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奔流不息的河水、廣袤無垠的流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是藝術家創作重要的靈感源泉。在經典美術作品中,黃河的氣魄被藝術家們以獨特的視角和技法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本文參閱《大河頌:中國現代美術中的黃河》一書,深入探討經典美術作品中的黃河氣魄。
一、革命與黃河。革命戰爭時期,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危機。在這一時期,眾多藝術家以畫筆為武器,創作出了一幅幅飽含深情與熱血的經典美術作品。其中,以黃河為主題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其不僅展現了黃河的壯麗景色,而且深刻詮釋了黃河魂的內涵。其一,民族精神的體現。革命戰爭時期,黃河成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象征。經典美術作品中的黃河,往往以奔騰不息、洶涌澎湃的形象出現,寓意中華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美術家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色彩,描繪了黃河水波濤洶涌、氣勢磅礴的場景,使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那股強大的生命力和沖擊力。這種表現方式不僅是對黃河自然景觀的贊美,更是對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頌揚。例如,艾中信的《夜渡黃河》中,解放軍戰士英勇無畏地在夜色中悄然渡河,展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傳遞出對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和對勝利的不懈追求。其二,革命理想的寄托。革命戰爭時期,藝術家通過創作以黃河為主題的作品,寄托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這些作品中,黃河往往被賦予更深刻的意義,成為革命理想的象征。例如,陳逸飛的《黃河頌》將革命理想與黃河的雄偉壯觀相結合,以磅礴的氣勢展現了紅軍戰士站在黃河旁的山嶺上眺望天際的壯麗景象,塑造出堅定不屈、斗志昂揚的紅軍戰士形象。其三,藝術創新的展現。革命戰爭時期,藝術家在創作以黃河為主題的作品時,不僅繼承了傳統繪畫的精髓,而且吸收了西方繪畫技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他們通過巧妙的構圖和富有創意的筆法,將黃河的壯麗景色與革命主題相結合,創作了一幅幅既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又具有高超藝術價值的經典作品。
二、新中國與黃河。新中國成立后,黃河治理和建設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眾多藝術家以畫筆為媒介,展現新中國黃河建設的壯麗景象。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黃河治理的歷史進程,而且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傅抱石的《黃河清》以三門峽樞紐工地為題材,通過大膽的取舍和巧妙的立意,展現了黃河建設的火熱場面。畫中高壓電線桿與山川夸張的比例,突顯了時代氣息和“人定勝天”的信念。橫貫畫面的高壓輸電線增加了空間的開闊感,而山頭上點綴的人群、工棚和往來車輛,則進一步折射了建設場面的繁忙與活力。此外,遠方的黃土坡綠意盎然,蘊含“圣人出,黃河清” 的典故,使整幅畫作不僅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且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謝瑞階的《黃河三門峽地質勘探工作》,以宏大的視角展現了黃河三門峽段的磅礴氣勢。在謝瑞階筆下,黃河的波濤洶涌、氣勢磅礴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能給人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撼。同時,畫中的勘探工人也成為畫面的另一大亮點,他們身著工裝,手持工具,在黃河岸邊進行地質勘探,他們雖然身形渺小,但在謝瑞階筆下卻顯得異常堅定有力,能使人深刻感受到新中國建設者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
三、人民與黃河。在紅色經典美術作品中,人民的黃河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河流,而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杜健的《黃河激流》是一幅視覺沖擊極強的作品,畫家以簡練概括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沉著凝厚的色調,表現船工們齊心協力搏擊于黃河濁浪之中的驚險場景。這種對人民力量的贊美,正是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核心價值所在。尚揚的《黃河五月》則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黃河的另一種風情。畫家運用紙面油彩材質,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描繪了黃河在五月陽光下的寧靜與美麗。畫面中的黃河既有奔騰不息的磅礴氣勢,又有溫柔細膩的柔情蜜意。這種對黃河多重性格的展現,不僅豐富了黃河的文化內涵,也體現了人民對黃河的豐富情感。何鄂的《黃河母親》則是一尊具有深刻寓意和強烈感染力的雕塑作品,以紅花崗巖為材質,色澤與黃河及黃土高原高度一致,給人以深沉莊重之感。雕塑主體由“母子二人”組成,母親端莊美麗,孩子憨態可掬,構圖完美,自然和諧。這尊雕塑不僅是對黃河母親的贊美,更是對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敬仰與感恩。這三位藝術家的作品雖然表現手法和風格各異,但都深刻體現了黃河在紅色經典美術作品中的獨特地位。他們通過各自的藝術語言,將黃河壯麗、溫柔、深沉等多重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展現了人民在黃河面前的堅韌不屈和對黃河的感恩之情。
作者簡介:金曼蕾(1988—),女,江蘇南京人,藝術學碩士,南京美術館館員,研究方向為藝術學理論、美術史與美術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