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新時代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15年5月,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應運而生。
自2015年5月以來,國家電投深刻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綠色發展為使命,以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以實踐成果證明了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偉大魅力。

投身能源消費革命,勇當綠色美好生活“創造者”
初夏的河北省唐縣西赤村,大樹參天、村居錯落。藍色的屋頂光伏板、徐徐轉動的微風風機和光儲充一體化車棚等有序排列,不僅使這座古老的村落充滿了科技感與現代感,也讓村民家里的“分布式光伏+戶用儲能”系統實現了電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每家村民一年可增收3000元。
西赤村的變革正是能源消費革命的縮影。在能源消費革命浪潮中,國家電投較早發力用戶側,首創綜合智慧能源模式,打造了綜合智慧能源24個典型場景、30種技術產品場景,形成了多種供能用能融合技術模塊方案,開展大客戶綠色供能合作、綠電交通等產業推廣,持續推動能源消費革命。
9年來,國家電投以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生產,積極推動高載能行業低碳轉型,大用戶合作涵蓋鋼鐵、鋁業、交通多個領域。云南國際開發建設的陽宗海綠色鋁產業園,建成我國首例光伏直流電供鋁冶煉生產項目,運用到云鋁集團在滇七大園區(分布在昆明陽宗海、建水、個舊、昭通、文山、富源、曲靖),并逐步運用到其他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和新型微電網,為工業綠色能源應用提供了示范。啟源芯動力打造了首屈一指的“換電重卡-電池銀行-換電站運營”三位一體運營模式,已累計交付運營換電重卡及工程機械超3萬臺。全自主化的“氫騰”燃料電池自投用以來,在陸海空領域已累計純氫行駛2000萬公里。積極投身農村能源革命,在河南省蘭考縣建設了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在山西省芮城縣莊上村建立了“屋頂光伏+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的新型電力系統,每年可節省標煤800噸。積極布局核能供暖、“光伏/風電+供暖”等,大力推動北方清潔供暖,我國首個核能供熱商用工程“暖核一號”,從2019-2023年累計提供零碳熱量901萬吉焦;“暖核一號”三期首個供暖季為海陽市、乳山市40萬居民、1250萬平方米范圍持續安全穩定供熱127天。
從智慧城鎮、智慧園區再到美麗鄉村,國家電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已融入千行百業,引領我國能源消費新風尚。
投身能源供給革命,勇當清潔能源發展“排頭兵”
在粵西海域,徐聞海上風電場300兆瓦增容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廣東公司已在此建成當期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廣東公司湛江徐聞600兆瓦海上風電場,并累計輸送綠電44.3億千瓦時。9年來,國家電投堅定綠色發展不動搖,聚焦電力主業和清潔發展,開啟了清潔發展、轉型升級之路。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構建綠色多元產業結構。國家電投堅持以清潔能源為增量主體,清潔能源開發力度、投資強度持續保持在高位。截至2024年4月底,國家電投總裝機2.40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70.21%。9年來,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從不到40%增長至超70%,光伏、新能源、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連續多年世界第一。在核電方面,至2023年底,擁有核電裝機921.27萬千瓦,在建機組6臺、裝機806萬千瓦;海陽核電一期工程1、2號機組累計發出清潔電力超1125億度,是世界首個發電超千億的三代核電項目。在光伏方面,光伏控股裝機超7000萬千瓦,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發展模式,探索出光伏產業的更多可能。在風電方面,風電裝機已突破5089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二,海上風電保持行業領先。在水電方面,以黃河上游流域、湖南沅水流域為重點,有序推進流域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實現水電總裝機超2552萬千瓦。
融合發展開拓創新,綠色能源版圖持續擴大。在青海,黃河公司形成“水風光儲多能互補”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年發綠電600億千瓦時。在吉林,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按照“綠氫消納綠電,綠氨消納綠氫,源網荷儲一體化”全產業鏈設計,實現年可制綠氫3.2萬噸、綠氨18萬噸,打造了綠色氫基燃料的能源供給新路徑。

投身能源技術革命,勇當科技自立自強“國家隊”
國家電投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陣地”“國家隊”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探索新能源、核能、氫能、儲能等領域新技術新模式,推動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以“國之大者”擔當鍛造“國之重器”。牽頭實施“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型燃氣輪機”兩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初步構建了“國和一號”現代產業鏈和自主重型燃機產業鏈。在核電重大專項方面,形成知識產權成果14078項,申請中國發明專利3680項,形成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新軟件等2212項;“國和”系列非能動壓水堆技術不斷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了我國完整的三代核電設計、建造、運維和驗證體系,實現我國核電從二代向三代的重大跨越。在重大專項方面,我國最大功率、最高技術等級重型燃氣輪機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設計的制造全過程,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全面進入整機試驗與驗證的最終階段。
堅持將創新驅動融入各個產業。以光伏產業為例,IBC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及鈣鈦礦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均躋身國際先進行列;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已連續發布兩個完整年度的數據采集與分析成果,先后發布了7次高寒高緯度地區實證實驗數據成果,承擔8項前沿課題研究,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在大慶基地廣泛應用。在風電領域,國家電投參編的風電風險評估領域首個IEC標準發布,牽頭申報的“超大型深遠海漂浮式風電機組基礎關鍵技術及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式獲批。“氫騰”“御風”等一大批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研制形成,推動加快培育形成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
9年來,國家電投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3年研發投入達157.36億元,研發投入強度超4.08%。全球首套兆瓦級空氣熱力循環儲能中試項目等一批“首臺套”“首突破”“首批次”科技成果行業影響力重大,彰顯了國家電投新時代科技創新硬實力。
投身能源體制革命,勇當新型電力系統“探路人”
走進全國首個“煤電鋁”循環經濟產業集群——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高聳的“大風車”和連綿的“光伏海”,營造出一片“綠”意盎然。
“2016年30萬千瓦,2021年40萬千瓦,2023年105萬千瓦。幾年間,霍林河循環經濟清潔能源裝機增長3倍多,如今綠電裝機達到105萬千瓦。”“電解鋁車間里翻滾的鋁液‘富含’30%清潔能源。”內蒙古公司電力分公司總經理趙晉宇介紹。“煤城產綠鋁”的推動力就是變革,內蒙古公司打造全球首個“煤-新能源-電-鋁”循環經濟新范式的有益嘗試,印證了變革的力量。
9年來,國家電投緊緊抓住能源體制革命機遇,著力破解新能源消納等產業發展難題,補齊體制機制短板,借助能源體制革命的東風加速實現綠色蛻變。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國家電投牽頭初步構建了“國和一號”現代產業鏈,截至2023年末,“國和一號”已在整機設備層面消除了斷鏈斷供風險,增強了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聯盟成員單位超百家。助力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及新型能源體系構建,在河北雄安、貴州貴陽等地創新打造源網荷儲直供新范式項目。建立健全適應新市場的電力營銷體系,2023年消費綠電近600億千瓦時,居中國綠色電力(綠證)消費TOP100企業第二位。
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勇當清潔能源合作“主力軍”
國家電投堅定不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落地,充分發揮我國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與產業優勢,著力推動國際核能等領域合作和標準制定,爭當清潔能源合作的主力軍。9年來,國家電投境外裝機由26萬千瓦增長至1000萬千瓦,境外業務涵蓋4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38個,以更加密切的國際能源合作,推動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一個個項目播撒綠色希望,一座座豐碑造福各國人民,一次次合作促進共贏發展。
清“風”送爽的黑山莫祖拉風電項目,每年可為當地民眾提供1.02億度清潔電力;日“光”澄凈的越南永好光伏電站,建設綠化670畝荒地……國家電投以綠色為起點,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攜手描繪了一幅幅精美畫卷。
在哈薩克斯坦,國家電投相繼建成札納塔斯風電和阿克莫拉風電,連續刷新中亞最大在運風電裝機容量紀錄,為哈薩克斯坦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土耳其胡努特魯電廠在兩次強震中成為當地唯一沒有間斷運行的發電廠,以震不垮的中國擔當有力保障了當地災區電力供應……國家電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擦亮了中國品牌。
與意大利安薩爾多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加速重型燃氣輪機自主創新進程;與西門子簽署氫能合作諒解備忘錄,探索氫能研發與應用;連續6年在進博會上與國際知名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涵蓋核燃料組件、煤炭、技術裝備以及工程機械等多領域……在全球能源合作向深向綠的背景下,國家電投將更多中國機遇帶到世界面前。
回望來時路,國家電投作為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堅定踐行者、推動者,邁出了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堅實步伐。展望新征程,在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的國家電投高質量發展之路必將更加“風光無限”。
(責任編輯:若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