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道路上,愛是澆灌樹之根的源泉,只有愛得專注,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陪伴學生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的事,這種耐心不是誰能教出來的,唯有“愛”能使其勃發。一次班會課上,我和學生討論到“近期的小愿望”話題時,一名學生說想吃媽媽做的京醬肉絲。我知道,這名學生父母離異,跟著爸爸生活,這樣的心愿近期不是太好實現。晚上下班后,我去超市購買了食材,第二天早上五點多開始做京醬肉絲。午飯時,我把京醬肉絲分享給那名學生,他一愣,驚訝地看著我說:“京醬肉絲?”吃完飯后,他走到我身邊,開心地說:“老師,京醬肉絲有媽媽的味道。”我摸著他的頭笑了:“你喜歡吃,下次老師還給你做。”從此以后,這名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主動找我聊天,人變得陽光、開朗、自信了許多,各科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
沒想到,我的舉手之勞喚醒了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這讓我深深感受到當教師的快樂和幸福,也更加堅定了當時選擇當教師的初心。
京醬肉絲有喚醒的力量,那蔥花和果凍又會碰撞出什么呢?班里有一名張姓學生,因找不到橡皮而放聲大哭,因衣服沒有同桌的好看而沖出教室……一天中午吃飯時,張姓學生把自己碗里的蔥花丟進了公用的大餐盆里,引發其他學生七嘴八舌地告狀。我想了想,把張姓學生拉到身邊,問:“你為什么要把蔥花丟進餐盆呢?”張姓學生沉默了一分鐘左右,低聲說:“我不知道!”雖然只有四個字,但我立刻明白了一切——我對“我不知道”的解讀是:我是無意識的,對不起。我輕輕拍了拍張姓學生的肩頭,說:“記住,下次可不能再這樣了!”我沒把這件事告訴張姓學生的父母,而是選擇了包容學生,相信學生。張姓學生再沒丟過蔥花,慢慢變得越來越好。后來,我去張姓學生家開展家訪時,她捧出一把果凍給我,說:“這些果凍是我自己選的,我知道您喜歡吃果凍。”我問她怎么知道的,張姓學生笑著說:“在研學和六一兒童節時,您把果凍分享給了同學們,我猜您一定喜歡果凍……”聽完她的話,我的眼睛濕潤了。孩子從“蔥花”到“果凍”的成長,不正是因為愛在包容、愛在相信中的結果嗎?
孩子的快樂很簡單,可能是香噴噴的京醬肉絲,可能是甜甜的果凍;教師的幸福也很簡單,或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講解,或者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愛,就是俯下身體關注身邊的每棵小花小草,在細節中守候、在包容中照亮、在相信中喚醒、在影響中成長,讓每棵小花小草都能在明媚陽光中演奏出動人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