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錨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進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夯實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2023年,沈陽市獲評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堅持黨政主導,著力構建平安建設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平安中國建設,把平安中國建設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強化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有效構建新安全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東北考察調研,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賦予東北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沈陽市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特別是關于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創新實施強化基層治理推進平安建設專項行動,扎實推進圈層查控、單元防控、要素管控、基層基礎和機制建設,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市委政法委統籌,各部門各司其職的防控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沈陽市“十四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規劃》,將社會治安工作與城鄉規劃、舊城改造、社區建設等工作一體謀劃、一體部署,組織公安、發改、財政、交通、住建、衛健、教育、郵政等部門出臺《沈陽市關于加快推進社會治安防控建設的實施意見》《沈陽市推進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打造具有沈陽特色的“黨政主導、‘兩鄰’共建、‘三零’共治、全域共享”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新模式,實現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整體統籌、協同推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體系。
堅持改革創新,全力打造警務運行新模式
確保公安隊伍更好履行職責任務、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強警之路。沈陽市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為著力點,以“警情日清零、立案月清倉、積案季清底”為核心,創新打造“覆蓋公安工作全領域、集成警務實戰全要素、銜接打防管控全鏈條、貫穿閉環管理全流程”的扁平化指揮調度“三清”機制,每日對“警情、案情、穩情、輿情、社情”通盤調度、跟蹤問效、閉環管理,并不斷向“服務基層、支撐實戰、流程優化、效能提升”的目標轉型升級,逐步實現風險防控全面精準、決策指揮高效順暢、警務數據融合共享、警種優勢合成作戰、網上網下同步應對,形成“大案有人管、小案有人查、事事有人問”的良好局面。機制運行三年來,全市850萬起有效警情全部清零,刑事、治安警情分別下降42%和31%。“三清”機制在全省形成示范引領效應,獲評“全省制度性創新成果”一等獎。
堅持平安共治,合力共創社會治理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沈陽市堅持黨建引領,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兩鄰”理念,組織動員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參與風險防控實踐,在社會治理上凝共識、聚合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發動建立常態下10萬人的平安志愿者隊伍,在全市設置平安志愿者“守望崗”、組建志愿者巡邏隊,協助公安民警開展社區防范、鄰里守望、反詐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核心要義,立足預防、立足調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層,針對社會風險隱患最突出、群眾呼聲最強烈的公共安全、治安防范等重點領域,以“零事故、零案件、零糾紛”為目標,全力推進“三零”工作室建設,實現2680個社區(村)全覆蓋,在229個等級醫院、1534個各類各級學校、199個集貿市場建立點位。堅持部門協同、資源共享、關口前移、動態清零,在基層建立早發現、快處置、即時辦、不上行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協同聯動新機制,推動各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源頭化解預防在前、就地解決,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堅持以防為先,有效應對矛盾風險新挑戰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動社會治安模式轉型,必須樹牢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理念。沈陽市著眼全域感知、風險可控、平安可感,完善升級“情指行”一體化指揮平臺,首創“出租車人臉識別”實戰系統,研發“云探掃黃治安”戰法模型,建成智能采集設備防控網絡,實現娛樂場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治安重點單位、特種行業單位、公交車、地鐵線路的智能管理全覆蓋。創建1個國家級、2個省級、10個市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和50個以優秀社區民警命名的警務室,全市社區、行政村全部實現“一社區一警兩輔、一村一輔警”。扎實開展“夏季行動”“平安護航”專項行動,全面延伸“上路面下卡點,上街區下社區,上公交下地鐵”的“三上三下”巡防觸角,開展“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行動,強化顯性用警、動態布警,提高見警率、管事率,以強大震懾營造平安聲勢。堅持超前謀劃、集成統籌、精準施策,構建“事前事中”監管、“場內場外”巡防、“網上網下”管控的安保模式,有效保障全市大型文體旅活動順利、安全舉辦。
堅持系統集成,構筑治理新型犯罪新高地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態勢”。沈陽市聚焦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問題,在傳統打、宣、防的基礎上,創新成立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建立市、區、所三級預警聯動指揮督辦機制和市—區—派出所—社區平安志愿者四級預警勸阻架構,著力提升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新型犯罪和跨國跨境跨區域犯罪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型犯罪的源頭管控和治理水平,切實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充分發揮數據賦能、精準預警、多維反制、融合打擊等職能優勢,每日篩查資金類預警數據,從高頻、多源、信息、金融、通信、涉詐APP六個維度進行全要素分析研判,圈定高危人員,實施48小時保護性止付,有效壓降電詐類案件發案數量。推動公安、網信、通信、金融等部門協同治理、同向發力,強化資金查控、黑灰產打擊、通信打擊、窩點打擊,全面提升反詐水平。拍攝系列反詐短劇、成立“沈陽高校反詐聯盟”,以群眾看得見、容易懂、記得住的方式,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多樣化的反詐宣傳活動,群眾防騙意識顯著提高,構筑起沈陽“不敢騙、不能騙、騙不成”的反詐高地。

責任編輯:隗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