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的長沙教育人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其世界觀、方法論和立場觀點來堅持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長沙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教師中的共產黨員更要借此次黨紀學習教育的契機,抓實學習,突出素養提升,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擔當使命。“凝心鑄魂學思想,勠力同心建新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建功立業偉大使命的感召下,我們服務于教育基層的同志不妨借鑒“楓橋式工作法”來筑牢基礎教育學校黨建的根和魂,實現教育治理能力的新提升。
楓橋式工作法是一種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這種工作法強調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依靠群眾,依法治理,注重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治理穩定,促進和諧發展。楓橋新經驗是新時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的典范。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新時期基礎教育五育并舉,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宏圖大業同樣可以參照楓橋經驗來推進。
繪就黨建引領的“同心圓”,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
楓橋式工作法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認為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黨組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我們望城區“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年”。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精準發力,強化責任落實,為推動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方向引領和政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所學校一旦在辦學方向上走錯了,在培養人的問題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樹,無論如何都長不成參天大樹。”學校黨總支堅持以黨建引領為“圓心”,并以黨員教師輻射影響非黨員教師,全體教師發揚愛黨愛國、敬業奉獻精神,助力學校品質提升。
一是立足“五化建設”,共情教師隊伍的“同心圓”。加強“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著力提升全體黨員同志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確保其在意識形態領域時刻對標對表,以實際行動來影響其他教師。黨支部建在年級組上,確保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進一步融合,有利于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嚴肅組織生活,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將各級廉政教育常態化開展。
二是堅持立德樹人,突出教育教學的“同心圓”。實施青藍工程引領青年教師群體成長,為學校培育人才、儲備力量。三重一大會議商討青年教師成長方案,確定了師徒結對、展示課、匯報課、教學比武等多種活動形式,為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提供平臺。以黨的治國理政經驗為指導,注重跨學科、跨區域交流,以開放的胸襟參與多元教育思想的碰撞,形成包容互鑒、開放共享的教育教學新局面。
三是加強激勵關懷,推進群團振奮的“同心圓”。加強黨建工作對基層工會、群團工作的引導與輻射,堅持群團共建,各方發力,努力營造團結進取、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教育工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推進民主管理、實施校務公開、關心職工健康生活。鼓勵教職工積極參與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構建團結協作、陽光奮進的人際關系。
筑牢師德師風的“防火墻”,抓好黨風廉政防范行業風險
楓橋式工作法注重預防和化解矛盾,認為預防是治理的關鍵,抓好師德師風和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在預防。
師德師風是教師素質最重要的標尺,也是教育質量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必須牢固樹立德能并舉、以德為先的正確導向,營造“德為先、藝為本”的濃厚氛圍。我們堅持把教好書、育好人作為基礎工程,引導教師堅守師者本色、崇尚高尚師德、提高業務水平,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爭做“四有”好老師。
黨風廉政建設是教育健康發展與穩定的基石與保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也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學校黨風廉政建設主要體現在教育行風、工作作風、師德師風以及黨員干部廉潔勤政等方面。各學校黨總支一直把“辦人民滿意教育”與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相結合;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與抓黨風、帶教風、促學風聯系起來;把黨風廉政建設與“清廉學校”建設同步抓。嚴格執紀監察,把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做深、做細、做實,確保每位黨員嚴守紀律紅線,不越警戒線、不碰高壓線,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發揮帶頭作用,為非黨員教師做好榜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在學校落地生根,確保教育教學管理健康有序。
秀出品質教育的“長沙范”,為強省會戰略貢獻教育力量
楓橋式工作法要求實事求是,走群眾路線,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治理措施。區域教育發展的規劃和定位必須以現實為依托,突出區域特色,謀劃高品位發展。
長沙是歷史文化名城,現代湖湘文化中的愛國精神、堅韌精神、經世致用精神與屈賈文化有精神內核的同源。2023 年1月長沙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用3~5 年時間,樹立以“民生保障有力、支撐貢獻有為、結構協調有序,學生健康成才、教師幸福成功、家校社攜手成就”為主要特征的“品質教育”新品牌。
望城區在推進長沙品質教育的過程中因地制宜,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發揮學雷鋒的示范引領作用,高位統籌、區域推進,全力打造新時代以亮號行動、超級課程、爭章工程、青鋒計劃為核心的“雷小鋒”德育品牌。富有時代氣息、彰顯區域特色、符合學生立場、適應個性發展的“雷小鋒”德育一體化課程建設得到家長、社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呈現蓬勃發展的新樣態。目前“雷小鋒”品牌已經打響,走出湖南,影響全國。
我們望城第二中學除了同步推進區教育局主導的德育品牌外,還多措并舉,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的資源,補齊農村高中生涯教育短板,開設多樣化的地方特色課程。例如紅色文化——民福村周以粟烈士故居曾是湖南和平解放秘密電臺舊址。洪家村周炳文故居曾是中共湖南臨時省委舊址,西湖村有郭亮烈士紀念館;農耕文化——望城第二中學的前身就是以耕讀文化傳承的思益書院,由此我們自編了《耕讀文化在橋驛》的校本教材;地域文化——學校東有黑麋峰森林公園,劉長卿等文化名人曾留下詩文;西有書堂山,是“楷圣”歐陽詢的故里,書香文化濃郁;南有千年石鄉丁字鎮,石雕文化奇絕;北有唐代名窯銅官窯。多樣化的特色課程喚醒學生的本土美育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長沙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是長沙這座幸福城市的重要名片。教育的品質直接決定幸福之城的質感。長沙品質教育戰略的提出既是強省會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我們作為星城教育的一員更應奮勇爭先,開拓創新,以先進思想為指引,在新征程上奉獻自己的智慧。
(作者單位系長沙市望城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