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18日,山城重慶。
在中國航空科普教育大會暨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上,洛陽市開元小學(以下簡稱“開元小學”)代表隊斬獲頗豐——在模擬飛行項目中,李澤優同學獲得金牌,孫宇浩同學和孫宇熙同學獲得銀牌,劉譯澤同學獲得銅牌;在眾多參賽學校中,開元小學獲得“優秀參賽學校”榮譽稱號。
一個艷陽高照的上午,我們來到開元小學,探訪科學教育教學的秘密。
一位轉行女教師
在開元小學,張雪亭是教科學的“技術大拿”。
說來有趣,張雪亭起初是一名數學教師,后來兼任科學教師,再后來成為專職科學教師。而她轉行緣于“受到了刺激”——有一次,她觀摩“大象杯”科技節活動暨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看著琳瑯滿目的科創作品,聽著參賽學生的奇思妙想,大呼過癮之余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也要帶著學生參加這樣的科技賽事!
回來后,張雪亭一遍遍翻閱《科學》課本,思考如何開展“依托課本又不局限課本”的科學教學,最終決定帶學生們一起“玩”!原來,她在走訪中得知,對科學課,學生們不愿意讀背和抄寫結論,反倒喜歡摸索和探討過程。由是,張雪亭匯報學校領導后,精心創設了一節科學課“鐵銹”。課堂上,她通過實物和照片、視頻等,一步步引領學生認識鐵生銹的全過程,令一眾學生激動得大喊:“哇,原來會這樣!”及至下課時,學生們紛紛追問:“老師,什么時候再上《科學》課?”
說起那堂課,張雪亭既感動又觸動:“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但學習不只讀和寫,更要有‘玩’——在‘玩’中,他們能不斷地探索課本內外的知識,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感受科學的獨特魅力!”從此,張雪亭一頭扎進科學課里,學習、琢磨、請教、調整,把一堂堂科學課上得五彩繽紛、趣味橫生,而講授內容的范疇也從生活擴展到了天文、地理、物候以及機器人、無人機等科技創新領域,贏得了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在打造精彩課堂的同時,張雪亭也在開元小學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參加重大賽事活動:2022年,她帶學生參加河南省“大象杯”科技節洛陽市洛龍區選拔賽,一名學生獲得回旋飛行計時賽一等獎,一名學生獲得牙簽建橋項目二等獎;2023年,她帶學生參加“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洛陽市選拔賽,多名學生獲得不同項目的一等獎;2024年4月,她帶學生參加“駕馭未來”全國青少年車輛模型洛陽市選拔賽,獲得43個一等獎、59個二等獎、63個三等獎、47個優勝獎;2024年5月,她帶學生參加“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洛陽市選拔賽,獲得19個一等獎、32個二等獎、35個三等獎、20個優勝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以學備賽、以賽促學中,開元小學的科學教育教學一步步邁上新臺階:2023年12月,學校被認定為“河南省科技活動特色學校”;截至目前,學校打造出一支專兼職搭配的科學教師隊伍(包含4位專職教師、52位兼職教師);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全方位培育——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想象、創造能力,常常令人嘆服。
一面趣味科普墻
進入校園,我們立刻被一面五顏六色的轉轉墻吸引住了,它就是開元小學的“校園趣味科普墻”。
這面“校園趣味科普墻”很有意思,整體呈長方形,外圍是一圈橘黃色的邊框,內里是五行十一列共計五十五個可以隨意轉動的正方體“魔方”——這一個個“魔方”,每一面都顯示不同的內容:有的是漢字,比如“中”“國”“龍”等;有的是時節,比如“立春”“秋分”等;有的是地名,比如“上海”“大興安嶺”“內蒙古大草原”“鄱陽湖”等;有的是作物,比如“小麥”“水稻”“玉米”等;有的是醫學,比如“人身上共有多少塊骨骼”等;有的是人物,比如“愛迪生”“徐海峰”等;有的是生物,比如“藍鯨”“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什么動物是捕蟲高手”等。當然,更令人驚嘆的是,若把這些“魔方”統一轉動至某一面,就會“跳出”一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
“這面科普墻就像地球儀,可看,可摸,可拼。”陪同我們的開元小學校長劉強笑著說,“這對激發孩子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激情,大有益處。”
開元小學校園趣味科普墻創建于2023年春天。當時,開元小學著力深入提升科學教育水平,經過反復討論和醞釀,從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出發,依托實際情況打造推廣普及科學知識的平臺和渠道,校園趣味科普墻應運而生。這面富含“知識+趣味”和充滿“新奇+挑戰”的科普墻,迅速吸引了眾多學生的目光,常常引來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學生跑來闖關和結隊PK。就這樣,在一問一答、你守我攻中,同學們普及了科學知識、傳播了科學思想、弘揚了科學精神。
“正是有了一天天的科普,孩子們的科學熱情得以頻頻爆表。”開元小學校長劉強自豪地說,“這樣,以張雪亭為代表的科學老師,就能快速、高效地實施科學教育教學了!”
一場絢麗科技節
在開元小學的科學教育教學中,一年一度的校園科技節是一道饕餮盛宴。
開元小學的校園科技節發端于2020年。每年校園科技節時,學生們熱情亢奮,或單槍匹馬,或結隊組團,奔波于多個科技實踐項目之間,在科技競賽、科技知識、科技制作等不同環節展示自己的學識、智慧和勇氣、自信。其中,尤以2023年10月的校園科技節最隆重——當時,開元小學校長劉強親自主抓科技節工作,商定“科技筑夢,智能生活”主題,規劃“科技制作小展示”“科技幻想小呈現”“科技實驗達人秀”等多個科技實踐項目,邀約學生家長、科技專家、社會賢達等觀摩指導,偌大的校園沉浸在一片智慧與創新的科技海洋中,吸引了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多校師生涌入觀看,開元小學結結實實地“火”了一把。
“科技筑夢,智能生活”科技節后,開元小學校長劉強開始重新審視并實施科學教育教學工作:在規劃科學學科校本課程方面,用各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對國家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比如,利用午間廣播“杏林之聲”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普及生活中的科學應用,利用“十萬個為什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組織科學主題研學方面,帶學生們到科技館、海洋館等單位實地了解科學基本原理和奇妙的自然世界;在科學學科課后延時服務方面,進一步優化編程、無人機、車模、海模、航模等科技社團,聘請專業人士對學生指導培訓……
“科學的種子能否茁壯成長,關鍵看有沒有悉心呵護、持續培養。”開元小學校長劉強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把科技特色作為特色學校建設的抓手,通過課程開發、特色活動、科學社團、科技競賽等多種形式,助力學生科學素養提升,持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