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詞里面有一個篇幅極其簡短的詞牌——“十六字令”。這個詞牌名的別名很多,有“蒼梧謠”“歸梧謠”“歸字謠”“燕銜杯”“花嬌女”,等等。它的字數要求都是一樣的,只有十六個字。格式是通篇四句,按照“一”“七”“三”“五”的字數排序。
這么短的篇幅,要表達一個完整的事件或情緒,幾乎可以算是宋詞界的極限挑戰。
兩宋之交的詞人蔡伸是歷史上第一個參加挑戰的,他選擇的是思鄉題材。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如果用正常的表達方式來寫這段內容,最少也得一百多個字吧。然而機智的蔡同學使用了詠嘆的寫法,把思念之情通過一種類似民謠的方式呈現了出來,顯得感情充沛,語氣強烈,可謂別具一格。
而對于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張孝祥來說,“十六字令”不但可以敘事、言情,還可以搞成系列詞,分成上、中、下三集,反復強化主題。
張孝祥曾經用送別的題材一口氣填出了三首“十六字令”。
其一:歸。十萬人家兒樣啼。公歸去,何日是來時。
——你將要離開我們,從此歸去。百姓們紛紛像孩童一樣啼哭,不舍得讓你離開。你這一走,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
其二:歸。獵獵薰風飐繡旗。攔教住,重舉送行杯。
——你將要離開我們,為你送行的這一刻,猛烈的大風吹卷了繡旗,同僚們早已跟你喝過了送行酒,可當你真要起程的時候,大家又忍不住將你攔住,共同舉起酒樽,再敬你一杯。
其三:歸。數得宣麻拜相時。秋前后,公袞更萊衣。
——你將要離開我們,大家都回憶起你輝煌的往昔。你曾經出將入相,早已登上過事業的巔峰。相信你很快就會走上新的人生階段,將公侯的禮服換為娛親的五彩衣。
上述“十六字令”已經算是登峰造極了,但是,如果要在宋詞這個圈子里論說誰能把詞填得更短,笑到最后的卻是廣大無名氏。論篇幅之迷你,含意之深遠,這些作品可一點兒也不輸大牌。
比如有個“小透明”去秋游,就隨手寫了個金句感嘆命運的無常:“須信道,顏色如花,命如秋葉。”枝頭的春花與凋零的落葉形成強烈的反差,人生的變化無常也隱含在其中,分分鐘腦補出一部文藝片。
還有些人是辛辣犀利的吐槽高手。北宋末年的曹組曾是徽宗的寵臣,擅長寫滑稽詞,有以《紅窗迥》為代表的百余篇作品傳世。北宋亡國后,曹組的兒子曹勛代表南宋出使金國,就有人寫了句詞嘲諷:“單于若問君家世,說與教知。便是紅窗迥底兒。”——如果金主問你的家世,你就說你爸爸的代表作,大家就都懂了。
可見,寫得短不一定寫得不好。真的人才,即使只用兩位數、個位數的篇幅,也能寫出打動人心的佳作,秀出強大。
(源自《學生學習指導》,甜橙薦稿,標題有改動,內容有刪節)
責編:曾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