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管理中,他重視團結,激發隊伍內生動力;在課堂上,他立足生活,注重語文實踐。這些年,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可他初心依舊,奮斗不息。如今回憶21年的教育點滴,他無限感慨:“和學生在一起的日子,很幸福。”他就是東莞市寮步鎮香市中學副校長張金龍。
探索“生活·語用”教學主張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張金龍初步形成了“生活·語用”的教學主張。他注重語文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中懂生活”,汲取語文智慧,提升語文素養,形成了輕松活潑的教學風格,學生享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他堅持以“品質課堂”為指導思想,注重“一課一得”,達到“人人有所學,人人有所得”的目標。一直以來,他所任班級學生語文素養較高,學習成績優秀。
2023年“五一”假期前,張金龍特意為學生上了一堂以游記主題的語文課,讓學生學會觀察景物特點、感受景區文化、表達游覽感受。假期里,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游記知識融入旅游中,品味景點的魅力,探尋景點的故事,深化對景點的感受,撰寫出一篇篇視角獨特的游記。不少學生表示,通過這次實踐,他們的游記寫作水平明顯提高,游覽感受能力得到提升。“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課程注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游也是一種‘閱讀’,是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張金龍表示。
在張金龍看來,語文作為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與生活息息相關,脫離了實際生活,語文教學就只是空洞的說教。“語文教學的起點是生活,歸宿也是生活。”張金龍說,學習語文要做到知行合一,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中懂生活”,要立足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設計學習活動,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日常教學中,他專門開設了“龍哥品文”閱讀課堂,積極引導學生養成閱讀、做筆記、寫心得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月份,香市中學的校園洋溢著春日的氣息,四處鳥語花香,繁花似錦,一片生機盎然。為了讓學生們親近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張金龍特地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帶領大家漫步校園,探尋木棉花的蹤跡。
在校門口,兩株高大的木棉樹挺拔而立,滿樹繁花,紅艷似火,他引領著學生們駐足觀賞,不作言語,只是靜靜地讓他們去觀賞、去感受。“無論是選擇摘下一朵作為紀念,還是僅僅留下溫柔的目光,我都鼓勵他們用心去體驗這份春天的饋贈。”張金龍說道。
隨后,他和學生們一起深入校園,尋找更多的木棉身影。他引導大家觀察木棉花的形態,五片碩大的花瓣,猶如英雄的戰袍,訴說著堅韌與不屈。同時,他也趁機向學生介紹了木棉花的文化背景,比如南方航空的標志便以木棉花為靈感設計,而廣州更是將木棉花定為市花,寓意著城市的繁榮與昌盛。
在觀賞的過程中,張金龍鼓勵學生們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用心靈去感受美好背后的故事。同時,他還引導學生關注木棉花的文學描寫,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木棉花會被稱為“英雄花”。通過這樣的探討,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鍛煉了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
“當我再次與他們談論木棉花時,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對木棉花的了解也更加深入。我相信,這樣的語文實踐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學習的興趣。”張金龍表示。
嚴而不死,活而不亂
自2003年任教以來,在教學實踐中,張金龍十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從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啟迪、引導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大多數老師一樣,張金龍走上教學崗位第一年,就擔任班主任。“我清晰記得,每天早晨和中午,當我在校園中偶遇袁校長時,他總會和我談話聊天。”張金龍所說的“袁校長”,是指香市中學校長袁洪發。那段時間,袁洪發時常給予他指導。
“他的談話中,有兩個重點我至今銘記于心。”張金龍回憶道。首先,袁洪發提到學校初二年級有兩位年輕出色的班主任,他鼓勵張金龍平日里多與他們交流,從他們身上汲取寶貴經驗。其次,袁洪發與他交流 “嚴而不死,活而不亂”的帶班理念。“這八個字,我始終銘記在心,它指引我在帶班過程中既要嚴格管理,又要避免刻板僵化,力求在嚴格與靈活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如今回憶起來,張金龍深深感慨。
遵循“嚴而不死,活而不亂”的班級管理理念,張金龍開啟了個人的班主任生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不斷探索和完善帶班方式,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班級文化。在此過程中,他更是結識了東莞市教研員劉巍,并成為劉巍所引領的名師工作室中的一員。“正如劉巍老師所言,‘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這些理念在我們的班級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直至今日。”張金龍開心地說道。
張金龍曾經的班級里有這樣一個孩子,他懼怕寫作,每次面對空白的作文紙,他都顯得無所適從。雖然教學工作繁忙,但張金龍決定一句一句教他寫作文。他從最簡單的日常生活入手,比如詢問這個孩子過年時是否收到過紅包,并引導他描述這一過程。通過一步步的引導與鼓勵,他最終完成了一篇雖然簡單但充滿真情的作文。“雖然這篇作文只有兩三百字,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張金龍表示。通過一點一點鼓勵,這個孩子作文的字數也在一點一點增加。在期末考試中,他更是將這段經歷寫入作文中,并因此獲得了不錯的分數。
“這段往事給了我深刻的啟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需要教師的關愛與引導。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或能力而對他們產生偏見或忽視。相反,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那些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與幫助。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與公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道路上健康成長。”張金龍說道。
正是憑借在教學工作中的耐心、細心和愛心,張金龍不斷成長著。2010年,他開始擔任學校的教導處副主任,2014年,開始管理學校的德育工作,2021年,成長為副校長。
全情付出,引領成長
說起個人的成長,張金龍坦言,都是因為遇到了一群“貴人”,給了他成長的能量源泉。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他通過名師工作室平臺,把這股能量源泉不斷向后傳遞,讓后來的青年教師們獲得更好的成長。
2024年5月17日,為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語文教師專業能力和備考能力,張金龍名師工作室研討活動在清溪中學舉行。活動伊始,工作室成員李路娣帶來寫作展示課《歲月為筆繪芳華——學寫小傳》。李路娣以課標為導向,創設了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體現了語文的實用性價值。第二節展示課,工作室成員胡娟帶來《一字立骨——隨馬克·吐溫lt;登勃朗峰gt;學寫游記》。正如馬克·吐溫《登勃朗峰》一文以“奇”立骨一樣,胡娟的課亦可稱“奇”。直播燈一亮,主播一登場,學生手中的彈幕一舉,無不讓在場的老師欣喜驚訝,連連稱奇。
活動中,張金龍帶來《2024年中考語文復習實踐探索》講座。他從研究課標、研究試卷和研制策略三個方面為老師們講解了中考復習策略。在講解的過程中,他不僅站在課標的角度為老師們分析了中考出題的依據、方向和指導精神,還從自身幾十年的教學經驗出發,細致入微地分享中考復習策略:專題復習方法,學期復習計劃,學生指導妙招等,全情付出,毫無保留,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自工作室成立以來,諸如此類的活動很多。張金龍坦言,在培養青年教師時,他采取了兩方面的策略。首先,在業務層面,他致力于給予詳盡的指導,特別是在語文教學這一領域。“語文教學涵蓋廣泛,我將其細化為多個板塊,如作文指導、閱讀理解和文言文教學等,每個板塊都進行針對性的指引。”張金龍介紹。他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各項事務,共同協作,以培養他們認真負責、積極參與的工作態度,避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其次,在班主任德育方面,他更加注重育人理念和育人技巧的傳授。他引導學員們深入理解育人理念,掌握有效的育人技巧,以便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
在張金龍的引領下,他的團隊中不乏在學科教學方面的佼佼者,如凌慧、陳永怡、何柳靜、羅良頌等青年教師,多次在各類競賽中獲獎。在管理團隊方面,香市中學的多位年級長現今都已經能夠獨當一面,能夠有效處理學生問題、管理教師團隊。
張金龍曾寫過幾句話表達對老師身份的感悟:
孩子臨水而立/遠望水中央/此時/一所小船/乘霧而來/劃船的人/是老師
張金龍坦言,他享受“擺渡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