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一步貫徹新課程標準中關于作業設計的理念和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圍繞制度建設、調研整改、培訓指導、系統實施、評比監督等方面展開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業管理機制和實施策略。
一、于高處立——建機制,促長效
“雙減”背景下,小學作業管理必須達到“限量”與“提質”的平衡點,才能實現最佳管理效果。學校組織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學習相關文件,引導教師明確作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并結合督學提出的建議積極部署、及時整改。制定作業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通過學校公眾號、致家長的一封信、童聲心語廣播站等途徑加強宣傳,引導教師明確作業的功能定位和價值所在,提出作業的數量、類型、質量標準,界定作業的責任邊界。
二、于多方看——重調研,明方向
學校通過與學生座談、下發調查問卷等方式,圍繞學習興趣、學業負擔、作業時間、內容形式、課后服務時長、課內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進行調研,確保情況真實、數據詳實,為學校科學制訂作業設計和實施方案、靈活制訂作業管理計劃、規范教師行為等提供依據。
在作業管理中,教師充分了解學情,悉心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先確定“學生需要什么作業”,再靈活選取作業素材,結合學情設計合理的作業,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真正做到讓“雙減”落地生根。
三、于寬處行——多舉措,提效能
1.開展培訓明方向
學校建立作業研究團隊,形成校長主抓、主任牽頭的分級、分學科作業設計專題培訓、經驗分享、展示交流的研究體系。教導主任結合優秀作業案例設計評選,按照基礎作業、學科作業、跨學科作業分類,列舉不同學科、年級、課型的作業設計樣例和策略,通過培訓讓教師明確作業育人功能的目標、符合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要求,豐富更新作業設計的理念,了解優化作業設計的技巧,推動各學科作業設計質量的提升,有效助推學生發展。
2.精心設計重指導
精選內容,提升素養 為了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發展空間,學校引導教師精選作業內容,改變單一的“抄、寫、算”模式,鼓勵教師創新設計“聽、說、讀、寫、思、畫、演、拼、擺”等作業內容。將書面作業與問題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勞動實踐等內容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豐富形式,激趣提質 學校鼓勵教師不斷拓寬作業形式,如開展項目式主題研究、以報告呈現問題解決策略、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等,結合年級實際布置探究性、實踐性作業,嘗試布置跨學科、綜合性作業,以小報、游戲活動、思維導圖等形式呈現作業成果,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樂趣、迎接挑戰,從而更主動地投入學習。
尊重差異,分層選擇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基礎能力與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對作業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采用分層布置的思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作業任務。另外,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發展需求因材施教,依據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對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學生適當增加鞏固性作業,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適當減少基礎性作業,增加特色作業、拓展作業、實踐作業等。
3.規范評改提質量
教師在落實作業評改時做到“四精四必”——“精選、精編、精批、精講”和“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對不同學生的作業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鼓勵學生積極嘗試、挑戰自我。對優等生,采用分類競爭評價機制,引導形成良性競爭,實現共同發展;對中等生超額完成基礎性作業或挑戰拓展性作業的,給予鼓勵和加分;對學困生,做對基礎性作業就可以給滿分,敢于繼續挑戰就給予加分鼓勵。
同時注意,學生作業有錯暫時不評價,真正弄懂訂正后再給學生加分。對作業中存在的集中性問題,教師要設計同類題型讓學生繼續練習。此外,教師還可以自行設計作業獎勵制度,如“免作業卡”“期末免試”等。
4.分享評比促思考
學校把作業設計作為重要的教研內容,教師認真填寫作業設計表。定期開展全校性作業展覽,評選優秀作業設計,特別是增加特色作業評比,促進教師對作業設計的思考。
四、于平地起——重管理,抓落實
學校對作業實施情況進行全過程管理。
1.常規檢查真指導
教導處定期檢查學生作業完成和教師批改情況,并對學生作業的布置、批閱進行指導。常規教案中必有分層作業設計;作業批改要認真規范,體現扎實的二次批改;作業評價形式需創新,鼓勵采用等級與激勵性語言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作業評價的激勵作用。
2.及時反饋求實效
教師要對學生作業中的普遍性錯誤做好記錄,精準分析學情,采取集體講解、個別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幫學生理解知識。教師還要面向家長及時反饋,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方式與家長溝通,嚴禁在班級群中公布學生作業成績。
3.課后服務保質量
教師每日檢查學生是否能在課后服務時間內完成作業以及作業質量如何,同時加強作業指導,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細致講解、答疑解惑,倡導在課后服務時間內對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家庭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加強幫扶。
4.全面調研重考評
教導處對教師作業設計、批改、反饋以及學生在校完成作業情況等進行日調研、周調控、月總結,納入教師教學考核評價,確保作業管理工作取得實效。將作業管理與減負行動相結合,優化作業內容,嚴控作業量。
5.層級調控有把關
各班各學科全面實施月作業設計,周、日作業調控。實施作業管理公示、調控、反饋制度,由學年主任對學年每月、每周作業設計進行整體把握,由學科教師根據學情增減作業內容,由班主任每日對各學科作業量進行統籌調控,由教務處進行監督把關、跟進指導,保證學生作業不超量、有效能。
綜上,高質量的作業內容安排、多元化的作業設計形式、靈活性的作業管理機制,能夠有效延伸課堂教學,助力學生內化學習內容,形成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的良好反饋,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從而提升其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