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陜交界的大巴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奇,少年辜鑫就生活在這里。那時,爺爺總跟他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爺爺的影響下,辜鑫的心里暗暗樹立了一個堅定的目標:好好讀書,走出大巴山,去更遠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幾十年過去,當初的那個少年早已實現理想。今日,他用知識引領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長,使他們有能力迎接美好未來,去更大的世界。26年光陰匆匆,他心懷慈悲做教育,責任與熱愛鋪墊了他的從教之路。
心向教育,成長不息
1998年,年僅19歲的辜鑫從師范學校畢業后踏上了鄉村學校的三尺講臺,主要負責語文教學。憑借卓越的教學能力和對學生的深刻理解,很快便嶄露頭角。2002年,畢業僅四年的他被任命為學校的教導主任,肩負起整個學校的教學和教務工作。
2009年,辜鑫被調任至巴中市巴州區第三小學校(以下簡稱“巴州區三小”)當副校長,開始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施展才華。2016年,他迎來了新的挑戰,調任至巴中市巴州區光輝鎮中心小學校(以下簡稱“光輝小學”)擔任校長。這所學校規模不大,他到任時,僅有200多名學生,教學成績在全區排名中一度處于墊底位置。
為了讓學校獲得更好的發展,辜鑫從“光輝”二字汲取靈感,確立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向著太陽生長”。他解釋說:“太陽給人帶來光明,可以指引方向,我希望學校的師生都能像太陽一樣,生命積極向上。”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辜鑫進一步提出了學生的發展目標:培養良好的習慣、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個人特長。此后6年,他帶領學校老師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顯著成效,光輝小學的教學質量實現了從全區末位到上游的華麗轉身。2022年,當辜鑫即將調任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中心小學校(以下簡稱“曾口小學”)的消息傳來,光輝小學的師生們感到非常不舍。六年來,他與老師們并肩作戰,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贏得了師生的信任和愛戴。
到曾口小學后,辜鑫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和光輝小學不同,曾口小學的教育質量一直處于全區上游。但是,與光輝小學相同,學校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校園文化。在對學校的發展情況進行梳理以后,辜鑫提出了“以品立人,讓生命更美好”的辦學理念,著手進行文化建設,并在學校建立了“流動圖書館”“開放體育器材室”和“勞動農場2.0”等,大力發展素質教育。2023年,曾口小學的教學質量和目標綜合考核均位列同類學校第一位。
談到此處,辜鑫表示,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校和學生,他始終堅持一個信念:教育當以慈悲為懷。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情況,唯有心懷慈悲,才能設身處地為孩子們考慮、為老師們考慮,做到因材施教、因地治校,才能真正推動一所學校向上、向前發展。這些年,無論走到哪所學校、身處何種崗位,他都以一種飽滿的姿態去工作,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我理想中的學校是充滿正能量的,師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積極自信昂揚地向前走,為此,我將不斷努力。”辜鑫發自肺腑地說道。
心向卓越,創新不止
2023年11月,帶著對教育的無限熱忱和對學校發展的深刻洞察,辜鑫回到了巴州區三小,擔任黨總支書記一職。經過多年發展,這所始建于1952年的老校,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卓越的教學質量受到巴中百姓的廣泛贊譽。然而,因為地處老城區,發展空間受限,學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大班額現象的出現,逐漸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
面對挑戰,辜鑫迅速行動起來,帶領學校領導層深入分析現狀,制定解決方案。通過資源整合和空間擴展,全力推進新校區的建設工作,以期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寬敞、舒適的學習環境。辜鑫也深知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于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巴州區三小在每個學科都成立了名師工作室,不僅加大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還通過聽評課活動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我希望三年后,所有老師的教學能力都能再上一個新臺階,為新校區的建設做好充分準備。”辜鑫表示。
籌備新校區的同時,辜鑫也沒有忽視對現有資源的利用。盡管場地有限,巴州區三小的課程卻非常豐富,五育并舉,一樣也不落下。學校在課后服務上下足“繡花功夫”,堅持“基礎+特色”的原則,竭盡全力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礎課后服務包括作業書寫、教師答疑、個別輔導、各學科知識鞏固練習等,主要幫助學生高效完成作業。特色課后服務以學科整合為起點,建立菜單式可選擇的課程體系。目前,學校開設了跆拳道、武術、書法、繪畫、舞蹈、器樂表演等60余個社團,實現了全員走班。孩子們可以挑選和加入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社團,展現自己的個性和特長。
辜鑫一貫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他結合巴中的紅色文化,深入推動“紅色童謠伴成長”項目的實施。走進巴州區三小,教室、走廊、宣傳欄等醒目之處,均布置有經典的紅色革命童謠作品,它們成了巴州區三小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也鼓勵師生創作紅色童謠,組織學校課題組將優秀作品編撰成冊,并根據年齡特征分年級編撰成校本教材,進課表、進課堂,讓紅色精神在校園中生根發芽。
閱讀,作為塑造孩子生命的重要途徑,也是辜鑫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巴州區三小采用“長短課”相結合的方式,每天開展20分鐘的自由晨讀,每周開設經典閱讀課和單元主題課內閱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別誦讀童謠、詩詞和名著。辜鑫認為,閱讀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知識,更能塑造他們的精神世界。一次家訪中,他被一個家庭的閱讀氛圍深深打動。盡管家境并不富裕,但家長非常重視閱讀,客廳擺滿了書籍,家中的兩個孩子都在巴州三小就讀,成績優異。這次家訪讓辜鑫更加堅信,閱讀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夠改變孩子的人生軌跡。
如今,巴州區三小的閱讀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每月主題讀書活動會根據學生認知水平、閱讀喜好分年級確定閱讀主題,推薦閱讀書籍;“獻一本看百本”活動則為師生提供了互相借閱的平臺,豐富了閱讀資源;圖書閱讀批注展示區、“采蜜集”展示區會及時展出孩子們的手抄報、讀書卡、讀書心得等;每年組織開展的閱讀成果藝術展示活動,將“班級展示”與“集中展示”結合,以故事講述、詩歌朗誦、相聲說唱、劇本表演、歌唱舞蹈等藝術形式展示閱讀成果。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師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校園的書香氛圍也在不斷形成。辜鑫告訴我們,兒時的他沒有獲得豐富書籍的途徑,沒有上臺展示的機會,如今看到孩子們站上舞臺表演,看到他們眼里的光,他的內心充滿喜悅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