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育繪本是指幼兒食育主題下的相關繪本,即關于食物的基礎認識、傳統飲食文化以及飲食健康等方面,講述與食物的情感、認知、實操、禮儀與文化相關的內容。我園一直在探索食育課程,教師們在進行食育活動時也經常會借鑒食育繪本,但沒有形成系列,結合我園食育課程的實施情況,如何借助繪本開展幼兒園食育課程實踐研究,為食育課程錦上添花?成為我們需要實踐探索的主要問題。
食育繪本的選擇與分類
從“食趣”“食知”“食操”“食禮”四個維度
食育繪本有著四重魅力,從“食趣”的角度,故事背后蘊含的道理能夠以有趣的方式展現,引起幼兒產生興趣,喜愛不同的食物;從“食知”的角度看,能通過形象的畫面故事,將一些抽象的食物知識通過具體的形象展示給幼兒;從“食操”的角度,繪本中又能讓幼兒通過圖片故事的方式了解食物的制作;從“食禮”的角度,繪本中飯前洗手、禮讓長輩等情節,能給幼兒樹立正確的進餐禮儀榜樣。考慮到幼兒的變化是從萌發興趣、到認知和操作的過程,食育繪本可以按照這四個維度進行分類。
從春夏秋冬四季的角度
植物的生長具有季節性,富有文化傳承性的節日慶典總是跟食物有特定的鏈接。比如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吃重陽糕……白露節氣有吃紅薯的習俗,繪本《挖紅薯巴士》中有著趣味的挖紅薯、烤紅薯情節;寒露有吃桂花糕的習俗,我們閱讀了繪本《甜蜜糕和濃香面》;霜降正是柿子成熟的時候,我們提供了繪本《柿子熟了》《秋天的溫暖柿》等等。
學習區有準備的食育環境創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和有效地利用環境影響幼兒。”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怎樣圍繞幼兒園的主題經驗事件投放食育繪本,進行有效指導呢?
第一,在閱讀區中提供系列食育繪本,創設聽、說、讀、寫、演的食育特色的閱讀環境。幼兒可以自主用耳機傾聽家長的有聲繪本閱讀,可以與同伴說一說繪本里的故事情節,可以以表征記錄的方式記錄自己在繪本中的發現,并與同伴分享,可以嘗試用手偶、皮影戲等方式再現故事內容等等。在用繪本開展食育時可以采用互動式閱讀的方法,如講述、提問、道具引導等,讓幼兒去探索繪本的畫面,給予幼兒適當的反饋來完成有效的互動。
第二,在食育區中融入食育繪本,創設有情感的實操環境。根據季節節氣的變化,或者孩子們近期的興趣,有針對地投放食育繪本,可以引導孩子了解游戲的主題。例如,孩子們閱讀了繪本《餃子與湯圓》后想嘗試制作餃子和湯圓,教師則提供餃子湯圓的制作步驟圖,以及制作的食材和制作工具。孩子們進入食育區進行實操時,可以自主進行選擇。
第三,與其他學習區的有效聯動。閱讀食育繪本后,幼兒會有自己的疑問,例如閱讀《挖紅薯巴士》后,幼兒想了解紅薯的生長,可以引導他們在自然角種植紅薯,進行觀察;科學區提供紅薯等植物的生長過程材料,幼兒嘗試操作,自主探索了關于紅薯的知識。再如閱讀繪本《腌咸菜》后決定在建構區搭建咸菜加工廠。再如在準備美食節義賣的活動中,在數學區提供了游戲錢幣和義賣游戲材料,孩子們通過自主游戲,探索了如何完成“買”和“賣”的游戲環節。
循序漸進式食育繪本指導
自主閱讀——激發興趣
在自主進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小朋友們挑食或偏食的情況。于是我們收集了許多與蔬菜有關的繪本,進行集體閱讀,并抓住繪本中最打動孩子們的情節或是有魅力的文字。例如《愛吃青菜的鱷魚》中小鱷魚因為吃了綠色的蔬菜,所以擁有“綠色的小精靈”,這個精靈很厲害,能打倒病毒。這也是繪本的“食趣”之處,孩子們既驚奇又期待,使他們對午餐更為期待,蔬菜在他們眼里儼然變成了有用的小精靈,挑食的現象大大減少,當他們看見同伴不吃蔬菜時也會好意地提醒說:“這樣就沒有綠色的小精靈了。”繪本對食物的趣味解讀,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建立起積極的情感,讓他們能主動去建構相關的知識經驗。
區域聯動——拓展知識
食育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食物知識,幼兒通過自主閱讀,初步獲得了蔬菜生長的過程的知識。《香噴噴的食育繪本》系列繪本,講述了四種顏色健康食物暢游食物王國的故事,生動地傳達了均衡營養觀。孩子們邊閱讀邊進行了表征記錄,并在游戲分享時展現了有趣的顏色情節:紅色代表蛋白質,綠色代表蔬菜水果,黃色代表米面等主食,白色代表鹽、味精等調料。科學區中的膳食材料的探索,鞏固了孩子們對于膳食均衡的理解。通過繪本中的童趣色彩的解讀,幫助幼兒初步建立了飲食要均衡的觀念。在閱讀了繪本《腌咸菜》后,孩子們開始著手腌制咸菜,他們發現蘿卜是各種各樣、長短不一的,于是在數學區給蘿卜進行了分類和長度的測量排序;對于一斤蘿卜需要二兩鹽,曬干前和曬干后,也進行了重量的測量。通過一系列的游戲,孩子們獲得了多方面的能力發展,也感知了食物的有趣和認識。通過游戲分享、榜樣學習等,孩子們在對食育的知識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探索操作的欲望。
食育工坊——進行實操
在食育工坊中,孩子們會嘗試合作制作美食。閱讀了繪本《媽媽買綠豆》,幼兒嘗試制作了綠豆湯,并了解了綠豆湯解暑的功效;閱讀了《米飯最棒了》,孩子們能區別稻子和麥子了,老師帶領他們參觀了稻田,一起拾稻子,了解了稻子的生長,在制作米飯時更有興趣也更有把握了。繪本中的實操的故事情節給了孩子們一些啟示,更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創意。
傾聽交流——深化禮儀
在討論揚州早茶店的時候,孩子們對茶產生了興趣。為了保持孩子們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學習區提供關于茶的繪本《春茶》,講述的故事是一種小歡喜的簡單:小杰跟爸爸媽媽們一起采茶,知道了如何采茶;隨后又第一次看爸爸制茶,小杰也是第一次知道制茶的繁瑣工藝;當炒好的茶浸泡在水里,頓時整個家茶香四溢。在他們的閱讀表征中,發現部分孩子對茶藝產生了興趣,于是開展了“學泡工夫茶”的活動。茶藝是將禮儀、禮節、禮貌融為一體的一種藝術活動,簡單的動作中就能夠流露出孩子們對茶道的尊重,以及人際交往中的待人禮儀,希望孩子們能夠將禮儀滲入到生活中。
通過實踐研究,筆者發現,將繪本資源和食育特色相結合,讓幼兒在食育與繪本中體驗了不一樣的童趣。逐漸改變了幼兒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以繪本為載體開展食育活動促進幼兒情感、認知、操作、禮儀等身心特點發展。在豐富多彩的食育活動中,積累與食物的相關經驗;他們也從親自烹飪出的成品中,獲得獨具意義的成就感,更加珍惜食物。教師逐漸了解實施繪本食育課程的價值,掌握實施繪本食育活動的策略。在今后的食育課程實施中,筆者將繼續運用繪本,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融入食育中,在興趣中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禮儀。
專家點評
作者對食育繪本教學的實踐研究令人眼前一亮。從食育繪本的精心選擇與分類,到學習區有準備的環境創設,再到循序漸進式的指導,形成了一套系統且有效的模式。通過趣味故事激發興趣,區域聯動拓展知識,實操工坊培養動手能力,傾聽交流深化禮儀,全方位促進幼兒發展。這種將繪本與食育緊密結合的方式,極具創新性和教育價值,值得其他幼兒園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