱宣肺平喘的作用。聚類2為半夏-肉桂,以燥濕化痰、溫通經脈為主。半夏辛溫,歸脾、胃、肺經,可化痰散結,降逆止吐、化濁醒脾[16];肉桂辛、甘,為大熱,歸腎、脾、心、肝經,使虛陽回歸。AECOPD病人久病體虛,急性發作致使氣血不足加劇,輔以肉桂可溫運陽氣,利氣血,起到助陽補虛之效。聚類3為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奏溫化痰飲、斂肺止咳之效。芥子消痰散結,細辛溫肺化飲,延胡索活血行氣,甘遂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4 小結
本研究顯示,AECOPD穴位貼敷藥物選擇以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為主,種類以化痰止咳平喘藥、解表藥、活血化瘀藥為主,藥性以溫寒為主,藥味以苦、辛為主,歸經主要包括肺經、脾經、肝經,得到高頻藥物聚類3項;穴位的選擇以肺俞、天突、定喘、膻中為主,特定穴位多為俞穴和交會穴,多數穴位歸經于足太陽膀胱經和任脈。COPD為本虛標實之病,是虛實相兼的復雜證候,病位常累及肺、脾、腎、心,穴位貼敷以經絡學說為原則,總體治療以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為主,輔以溫通經脈、行氣活血,注重標本兼治。運用穴位貼敷治療AECOPD有助于降低病人身心負擔,提高生活質量,期待能為臨床治療AECOPD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馬紀長,黃麗娜,馮文燁,等.清金化濁方協同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熱瘀肺證患者住院期間血栓事件影響的回顧性隊列研究[J].中醫雜志,2023,64(18):1897-1902.
[2] 孔德昭,王科雯,羅文曄,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療指南評價與綜合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23,29(8):1307-1317.
[3] RUAN H R,ZHANG H L,WANG J J,et al.Readmission rate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espir Med,2023,206:107090.
[4] 王鳳燕,張冬瑩,梁振宇,等.面向全科醫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解讀[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9):3660-3663;3677.
[5] HU H,JI Z,QIANG X,et al.Chinese medical injections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network Meta-analysis[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21,17(16):3363-3386.
[6] BAQDUNES M W,LEAP J,YOUNG M,et al.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rit Care Nurs Q,2021,44(1):74-90.
[7] 盧軍儀,趙丹,孫義田,等.穴位貼敷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觀察及對肺功能、氣道重塑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2,41(9):862-867.
[8] 李官紅,鄭芳華,澤仁擁西,等.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20,12(34):145-148.
[9] 徐鳳萍,劉樟敏,石丹,等.穴位按摩聯合穴位貼敷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應用[J].西部中醫藥,2023,36(6):130-133.
[10] 李瀟寧,陳明哲,黃徐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E組患者中醫證型分布及急性加重相關因素的回顧性分析[J].中醫雜志,2023,64(17):1786-1791.
[11] 郝彬彬,把得婷,李娟,等.中藥復方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化應激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4,30(3):218-225.
[12] 殷露艷,王明航,李素云,等.中醫特色療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運用[J].中醫研究,2019,32(12):70-72.
[13] 安鵬,劉言,陳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穴位貼敷用藥及選穴初探[J].中外醫療,2019,38(6):170-174.
[14] 顏丹,歐璐,李宇,等.蘇黃止咳膠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成藥,2023,45(5):1493-1497.
[15] 吳釗泓,鄒玉嬋,黃凡.針刺背俞穴聯合呼吸訓練對腦卒中氣切術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9,34(4):175-178.
[16] 王宇馨,齊文升.從臟腑相關理論淺談肺系疾病中醫“調肝理肺”治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2,37(8):4542-4545.
(收稿日期:2024-03-01;修回日期:2024-06-10)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