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學之功用善莫大焉!”這是王師光從教二十年來一直篤行的教學準則。他認為,教育的本質在于生命教育,在等待、喚醒、激勵中引領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做好自己,從而完成心靈的豐富、生命的成長,而完成這一使命的最好的途徑便是寫作。抓住寫作這一核心,既可以構建起語文學習的大廈,又可以熏陶感染學生完成思維、思想的成長,從而建筑起自己的精神大廈。
王師光的教育之旅始于農村,在這里他感受到生活的純真與學生們的淳樸,在這期間他帶領學生們創作出許多優秀作文,也萌生出了作文教學的想法。后在進修學校語文教研員張寶泉老師的指導下,王師光開始致力于作文教改。在承擔縣級課題“主體式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他推出了自己的“感悟式”作文教學模式,即以生活為載體,引領學生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引領學生以自然的筆觸來寫自然的生活,不虛飾做作。王師光認為這樣的文章“單薄卻感人,稚拙卻有生命”。
王師光的嘗試取得了成效。2000年5月,進修學校組織全縣四十余名語文學科的骨干教師來他所在學校驗收作文教改成果。王師光帶領的學生不僅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部完稿,而且佳作連連,作文驗收取得圓滿成功,同時獲得了長春市教研室頒發的市級語文教改優秀成果獎。
2001年,王師光調入農安一中。他發現這些孩子們雖然文章寫得好,成績也拔尖,但他總感覺少了點什么。縣城的學生和家長,對成績更重視了,學生的作文里卻少了對生活真實的思考和感悟。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師光下定決心探索出一條作文教學的新路子。在不斷的嘗試中,王師光終于摸索出了“純真作文法”。
王師光解釋說,“純真作文法”以自然為師,以寫真作文、寫純作文為核心理念,側重引導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感受在自然狀態下表達。核心強調是真和純,不寫假作文。王師光認為,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欲望,作文的天賦,只是是否被發現而已。而“純真作文法”就是呵護學生天性,保護他們的靈性,讓他們最自然的東西能流暢地通過筆頭流淌出來,即喚起學生心底的純真。
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如何去真正發揮作用,這是王師光一直思考的問題。王師光認為,一個孩子的成長受到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有許多孩子因為家庭因素,在成長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心理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帶動學生多閱讀、多寫作。學生的情感世界充實了,內心世界也會發生改變,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擔任2013屆學生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的這三年期間,王師光帶領學生寫下了大量文字,他從中選了部分編成作文選《致我們永不消逝的青春》,這本書近200頁,共20萬字,深受學生喜歡。2014年,“純真作文法”教學實踐被評為農安縣十二五期間教科研成果一等獎。王師光也被評為長春市教科研名師,他也樂于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年輕教師,并表示,“真正的好老師,是能夠真正帶給學生影響的,能挖掘出學生潛力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