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骨干能源央企,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立足“煤電化路港航”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的特點,積極探索開展黨建賦能產業鏈創新鏈專項行動,創新提出 “153”模式,實現了黨建加強、產業升級、創新突破的“三贏”工作格局,在建設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堅持“一體化”推進,黨建與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
堅持黨企同進。國家能源集團堅持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堅持把黨組織建在“鏈”上、資源聚在“鏈”上、服務沉在“鏈”上,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體現在哪里,做到鏈上基本組織更加嚴密、基本制度更加健全、基本隊伍更加堅強、基本活動更加有效、基本保障更加有力。
堅持一體發展。國家能源集團牢固樹立黨建和企業管理有機統一的理念,堅持黨建與業務“目標一致、責任共擔、同題共答、相互促進”。拓展一體化獨特優勢,通過黨建引領、聯搭平臺、聯合攻關、聯動創效,增強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聚焦高效運營做好固鏈,聚焦集疏運做好補鏈,聚焦戰略接替做好延鏈,聚焦供應鏈優化升級做好強鏈,整合產業鏈創新鏈資源要素,全面構建“黨建引領、互助共贏、融合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搭建“五個平臺”,打造共建共享、多方共贏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搭建理論共學平臺,提升政治引領力。一是聯組共學。“鏈主”單位聯合鏈上各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帶動鏈上黨組織和黨員在深學細照篤行中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引領產業鏈創新鏈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二是同題共研。圍繞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主題,定期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實踐,通過“專題學習+交流研討”,持續迸發新思路、形成新舉措。三是實踐轉化。定期推動學習研討成果轉化,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實踐成果,不斷提升產業鏈上黨委領導力、支部戰斗力、干部執行力。
搭建資源共享平臺,提升協同聯動力。一是資源共享。充分利用AI、大數據、云協作等信息技術手段,加強鏈上各方黨建資源共享、陣地共建。在疆煤出區大通道,鏈上單位打造黨建工作云團隊,共享工作經驗、學習資料和教育課程。二是要素共用。充分發揮鏈上重點企業的輻射作用,帶動各企業充分發揮優勢特長,有機整合生產要素,推進產業技術協作和資源統籌利用。通過CCUS創新鏈黨建賦能行動,推動鏈上各單位重點實驗室、科研設備、辦公場所等生產要素共建共享,實現目標更加同向、溝通更加順暢、工作更加協同。三是成果共鑒。建立黨組織統籌協調調度工作機制,及時將工作中的先進經驗、攻關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在鏈上各單位推廣應用,提高產業鏈科技鏈創新創效質量。低碳院舉辦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講座、科技成果轉化路演等活動,組織鏈上各單位積極參加,推動創新鏈成果更好服務集團一體化運營大局。
搭建難題共解平臺,提升推動發展力。一是目標更加聚焦。編制鏈上治理主體議事規則,推動各單位聚焦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制定工作舉措,通過搭建鏈上黨委、鏈間支部交流平臺,聚合鏈上企業優勢,鍛長板、補短板,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有力將重點項目打造成示范項目。二是難點充分研判。構建網格化黨建工作機制,通過黨建圓桌會,收集、對接、跟進、反饋項目研發、建設應用中的難點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共商解決措施,形成了共謀發展、共解難題的良好鏈上生態。在疆煤出區大通道產業鏈上,各單位黨委建立溝通機制,實時共享煤炭需求、運輸、生產數據,實現供需儲有效對接,產運銷動態平衡。三是堵點高效疏通。強化產業鏈黨建發揮作用,廣泛開展“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活動,激發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推動鏈上企業協同攻關發展短板、鏈間不暢等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打造了新疆吉林臺水電“支部聯盟”、新能源院碳中和研究中心“一堡壘一旗幟一平臺”、江西豐城電廠“崗區聯動”等示范樣板。
搭建活動共辦平臺,提升組織戰斗力。一是推進標桿企業共建行動。以黨建聯建共建為紐帶,推動煤礦、電廠、運輸、港口、鐵路之間的聯動配合,集中力量聯合一批在鏈上的標桿企業,一體推進產運需銜接、路港航協同,解決產業鏈創新鏈張力不足的問題。低碳院與寧夏煤業、包頭化工黨委簽訂聯建共建協議,將先鋒力量聚在“鏈”上,合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推進示范園區攻堅行動。立足集團能源企業特點,發揮能源保供優勢,推進與所在社區、工業園區黨組織開展共建,推動企業園區共同發展。江蘇宿遷電廠與所在園區協作建設“無廢城市”和“綠色港區”,發揮技術優勢打造可再生能源多場景應用,實現與周邊工業企業多能級能源需求靈活匹配,與地方城建實現雙贏發展。三是推進外委隊伍共管行動。聚焦作用發揮,打破企業隸屬關系,與外委單位一體開展黨支部攻堅競賽和黨員領題攻關活動,集中力量推動工程項目建設。在江蘇常州2×1000MW機組建設項目中,通過“兩進兩同”黨建工作法,組織共建單位黨員進重點項目、進外委班組,外委人員同管理、同關心,實現政策上傳下達高效有序,安全管理規范提升。
搭建隊伍共建平臺,提升凝聚向心力。一是干部聯合培養。組織鏈間企業互派干部掛職鍛煉、交流培訓,形成產業鏈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全面提升鏈上干部“干事、管事”的能力,成為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二是人才裂變互通。樹立鏈上大人才觀,推動鏈上單位人才資源交流共享,組建專家、工匠人才庫,根據業務所需,統一調配專業人才,實現人崗精準匹配。三是后備力量聯儲。協同推進鏈上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推薦青年力量擔任鏈間企業重大科技項目骨干,為青年人才壓擔子、搭臺子、鋪路子。
堅持“三個全面”,以“鏈”思維推動“鏈”上高質量發展
全面扛起“鏈主”擔當。國家能源集團堅決端牢能源飯碗,全面扛起能源保供職責使命,勇擔能源產業鏈鏈長,發揮產業鏈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作用,著力增強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電保電力穩定,煤炭產銷量、發電量、供熱量和鐵路貨運量分別占全國1/6、1/7、1/8和1/9,圓滿完成多個重點領域、重大活動、重要時段能源保供任務,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良性融通,發展的韌性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全面樹立“鏈式”思維。國家能源集團以黨建為紐帶,創造性地開展鏈上黨建賦能行動,協同推動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工作,有效打破條塊分割、領域限制,實現產業跨越企業限制、創新跨越領域限制、人才跨越地域限制,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快速推進整合融合、區域電力體制改革,加快專業“領軍、雙百、科改”等試點改革,理順煤電關系,增強區域協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了“煤電路港航、煤電油氣化、產運銷儲用”一體化的獨特優勢。
全面發揮“鏈條”效應。國家能源集團有效發揮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多元快速創新保障可再生能源規模質量發展,提升能源系統多元融合性,構建“煤火風光水”“化油氣氫核”能源譜系,加快形成能源綠色鏈。截至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1億千瓦、占比超35.5%,風電裝機保持世界第一。聚合鏈上企業創新優勢,以一體化數字化國際化保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以大項目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裝備升級,攻克研發了一大批原創性、前沿性、引領性重大成果,在工業控制、風電運維等領域實現多個“首臺套”“首突破”“首批次”“首版次”重大科技成果,彰顯了科技創新活力和實力。
(責任編輯:伊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