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愛因斯坦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說過一句“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此話在我國流傳到某一部分人那里,就被推論為:想象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象力會消失。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象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誕。
我不知道沒有知識的人能想象出什么東西。伯克利的心理學教授艾利森·戈波尼克在《哲學寶寶》一書中,介紹了現代認知科學對人類想象力的研究成果。兒童的確比大人更容易想象,這是因為兒童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并沒有發育成熟,不容易專注,思維表現得更加開放。但兒童的想象力不是“無章可循”的,只有在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后,“想象”才成為可能。
人能想象自己在天上飛,是因為看到鳥在天上飛。我們可以比較30年前的科幻電影和現在的科幻電影,同樣描寫數百年之后的未來世界,哪個描寫得更像呢?顯然是現在。在古老的科幻電影里,主人公要打視頻電話,居然需要用一只手拿著個聽筒。老電影里未來世界的飛船控制室里面布滿了各種鍵盤和指示燈,而現在的電影里全是超大超薄外加透明的觸摸屏。你不在現實生活中給他們發明一個觸摸屏,這幫專門負責想象的電影制作人就忘不了鍵盤。
看似自由的想象,背后都有借鑒的根源。有人曾經有一個論點,中國古代的神俠小說也不少,但是“暗器”卻很少提及(至少從來不是主流武器);而現在的武打書里面本本都有暗器。為什么古人想象不到暗器呢?因為暗器是近代小說家受到手槍的啟發想象出來的。在近代,從還珠樓主開始到金庸的小說中,高手們動不動就“運功療傷”,“功力”成了一個可以隨便傳遞和輸出的東西,這顯然受到了近代物理學中“能量”概念的影響,或者更有可能是受到電池充放電的啟發。
對于科幻小說和童話故事這種想象力,我認為存在兩個等級。

初級的想象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玩“假設”的游戲。假設老鼠會說話會怎樣?假設老鼠能駕駛玩具飛機會怎樣?這些問題把兩個看似不相干的東西聯系起來,形成一種荒誕的效果。每一個“假設”都可以形成一個童話故事,可是如果你僅僅停留在假設帶來的初級荒誕中,這種童話故事就是非常簡單的。
想要寫一個像《西游記》《指環王》《哈利·波特》或者是電影《阿凡達》這樣博大精深的故事來,需要的是另外一個等級的想象力,一種不自由的想象力。
寫大著作,你必須構建一個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自洽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在電影《阿凡達》中,你必須解釋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上懸浮:因為山上的礦石中含有常溫超導物質,而且該星球的磁場紊亂——而人類之所以要來這個星球就是為了這種物質——潘多拉星球磁場紊亂,這也是該星球上的動物有一定的感應能力的原因——而磁場之所以紊亂,是因為附近有幾顆別的行星,你都可以在天空中看到。除此之外,你要估算潘多拉星球的大氣密度,你“想象”出來的這些動植物必須符合這個星球的環境,你得請語言學家專門給土著發明一種語言……你等于編制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書》。
《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也是如此。除了世界觀自成體系,這兩本書還有一個特點:作者對歐洲神話要有相當深的研究。各種魔法,種族和道具不能胡亂想象,必須符合一定的文化傳統。我國的《西游記》也是這方面的典范。
請問,這種想象是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嗎?是步步為營、精心計算出來的。一個外行看到《魔獸世界》這樣的網絡游戲,也許會被其中充滿想象力的畫面、人物、打斗招法和劇情所吸引,并給出一個“夠荒誕”的評價,可是僅僅只有荒誕,無法讓人玩上幾百個小時而不覺得枯燥。一個長期有效的系統還必須是合理的。你必須給游戲設定難度,并確保越難打的怪物的長相和武功越離奇,掉落的寶物越珍貴,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值得打;你可以想象每個種族和職業的武功特長都五花八門,可是你必須平衡各個種族和職業之間的技能,否則所有玩家都會選擇最強的那個種族或者職業。除此之外,你還必須確保游戲中人物賺錢的速度正好趕得上他們購買相應等級的物品,否則就會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魔獸世界》為此專門聘請了經濟學家來進行設計,甚至必須實時地監視系統。
所以,最高級的想象力其實是不自由的。正是因為不自由,它的難度才大。自由的“假設”思維,只是高級想象力活動的第一步,其背后不自由的東西才是關鍵。
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說,相對論流行以后,很多哲學家跳出來說:“坐標系是相對的,這難道不是最自然的哲學要求嗎?這個我們早就知道了!”可是如果你告訴他們光速在所有坐標系下不變,他們就會目瞪口呆。所以真正的科學家其實比“想象家”更有想象力。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可能每天都有無數個怪異的想法,真正的困難不是產生“怪異”的想法,而是產生“對”的想法。
認為專業科學家被他們的知識所束縛,認為專業科學家缺乏想象力,是很多民間科學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憤憤不平的原因。但事實是,專業科學家比民間科學家更有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是量子力學。我曾經見過不少民間科學家和民間哲學家去“解釋”量子力學,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先不論對錯,僅僅從審美角度看,甚至從“夠不夠匪夷所思”這個角度看,這些發明出來的版本,沒有一個能比得上物理學家的版本。我想特別引用一句玻爾的話:
我們都同意你的理論是瘋狂的。我們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瘋狂到了足以有機會是正確的程度。
因為,民間科學家沒有真正的物理學家“瘋狂”。
(源自《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心香一瓣薦稿,有刪節)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