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由園博園、蓮花湖公園、橋頭公園和明月灣公園四個主題公園組成。其中明月灣公園又稱陽新法治文化公園,位于湖北陽新興國鎮城東新區。以“弘揚法治文化,建設法治陽新”為主題,園內巧妙打造了近20處法治和廉政文化景點。
正值蓮花盛開時節,于明月灣公園漫步,清風拂面。園內有一條清風步道,兩側懸掛古人廉政詩文和楹聯。穿過步道,一幅繪有巨大青蓮的壁畫映入眼簾,上面題寫《廉政賦》云:
蓮,因潔而尊;水,因靜而清。民,因公而和;官,因正而廉。廉者,廉明公正。清者,清風峻節。公者,公而忘私。正者,正大光明。官者,以清為首,廉為要,故而潔身自好。以廉修身,以儉養德……
我方才留意到蓮花湖處處盛開的青蓮,宛若一幅渾然天成的丹青水墨,一塘曼妙的漣漪,又仿佛詩人妙筆下跳動著的的平平仄仄。法治文化公園和滿湖盛開的蓮花引發我對廉潔文化進行深入思考。
“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楚辭·卜居》載:“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東漢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廉潔”二字為:“不受為廉,不污為潔。”意思是說,不接受賄賂叫廉,不貪污叫潔。廉潔的同義詞是清廉,語出《莊子·說劍》:“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清”本義為水清,引申為純凈;“廉”本義為廳堂的邊角,直上直下,有棱有角,引申為人品剛正。
現在,關于“廉潔”通行的解讀是,不取不義之財為廉,清清白白為潔。廉潔就是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不貪財貨,兩袖清風是廉潔;淡泊名利,立身清白是廉潔;節制克己,憂國憂民是廉潔;遵紀守法,勤政愛民也是廉潔。唯有廉潔,才不至于被利益蒙蔽雙眼;唯有廉潔,才能使世間公平、公正。廉潔是為人的根本,是中國傳統道德的基本規范。對為政者來說,廉潔不僅是節制克己、不貪不占的清白操行,更是遵紀守法、清廉自守、拒腐防變的高潔品格,是政治生活中必備的重要素質。
司馬遷《史記·樂書》曰:“正直清廉而謙者,宜歌風。”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推崇清廉而力行,把廉潔看得像生命一樣寶貴,甘愿為廉潔奮斗終生,他們不僅留下了千秋萬世的美名,而且也留下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高風亮節”等激勵后人的高尚品德。古有以“不貪為寶”的子罕、“四知太守”楊震、“一錢太守”劉寵廣為人知,近現代又有楊善洲、焦裕祿等黨員領導干部兩袖清風、清廉履職、一心為民,堪為新中國人民公仆的表率。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必須時時刻刻以人為鏡,以史為鏡,“照”出自己的缺點,“照”出自己的得失,“照”出自己的成敗。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嚴于律己的作風,經常從靈魂深處不斷地自我警示、自我反省和自我克制,讓腐敗這個詞從我們的字典里消失,讓明亮的廉潔之光照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要嚴于律己,謹小慎微。一個人的理想信念、人生境界、工作作風、處事態度,都能從各種細節中體現出來。而要達到一定修為、做出顯著成績,也必須從小處著手,從細節做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黨員干部要克服“不拘小節”思想,要慮于微、防于小,避免放任“小節”釀“大疾”。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大錯誤都是從小錯誤開始的,接受一盒茶、一條煙、一頓酒,看似小事小節,實則是思想蛻變的開始。如果不防微杜漸,不在細節上注重自己的言行,聽之任之,小節不保終累大德,勢必貽害無窮。
要慎獨。宋代陸九淵說:“慎獨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說,慎獨即“處世當無愧于心”。所謂“慎獨”,就是要在獨處時謹慎不茍。《禮記·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用今天的話來說,人常處在兩種狀態之下。一種狀態是有人監督與提醒,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這個時候保持頭腦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這樣的時候,離開了受監督與提醒的環境,這時候應該怎么辦呢?道義與真理不彰不顯,處于“隱微”的狀態,那就全靠你自己了,這就是慎獨。
古人甚重慎獨,認為慎獨是君子的一種人格,而且是基本人格、第一人格。慎獨之時,人主要面對的是自己,是與自己的內心赤誠相見,能做到慎獨的人,是戰勝了自己的人。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慎獨,之于他人是坦蕩,之于自己,則是心安。一個可以稱為君子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人前人后一個樣。而那些人前一個樣、人后又另一個樣的人,往往自以為聰明,總以為別人見不著看不到,便在欲望驅使下破了廉潔自律之戒,最終走上不歸路。古人尚且如此重視慎獨,我們黨員干部要打好作風建設這一仗,慎獨自律更是第一關,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潔身自愛,吾日三省吾身,真正做到有人監督、無人監督一個樣,心存法紀明鏡,胸有做事尺度。
要心存敬畏。廉者生畏,行廉政,拒腐敗,領導干部應有個“畏”字。陳毅說過:“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汝言懼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縮。”孔子曰:“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黨紀國法。有了這個規矩,對其有敬畏之心,時刻想到“不逾矩”,得到的將是更大的精神自由。
一些官員落馬,走上不歸之路,就是心中少一個“畏”字,至少是這個“畏”字沒有對他產生最大的威懾效應。為官者對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心存敬畏,才不敢擅用權力;對賦予自己權力、為自己衣食父母的人民心存敬畏,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為政者應做到施政處事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常系愛民之情、常存敬畏之心,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形象。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共產黨人的做人之本;潔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領導干部的從政之基。保持清正廉潔既是我們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內在要求,也是共產黨人最基本的價值操守,對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廉潔自律這根弦永遠不能松。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謹記清清白白為官、干干凈凈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要求,守住廉潔自律底線,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