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我們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相對較弱,主要體現在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音樂作品內容的理解力不夠、音樂基本要素掌握不準確、歌唱技能不扎實等。歸納起來有兩方面原因:主觀方面,高年級學生大多開始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也隨之發生變化,不愿意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更不愿意通過演唱和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客觀方面,隨著年級增高,歌曲難度加大,音樂作品中的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復雜多變,學生難以掌握。
為此,我們依托“藝術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高年級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研究”課題,開始尋找并實踐能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方法和路徑。
一、強化節奏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調查中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對音樂基本要素的掌握不夠準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課題組重新制定了教學策略,通過各種動作和姿勢,例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腳及捻指等,在學生已熟知的音樂基礎上進行節奏訓練。
方法一:制作4組節奏卡片,“走”表示四分音符節奏、“跑”表示八分音符節奏、“走呀”表示二分音符節奏、“快跑”表示八分音符節奏和十六分音符節奏的組合。隨機排列卡片,讓學生以小組接龍、個人爭奪戰等形式參與活動,從簡單游戲開始循序漸進。
方法二:讓學生預先熟悉某段節奏,再在節奏中加入拍手、拍腿等聲勢律動。在練習過程中,我們用聲音的強弱來讓學生體會節奏的強弱。
經過一段時間的節奏訓練后,我們發現學生在節奏上更有律動感了。由此,在節奏教學中加入身體律動可以使學生更快、更準確地掌握內心節奏感,將自己的身體當作樂器,在無形中將自己與音樂融為一體。
二、創編趣味律動,提高學生音樂表達力
通過和學生的交流,我們了解了學生喜歡的音樂曲風種類,例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當下短視頻平臺上流行的一些歌曲,如《你笑起來真好看》《聽媽媽的話》等。他們之所以喜歡這些歌曲,是因為這些歌的歌詞朗朗上口,與生活聯系緊密,容易理解和記憶。
對此,我們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喜歡的歌曲重新進行趣味律動創編。例如,在進行《你笑起來真好看》律動創編時,我們用PPT圖譜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視覺上的刺激,一個橙子表示四分音符節奏拍手,一個桌子表示四分音符節奏雙手拍桌子,然后再加入圖片形式的拍腿、環抱肩與雙手搭肩等動作,通過這種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創意實踐,引導學生創編與展示
在對歌曲進行律動創編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對喜歡的歌曲進行律動創編。
學校影視社團會定期播放音樂類的經典電影,例如《放牛班的春天》《音樂之聲》等。以我們課題組教師葉珍執教的唱歌課《Do Re Mi》為例,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歌曲背景。該歌曲是奧斯卡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的主題曲之一,修女瑪麗亞為了讓孩子們記住唱歌所用到的七個音階名,運用諧音和形象記憶的方法使歌曲學習變得通俗有趣。
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對《Do Re Mi》音樂唱段進行賞析,為學生講解歌曲的相關知識,并對歌曲的創作動機進行簡單介紹,引導學生理解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并體會歌曲帶來的自由的情緒表達。
最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情境表演,通過重新演繹歌曲情境來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如下教學實踐。
制訂學習目標 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把握歌曲的情緒;以音樂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唱歌曲,唱出歌曲自由、歡快的情緒;通過語言、肢體動作、角色扮演等方式營造與主題相符的情境,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確定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能夠感知音樂情緒,用自然的、富有感情的聲音有表情地參與齊唱。難點是能根據《音樂之聲》電影片段進行情境表演。
確定評價方法 采取過程性評價,以教師口頭評價、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為主。
確定教學步驟 學生7人一組自由組合,分別代表影片中的7個孩子,通過觀看電影劇情來進行臺詞和動作的自主創編,并通過師生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我滲透、拓展思維,體會音樂獨特的表達方式,增強音樂表現力。
四、夯實發聲基礎,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與歌唱技巧
通過總結課題組成員課后的反饋,我們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大多處于變聲期,由于喉頭、聲帶的發育而不可避免地出現聲音不自然、發音疲憊等情況,進而導致說話、唱歌時的聲音與低年段學生有所不同。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男生的喉頭較大、聲帶較厚,所以音調較粗獷,因此需要通過簡單的訓練,讓學生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嗓音。
1.開展系統的發聲訓練
我們將正確的歌唱方法訓練分為呼吸訓練和科學發聲訓練。
呼吸方面,先讓學生體會聞花香的感覺,將肚子吸成小球鼓起來,同時把手放在腹部,感覺腹部的膨脹動作,然后用“嘿”喊出來。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感受鏗鏘有力、富有彈性的聲音。
科學發聲方面,告訴學生盡量將音量控制在平時發聲音量的一半,避免喊唱式發聲。
2.將發聲練習融入日常教學
《我們是朋友》是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首流行歌曲,在當時受到人們的歡迎并廣為傳唱。時隔多年,這種風格的歌曲對學生來說已經不足以吸引他們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這類歌曲時應賦予歌曲更多的時代意義,讓學生在更易接受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流行元素在流行歌曲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為此,教師可將教學目標設計為“三步走”:首先,能用熱情、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同學間的美好友情。然后,通過聆聽、模唱等方法學唱《我們是朋友》,掌握切分音、附點、休止符節奏,完成八度音程的跨越。最后,用說唱的形式改編歌曲第二樂段,體會流行元素在流行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通過平時的隨堂發聲訓練,學生已經對正確的發聲有了一定的意識。學生通過歌詞的學唱和情緒的處理,將朋友間的友誼表現得更加濃厚,同時運用說唱的方式改編歌曲的第二樂段,更加能夠渲染出歌曲的氛圍。
五、結束語
在深入研究藝術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高年級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策略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長期且充滿挑戰的任務。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我們課題組將繼續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擴大樣本范圍,采用多樣化的研究手段,以便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
同時,我們也將繼續保持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愛,用我們的智慧和努力,為學生的音樂學習之路鋪設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