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探究不同肥料及其用量對水稻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本試驗選用化肥、有機肥和活性硅鈣肥料等,設置多種施肥及用量方案(不施肥、常規施肥、優化施肥、有機無機肥配施和活性硅鈣肥),以探究肥料種類及其用量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水稻的灌漿速率在有機無機肥配施和活性硅鈣肥2個處理下達到較高水平,且灌漿時間較長,利于籽粒的形成;水稻的光合作用在不施肥和活性硅鈣肥2個處理下較弱,在其余處理下較強,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水稻產量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為有機無機肥配施gt;常規施肥gt;活性硅鈣肥gt;優化施肥gt;不施肥;稻米品質在常規施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2個處理中處于較優水平。綜合來看,推薦水稻種植采用有機無機肥配施方式,有利于促進水稻的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
關鍵詞" 肥料;水稻;灌漿速率;葉綠素;水稻產量;稻米品質
中圖分類號" S511.41"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7-0022-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6
Effects of fertilizer types and dosage on rice growth and yield
GAO Tianqiang1" " YE Lingfeng2
(1Jiangsu Dahua Seed Enterprise Co., Ltd., Nanjing 210019, China;
2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e, Jiangsu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1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and their dosage on rice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such as chemical fertilizers,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active silicon calcium fertilizers were selected, and multiple fertilization and dosage schemes (no fertilization,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optimized fertilization, organic-inorganic fertilizer combination, and active silicon calcium fertilizer) were seted up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ertilizer types and dosages in rice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in filling rate of rice reached a high level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fertilizers and silicon calcium fertilizers, and a longer grain filling time was beneficial for grain formation. The photosynthesis of rice was weaker under two treatments of no fertilization and silicon calcium fertilizer, while the photosynthesis ability was stronger under the other treatments, 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ranking of rice yield from high to low, they wer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gt;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gt;active silicon calcium fertilizergt;optimized fertilizationgt;no fertilization. The rice quality were at an optimal level in both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verall,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for rice cultiv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and improving yield and quality.
Keywords" fertilizer; rice; grain filling rate; chlorophyll; rice yield; rice quality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較大,產量較高,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1-2]。近年來,部分耕地資源逐漸不適宜作物生產,部分稻田糧食生產能力呈下降趨勢[3]。水稻產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品種特性、氣候條件、施肥技術、播期、種植密度和水肥管理等。其中肥料類型的選擇及其施用量與水稻產量、環境污染等方面密切相關,一直是研究的重點。馬曉晶等[4]研究表明,施用復合肥料能夠提高水稻的灌漿速率;習敏等[5]在氮素穗肥對水稻籽粒灌漿的影響研究中指出,追施氮素穗肥能夠使水稻提前灌漿,進而促進水稻增產。孫國峰等[6]、王延軍等[7]研究指出,肥料的施用能提高水稻劍葉的葉綠素含量,進而提高植株光合能力。稻米的品質在施用有機無機肥料后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8-9],在微量元素方面也有類似的研究[10-11]。大量研究表明施用肥料對水稻有增產作用[12-14]。本試驗選用幾種常見肥料,包括化肥、有機肥和活性硅鈣肥料等,肥料用量采取多種施肥標準,以探究肥料種類及其用量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為水稻的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在江蘇省鹽城農墾農業科學研究所1#試驗田(120°15′50″ E,33°40′31″26 N)開展。試驗田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年均氣溫15.4 ℃,年均降水量1 080 mm,年均日照時數2 160 h,無霜期225 d。試驗田為稻麥兩熟種植制度,前茬作物為大麥,土壤質地為壤性潮鹽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0~20 cm土壤基本理化性狀:有機質24.2 g/kg,全氮1.84 g/kg,堿解氮120 mg/kg,速效磷18.5 mg/kg,速效鉀98 mg/kg,pH 7.9。
1.2 供試材料
供試肥料:尿素(N 46%)、磷酸氫二銨(P 46%)和45%氯基復合肥(N∶P∶K為15∶15∶15)由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提供;有機肥由淮安市豐勤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提供;活性硅鈣肥由山東聊城金太陽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供試品種:2803由江蘇農墾大華種子公司提供,屬遲熟中粳稻品種,在當地生育期160 d左右,具有品質優、適口性好等特點。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大區處理(200 m2),不設重復,大區間用薄膜覆蓋土埂隔離。采用7寸硬盤育秧,2023年5月12日機械流水線硬盤落谷,6月9日機械移栽,行株距25.0 cm × 12.4 cm,密度33萬穴/hm2,每穴4~5棵苗。移栽秧齡5葉左右(5月31日),基肥在水田初整平時旋耕入土,移栽后7 d(6月16日)施第1次分蘗肥,移栽后14 d(6月23日)施第2次分蘗肥,倒4葉(7月15日)施促花肥,倒2葉(8月1日)施保花肥,水漿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同大田生產。各處理肥料種類及具體用量見表1。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1.4.1 灌漿速率 在水稻始穗時于每大區選擇長勢一致的10個稻穗,剪取后放入烘箱中烘干稱重,同時記錄各處理水稻總粒數,之后計算灌漿速率,每隔7 d測定1次,連續測定6次。
1.4.2 葉綠素 從水稻抽穗末期至成熟期,各處理隨機挑選10穴水稻,每隔7 d用SPAD儀器測定水稻劍葉的葉綠素含量(SPAD值),連續測定7次。
1.4.3 產量和產量構成因素 于成熟期在各大區人工調查3個點(每個點10穴)水稻的有效穗數,之后對挑選出3穴水稻進行考種,對每穗水稻上的總粒數、癟粒數進行計數。從各大區中挑選出長勢均勻的地塊進行割方測產,并從脫粒后的水稻中取樣測定1 000粒水稻的重量。
1.4.4 品質 將稻谷曬干揚凈后,取樣品,參照GB/T 17891—1999《優質稻谷》標準測定稻米加工品質、蒸煮外觀和米粒食味值等。
1.5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軟件處理數據、制表和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水稻灌漿速率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水稻灌漿速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各處理水稻灌漿速率均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空白處理的水稻灌漿速率在不同時期均處于最低水平;除CK1處理外,其余處理的水稻灌漿速率均在始穗后14 d達到最高,以處理B最高。在始穗后14~28 d,處理B的水稻灌漿速率處于較高水平,其次是CK1處理,且該處理在始穗后21 d速率達到最高。處理A的灌漿速率處于中等水平,該處理的水稻灌漿速率在始穗后28~42 d較緩慢,在始穗后42 d處于較高水平。該品種水稻在試驗田塊種植,在始穗后14 d前后灌漿速率最高,處理A的水稻灌漿速率處于中等水平且下降速率最慢,延長了灌漿時間;CK1處理能夠使水稻灌漿速率延遲達到峰值;處理B能夠使水稻在灌漿中期的速率居于較高水平。
2.2 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水稻劍葉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如表2所示。各處理水稻劍葉的葉綠素含量均以灌漿初期(8月28日)最高,之后呈逐漸下降趨勢。在8月28日至10月9日(灌漿初期至末期),葉綠素含量以CK2處理和處理A較高,其次是CK1處理,空白處理的葉綠素含量處于較低水平。即處理A、CK2和CK1這3個處理的水稻光合作用能力較強,不施肥處理的水稻光合作用能力較弱。
2.3 對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如表3所示。除空白處理外,其余處理總粒數和實粒數均保持較高水平,結實率以空白處理最高,其次是處理B;千粒重差異不大,以空白和CK1這2個處理較高;有效穗數以CK1和處理A較高,以空白處理較低;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Agt;CK1gt;處理Bgt;CK2gt;空白。說明在處理A和CK1這2個處理的水稻產量較高,處理B水稻的實粒數和結實率較高,不施肥處理的水稻產量最低。
2.4 對品質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水稻品質的影響如表4所示,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以CK1和處理A較高;堊白粒率和堊白度以CK1、CK2和處理A較低,外觀品質較好,空白處理的稻米堊白粒率最高,外觀品質較差。在食味品質方面,綜合評分較高的是CK1(87.7)和處理A(89.2)。即CK1和處理A的水稻出米率較高,外觀和食味品質較好。
3 結論與討論
胡香玉[15]研究指出,與不施肥相比,施用肥料能提高水稻的灌漿速率,本試驗結果與此基本一致,在有機無機肥配施和活性硅鈣肥施用處理下,水稻的灌漿速率峰值達到較高水平且灌漿時間延長。這可能是因為有機肥含有的養分全肥效長,在水稻生長后期還能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利于灌漿;硅肥能夠增強作物抗倒伏能力,加快發育,進而促進水稻灌漿結實。葉綠素含量在常規施肥、優化施肥及有機無機肥配施3個處理下處于較高水平,這與石鑫蕊等[1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可能是因為化肥和有機肥處理使水稻根系獲得充足的養分,進而促進了地上部的生長,提高了水稻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汪本福等[17]研究發現,硅肥能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本試驗結果與此不完全一致,這可能與種植水稻品種及種植條件存在差異有關。
從水稻產量構成來看,活性硅鈣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處理能促進水稻長粒結實,這與鄭信建[18]研究結果相似,即這2個處理的水稻灌漿速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且延長了灌漿時間,有利于其結實。各處理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有機無機肥配施gt;常規施肥gt;活性硅鈣肥gt;優化施肥gt;不施肥。
姜紅芳等[19]研究表明,施氮水平會影響水稻的品質。本試驗結果表明,施氮429 kg/hm2時,水稻的品質處于較優水平;其品質在有機無機肥配施處理下表現較好,這與劉猷紅等[2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一方面,有機肥與無機肥以合適比例配施,可促進水稻吸收利用氮素;另一方面,有機肥中含有多種養分,可防止因水稻缺素而引起病害。
綜上,本試驗選用化肥、有機無機肥和活性硅鈣肥等肥料種類,設置多種施肥及用量方案,以探究肥料種類及其用量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在常規施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2種處理下,水稻的灌漿速率較高、光合作用能力較強,有效穗數和產量也較高,稻米品質較優。實踐中常規施肥處理的施氮水平偏高,長期施用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綜合考慮環保、水稻生長、產量及品質等因素,推薦采用有機無機肥配施方式,以促進水稻的生長發育,提高產量,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 安寧,范明生,張福鎖. 水稻最佳作物管理技術的增產增效作用[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5,21(4):846-852.
[2] 楊文秀. 水稻的營養與施肥技術[J]. 新農村(黑龍江),2013(18):146.
[3] 周江明. 不同有機肥料對水稻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2014,55(2):156-162.
[4] 馬曉晶,張洪江,劉光海,等. 黃腐酸復合肥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腐植酸,2021(4):43-49.
[5] 習敏,許有尊,孫雪原,等. 氮素穗肥對水稻堊白籽粒灌漿影響及與加工品質的關系[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21,23(9):144-151.
[6] 孫國峰,周宇,周煒,等. 連續3年施用高量豬糞有機肥的水稻劍葉光合特征[J]. 中國稻米,2015,21(4):132-134.
[7] 王延軍,宗良綱,李銳,等. 不同肥料對水稻生長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J]. 浙江農業學報,2010,22(6):834-838.
[8] 鄒應斌,唐啟源,黃見良,等. 不同配比肥料一次性施用對優質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3,5(4):36-41.
[9] 唐雪. 不同有機肥對水稻產量、品質和生理性狀的影響[D]. 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20.
[10] 楊志珍,黃河.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對水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2003(1):34-35.
[11] 龔玉琴,楊金明,白錦紅,等. 硅、硫、鋅、錳肥配施對水稻品質及產量的影響[J]. 土壤肥料,2004(6):17-20,24.
[12] 王偉妮,魯劍巍,何予卿,等. 氮、磷、鉀肥對水稻產量、品質及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11,25(6):645-653.
[13] 陳貴,趙國華,張紅梅,等. 長期施用有機肥對水稻產量和氮磷養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7(1):92-97.
[14] 李惠芬,張彬,黃慶,等. 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對超級稻品種倒伏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稻米,2016,22(2):21-26.
[15] 胡香玉. 氮肥優化管理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機制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6.
[16] 石鑫蕊,任彬彬,江琳琳,等. 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水稻光合速率、氮素利用率和產量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21,32(1):154-162.
[17] 汪本福,黃金鵬,趙鋒,等. 硅氮配施對水稻光合特性、葉綠素熒光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稻米,2016,22(1):30-34.
[18] 鄭信建. 有機無機肥配施對水稻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 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7):57-59.
[19] 姜紅芳,郭曉紅,胡月,等. 氮肥運籌對蘇達鹽堿地水稻品質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2019,32(6):1223-1229.
[20] 劉猷紅,孟英,唐傲,等. 化肥配施有機物料對鹽堿地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22(8):19-24.
(責任編輯: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