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2011—2022年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數字普惠金融水平對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影響效應。研究發現,長三角地區整體減污降碳協同水平以及數字普惠金融水平內部仍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性;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顯著提升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與政府支出水平也顯著提高了長三角地區的減污降碳協同水平,而工業集聚與金融發展則對減污降碳協同水平存在不顯著的抑制作用。
關鍵詞:減污降碳;數字普惠金融;長三角地區;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49"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9-0030-04
一、研究背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于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會議提出要堅持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等各項任務,同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隨著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其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中國經濟的綠色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提供了強大動力。在這一進程中,數字普惠金融扮演著多維度的助推角色,尤其在推進“雙碳”目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成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還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可持續投資、支持綠色項目等途徑,有效減少碳排放。同時,數字技術的賦能使得普惠金融能夠跨越地域限制,促進省際和國際的碳減排合作機制建立,不僅極大增強了區域內的碳排放協同減排能力,還有力推動了全球環保目標的實現。依托數字平臺,金融資源能夠更迅速地流向綠色項目,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綠色發展的協同推進,最終極大地加速了整體污染物和碳排放量的減少。
數字經濟作為以數字化知識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新興產物,隨著現代信息網絡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升級迭代,通過數字技術的有效使用不斷變革傳統經濟模式。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興起,數字普惠金融充分發揮成本低、效率高的比較優勢,為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群體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通過設計綠色信貸和開發綠色金融產品,顯著促進了環保產業和低碳項目的發展。綠色金融產品的快速增長不僅有助于吸引相關資本流入環保領域,還進一步推進了經濟綠色轉型,實現減污降碳目標[1]。金融機構通過引入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能夠顯著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精準度[2],不僅可有效提升綠色項目的資源配置效率,還能充分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綠色轉型的影響。還有少部分學者從普惠金融的視角來剖析對經濟轉型、減污降碳的正向作用[3,4]。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通常依賴于大量資源的投入來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在這一過程中,以銀行業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服務機構往往忽視了企業的環保屬性,加之政府干預和信貸配額導致的“金融錯配”,以及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共同導致污染問題的加劇。相較于傳統金融,數字普惠金融憑借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先進數字技術的整合應用,能夠為更廣泛的群體提供便捷且成本效益高的金融服務。此舉不僅有效拓寬了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還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對綠色經濟轉型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展現出深遠的長尾效應。
綜合來看,當前對于數字普惠金融對城市減污降碳的影響已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但相應的實證研究尚顯不足。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市群,其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也位居全國前列。然而,該區域內部也展現出顯著的區域異質性,各城市在經濟結構、發展水平及政策環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在國家穩步推進“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長三角城市群正面臨著較大的環境壓力。因此,本文旨在從長三角地區的視角出發,深入剖析數字普惠金融對城市減污降碳的具體影響,以期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
二、模型設定與指標選擇
(一)模型設定
為探究數字普惠金融與長三角城市減污降碳效應之間的關系,本文構建了計量模型如下:
seit=α0+α1digitalit+βcontrolsit+μi+λt+εit(1)
其中,seit代表核心被解釋變量,即城市i在t年的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大小,digitalit代表核心解釋變量,即城市i在t年的數字基礎設施水平的大小,controls代表本文的控制變量,μi為個體固定效應,λt為時間固定效應,εit代表隨個體和時間變動的隨機誤差項。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結合既有文獻的做法[5,6],本文構建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來測算長三角各城市的減污降碳協同水平(se)大小,主要從環境污染和碳排放兩個維度來進行衡量,如表1所示。在此基礎上,本文采用熵值法來測度長三角各個城市的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大小。
2.核心解釋變量。本文選擇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digital)來衡量長三角各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
3.控制變量。參考過往學者研究[6,7],本文選擇五個控制變量:經濟發展水平(pgdp),采用人均GDP來衡量。工業集聚水平(enterprise),采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來衡量。政府支出水平(gov),采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占GDP的比重來表征。金融發展水平(fin),采用城市金融存貸款余額與GDP之比來表征。
(三)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長三角41個城市的數據來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城市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影響。數字普惠金融數據來自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余下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少量缺失值通過線性插值法補齊。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本文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旨在揭示該地區內部在減污降碳協同水平、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工業集聚水平、政府支出水平及金融發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異性。首先,關于減污降碳協同水平和數字普惠金融方面,長三角地區的均值較高,顯示出整體較高的發展水平。同時,兩者標準差與極差也說明地區內部均存在顯著的差異性。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無論從均值還是方差角度均表現出長三角地區內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變異性。從極差來看,顯示出經濟發展水平在城市間呈現顯著的梯度分布。而關于工業集聚水平、政府支出水平以及金融發展水平,從均值與標準差來看,表明城市間工業集聚水平、政府支出水平以及金融發展水平差異性較大。而從極差來看,也進一步反映出長三角地區內工業集聚水平、政府支出水平以及金融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多樣性。綜上所述,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在減污降碳協同水平、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工業集聚水平、政府支出水平及金融發展水平等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區域異質性。
(二)基準回歸結果
數字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由列(1)至列(5)的估計結果顯示,數字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估計系數始終顯著為正,并均在1%的水平下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能夠顯著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然而,在加入各控制變量的列(5)中,核心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digital)的系數雖然仍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但相較列(1)的估計系數出現明顯的下降,表明在不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下會高估數字經濟對城市綠色轉型的影響。
從列(5)中各控制變量的估計系數分析,經濟發展水平與政府支出水平對減污降碳協同水平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均在1%水平下保持顯著。這源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能夠有效增強城市群經濟實力,引導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從而減少城市污染和碳排放。此外,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增加用于環境治理和減污降碳項目的財政支出,加快建設環保基礎設施、推廣清潔能源、實施污染治理項目等,能夠直接促進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提升。
而工業集聚水平與金融發展水平的系數均為負且均未通過10%水平的顯著性檢驗,意味著當前長三角地區工業集聚水平與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對減污降碳存在不顯著的抑制作用。這可能是因為工業集聚常常帶來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一方面,集聚效應能夠促進企業的高效生產并進行資源優化配置;但另一方面,高密度的工業活動也會加劇環境污染和碳排放。此外,金融市場的投資者通常傾向于短期收益導向,而環保項目和減污降碳措施往往需要較長的回報周期。因此,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未必直接導向環保項目或綠色產業。
(三)穩健性檢驗
為確保基準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進行了多項穩健性檢驗。前文的描述性統計分析顯示,長三角地區內部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的普適性和準確性。為了減少樣本異常值對實證結果的影響,本文首先采用雙向縮尾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具體而言,對所有變量進行了雙向1%的縮尾處理,以排除極端值對回歸分析的干擾。處理后的數據再次依據既定計量模型進行回歸,所得結果如下頁表4中列(1)所示。
此外,考慮到城市層面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可能同時受到來自更高維度的經濟、政策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忽略這些高維度固定效應可能會導致潛在的內生性問題,進而影響估計結果的可靠性。因此,進一步通過引入省份固定效應進行穩健性檢驗,以控制未觀察到的區域性差異對結果的潛在影響,從而更準確地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真實影響。具體回歸結果如表4中列(2)所示。
穩健性檢驗的結果表明,無論是采用雙向縮尾法處理數據還是引入省份固定效應,數字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影響始終顯著,并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這些結果與基準回歸分析保持一致,進一步驗證了數字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地區綠色轉型的推動作用。這表明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水平不僅有助于提升城市群的經濟效率,還能在減污降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首先基于熵值法測度長三角地區各城市減污降碳協同水平,并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城市群的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影響效應,得出以下幾點結論:一是長三角地區區域差異性顯著,雖然整體上長三角地區的減污降碳協同水平和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較高,但內部仍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二是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能夠顯著提高長三角地區的減污降碳協同水平,表明數字普惠金融在推動地區綠色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三是經濟發展與財政支出亦能夠推進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的提高,而工業集聚與金融發展與之則存在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表明在推進減污降碳協同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關注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發展的綠色導向。
(二)對策建議
一是針對長三角地區內部的顯著區域差異,各地政府應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政策,幫助經濟相對落后的城市提升其減污降碳協同水平,縮小區域差異,促進整體區域的均衡發展。二是鑒于數字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地區減污降碳協同水平具有顯著正向作用,應進一步推動數字金融的普及,并廣泛應用于環境治理領域。三是要進一步推動資源配置與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一方面,通過提高財政投入效率,持續加大對環境治理的財政投入,并通過優化資源分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減污降碳協同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工業環保監管,針對工業集聚地區,還應加強環保監管和技術改造,減少工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并通過推廣綠色金融,鼓勵金融發展向綠色金融轉型,引導資金流向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增強金融發展的環境治理效應。
參考文獻:
[1]" "趙燕,孫慧,馬點圓.城市綠色金融改革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影響研究:基于雙重機器學習的因果推斷[J].產業經濟研究,2024(3):15-28,58.
[2]" "鄧名流,袁楚,曾昉,等.金融科技賦能ESG發展情況、經驗借鑒及啟示[J].金融科技時代,2024,32(7):89-93.
[3]" "羅能生,熊少平,李建明,等.數字普惠金融對城市減污降碳的影響效應與機制研究[J].管理學刊,2024,37(3):95-111.
[4]" "鄧榮榮,張翱祥.中國城市數字金融發展對碳排放績效的影響及機理[J].資源科學,2021,43(11).
[5]" "王敏,楊儒浦,李麗平.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4,20(2):242-252.
[6]" "劉亦文,陳熙鈞.數智融合發展對長中國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影響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2023(11):2189-2199.
[7]" "郭沛,王光遠.數字經濟的減污降碳協同作用及機制:基于地級市數據的實證檢驗[J].資源科學,2023,45(11).
[責任編輯"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