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教學一直是音樂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和研究的領域之一。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觀念改變,鋼琴教學改革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中國的鋼琴作品作為中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教學中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趙曉生的《漁歌》為例,探討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 鋼琴教學改革" 趙曉生《漁歌》
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不僅承擔著傳承中國音樂文化的作用,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技巧水平和音樂審美。通過教學演奏這些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激情,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熱愛,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音樂工作者。
在現今的鋼琴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教學時,絕大多數采用的是國外教材,而這一現象間接導致中國的民族本土音樂文化難以傳播,進一步影響中國鋼琴作品發展。為了促進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國內眾多學者對此展開研究,其研究成果可大致總結如下:
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包括豐富鋼琴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鋼琴演奏綜合能力、促進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播,以及促進中國鋼琴教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其中豐富鋼琴教學內容不僅包括作品數量的擴充,研究指出,中國鋼琴作品教學的運用還能夠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學習,并促進鋼琴對其他樂器音色的模仿實踐,以及增強學生對不同音樂種類的審美鑒賞能力;另外,在提升學生鋼琴演奏綜合能力上,中國鋼琴作品區別于西方的調性、節奏,以及風格這一特點,給中國作品的學習與練習帶來更多不同于西方作品的技巧難點,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演奏技巧與演奏形式;在促進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播這一重要作用上不難理解,優秀的文化和作品需要通過載體進行傳播,而學習該種文化便是最好的傳播方式,因此更多學習中國鋼琴音樂的學生勢必能夠促進優秀中國音樂文化的弘揚與傳播;除此之外,促進中國鋼琴教學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一重要運用上,在原先僅采用西方鋼琴作品教學模式不難發現,中西方文化本身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僅采用西方鋼琴作品導致學生對鋼琴音樂文化產生晦澀難懂和不易理解的印象,究其原因正是文化差異性所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長期不采用中國鋼琴作品教學,只會導致中國鋼琴音樂逐漸被遺忘,導致大量優秀的中國鋼琴作品被埋沒,因此在中國鋼琴教學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必要的。
從現今的研究不難發現,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而中國鋼琴作品的教學更是高質量音樂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新課標要求下,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音樂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方案是什么?如何發揮好鋼琴教學的育人作用?對前述問題,本文以中國鋼琴作品趙曉生的《漁歌》為研究對象,以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做法為切入點,探索鋼琴課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路徑。
一、趙曉生《漁歌》的中國元素分析
趙曉生的《漁歌》作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鋼琴作品,其創作手法融合作者對中國傳統器樂曲的改編,同時該作品的結構中也體現出中國傳統音樂特有的結構特征,創作中除了注重作品的旋律線條與和聲色彩外,還極具民族特色。
(一)《漁歌》的背景介紹
趙曉生是中國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自幼展示出對音樂的天賦和熱愛。《漁歌》是趙曉生創作初期的一首著名鋼琴獨奏曲,在這一時期,其創作主要以改編作品為主,在廣泛收集民間民調的基礎上,探索鋼琴音樂中的“中國風格”。《漁歌》是趙曉生創作初期唯一未標明改編的獨立創作曲,所以學習《漁歌》對于認識其初期作品到中期作品的音樂學習具有過渡性、跨越性的意義。對作品《漁歌》的理解要追溯到趙曉生的生活歷程中,青年時期的趙曉生被分配到浙江喬司農場下鄉工作,生活在東海的一個小漁村里,在此期間,漁民生活及其歌聲給他帶來強烈的震撼。雖然知識青年下鄉生活不易,好在當時被允許帶兩臺鋼琴去。一次,趙曉生隨漁船出行,突遇風浪,讓他親身體驗到漁民生活的不易,因此《漁歌》也可視為音樂版的“海上漂流記”。這樣的經歷讓趙曉生在改編民歌的初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在十天的海上漂流期間有感而發,用《漁歌》演繹出青年時代所見的漁村生活,講述了中國版的“海上鋼琴師”經歷。因此《漁歌》也成為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這首曲子是趙曉生對中國傳統漁民生活的音樂描繪和情感表達,通過音樂的形式,他表達了對漁民辛勤勞動,以及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稘O歌》以其旋律優美、曲調流暢和豐富的節奏變化而著稱,它融合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和西方音樂技巧,展現出獨特的音樂風格。這首曲子充滿濃厚的中國民族情調和大自然意象,給聽眾帶來一種寧靜、舒緩且富有詩意的感覺。趙曉生的《漁歌》不僅在音樂界廣受贊賞,也在鋼琴教學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這首曲子具有一定的教學和演奏價值,對于培養學生的技巧、表達能力和音樂理解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它常常被用于鋼琴教學的教材和演奏比賽曲目。
(二)《漁歌》的曲式和音樂結構分析
《漁歌》采用A-B-A-Coda的曲式結構,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A部分以輕快歡樂的旋律開場,伴有明快的節奏,展現了漁歌的愉悅和活力。這個部分主要由鋼琴的右手演奏,營造出輕快舒適的音樂氛圍。B部分是整首作品的插部型中部,它呈現出與A部分不同的情感和音樂風格。B部分的旋律更加抒情,音樂節奏放慢,強調漁民們對海洋的敬畏,以及對生活的深思。這個部分主要由演奏者的左手演奏,創造出豐富的低音與和聲。再現部分不是一個不完全再現,回歸開頭主題,增強曲子的結構性和統一性。尾聲以轉變的方式呈現,并逐漸減弱和消退。在這個部分,鋼琴的旋律慢慢變得輕柔而模糊,仿佛隨著海浪漸漸消散。尾聲部分給曲子帶來一種漸進式的結束,使整個樂曲產生一種溫馨和平靜的感覺。
通過這樣的曲式和音樂結構運用,《漁歌》展現了對漁民生活和大海的描繪,使聽眾能夠感受到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相處。趙曉生巧妙地運用各種音樂元素和技巧,使整個曲子具有鮮明的個性和高度的藝術價值。
(三)《漁歌》的特點和魅力
趙曉生的《漁歌》是一首充滿中國傳統音樂特色的鋼琴獨奏曲,具有獨特的曲式和音樂結構,它展現了中國漁民生活的情感和景觀,同時融入趙曉生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演奏技巧。一是音樂風格和情感表達。《漁歌》以中國傳統民族風格為基礎,融入激情和愉悅的旋律,以及對大海和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曲子的情感表達飽含著趙曉生對漁民勞動和生活的敬佩和贊美,同時也展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二是技巧和演奏。趙曉生的演奏風格以細膩而靈活的指法和動態表達而聞名,在《漁歌》中,他巧妙地運用琴鍵和琴弦,創造出豐富的音色和音樂效果,他的演奏使曲子的旋律和情感在鋼琴上得到了完美表達,讓人們深深沉浸于音樂的世界中;三是中國音樂元素的運用。作為中國鋼琴界的重要人物之一,趙曉生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巧妙地融入他的作品中,在《漁歌》中,他通過音階、琶音、顫音等技巧,充分表達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使聽眾能夠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韻律之美。
趙曉生的《漁歌》以其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獨特的曲式和音樂結構,以及對漁民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表達,為鋼琴界帶來一份新的風貌和藝術享受。它是中國音樂作品中的一顆瑰寶,同時也在世界音樂舞臺上展示了中國音樂的魅力和獨特性。
二、《漁歌》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鋼琴作品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風格和文化內涵,融入深沉的情感,通過演奏中國鋼琴作品,學生可以培養情感表達能力,提高音樂表現力,同時可以促進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傳承。
(一)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力
趙曉生的《漁歌》在鋼琴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它可以促進學生培養技巧和音樂表現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解讀。通過學習和演奏《漁歌》,學生可以得到全面而豐富的鋼琴音樂教育。在技巧訓練上,《漁歌》的曲式結構和音樂要求是促使學生通過特定的手指運動和手腕動作來發展鋼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學生可以通過演奏該曲子練習快速的音符連奏、手指的靈活性,以及手腕的力度控制,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技巧和精準度非常重要。在音樂表現力上,《漁歌》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曲子,通過學習它,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在音樂中表達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在練習時應當注意每個音符的起伏和變化,掌握如何運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來傳達豐富的音樂情感,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音樂表現力。在音樂的理解和解讀上,《漁歌》融合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和西方音樂技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深化對不同音樂風格和文化的理解,在學習該作品時,應當仔細分析曲式結構、旋律線條,以及和聲變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讀該作品,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另外,作為演奏比賽和音樂會曲目,《漁歌》是一首具有演奏價值的曲子,學生可以通過精心準備和練習演奏該作品來提高自己的舞臺表現能力和音樂技巧,這樣的演出經驗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能力,還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舞臺魅力。
(二)調動學生對中國鋼琴音樂的興趣
《漁歌》作為中國鋼琴音樂的代表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音樂表現力,可以為學生打開了解和欣賞中國音樂的窗口,提升對中國音樂的興趣和接受度。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介紹文化背景,即介紹《漁歌》的背景和音樂特點,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興趣,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另外,可帶領學生探索音樂元素,分析《漁歌》中運用的中國音樂元素,例如:使用的音階、和弦、和聲進行等。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國音樂特點,并對其產生興趣。再深入比較與對比,將《漁歌》與其他國家或文化曲目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中國音樂的獨特之處,并增加對它的興趣和接受度。然后進行演奏欣賞練習,在課堂上演奏《漁歌》,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和表現力。通過聆聽和欣賞,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體驗中國音樂的獨特之處,進而增加對它的興趣和喜愛。還可以進行合作演奏,將《漁歌》作為合作演奏曲目,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和協作。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中國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增強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
趙曉生的《漁歌》作為一首富有情感和韻律變化的曲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練習和探索平臺。通過演奏和表達這首曲子,學生可以逐漸培養和發展自己的音樂表達能力。一是情感表達?!稘O歌》具有豐富的情感表達,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演奏這首曲子,探索如何通過音樂表現自己的情感。指導學生如何運用音樂要素(音色、強弱、觸鍵方式等)來表達不同情感,例如喜悅、悲傷、溫柔等,從而提升他們的音樂表達能力。二是音效掌控?!稘O歌》中運用了豐富的音效,如:琴鍵擊打、琴弦掌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模仿這些技巧,提升自己對音效的掌控能力,該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豐富音樂層次和色彩,增強演奏表現力。三是動態和韻律變化?!稘O歌》中有許多動態和韻律變化,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和解讀這些變化,學會如何在演奏中掌握和表達這些變化。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節奏和速度來展現音樂的動感和韻律,在演奏中創造出豐富的音樂效果。四是自由演奏。鼓勵學生在學會了《漁歌》的基本演奏技巧后,逐漸發展自己的音樂表達風格,并嘗試進行自由演奏。通過自由演奏,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音樂想象力,將個人的情感和思維融入音樂中,提升自己的音樂表達能力。
三、《漁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分析
音符是對具象藝術音樂的抽象表達,具有“不可捉摸”的特征,有關音樂的構成、表現、內涵等是由“神經”到“心智”再到“意識”的過程,不僅是精神和意志力的表達,也是一個時代背景的縮影,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志。
中國鋼琴作品常融入深沉的情感,如:哀愁、喜悅、激昂等。在教學中,演奏這些作品時,可以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深刻表達曲目所傳達的情感。在技巧上,中國鋼琴作品中跨手、擴展和速度等較高的演奏技巧要求,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和協調性,并且挑戰他們的技巧水平。在音樂審美培養上,中國鋼琴作品展示了豐富多樣的音樂風格和形式,如:古典、民間、交響等。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和演奏中國鋼琴作品,提高自己的音樂品味,增強審美意識,不斷提高對音樂的鑒賞水平。
(一)音樂分析和理解
在理論學習上,通過五步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趙曉生《漁歌》這首曲子,提高他們的音樂理解能力和演奏水平。一是結構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漁歌》的結構進行分析。這包括分析曲目的節奏、小節和樂章的劃分,了解曲目的整體框架和組織方式。通過曲目結構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曲目的演奏要求。二是曲譜解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漁歌》的音樂符號和樂譜指示。指導學生閱讀樂譜,理解音符、節拍、符號、指法等內容,并將其應用于演奏中,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曲目的演奏要求,提高演奏準確性和技巧水平。三是音樂元素分析。通過深入分析《漁歌》的音樂元素,如: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這些元素。學生可以通過研究和模仿這些元素,提高自己的音樂表現力和藝術感。四是音樂情感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和感受《漁歌》表達的情感和意境。指導學生如何通過音樂元素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例如采用柔和的音色和緩慢的速度來表達溫柔和悲傷,采用快速的節奏和明亮的音色來表達歡快和喜悅等。通過感受和理解音樂情感,學生可以更好地演繹和表達曲目。五是演奏實踐。學生需要通過實踐和反復演奏來鞏固和運用他們對《漁歌》的音樂分析和理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和演奏,培養他們的技巧和音樂表達能力,在練習和演奏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根據他們對曲目的音樂分析和理解進行調整和改進。
(二)演奏技巧訓練和運用
在實際運用中,使用趙曉生的《漁歌》進行鋼琴教學時,通過各篇章對其方法和技巧的不同運用,學生可以逐步提高《漁歌》的演奏技巧和表現能力。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和訓練,幫助其有效地掌握和運用技巧,并展現出更高水平的演奏能力。
針對該作品,可大致從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技巧訓練,首先是手指技巧的訓練,在該作品中,作曲家運用了大量諸如三十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六連音,甚至是七連音寫作該曲的快速琶音部分,該部分作為該作品的伴奏織體,是演奏技巧訓練的重難點之一,針對該部分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練習手指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例如進行手指獨立的高抬指訓練和快速琶音練習,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曲目中的速度和琶音演奏均勻的技巧要求,從而提高演奏準確性和流暢性,在此基礎上,增加音階和琶音訓練,作為鋼琴演奏的重要演奏技巧之一的音階和琶音,不僅可以提高對《漁歌》中長旋律跑動的演奏能力,其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不同的音程和手位的熟悉程度與肌肉記憶,并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練習不同的音階和琶音的組合和轉位,以促進其在演奏《漁歌》時能更好地掌握該技巧;另外,還要進行大跳和手指快速到位的技巧練習,《漁歌》中存在較多大跳音程和需要手指快速到位的演奏難點,例如插部型中部旋律變奏部分的快速八度旋律演奏,以及該部分左手織體部分超八度大跳演奏,這些都需要對該技巧熟練掌握,因此該技巧的練習也是重點之一,學生可以進行快速八度的技巧訓練,以提高對該部分演奏技巧的掌握和運用,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練習超八度音程大跳的精準度練習,以及手指快速到位演奏的流暢性,通過反復訓練和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該技巧;還要針對該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段練習,該作品從曲式結構上可分為五個部分,引子、首部、插部型中部、再現部,以及尾聲,在練習該曲時勢必要分段練習,因此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將《漁歌》分解成多個段落或多個部分進行分段練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該曲各個部分的技巧和表現要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段練習,并著重練習難點部分,以提高整體演奏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除此之外,就是演奏技法的訓練,教師可以教授學生一些特定的演奏技巧,例如:裝飾音、輕重音、顫音、踏板的運用,以及如何科學觸鍵等,并指導學生如何運用這些技巧來增強演奏表現力,通過對上述技巧的訓練,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演繹和表達曲目,同時在演奏技法教學中,可增加對該曲含義的討論,該曲既有駕駛漁船向朝陽踏碧波的氣勢,又有勞作的口號旋律,還有大海波濤洶涌的背景描繪,以及漁民戰勝狂風巨浪凱旋的勝利場景,教師可通過對該曲的畫面描繪,以及背景含義的探討,從而增強學生音樂表現力。
(三)情感表達和演繹
使用趙曉生的《漁歌》進行鋼琴教學時,教師還應注重情感表達和演繹方面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他們真正體驗和感受曲目的情感內涵,并通過演奏將這些情感傳達給觀眾。另外,學生可通過自身感受想象去營造樂曲的氛圍,用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熟練演奏樂曲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風格自由發揮,與鋼琴平等交流、對話,努力讓鋼琴發出具有生命力的聲音。一是曲目風格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漁歌》的曲風和風格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究曲目的旋律、和聲、節奏等元素,分析曲目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以及所采用的音樂手法和曲式結構。通過對曲目的深入理解,學生可以更好地演繹曲目的情感和意境。二是情感詮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曲目傳遞的情感,并探討如何通過演奏技巧和表情來準確表達這些情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體驗和感受曲目中的情感起伏,并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表達這些情感的演奏技巧和音色,通過演奏時的情感投入,學生可以更好地演繹曲目的情感內涵。三是音色塑造。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音色和音響效果,以豐富曲目的演奏傳達。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的手腕、力度和觸鍵等方式來產生不同的音色和動態效果。通過對音色的敏感掌握和靈活運用,學生可以更好地演繹曲目所需的情感和情緒。四是個人風格。鼓勵學生在演奏《漁歌》時加入個人藝術風格和個性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掘自己的演奏風格,例如在音樂的速度、強弱、節奏、裝飾音等方面加入個人想法和表現。通過培養學生的個人風格,他們可以更好地傳達曲目情感,展現自己獨特的音樂再現能力。五是演奏實踐。學生需要通過反復練習和演奏來鞏固他們對曲目情感的理解和表達。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多次演奏實踐,并給予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提高情感表達和演繹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改革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中國鋼琴作品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風格和文化內涵,通過教學演奏這些作品,可以將中國音樂的瑰寶傳承下去。學生在演奏中國鋼琴作品時,應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過專業知識學習,感受中國精神和民族氣韻,用旋律和節奏傳遞思想、抒發情感,深化對中國音樂的認知和理解。
在教學中,演奏中國鋼琴作品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對不同音樂風格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認知多樣性的音樂風格和形式,在彈奏中國作品時,可運用諧音余振、按鍵滑音或掌心滑鍵這樣的特殊技術,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和演奏中國鋼琴作品,提高自己的音樂品味,增強審美意識,最終提高對音樂的鑒賞水平。
參考文獻:
[1]高霞.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山西青年,2023(09):76-78.
[2]許瀚允.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評鑒,2023(04):101-104.
[3]嵇榆函.淺談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22(34):171-173.
[4]楊春霞.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教學中的意義與運用[J].三角洲,2022(24):134-135.
[5]李詩怡.淺談中國作品在中國鋼琴教學中的價值[N].山西科報,2023-05-08(B07).
[6]黃忠昭.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9(08):168-169.
作者簡介:宋揚,貴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留俄雙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鋼琴表演與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1年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名稱:《鋼琴》課程思政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及實踐,項目編號:202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