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軌道交通迅猛發展,同時也帶動社會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基于此,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使用2012—2021年城軌開通里程與開通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和進行相關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城市軌道交通開通里程與地區生產總值有較高相關性,最后提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資金支持力度,打造“立體式、多層次”交通運行模式,保障城軌長期安全穩定運營等對策建議,以期推動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社會經濟;安全;效益
中圖分類號:F57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9-0005-05
城市軌道交通因其便捷、快速、無污染等特點,逐漸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2012—2021年全國開通城市軌道交通城市數增加33個,運營里程增加7 130公里,分別占總城市數的66%和運營總里程的77.44%。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不僅能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出行服務,也能直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本文對新時代城軌發展現狀及其社會經濟效益進行分析,以期總結經驗,加強城軌的安全平穩發展,推動社會經濟再上新臺階。
一、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
城市軌道交通不僅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也完善了城市的公共交通線網。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軌道交通在運營里程、客運量、線網布局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一)運營規模不斷擴大
2021年年底,全國共有50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9 207.1公里,其中地鐵占比為78.3%,其他制式交通占比21.7%[1]。僅2021年,新增運營線路長度便達到1 237.1公里。2012—2021年城軌總里程增長7 130.4公里,年均增長量達713.04公里,年均增長率約3.43%。
(二)客運量不斷提高
除2020年和2021年兩年受疫情影響外,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總量逐年穩步提高,從2012年的87億人次提高到2021年的236.9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7.22%。隨著城市軌道交通規模不斷擴大,城市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公共交通運營方式,城市軌道交通的客運量占公共交通客運量的比重持續增長,2021年已提升至43.4%。
(三)交通線網不斷完善
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網絡結構更加合理和優化,各地形成了以環形線和放射線為主體的骨干網,并且逐步延伸至郊區和周邊城鎮。截至2021年年底,擁有4條及以上運營線路,且換乘站3座及以上的城市24個,占已開通城軌交通運營城市總數的48%[1]。
(四)建設投資穩步增加
除2021年受疫情影響外,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完成建設投資額不斷增加,十年間累計投資38 612.7億元,2021年年度完成建設投資額達5 859.8億元[2]。
圖3" 2012—2021年全國城軌建設資金投入
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特點
(一)發展規劃科學
在《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十三五”鐵路建設規劃》《“十四五”鐵路建設規劃》等指導性文件中,都有體現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方向的建議與要求。此外,在國務院《關于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若干意見》中,還專門提到了對中西部地區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給予的優惠政策。這些利好政策,為進一步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在全國范圍內的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新技術創新應用快
新時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有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應用至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無人駕駛技術、車載通信系統等技術讓城軌車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采用地下大空間全過程、智能供電、裝配式智能建造讓城市軌道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一卡通支付系統,城軌運維數據分析讓城軌系統的服務管理更加高效精準。
(三)安全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城市軌道交通易面臨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突發火災等多種突發事件。目前,各地逐漸建立起公安機關、運營部門、社會公眾等多方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城軌安全運營模式,通過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定期開展突發事件處置演練,不斷提升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能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城市軌道交通在乘車引導、安全檢查、乘客服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城市軌道交通已然成為居民出行的重要選擇。
三、城軌總里程與開通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和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文收集了2012—2021年城市軌道交通的總里程和開通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和數據,利用Excel軟件進行相關和回歸分析,以探析城市開通里程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
表1 2012—2021年城軌總里程與開通城市的
地區生產總值和
使用上述數據,對城軌總里程與開通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做相關分析,結果如下頁圖4,可以看出城軌總里程數與開通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和之間有著較強的正相關性。
從結果可以看到,回歸結果P值小于0.05,回歸方程通過顯著性檢驗。
同時,根據計算出的系數,可以得到如下線性方程來描述x與y之間的關系:
y= 57.1x-56097.5(1)
即根據歷史數據,可以認為城軌總里程每增加1公里,開通城軌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增加57.1億元。
下面是線性回歸中常用的統計量結果。
表3" 線性回歸統計量結果圖
從結果中可以看到,線性模型的擬合優度為0.974,這說明模型擬合效果很好。
四、城市軌道交通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主要客流運送交通工具,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一般是指建設項目在其投資修建過程中,對軌道交通企業本身以及區域社會經濟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效益,以及項目建成通車后在一定時期內對區域社會經濟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一)城市軌道交通形成“站點式商圈”
由于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大,往往會形成站點商圈。城市軌道交通往往能構建綜合全面、多方位的商業體系。運營公司業務除軌道交通運營外,還可以包含地產開發、物業配套、物業商業、貿易媒體傳播等其他方式。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內存在的超市、商鋪、電玩區等商業,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出行,還有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二)城市軌道交通經濟輻射力強
城市軌道交通的經濟輻射能力是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對其所在城市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與貢獻。該能力體現在多個方面,在經濟和生產發展中彰顯出優勢。
首先是能夠帶動城市和周邊地區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建成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便捷性,進而帶動城市及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提高其招商引資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其次是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城軌項目建設投資大、周期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城軌交通建成投入使用后,其運營維護全過程均需要科學管理,有效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城市就業率。最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是城市發展態勢良好的標志,城軌系統作為城市名片,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從而吸引人才的流入,從長遠角度來看,有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
(三)城市軌道交通完善產業結構布局
城市的交通系統空間分布是由點、線相互連接形成的網絡狀結構。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對城市經濟的作用外在顯示為城市生產布局的改善和居住密度的重新分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企業生產或商業貿易活動發展具有誘發性和先導性,影響著城市群空間布局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3]。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擴大了企業生產和商業貿易活動發展的空間,企業將生產經營的地點選擇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因此,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兩側往往形成相對集中的產業帶,沿線商業區人群集聚效應明顯,使得軌道地區成為投資熱點,誘發潛在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型商業中心、醫院等設施相繼建設,形成巨大的產業鏈,產業結構也得以優化。同時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心城區的居住功能弱化,商業、金融、服務等功能得以強化,城市中心的承載壓力不斷減輕[3]。
(四)城市軌道交通提高土地價值
影響城市地價的因素包括土地供求狀況、相對區位和交通便捷性三個方面。城市軌道交通可以極大提升沿線的可達性和客流規模,房地產開發商都對城市軌道交通沿線,尤其是站點周邊的土地爭相進行大規模高密度的開發。伴隨大量房地產的開發,城軌沿線土地的需求量明顯高于其供應量,致使土地價格不斷提高[4]。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可以促進周邊土地的高密度開發,站點200m半徑以內為高強度開發,200m—500m為中高強度開發。根據上海、廣州等地的實際情況來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會引起車站500m—800m范圍內土地的升值,其升值幅度大概為15%[5]。
(五)城市軌道交通提升城市生態價值
城市軌道交通使用綠色環保的電能,且一般采取地下行駛的方式,其環境效益主要體現在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地下水補給三個方面。
城市軌道交通以電代油,改善了動力結構,減少城市污染,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突出貢獻。根據研究,每運送100人·km時,CO2單位釋放量汽車是軌道交通的26.7倍,SO2單位釋放量汽車是軌道交通的1.9倍[6]。
除此之外,城市軌道交通地面段路基具有良好的滲水性,線路兩側的綠色走廊,既能夠美化環境,改善城區氣候和空氣質量,同時可以涵養地下水[7]。
五、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7]。構建綜合、智能、綠色、安全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智慧城軌的建設是交通強國的“助推劑”,是交通強國戰略的關鍵點和突破點,是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風向標[8]。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劇增為城市交通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正逐步向高度集中、自動化方向發展,新技術的興起為加強城軌科技建設提供了可能。2019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
目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科技投入。一是構建智慧客流管理系統,利用閘機口智慧感知系統,計算車站客流并實時反饋,根據客流情況縮短發車間隔,保障運輸效率。二是建立多元化智慧票務服務系統,實現無感支付快速通過。利用大數據平臺,與其他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共聯,采取以實名制和個人信息系統為基礎,以人臉識別為技術支持的智慧安檢驗票模式,實現快速進站。三是建立基于客流實時數據的運營調度應急指揮中心。利用可視化設備開展客流信息監控與預警,構建客流預警研判模型,實現運能運量與客流的精準匹配,掌握客流發展趨勢,謹防突發事件發生。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國辦發〔2018〕52號)》提出通過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推進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市場化融資。交通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基建支撐,要加強城市軌道交通站點與周邊土地的一體化規劃建設,打造以城軌站點為中心的商業圈新興模式,探索城軌交通投資融資管理,規劃管控,以經濟收入反哺城軌建設。
城軌站點可以融入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構建“規劃—建設—資金—運營—轉移”新型投資模型,吸引投資商利用城軌站點的空間資源發展車站及其周邊商鋪、餐飲、旅行等新業態,提升非票務收入,形成良性可循環現金流,為城軌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三)打造“立體式、多層次”交通運行模式
推進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積極協調鐵路部門,推動具有條件的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之間進行互通互聯,提升樞紐換乘功能布局,統籌p+r設施及換乘優惠策略,打造線路信息共享、一票式乘車、安檢互通互信、管理互通、時間互融的換乘模式,打造基于乘客便捷體驗的全方式出行鏈條,實現門對門式換乘服務。
同時可以加強城軌多網內部融合,促進高鐵、城際鐵路、地鐵、中低運量軌道等多層次融合方式,形成廊道整合、樞紐融合、運服聯合、整體配合的多網融合體系,全面推進網格化運營,打造互通互聯、快通快聯的運營體系,提升乘客出行滿意度[9]。
(四)保障城軌長期安全穩定運營
城市軌道交通點多、線長、面廣、人員密集、空間狹窄,給各類治安災害事故的防范、救援、處置帶來了較大難度,安全保衛工作要求高[10]。其次,城軌規劃、建設、運營投資大,專業性強,信息化程度高,專業化的安保工作要求警務人員應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特色警務技能。隨著城軌的快速發展,全國城軌專業民警培養需求量較大,各科研院所應加強城軌民警的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城軌民警,確保城軌安全穩定。
參考文獻:
[1]" "田代佳,唐紅.類矩形隧道對地下水側向徑流阻礙影響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23(2):106-109.
[2]" "城市軌道交通2021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J].城市軌道交通,2022(7):10-15.
[3]" "劉英,云俊,李明偉.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城市軌道交通經濟效益分析:以上海軌道交通為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6,46(19):125-132.
[4]" "高志洋.廣州地鐵三號線商業業態的構成及其類型特征[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31(16):86-87.
[5]" "李志.城市軌道交通的綜合效益評價[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6.
[6]" "李志,李宗平.成都地鐵一期工程社會經濟效益分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6(5):7-9.
[7]" "劉俊,武農,孫曉彤.跨座式單軌交通發展淺析[J].鐵道勘察,2021,47(5):25-29.
[8]" "陳佐.城市軌道交通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中國鐵道科學,2001(3):129-135.
[9]" "王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綠色城軌發展行動方案“六大行動”解讀之六:全面綠色轉型行動(上)[J].城市軌道交通,2023(1):36-40.
[10]" "趙凌.第一屆城軌警務創新發展暨城軌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研討會綜述[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17(3):126-128.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LI Mingming
(Depart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Security, 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450053,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has also led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rban rail transi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uses the mileage of urban rail and the gross regional product of the cities opened from 2012 to 2021 to conduc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ileag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the gross regional product. Finally,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urban rail transit are analyzed. 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and multi-level\" traffic operation mode, and ensure long-term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urban rail,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further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rail; Social economy; Secure; Benefit
[責任編輯"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