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模式對臨床護理科研人才培養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樂清市人民醫院80名未接受過護理科研培訓的臨床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科研培訓方式,觀察組采用基于OBE的培訓模式,每組均培訓6個月。比較培訓前后兩組學員的科研能力及對課程的滿意度。結果"培訓后,觀察組學員的各項科研能力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除科研獨立性外,專家對觀察組學員的課題申報書和成果展示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學員對課程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01)。結論"基于OBE理念的培訓模式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科研創新思維能力,值得在臨床護理科研人員培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科研;成果導向教育;科研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22.025
護理科研是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決護理領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過程,是推動護理學科發展和促進護理理論、知識、技能更新的有效措施[1-2]。目前中國各級醫院臨床護士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科研能力的需求,但護理科研產出量少,且認可度不高[3]。研究表明多數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較弱,護理科研產出率不高,難以實現科研轉化[4-6]。因此,有效提升護理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對提升護理管理水平十分必要。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是以結果為導向、以項目為主線、導師為引導、學員為主體的一種教育模式[7-9]。本研究基于OBE理念構建臨床護理科研培養體系并用于實踐,旨在探討其在臨床護理科研培養中的效果,以期為提高臨床護理科研管理提供幫助。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樂清市人民醫院80名未接受過護理科研培訓的臨床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者平均年齡(28.41±3.28)歲;本科學歷57名,大專學歷23名;中級職稱22名,初級職稱58名。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名。
1.2""方法
1.2.1""培訓前準備""由5名資深臨床碩士研究生導師與5名高校護理教師承擔培訓任務。利用科研需求評估問卷和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了解研究對象的科研需求及其培訓前的護理科研水平。根據前期評估得到的需求制定培訓內容。
1.2.2""對照組教學方法""以傳統集中上課方法開展臨床護理科研培訓。采用線下傳統教學模式,即聘請相關的護理專家進行統一理論授課培訓、參加相應的提升臨床護理科研能力的學術會議。
1.2.3""觀察組教學方法""基于OBE理念設計教學方案:①制定成果目標。臨床護士的科研能力最終反映在“外在成果”及“內在成果”上,“外在成果”即發表科研論文、著作,申報課題等可量化成績;“內在成果”即科研思維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溝通協作提高等[10-12]。②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包含理論培訓和實操訓練。理論培訓主要涵蓋護理理論、文獻查閱、科研設計、科研實踐能力、SPSS軟件應用、論文撰寫技巧等。實操訓練包括文獻檢索技巧、文獻管理技巧、SPSS軟件初級應用。根據上述培訓內容聘請講師,現場授課結合線上授課。OBE模式的課程內容涵蓋預習課、新課和實踐課。預習課主要明確學習預期成果,調研動機和困難,并介紹OBE科研驅動教學模式;新課則進行項目方法解析,包括團隊組建、課程資料上傳、進度講解及實時討論;實踐課則按進度進行系統性科研實踐,包括理論部分提交、項目匯報、問題回答及指導,同時追溯性提升研究步驟并指導成果撰寫。每個月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學習并解答疑問,評價學習效果。
1.3""評價方法
1.3.1""科研能力""采用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評估臨床護士的科研能力,該量表采用5級評分法,分數越高說明護理科研水平越高[13]。
1.3.2""專家評價""6個月的培訓結束后,各學員撰寫課題申報書一份及5min的項目匯報展示,由3名護理科研專家進行評價打分。參考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編制的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勝任力評價量表進行科研勝任力評估,內容包括有效溝通、預期與目標的可行性、評估理解能力、科研獨立性、成果轉化多樣性、促進科研職業發展等[14]。采用Likert"7級評分,其中1分為“無法做到”,7分為“完全可以做到”,分數越高提示專家評價的科研勝任力越強。
1.3.3""課程滿意度""采用自行編制的課程評價表評價研究對象對課程的滿意度,包括16個條目,即護理研究學習壓力、護理研究重要性、護理研究必要性、實驗課設置、對科研運用能力的提升、教學法、知識理解與運用、學習主動性、預習課時長、實驗課時長、對團隊合作精神提升的幫助、實驗課對科研意識的提升效果、實驗課對科研興趣的提升效果、護理科研各環節與方法的掌握程度、運用基本科研方法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問題及課程的考核方式等,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課程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員的基本資料比較
兩組學員均為女性,年齡、工齡、文化程度、職稱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學員培訓前后的科研能力比較
培訓前,兩組學員的各項科研能力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培訓后,兩組學員的各項科研能力得分均顯著高于本組培訓前(Plt;0.05),且觀察組學員的各項科研能力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
2.3""培訓后兩組學員的科研能力專家評價情況比較
培訓后,專家對兩組學員的課題申報書和成果展示進行評分,除科研獨立性外,觀察組學員的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
2.4""兩組學員對培訓課程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學員對培訓課程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92.75±2.42)分"vs."(81.10±4.00)分,t=15.730,Plt;0.001]。
3""討論
OBE模式是以學員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強調自主學習、自主評價及自我提高[15]。OBE模式通過成果輸出為導向的反向教學思維,提高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將該理念應用于醫學護理教育中,可有效提升護理知識的自主學習及實踐操作水平[16]。傳統的科研培訓多為單向教學模式,學員在被動接受知識和訓練過程中無暇思考,培訓后未及時鞏固并加以實踐,導致知識遺忘,且理論與實踐的時間間隔較長,護理科研水平難以有效提升。
科研能力是護理人才必備的技能,臨床護理科研人才的能力培養體現OBE模式與專科護理教育的區別。本研究中,培訓后觀察組學員科研能力的提高優于對照組。本研究基于OBE理念,通過將各項科研基本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進行整合推送,以護理科研各類成果為導向,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OBE模式充分考慮護理科研的特殊性及護理實踐需求,針對既往護理培訓中教學資源較少、內容碎片化、授課方式單一等不足,制定分層護理培訓方案,在科研思維、選題、工具應用、方案構建等方面進行理論培訓、多元化培訓形式相結合,提高學員學習主動性,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拓展護理培訓渠道,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反饋全方位加強培訓效果,有效提升學員的科研能力[17]。OBE理念充分展現學員在教學流程中的主導定位,防止流程化教學對形成新知識思想與思維習慣的不利影響,學習目標明確且可通過一定強度的訓練達到,提升學員積極性,提高其學習效果。
OBE模式能加快調動學員積極性,培養興趣,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使授課內容變得更加生動、便于理解和掌握;能使學員切實參與教學過程,達到及時的教學反饋與成果展示,最終提高授課質量[18]。本研究中,觀察組學員對課程設置的滿意度更高。學員科研“內在成果”如科研思維的培養、科研實踐能力的提升、溝通協作能力的提高均見成效。考慮到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外在成果”如發表科研論文、著作、申報課題等尚未完全顯現,目前成果數量有限,本研究將持續追蹤兩組學員的科研產出情況。
綜上所述,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可幫助提升臨床護理科研創新能力。接下來將不斷總結經驗,根據OBE成果輸出-反饋-修正的理念不斷改進護理科研教學方案,建立更完善的教學評價和反饋體系,爭取為其他同等級醫院的護理科研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肖順貞,"沈寧."護理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2] 王霞,"李秀云."臨床??谱o士科研能力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20,"35(18):"87–89.
[3] 劉莉燕,"彭瑞琴,"左愛芳,"等."護理科研現狀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9,"26(1):"57–60.
[4] SPADY"W"G."Outcome-based"education:"Critical"issues"and"answers[M]."Arlington:"American"Association"of"School"Administrators,"1994.
[5] 潘銀河."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的修訂[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1.
[6] 戴紅梅,"吳紅艷,"邢育珍."護理人員內在與外在科研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5,"30(15):"60–63.
[7] 朱衡亞,"孫曉燕,"盧振產,"等."基于OBE理念下的神經內科學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3,"21(3):"248–250.
[8] ESMAILY"H"M,"VAHIDI"R,"FATHI"N"M,"et"al."How"do"physicians"and"trainers"experience"outcome-based"education"in"“Rational"prescribing”?[J]."BMC"Res"Notes,"2014,"7:"944.
[9] 劉龍,"何航幟,"王蕾,"等."基于OBE導向的醫學統計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8,"35(5):"79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