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小白”初體驗
高中畢業后,陳海英考入了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天知道,一個能被村里辦喪事的鑼鈸聲嚇得睡不著覺的女娃,是如何在福爾馬林與尸體解剖中“滾打”出來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幾年后走出醫學院時,她有了一副“豹子膽”。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職工醫院當醫生。這期間,一部名為《大宋提刑官》的電視連續劇讓她迷上了宋慈:讓尸體“說話”,從蛛絲馬跡中破解懸謎,這太有挑戰性了。
若說學醫為職業發展奠定了專業基礎,那么這部當年的熱劇對她的職業選擇則起了牽引作用。2002年,得知贛州市公安局面向社會招警,她立馬網上報了名,且是沖著法醫崗位。
當年贛州警方的法醫招錄條件足夠“寬松”:兩個崗位,不限男女。
這一下招來了包括陳海英在內的倆女子。2003年8月,看著兩個女娃跨進大門,刑警支隊領導心頭打鼓:這活兒又苦又累還得膽大心細,女娃能行嗎?
事實上,另一位沒多久就換了崗,之后陸續又有兩名女同志調離。做技術工作辛苦、枯燥、壓力大,沒點靜氣熬不住。那時刑警支隊下屬的刑科所有三個部門:指紋室、理化室、法醫室。“小白”陳海英跟班學了100天指紋鑒定后,從2004年1月起,她開始跟著出現場、觀摩尸檢了。
乳膠手套、醫用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這就是當時法醫出現場的標配。這些陳海英不陌生,不同的是學醫時接觸的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尸體,眼下面對的是死因不明死狀各異的尸體。
沒有規范的解剖室,尸體解剖常常在殯儀館里。通常兩名法醫,一個主刀一個輔助,還有一名配手做記錄。
陳海英一邊做記錄遞器械,一邊認真看仔細聽。“胸部刀口長度5厘米”“腹部多處開放性傷口”……陳海英正記錄的手停了——地上好多白花花的蛆在蠕動,打著卷兒四處爬,眼看要爬上主刀法醫的鞋面……“哎呀!”陳海英抓起水管“嘩”地沖去,同時心慌慌地偷看老師,恰好與對方平靜到近乎冷漠的目光撞個正著。老師面色如常繼續專注于手里工作,陳海英臉紅了。
“海英膽大!才來幾天就敢接觸尸體!”如今,刑警支隊支隊長謝毅文每說到這里就會豎起大拇指,“海英不簡單!”
“不簡單”的陳海英,其實簡單到有點“社恐”:萬一老師提問答不上怎么辦?萬一案情分析會說錯話怎么辦?而所有恐慌都化為動力:《系統解剖學》《組織病理學》《法醫學》……她一本本地啃。她想快點變成老師們的樣子,想早日成為真正的女“宋慈”。
2005年5月21日,雨。這天,陳海英首次獨立做尸檢。仍在殯儀館,一名小伙子記錄,一名痕跡檢驗師拍照。兩具尸體,老師和她各負責解剖一具。初次上手的她用兩小時才完成解剖,然后縫合。
縫合完畢已是深夜。陳海英直起腰,突然發現身邊同事不見了。燈光昏暗,眼前兩具尸體格外瘆人。到底是新手,她頭皮發麻寒毛直豎,“哐當”一聲扔下剪子奪門而出,倒是把站在門外透氣的同事們嚇了一跳……
案子破了。兇手不但殺害二人,還在廣東犯下三起命案。法醫鑒定報告對于鎖定兇手起了關鍵作用,入警不到兩年的陳海英榮立三等功。
陳海英不奢望立功受獎,但“我要當女‘宋慈’”的職業理想愈發堅定。
科技助力破積案
2001年12月,贛州市公安局DNA實驗室成立。2006年,陳海英成為專職DNA檢驗師。
為最大限度還原現場、捕捉嫌疑人痕跡,凡嫌疑人接觸過或可能接觸過的物品,都必須提取做DNA檢測。檢材少則幾十個,多達幾百上千個,繁復的工作全靠手工完成。長期接觸含硝酸銀的藥液,加上檢材須反復用冷水沖洗,陳海英的手長黑斑、粗糙、皸裂,看上去與年齡極不相稱。
2008年,贛州市局刑科所有了第一臺PCR基因測試儀,傳統手工操作時代結束了。陳海英心想:愈是先進設備,愈需要操作者具備與之匹配的技術水平,而目前刑科所DNA檢測水平還局限于煙頭、血液之類生物信息含量高的檢材,至于微量檢材就徒奈之何了。
陳海英找到時任支隊長岳新華,提出想去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進修:“那里代表國內同業最高水平呢!”
“支持你!可你兒子才三歲,一去三個月,家里支持嗎?”看著瘦小的陳海英,岳新華有些擔心。
“支持支持!”陳海英一迭聲道。她知道丈夫一定支持她。
在部里學習三個月,陳海英專業技術突飛猛進?;刳M后,她結合實際深入思考系統探索,不到一年,她掌握的新技術開始發揮作用,尤其是自2011年起,她成功運用多項新技術,幫助案偵部門破獲一批命案積案。
2016年4月初,村民在溝里抓石蛙時發現了一具高度腐敗的尸體。經初勘,死者系2015年失蹤的村民趙甲?,F場勘查、排查走訪……幾個月下來一無所獲,案偵陷入困局。
10月,剛出差回來的陳海英受命做此案DNA復檢。面對縣局送來的全部檢材,陳海英眼睛一亮:死者衣服!當時專案組分析認為兇手接觸死者衣服的可能性不大,再說以當時的技術,很難從輕微接觸過的檢材上檢出有價值的信息。
但陳海英用整個通宵的反復實驗,打破了“微量元素無法檢出結果”的魔咒——她在死者外褲上發現了嫌疑人的痕跡!案偵部門立即行動,嫌疑人最終落網?!斑@就是去部里學習脫落細胞檢驗的收獲。要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能做出來。”
2018年起,公安部在全國公安機關推廣DNA檢測新技術,該項技術對于查找并鎖定嫌疑人意義重大。陳海英默默地在小本子上列了一份積案清單。“立下目標,我要用新技術把它們一一攻破?!?/p>
2020年,公安部在全國公安機關部署開展命案積案攻堅“云劍”專項行動,陳海英再次運用新技術幫助案偵部門偵破多起命案。之后幾年,她持續發力共助力偵破積案10起,其中部督案件2起。
2023年底,贛州鄉下發生命案,因鄰里糾紛,嫌疑人手持一根螺紋鋼砸死三人砸傷數人后,自己也自殺身亡。警方經走訪調查,得知嫌疑人自殺前把螺紋鋼扔井里了。
待糊滿淤泥水藻的螺紋鋼被撈起時,已泡水里30多個小時。人命關天,可嫌疑人已死,僅憑村人證詞不足以證明這就是兇器。
下午,螺紋鋼等檢材被送到刑科所。面對那根螺紋鋼,學生物工程的徒弟小黃有些怵:“海英姐我怕,怕專案組巴巴盼著,最后我沒能做出結果……”
無疑,螺紋鋼是證據鏈上極其關鍵的一環。而在水里泡了一天一夜后,上面附著的受害人生物信息已非常微弱,DNA檢測難度可想而知。
“我試試?!标惡S⒂每焖贆z測條擦拭螺紋鋼,白細胞含量顯示為陰性。接著一層一層擦拭表面淤泥,擦完淤泥再擦螺紋鋼。如是兇器就一定附著幾名受害人的DNA信息,但問題是多人DNA混在一起,檢測結果不具備任何價值。
她全神貫注精細分區提取生物信息。小小一根螺紋鋼,僅前期清理、提取便耗去兩個多小時。接著上儀器,檢測實驗開始。
夜色濃黑,寒意蝕骨。走廊里一盞路燈發著微光,實驗室內,兩個女警默默忙碌……直到天色熹微,小黃聽陳海英疲憊地舒口氣:“有了……”
接到電話,在案發現場的謝毅文興奮極了:“啊?泡了這么久都能檢出來,還是這么多人的DNA,海英你可以整篇權威論文了喲!”陳海英清楚地聽見,謝毅文身旁一群同事的歡呼聲……
歷經磨礪心愈堅
陳海英清楚,形形色色的檢材上可能攜帶著難以預測的危險,所以她一直嚴格遵循自我防護的職業規程?;楹?,每次出現場回家,她必定先接過丈夫遞來的衣服,去衛生間洗澡洗頭徹底清潔后才進房間。
即便如此,風險仍難避免。
2006年11月,一具高度腐敗的男孩尸體從水里被打撈上來。經初檢,男孩系他殺。檢材送省廳檢測,囿于當時條件沒有結果,死者身份成謎,幾經努力后案子被迫擱下。
2023年,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此案再被提上日程,陳海英受命嘗試運用新技術尋找線索。死者衣物泡水里幾個月,已喪失檢測條件。得知當年還有部分檢材存于省廳物證室,陳海英馬上趕去。
物證室里存儲著各種檢材。就在陳海英俯身在冷柜里逐一查找時,她渾然不知,那些取自死者身體的檢材,在存放多年后正散出有毒氣體,此時透過口罩侵入她的體內。
終于找到檢材,陳海英帶著箱子火速返回贛州,一頭扎進實驗室。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重來;一種辦法不行,再換一種……又一個通宵,她“熬”出了死者的生物信息!根據檢測報告,案偵方向迅速明確下來。
兩天后,陳海英開始打擺子、出冷汗,嘴唇腫脹冒皰疹,咳嗽吐痰呈黑塊。醫生一看化驗單大驚:這是吸入了大量有毒氣體!你是干啥工作的,知不知道后果有多嚴重?趕緊輸液!
尸源找到了,案子破了,兇手竟是男孩的父母。他倆對聾啞兒子失去耐心,于是10歲男孩的生命被一罐摻毒的八寶粥終結。
陳海英心里五味雜陳。想起男孩身上手織的毛衣毛褲,針法綿密耐看,該出自他母親之手吧?對骨肉下手之前,這對父母可有過瞬間不忍不舍?
所幸,DNA結果并不都關聯著血腥、死亡。陳海英欣慰的是,她通過DNA檢測幫助失散的孩子回到了父母身邊。2022年1月的一天,年過半百的老陳夫婦在愛心志愿者老曾的陪同下找到刑警支隊。原來,他倆看到網上關于陳海英的報道,就鼓足勇氣趕來:“求求陳警官,幫忙找找我們失蹤19年的兒子……”
老陳夫婦家在贛州農村,大兒子陳周17歲時去廣東打工,2004年前后突然失聯。夫婦倆把10歲小兒子托給家人,心急如焚趕去廣東,一次次撲空、一次次失望,身上一點錢快用光了。為找兒子也為活下去,他倆干著最苦收入最少的活兒,饑一頓飽一頓,住板房甚至露宿橋下……
陳海英一邊給他倆采集血樣,一邊耐心地溫言安撫。接過她遞上的熱水,老陳嗚咽起來:“陳警官,這些年我倆到處找兒子,又遭白眼又被騙,都快崩潰了!感謝家鄉警察對我們好,這心里暖和呀……”老陳老婆沖著陳海英深深鞠了一躬,說,“拜托了,就算兒子找不到,我們都感激您一輩子!”
看著面相蒼老的夫婦倆,陳海英眼睛濕了。她想起贛州鄉下辛勞一生的白發父母,想起自己手足情深的弟妹。于是她的小本上又多出一項:為老陳夫婦尋子。
登錄公安部打拐系統,在浩如煙海的信息庫中去查詢比對,成了她時時必做的事。那對苦命夫婦的白發、淚眼總在眼前浮現,她祈禱他們的兒子還活著,祈望奇跡能出現……
“奇跡”在2023年出現了。3月,有群眾在龍南市某鎮一處荒棄的屋里,發現一名衣衫襤褸的流浪男子。男子神情木訥,幾乎無法正常回答民警詢問。隨后男子被采集血樣后送往救助站。
話分兩頭。這天一早,陳海英又登錄打拐系統,突然她眼前一亮:老陳的DNA與龍南警方采集的一份血樣比中了!
她迅速打電話聯系龍南警方,請對方盡快重采這個剛送入救助站的男子血樣,對其DNA信息進行復檢。
喜訊傳來——男子就是老陳夫婦失散19年的大兒子陳周!
據警方復盤,陳周當年打工時發生意外,大腦受傷部分失憶。被狠心老板掃地出門后,記不得如何回家的他靠撿垃圾吃剩飯流浪19年,直到重回父母身邊。“兒啊你受苦了,爸媽可把你盼回來了……”一家人號啕著緊緊相擁。
4月的一天,老陳夫婦與家人們簇擁著一身新衣新鞋的陳周來到贛州市局刑警支隊。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的陳周已慢慢恢復部分記憶,剪去亂發的他精神了許多。老陳一家含淚向陳海英和支隊領導送上大紅錦旗,上書金色大字——“贈贛州市公安局 人民警察為人民 圓我全家團圓夢”。
“感謝恩人”“感謝公安”,老陳一家說個不停,還懇求說別解散尋子群。那是陳海英與志愿者老曾為與老陳夫婦及時溝通信息建的臨時微信群。
“別解散群啊,看見陳警官我們心頭踏實……”
陳海英微笑著點點頭。
深秋。正在辦公室忙碌的陳海英收到快遞送來的一箱臍橙。一看包裝上的發件人,老陳?她馬上撥通電話。
“你破費干嗎呀?我轉你錢。”
“啥?不收不收,一點水果值啥錢!您別看不起我!”
“老陳啊,我們有規定不能收……”
“哎呀啥規定我不懂,嘗幾個水果不犯規!要不是你們哪有我家今天?”
原來,尋回兒子的老陳夫婦重燃生活的希望,他倆承包了村里果林,經過大半年悉心打理,臍橙大豐收了。他們高高興興選了一箱寄給恩人嘗嘗。
陳海英兩眼又濕了。那天,她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此生吃過最甜的橙子。感謝認可,一如既往踏實工作,助力萬家團圓。
因陳周失蹤多年,戶口已按規定注銷。市局戶政處民警幸艷華得知后,主動跑前跑后幫陳周重上了戶口。
眼看老陳一家的幸福生活重又開始,陳海英打心眼里高興。從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團圓行動”以來,贛州市局刑警支隊刑科所通過采集血樣進行DNA比對,已幫助30多個家庭骨肉團圓。
每次目睹群眾抱頭痛哭,陳海英也忍不住熱淚盈眶。這清澈的淚水,既屬于一位母親、妻子、女兒,更屬于一位入職多年依舊葆有一顆溫熱初心的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