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金寨籍開國將軍洪學智是我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唯一一位被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曾兩度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他經常告誡自己和下屬:“人生一世,可能什么情況都會遇到。但是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以寬容之心待人、敬業之心做事、敬畏之心律己,任何時候都不要去貪圖小利。”
針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風,洪學智定下了許多規矩。后來,這些規矩被其下屬概括歸納為“八條鐵令”:不管是我的家人還是別的什么人,不該辦的事一定不能辦;任何時候都不許用公家的錢請吃請喝;部隊和下級送的禮一律不收;下部隊吃飯必須交錢,賬不結清不走;下部隊就餐嚴格執行“四菜一湯”標準;就餐擺酒一律不喝;飯桌上不許有剩飯;出差不允許子女搭車。
必須從細微之處做起、從嚴做起
洪學智帶頭執行“八項鐵令”,精心為國家和軍隊理財,從不利用特權為自己和家人謀取任何私利。
有一次,洪學智下部隊,在乘車返回的途中,發現車上多了一布袋花生,立即追問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員報告說,這是基層官兵的一點心意。洪學智聽了立即火了:“我們到部隊,吃住都在部隊,給人家添了那么多麻煩,走了還拿部隊的東西,哪有這樣的道理?”
洪學智說:“現在社會風氣有不好的一面,別人怎么做我管不了,但咱們自己一定要做好,不能讓人背后戳脊梁骨、說閑話。我現在管的是全軍的錢物,到部隊里去哪怕是拿一點東西、占一點便宜,官兵們會怎么看、怎么想?如果身居要位的人這個拿一點、那個占一點,必然會帶壞部隊風氣。如果部隊的風氣壞了,還怎么指望他們去好好打仗?” 后來,洪學智還多次拿這件事教育大家嚴守他的“鐵令”。
還有一次,洪學智到內蒙古視察,當地領導安排參觀鄂爾多斯羊絨衫廠。廠領導準備了幾件羊絨衫,請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轉給洪學智,希望洪將軍能夠幫他們擴大宣傳。
該政協主席征求洪學智隨行人員邢秘書的意見,邢秘書說:首長是不會收的,。該政協主席堅持說:“這是我們這里的特色產品,是請首長幫忙擴大宣傳的,我直接去跟他解釋。”最終,羊絨衫還是被悉數退回。
事后,該政協主席感慨地對邢秘書說:“還是你對老首長了解得深啊,雖然禮物被拒絕了,可我這心里卻更加敬重他了,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質的確讓人欽佩!”
在洪學智身邊工作了二十四年的邢秘書,對洪學智將軍的“八項鐵令”只有一次動過“破例”的念頭。那一次,他陪同洪學智到安徽蕪湖調研,當地政府的同志送給首長一方硯臺。邢秘書覺得這個東西對首長練習書法、健身有用,就自作主張收下了。結果報告洪學智后,還是挨了一頓批評。
洪學智語重心長地對邢秘書說:“收了第一次,就會收第二次,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這些看似小事,但許多人犯錯誤都是從這些看似點滴的小事開始的。所以必須從細微之處做起、從嚴做起。”最后還是把硯臺退了回去。
洪學智不收禮也不送禮。有一年春節前夕,工作人員善意提醒他:“您是不是也適當地給領導同志拜拜年?”他搖搖頭、表示不妥:“首長們那么忙,有事情在工作時間里就匯報了,沒有必要節假日期間再去打擾。人家也需要過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節日,我們不要去搞那些庸俗添亂的東西。”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逢年過節,他一定去探望老帥或老帥的遺孀們,這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習慣。洪學智動情地說:“老帥們為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
不管物資多么豐富,社會風氣怎么變化,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洪學智每次到部隊檢查工作,都是到食堂與干部、戰士一起用餐,并主動結算費用。一次下部隊后,車隊返回已經大半天了,洪學智忽然得知還沒有交伙食費,勃然大怒。返回去補交已經來不及了,他無奈只好猛批秘書。隨行的領導想解釋幾句,不料越解釋,洪學智越火。他從歷史講到現實,從黨的要求講到個人操守,擺事實、講道理,整整講了三四個小時。從那以后,隨行人員總要互相告誡、彼此提醒:吃飯千萬不要忘了交費,而且一定手里捏著憑據才能離開。
還有一次,洪學智到蘭州出差,回京前的晚上,催促秘書趕緊把賬結了。秘書去結賬時,對方辦事人員恰巧不在,他見時間已晚,覺得第二天一早結賬也來得及,當晚也就沒有辦。誰想第二天清晨,洪學智一見到秘書,第一句話就問結賬的事,聽說還沒結,立即發起火來:“什么找不到人?快去把賬結了,否則我們不能走!”直到秘書結完賬并把發票呈給他審閱后,他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洪學智下部隊,堅持輕車簡從,反對前呼后擁;招待用餐,嚴格執行“四菜一湯”的規定,不準突破、不準搞變通。有一次,他到總后勤部的一個直屬單位去調研。第一天晚餐,按正常速度上菜,兩道菜之間相隔時間比較長。洪學智吃過四道菜后,說吃飽了,起身便走。單位領導明知菜還沒有上完,也不便明說,只好陪同離席。
第二天晚餐,上菜速度加快了,不等洪學智吃飽飯,已經上了六七道菜。洪學智問,昨天上四個菜不是很好嗎?今天怎么搞的,為什么要增加?
到了第三天晚餐,雖然還是四道菜,但每道菜都換成了大盤子,一個大盤子里放了好幾樣菜,成了大拼盤。洪學智問,你們還有比這更大的盤子嗎?單位領導開始說有,但很快琢磨出這是變相的批評,便連聲說沒有了。
洪學智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想讓我多吃點、吃好點,是一片好心。但是菜多了,一是破壞了規矩,二是造成浪費,三是可能有害健康,何苦呢?隨著物資的豐富和社會風氣的變化,有人勸他不要太較真,可以變通一下。洪學智則說:不管物資多么豐富,社會風氣怎么變化,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作者胡遵遠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金寨干部學院原副院長;胡晨曦系安徽省金寨縣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