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經陽光艾米培訓機構老師推薦,并參加筆試(寫命題作文《悟空上學》),我被“少年作家的搖籃”——中華小作家班錄取。據說,錄取率大約是12%。爺爺鼓勵我,夸我是“少壯正努力,老大不傷悲”。
第一次上課,老師讓每個同學嘗試給自己取個筆名。老師說筆名,如魯迅、冰心、莫言等,是作者發表作品時使用的化名,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我心想,作品八字還沒一撇呢,就先取筆名,這不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嗎?我琢磨了一下,我的真名叫陳萌,筆名就叫“萬物萌生”吧。老師說,先取這個筆名試試,回家聽聽家長的意見還可以改。
回家后,我和爺爺、媽媽認真討論筆名的事。
爺爺說:“‘萬物萌生’這個筆名不錯,朗朗上口,像網絡作家的筆名,美中不足是與真名有點同義反復,甚至同字反復。”
我說:“爺爺,我倆都姓陳,陳字里面有個東字,您的筆名叫‘東水’,我想繼承您這位冰心散文獎獲得者的衣缽,那干脆也叫東……東什么吧?”
爺爺閉上眼睛好像在思考。片刻,他睜開眼睛說:“我、你媽媽、你,姓里都有東字,東有‘生長之地’的意思。你媽媽和你的名字都是草字頭。你的筆名就叫‘東草’吧!”
“好!爺爺是‘東水’,你是‘東草’,水滋潤草,水肥草美。”媽媽高興地說。媽媽說好,我也贊成。
“老師說筆名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那么‘東草’這個筆名蘊含著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呢?”爺爺說,“‘東草’可不是珍稀、名貴的冬蟲夏草啊。萌寶,我提示一下,你背誦你熟悉的那幾首帶有草字的唐詩吧!”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首先背了孟郊的《游子吟》。
“這是作者自喻小草,表達孩子對母親的孝敬和感恩之心。”爺爺說。
接著,我又背了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是描寫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爺爺說。
最后,我背了崔顥的《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這是贊美芳草的繁茂和美麗。”爺爺說,“概括一下,‘東草’這個筆名寄托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呢?”
“孝順、感恩、堅強、美麗。”我脫口而出,爺爺點頭稱是。
“這樣的‘東草’一定會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我再作點補充哈。”媽媽說,“記得小時候我在幼兒園學了一首兒歌《小草》。這首歌體現了小草平凡、樸實、純潔、樂觀的品質,反映了普通人的夢想和追求。”媽媽說著說著就輕輕地哼唱起來: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
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
從不寂寞,從不煩惱,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風啊春風你把我吹綠,
陽光啊陽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親把我緊緊擁抱。”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