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創新創業成為時代潮流的背景下,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已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難以培養出滿足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為此,通過構建一種基于校企融合的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該模式涵蓋能力儲備、項目合作和成果轉化三個階段,具體包括預設情景的精心構建、企業情景的沉浸式體驗和行業情景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校企融合;情景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能力已然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所高校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對于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需求愈發迫切。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國務院辦公廳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旨在引導高校更好地適應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時代發展趨勢,縱深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匯聚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資源,加強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向社會輸送一流創新創業人才。新形勢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體現了人才培養方式的深刻變革,直接影響著能否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創新水平,以創新激發潛能,強化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明確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核心、科技是保障,而高等教育則是人才第一資源和科技第一生產力的結合點。因此,我國高校一方面應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應重視學科間的交叉,建立多元化的學術交流平臺,拓寬知識領域。同時,也要與企業保持密切的聯系,通過實習項目和具體實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行業體驗。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
目前關于創新創業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教育體系改革、培養指導模式、人才培養質量因素等方面。王浩提出一種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場景式實踐教學模式,為高質量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借鑒方案;孫紅霞對“雙創”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培養路徑進行了剖析;張琴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吳雋從多個角度對產教融合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展開了積極探索;楊冬等通過調查對創新創業能力及其教育支持現狀、創新創業能力是否可教及其生成機制進行了實證分析;趙一娟等針對優化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展開了探討。鑒于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存在的理論與實踐脫節、忽視實踐操作、缺乏真實情境模擬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等問題,本文深入探討了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該模式旨在構建一個系統化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框架,涵蓋三個關鍵階段及其對應的具體實施場景,即在預設情景中實施的能力儲備階段、企業情景中的項目合作階段、以及行業情景中的成果轉化階段。這一模式不僅強調理論知識的扎實基礎,更注重真實情境的模擬、實踐操作的錘煉以及創新思維的激發,以期實現創新創業人才的高效、精準培養,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二、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在校內的創新教育與工程實際脫節
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過于側重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如此一來,造成實際教學活動往往流于表面形式,缺乏深度和實效。具體而言,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多以授課、講座、論壇等形式開展。更為關鍵的是,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專業性的創新創業課程及其實踐環節,這些問題不僅限制了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還使得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導致課程內容與實際工程脫節。
(二)學生在校內的創業與社會需求脫節
首先,高校之間的創新創業計劃經驗交流不足,各自為政,導致資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利用與共享。其次,工科學生的課業負擔普遍較重,他們往往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用于理論學習,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再次,學校的創新創業氛圍和支持體系不完善,對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的培養。最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加之創業風險和回報機制的不完善,也會導致學生在校內的創業與社會需求脫節。
(三)學生對創業認識不足
當前,創新創業教育采用大班授課,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缺乏對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個性化指導,限制了學生潛力的挖掘和特長的發揮。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導致學生難以接觸到真實的商業環境和獲取項目經驗,學生往往無法深入了解公司運營流程、行業發展實際以及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導致大部分創新創業項目難以與市場需求進行深度對接和融合。這種脫離實際的項目往往難以在行業內立足,面臨較高的失敗風險。
三、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分析
(一)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的構建
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能力儲備階段—預設情景的精心構建,學生以校內創新創業類課程學習為主;項目合作階段—企業情景的沉浸式體驗,學生入企開展“榜單式”項目合作,沉浸式體驗創新創業教育環境;成果轉化階段—行業情景的實踐應用,依托前期項目成果開展項目轉化工作,組建團隊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科技類競賽以及創新創業競賽,將成果應用于實際工程,達到創業初級階段的標準。
1.能力儲備階段(預設情景的精心構建)
在能力儲備階段,構建一個預設的創新創業教育情景。通過與企業展開合作,學校精心設計和組織一系列創新創業類課程,旨在為學生預設創新創業條件,并引導他們深入學習和實踐。這些課程涵蓋了創新創業基礎、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工業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學以及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業基礎等,能夠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創新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項目合作階段(企業情景的沉浸式體驗)
隨著能力儲備第一階段的完成,學生順利進入項目合作階段,即企業情景的沉浸式體驗。這一階段以“榜單式”入企實習為主,在這一階段,學生可以圍繞具體的項目研究展開實踐,企業則根據項目需求發布實習榜單,學生依據自身能力和個人興趣積極揭榜,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后,學生正式進入企業開展項目實習。在企業實習期間,學生不僅能夠直接參與實際項目的操作和管理,還能深入了解企業的運營流程和商業環境。通過參與企業的實際項目,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均得到遞進式的全面提升。此外,企業導師的一對一指導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能夠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
3.成果轉化階段(行業情景的實踐應用)
在項目合作第二階段的“榜單式”入企實習基礎上,學生進入成果轉化的第三階段,即行業情景的實踐應用。學生依托參與項目所積累的經驗,在企業的支持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如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等。在這一過程中,將項目成果的應用與成果轉化相銜接,隨著項目的逐步推進,學生正式進入行業情景,通過打通產業上下游、引入投資、擴大規模等方式實現項目成果的初步應用。
(二)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分析
首先,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的能力儲備階段,核心在于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跨校聯合和多企協同的方式,構建緊密相連的高校集群和企業集群協同網絡。該模式旨在有效調動各方資源,彌補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多元需求差異,提高各主體的參與主動性。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在創新創業方面的主要任務是人才培養,但僅僅依賴高校資源,恐怕難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除此之外,高校作為人才的供給方,其任務不僅局限于知識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而企業作為人才的需求方,期望能夠招聘到既具備實踐經驗又具備創新能力的畢業生。因此,校企雙方的需求互補性成為推動資源融合的根本動力。高校集群與企業集群之間的需求關系(如圖2所示)。
在高校集群內部,各高校之間通過信息互通、師資共享和課程交流等方式,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還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同時,企業集群的構建則聚焦于產業鏈的整合和人才鏈的打通,其目的在于構建一個以行業梯度式為主導的企業集群,企業之間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
其次,在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的項目合作階段,學生的安全問題成為整個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這一階段,學生將走出校園,深入企業,與企業的專業人士并肩作戰,共同推進實際項目的實施,但這一過程往往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基于此,高校和企業必須緊密合作,攜手制定一套全面、嚴格的管理制度。該制度應明確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行為規范、工作安全標準以及應急處理措施等,確保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章可依。同時,安全操作規范的制定也很關鍵。企業應根據項目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一套詳細的安全操作指南,確保學生在參與項目時能夠嚴格按照標準規范操作,避免發生安全事故。此外,高校與企業還應明確各自的安全責任。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確保學生具備基本的安全素養。企業則應承擔起為學生提供安全培訓、配備必要防護裝備的責任,確保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人身安全。高校和企業還應建立緊密的溝通機制,定期就學生的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風險,確保學生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的成果轉化階段。其一,成果轉化旨在將優秀的創新成果進行推廣,盡管推廣的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對于學生而言,是一次不容錯過的能夠深入了解產業發展動態、洞察上下游配套情況的寶貴機會。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推廣需要建立在企業與學生雙方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其二,成果轉化的過程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價值,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投身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更能為后續的創新實踐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三,成果的推廣與應用不僅是對其可行性與實用性的有力驗證,更是推動技術迭代更新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新空間,也為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展現了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在促進創新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融合中的獨特價值。
通過這三個階段創新創業能力的進階式提升,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創新創業素養和技能。其中,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盡管在能力培養上有所側重,但在時間安排上卻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既可以同時開展兩個階段的活動,又可以先進行第三階段的成果轉化活動,再與企業進行深入合作和技術更新迭代。這種靈活的培養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實現創新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針對當前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理論與實際脫節、缺乏專業性和個性化指導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校企融合的情景式“雙創”教育模式,該模式旨在通過能力儲備階段、項目合作階段以及成果轉化階段三個情景模式的培養,實現對學生全方位、個性化的指導,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在此模式下,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的實際項目和活動,不僅能夠有效增強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夠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企業導師的一對一指導和學校的跟蹤反饋機制也能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支持。此外,該模式還能夠促進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還能夠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小年.“扎根—融通—鑄魂”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構建與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2(19).
[2]馬永霞,孟尚尚.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路徑研究:基于50所高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高教探索,2022(2).
[3]吳曉波.以“基于創新的創業”為核心理念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2(12).
[4]鄭媛元.雙創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