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血壓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病人常伴發不同程度的失眠,一定程度上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效率,故改善睡眠質量對控制血壓波動、提高生存質量至關重要。郭維琴教授認為高血壓伴失眠癥病位在心,根本病機為心主血脈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擾及心神,治療時注重“兩位一體、雙心同調”;郭維琴教授不僅總結出自己獨具特色的對藥角藥,還創制了郭氏養心益智操,對防治疾病的進展具有很好的療效。
關鍵詞 高血壓;失眠;心主血脈;郭維琴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4.036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處于上升階段,我國現階段約有2.9億例的患病人群,其中2.45億例為高血壓病人[1],而高血壓伴失眠癥的發生率已高達41%[2];高血壓和失眠常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長期高血壓可影響心臟泵血功能增加前負荷,使上呼吸道阻力增加引起呼吸困難,導致深度睡眠時間減少;部分高血壓病人還存在褪黑素晝夜分泌失調,夜間褪黑素分泌下降從而引起失眠;同時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也可通過影響大腦皮質下中樞活動來影響睡眠。長期失眠會使交感、副交感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并在夜間存在間斷突發活動,釋放大量興奮性
物質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同時失眠可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使其晝夜分泌紊亂,進一步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引起血壓升高;失眠還可激活核轉錄因子信號通路,引起炎癥標志物升高,造成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使血管順應性下降導致血壓升高[3]。
目前,臨床對高血壓伴失眠病人的管理及其作用機制暫無廣泛共識,治療方面仍以藥物、非藥物治療為主?,F代醫學常采用降壓藥與安眠藥結合的治療方式,但部分降壓藥可影響睡眠,存在肝、腎功能損害,長期服用安眠藥還易出現依賴性和反跳性失眠;不同于西藥存在副作用大、易耐藥等不足,中藥具有多靶點、多途徑、雙重作用等優勢[4],對于需長期服用藥物的慢性病病人,其副作用小且效果穩定,配合中醫功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對于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療效,易被病人接受。郭維琴教授是首都國醫名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
士生導師,師承其父——著名中醫心血管領域專家郭世魁先生學習,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在治療心血管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F將郭維琴教授治療高血壓合并失眠癥的經驗整理如下。
1 理論依據
高血壓多屬“眩暈”“頭痛”范疇,《素問》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頭痛巔疾,下虛上實”,其病機為肝陽上亢、腎陰虧虛,陰虛陽亢,本虛標實;失眠在傳統醫學中屬“不寐”范疇,《靈樞》記載:“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故目不暝”“陽入于陰則寐”,其病機為陰盛陽衰,陰陽失交。高血壓和失眠臨床表現不同,但二者病證共有陰陽失調的表現,實屬異病同治。
傳統醫學中“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心與氣血神的關系尤為密切?!鹅`樞》記載:“心主身之血脈”“諸血者,皆屬于心”,心主血脈,全身的血脈都屬于心,心氣充沛,心陰心陽協調,推動和調控血液運行,維持脈道通利,血運流暢,輸送營養物質以濡養全身各臟腑形體官竅。《靈樞》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具有主宰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等生命活動和意識、思維等精神情志活動的功能,心神調節氣血津精運行輸布,使各臟腑功能協調有序。“血者,神氣也”,心主血脈及心主神明密切相關,若心之氣血陰陽失調導致心神受擾可見失眠、焦慮抑郁等癥,若心神異常,亦會影響心主血脈的功能使氣血瘀滯、脈道不利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郭維琴教授認為高血壓伴失眠癥本質為心主血脈功能異常,導致“臟腑之心”與“神明之心”同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氣血神失調貫穿始終?!芭K腑之心”是心血管功能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神明之心”是心臟功能的上層建筑,二者關系密切、相互影響[5]。郭維琴教授在臨床治療中強調“兩位一體、雙心同調”,不僅要靈活應用調暢氣血、調養心神藥物,還要注重病人心理精神狀態,結合心理疏導、閱讀書報、中醫傳統功法等輔助治療,以促進疾病的痊愈,臨床效果顯著。
2 特色療法及用藥經驗
2.1 活血化瘀,貫穿全程
《醫宗必讀》云:“瘀血停蓄,上沖作逆,亦作眩暈”,《醫林改錯》提出:“夜睡夢多是血瘀”,血瘀可導致眩暈,同時也是不寐的重要因素。郭維琴教授認為,高血壓病人初期多因情志因素致氣滯血瘀,阻滯腦脈則眩暈、失眠;病久化熱,熱傷陰分,陰虛血阻,導致頭目心神失養;后期多為氣陰兩虛,氣不帥血致氣虛血瘀,陰損及陽又可致陽虛血凝[6],病情發展始終貫穿著產生血瘀的因素,強調活血化瘀,使氣血調和、上注清竅,眩暈止而心神安。
郭維琴教授深受其父郭士魁先生活血化瘀治療心系疾病的影響,在治療時重視化瘀滯、安心神,常予降壓通脈方加減,以從心論治、活血化瘀為法,由丹參、紅花、郁金、珍珠母、決明子、瓜蔞、薤白、黃芩、菊花、香附組成,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平肝安神之功。郭維琴教授在使用活血化瘀藥物方面也獨具特色,常用的活血藥對有丹參-紅花、郁金-片姜黃等,丹參、紅花兩者相須可除宿血以生新血、抗驚厥、鎮靜催眠;若血瘀較重常用鬼箭羽、枳殼、郁金組成角藥以破瘀血,除惡血,鬼箭羽專入血分,常用劑量為12 g,郁金、枳殼入氣分,使氣血同調,活血止痛同時緩解病人焦慮緊張狀態;若高血壓日久形成動脈硬化伴斑塊,其多為痰瘀互結所致,常加用莪術、昆布與浙貝母組成角藥,以理氣活血化瘀、化痰散結[7]。
2.2 滋陰養血,血充神安
《靈樞》記載:“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景岳全書·不寐》云:“常多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心主血脈,心主神志,心血不足則營衛失調、心神失養導致不寐。郭維琴教授認為高血壓病人出現不寐一癥時,應首先當別虛實,凡病史短,時好時壞,煩躁不安難以入睡,噩夢多,多與肝火、食積、痰濁有關,為實證;凡病程長,眠淺易醒,醒后不易復眠,甚至徹夜不眠,睡夢多,多因陰血不足,屬虛證,在臨床中以陰血虛者最為常見,故治療時注重滋陰血養心神。
對于肝腎陰虛的病人,郭維琴教授在臨證中喜用山茱萸、枸杞子滋補肝腎育陰,伴見噩夢較多者,與生龍骨、生牡蠣、遠志等重鎮安神藥并用效果更佳;若伴見腰膝酸軟、夜尿較頻影響睡眠者,用菟絲子、補骨脂、巴戟天平補腎陽、陽中求陰;若肝陰血不足、頭暈目澀者,用當歸、芍藥、首烏藤養血柔肝安神;若手足心熱、煩躁不寐者,用二至丸即墨旱蓮、女貞子以滋陰除虛熱;若陰血虧虛明顯出現肢體麻木、筋惕肉瞤、手抖頭抖等虛風內動癥狀,則適當加入蟲類藥如蜈蚣、全蝎、地龍、僵蠶等,以活血通絡、息風止痙,與羚羊角粉并用以治久病入絡,虛風內動之象;若長期服藥影響脾胃升降運化、氣血虧虛致心神失養者,常喜用對藥生白術、全瓜蔞通腑和胃,角藥茯苓、炒白術、蒼術健脾祛濕。
2.3 靈活配伍安神藥
《靈樞·天年》記載:“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靈樞·本神》云:“心藏脈,脈舍神”。神是人體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主宰,只有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氣和調、榮衛通暢、神氣才能居藏于心中,維持和調節機體正常生命活動。對于高血壓伴失眠病人,除注重調節氣血外,郭維琴教授認為在辨證的基礎上靈活使用安神藥可促進病人睡眠節律紊亂快速或逐漸恢復正常,提高對失眠及血壓的調節功能。
郭維琴教授認為在辨證的基礎上靈活使用安神藥是治療高血壓伴失眠的關鍵:若噩夢頗多致驚醒,多為肝郁化火;若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伴脘腹不適,多屬痰熱內擾;若睡眠較淺、醒后不易復睡,多屬心脾兩虛;若病程較久、徹夜難眠,多屬心腎不交;若多夢易驚醒、心悸不寧,多屬心虛膽怯。郭維琴教授將安神藥主要分為五大類,1)重鎮安神藥:生磁石、生龍骨、生牡蠣潛陽重鎮安神,三者可增加5-羥色胺,保護腦神經以改善睡眠[8-10]。2)養心安神藥:酸棗仁、柏子仁、首烏藤養血益肝,安神通絡,三者可延長睡眠時間,促進免疫功能[11-13]。3)疏肝安神藥:常用合歡皮來代替靈磁石等質重之品,恐其折肝木條達舒暢之性,以疏肝解郁,悅心安神。4)清心安神藥:蓮子心主治心腎不交型失眠,其生物堿甲基蓮心堿可以抑制小鼠的自發行動,具鎮靜作用[14]。5)斂心安神藥:五味子益氣生津、斂心益腎,其木脂素、三萜類等均具有較好的鎮靜催眠作用[15]。
2.4 雙心同調,兩位一體
《類經·疾病類·情志九氣》記載:“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景岳全書》提出:“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神是生命的主宰,若七情過激傷人發病,首先作用于心神進而損傷相應臟腑及氣血運行,影響病情變化。高血壓伴失眠病人常因病情遷延難愈、需長期服用藥物、工作家庭壓力大等多種原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緒波動,導致血壓波動較大及睡眠質量下降,不利于疾病的痊愈[16]。
郭維琴教授在治療高血壓伴失眠病人時,除了注重器質性病變外,同時強調保持心情舒暢的重要性。《醫方考·郁門》云:“肝木也,有垂枝布葉之象,喜條達而惡抑郁”,情志活動與肝氣疏通和暢達密切相關,若見肝氣郁滯、情志抑郁者,常予角藥郁金、枳殼、片姜黃以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若病人過分關注病情出現焦慮緊張情緒,常予以適當的心理疏導,在診療過程中常采用“留作業”的方式轉移病人注意力,如閉目冥想、進行毛筆字練習、定時讀書看報、學習太極拳、五禽戲等,改善病人生活習慣,幫助病人減輕心理負擔,增加治愈疾病的信心。
郭維琴教授還基于傳統中醫功法,以經絡、五臟學說為理論基礎獨創了養心益智操:通過叩擊心經、心包經相應穴位、經驗要穴及協調運動來調節心主血脈的功能正常運行,使經脈通利,氣血陰陽調和,促使人體功能活動恢復平衡協調以充養心神。經臨床研究表明,郭氏養心益智操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生活質量,改善睡眠質量,增加病人體力活動,使疾病向較好的方向發展[17-20]。
3 醫案舉隅
病人,男,44歲,2020年11月3日初診。自述6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血壓升高,最高時達180/100 mmHg,間斷服用降壓藥及中藥??滔掳Y:頭暈,睡眠早醒不易復眠,夢多,胸憋悶,煩躁易怒,食欲可,食后脹滿,二便正常,舌胖苔膩,舌邊尖紅,脈沉弦,寸口盛尺不足。既往高脂血癥、糖尿病史。體征:血壓175/112 mmHg,心率70次/min。輔助檢查,心電圖:竇性心律Ⅰ、 aVL導聯ST段下移,V3、V4導聯T波低平;頸動脈超聲:雙側頸動脈內中膜不均勻增厚。西醫診斷:高血壓2級;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癥。中醫診斷:眩暈;不寐;胸痹;血濁。辨證為痰瘀互結、心神不安。治法:活血理氣、清心安神。組方:天麻15 g,鉤藤15 g,半夏10 g,炒白術12 g,茯苓15 g,丹參20 g,紅花10 g,鬼箭羽12 g,郁金10 g,枳殼 10 g,厚樸10 g,石菖蒲10 g,川楝子10 g,赤芍15 g,白芍15 g,當歸15 g,蓮子心6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囑病人放松心情,改善生活方式。
二診:病人自述服藥后頭暈減輕,夜夢減少能睡6 h,食后脹滿,口中黏膩臭味大,二便調,舌尖紅,苔黃厚膩,脈細弦。未服用降壓藥時血壓164/111 mmHg,心率87次/min,律齊。病人睡眠改善,血壓得到控制,結合病人癥狀、舌脈,遂在原方基礎上去厚樸、川楝子、石菖蒲、赤白芍、當歸、蓮子心;加藿香 10 g、佩蘭10 g、炒山梔10 g、炒谷芽10 g、炒麥芽10 g、雞內金10 g、連翹 15 g,繼服14劑。
三診:病人服藥后頭暈胸悶減輕,睡眠好轉,偶有夢,食欲可,大便正常,口中異味減輕,苔薄膩,舌暗胖大,脈沉細弦。未服用降壓藥時血壓158/105 mmHg,心率87次/min,律齊,自測血壓(140~150)/(90~105)mmHg,心電圖:竇性心律,大致正常;超聲心動圖:左室肥厚。去連翹,加炒萊菔子12 g、砂仁 6 g,連服7劑,囑病人練習郭氏養心益智操。
按語:本例病人系中年男性,高血壓病多年,痰瘀互結上擾輕竅故頭暈;血瘀痰熱擾神影響氣機運行,故寐差夢多;肝木克土、脾不運化則食后腹脹,舌胖苔膩舌邊尖紅,脈沉弦,寸口盛尺不足。辨證:痰瘀互結,心神不安。治法:活血理氣,清心安神。方用天麻、鉤藤平肝息風;半夏、厚樸祛痰消脹;白術、茯苓健脾祛濕;丹參、紅花、鬼箭羽活血化瘀通絡;赤白芍斂肝陰;郁金、枳殼理氣寬胸化痰;川楝子、當歸疏肝養血;石菖蒲、蓮子心寧心安神;復診根據病人舌苔厚膩為脾濕不運,加入藿香、佩蘭、雞內金、炒谷稻芽、炒萊菔子、砂仁等健脾消食除脹。全方注重健脾疏肝、活血養血、斂陰安神,治療后病人頭暈失眠癥狀明顯改善,結合郭氏養心益智操,從氣血神三方面來調節,使氣機血脈通暢,心神得安,癥狀得以改善。
4 小 結
隨著生活節奏逐漸加快、飲食起居無時無度等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高血壓病人被失眠所困擾,高血壓病與失眠病機相似,且二者互為因果。郭維琴教授認為該類病人的病位主要在心,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僅注重調和氣血、活血化瘀以治臟腑之心,同時還強調兼顧神明之心,通過中藥及傳統中醫功法并用,使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正常運行,在調控血壓的同時改善睡眠,體現出了中醫治療雙心疾病的優勢,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胡盛壽,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9,34(3):209-220.
[2] 林林,王麗芬,印健銘,等.高血壓病中醫癥狀國際社區醫療分類特點關聯規則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41(10):1179-1185.
[3] 蔣明,金偉偉,劉旭光,等.高血壓伴失眠機制研究及探討新雙心醫學模式下的防治[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24(12):102-106.
[4] 黃富軍,賀彩.中醫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失眠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22,42(6):968-972.
[5] 張米镎,寇蘭俊,李淑艷,等.氣血理論在心系疾病中的應用[J].現代中醫臨床,2021,28(1):64-68.
[6] 郭維琴.郭維琴益氣活血法治療心系疾?。跰].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0:1-5.
[7] 陳世龍.郭維琴教授治療心病經驗拾萃[J].環球中醫藥,2014,7(7):555-557.
[8] 蘭雨澤,吉紅玉,朱向東,等.龍骨的臨床應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醫藥,2019,39(12):1579-1582.
[9] 朱禹奇,張貴鑫,呂鑠言,等.礦物藥磁石的炮制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礦物學報,2022,42(4):541-546.
[10] 陳欣,林江,閆強強,等.牡蠣的臨床應用與配伍規律分析[J].廣西醫學,2021,43(20):2487-2490.
[11] 杜晨暉,崔小芳,裴香萍,等.酸棗仁皂苷類成分及其對神經系統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9,50(5):1258-1268.
[12] 東方,司澤慧,楊曉彤,等.安神類中藥的藥學研究及臨床應用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2):87-88;95.
[13] 陶麗宇,高月求,韋靖,等.首烏藤相關藥理作用及臨床運用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18,29(10):2486-2488.
[14] 趙秀玲,黨亞麗.蓮子心化學成分及其提取、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8,39(23):329-336.
[15] 劉杰,徐劍,郭江濤.五味子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9,25(11):206-215.
[16] 吳力菲,陳競緯.高血壓與失眠相關性中西醫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7):196-199.
[17] 侯艾琳,戴雁彥,張秀文,等.從 “心主神明” 探討郭維琴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2,37(2):831-834.
[18] 張秀文,朱海燕,郝錦紅,等.郭維琴論治中醫心臟康復臨證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11):5235-5237.
[19] 張心愛,郭維琴,張洪嘉,等.中醫心臟康復的傳承與發展——郭氏養心益智操[J].遼寧中醫雜志,2020,47(9):46-48.
[20] 張洪嘉,高瑜倩,常佩芬,等.郭維琴教授治療心系疾病運用活血化瘀藥特色及驗案[J].現代中醫臨床,2021,28(5):47-49;52.
(收稿日期:2022-10-03)
(本文編輯王雅潔)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No.2018YFC1704100);名老中醫經驗挖掘與傳承的方法學體系和范式研究項目(No.2018YFC1704101)
作者單位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 100007)
通訊作者 戴雁彥,E-mail:daiyanyan007@163.com
引用信息 吉星,戴雁彥,辛玉,等.郭維琴教授從“心主血脈”論治高血壓伴失眠癥經驗[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14):2679-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