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疫情時代經濟漸進復蘇,就業市場充滿挑戰。為有效提升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貧困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依托目標牽引理論構建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體系,從學業、思想政治、職業發展、資助與就業幫扶四個模塊分別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目標牽引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20-0142-04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強調了人才之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大學生是人才戰略中的核心要素,其就業問題關乎民生福祉和國家發展,尤其在經濟漸漸復蘇的后疫情時代,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臨諸多擇業挑戰,如何有效提升這一群體的就業競爭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內涵與研究價值
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只有自身具備優于他人的就業競爭力,才能在步入社會參與招聘時取得優勢。因此,對就業競爭力及其研究價值進行界定和論述十分重要。
(一)就業競爭力的內涵
就業競爭力概念起源于核心競爭力,Prahalad.C.K和Hamel G.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中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概念[1],隨后這一概念在各領域不斷衍生。仇雨臨等人早在1992年就將核心競爭力與大學生就業結合,是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較早的研究成果[2]。在概念內涵上,學者們闡述角度不同,但基本認為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獲取競爭優勢的能力就是就業競爭力概念的核心。
(二)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研究的價值
就業競爭力是大學生實現就業的核心要素,決定了個體能否脫穎而出、獲得優質崗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符合實施人才強國、完善人才布局的戰略要求。貧困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在就業競爭力上有諸多劣勢,相較其他競爭者在就業、擇業時面臨了諸多挑戰,如何提升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目標牽引理論起源及研究成果簡述
完成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關鍵在于有效為其設定提升就業競爭力的目標,并以此為動力來源驅使這一特殊群體積極、主動地完成相應學習與訓練,為自己構建職場就業競爭力。
管理學大師Peter F. Drucker在“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首先提出“目標管理”概念,核心是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積極性調動,明確了目標設定對被管理者積極性調動的重要意義[3]。陳尤文以此為基礎構建了目標牽引模型,通過目標設定對被管理者形成牽引力[4]。于秀國和徐世艾將目標牽引運用到高校工作中,構建了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充分利用目標設定的牽引作用有效改善了大學生素質拓展的效果[5]。杜德省、于秀國等將目標牽引運用到大學生學業規劃上,建立效果評價體系并進行實證研究,使得實驗對象大學生的學業規劃更加具有針對性[6]。孫祥斌和于秀國以目標牽引為基礎提出明確學業目標等5個方面的學業規劃對策[7]。可見,基于目標牽引的研究成果豐碩,對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展開體系構建和對策研究打下了基礎。
三、貧困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競爭力困境
為了深入調查目前貧困大學生在就業時面臨的困境,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對昆明某高校的部分貧困大學生進行了就業競爭力調研,通過研究發現,貧困大學生在就業競爭力提升時面臨了以下困境。
(一)畢業生人數遞增形成巨大就業壓力
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的消極影響,就業市場上企業用人需求與畢業生供需之間出現失衡。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 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8]。另一方面,企業招聘需求呈下降態勢,與高校畢業生逐年增長的態勢形成“剪刀差”,給貧困畢業生擇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二)就業預期與現實情況存在差異
張桂文、吳桐認為,中國主要就業矛盾早已從數量矛盾轉化為結構矛盾[9]。部分貧困生也認為,高校培養與外部環境無法“同頻共振”,學生對市場環境缺少感知,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與課堂上教師授予的技能知識之間存在顯著偏差,加上就業觀念、成長環境的束縛,就業預期與現實狀況存在差異。
(三)資訊捕獲能力較差
通過調研發現,貧困生在獲取招聘資訊的渠道、及時性、精準度上都存在一定短板,同時獲取的高質量招聘信息占比不高,薪資待遇水平有限。資訊捕獲能力成為了制約貧困畢業生擇業成功率、優質率的重要因素。
(四)面對就業幫扶態度消極
袁璨認為,畢業生存在“慢就業”現象[10]。調研也顯示,貧困畢業生對于學校給予的就業幫扶措施、政策也表現出不了解、不關心、不配合的消極態度,往往不能夠有效利用校級層面的資源協助自己實現高質量就業。
(五)貧困生資助和就業幫扶精準度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資助和就業幫扶體系雖已建立,但仍有學生反饋資助對于就業的幫助有限,資助更多的側重點在于幫助貧困生解決生活方面的困難,避免因貧失學。就業幫扶的成效并不顯著,貧困生難以精準提升就業競爭力。
四、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體系構建
以目標牽引理論為基礎,我們構建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體系(見圖1)。
圖1" 目標牽引式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體系
(一)學業教育模塊
學業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以目標牽引為基礎引導學生確立符合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的課程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在專業知識、技能水平上貼近社會發展要求,明確和修正職業發展目標,初步形成就業競爭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模塊
國家“十四五”規劃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德才兼備是就業競爭力提升的根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就業、擺正心態、合理規劃預期,對課程學習目標、職業發展目標進行適度調節和修正。
(三)職業發展教育模塊
職業發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提升就業競爭力,在幫助學生準確錨定職業發展目標的同時,反向調整學習目標。
(四)資助與就業幫扶
高校針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和就業幫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同時能夠幫助貧困生群體提升信心,一定程度上抹平群體就業競爭力差異,有針對性地提升就業競爭力。
五、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對策
(一)學業教育方面的對策
1.合理規劃學業目標,形成有效目標牽引力
高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做好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仍然需要以學業教育作為核心。如前所述,良好的學業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合理規劃學業,還能幫助學生在專業學習中取得良好成績并形成就業競爭力基礎。尤其是貧困畢業生群體,其學業規劃更多依托于高校的教育引導。因此,高校在開展學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依托目標牽引理論,明確后疫情時代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適時調整學業教育方式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本專業發展前景,了解本專業相關產業發展狀況,幫助學生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學業教育過程中更多地收獲、更好地成長。
2.緊跟時代變化,參考社會需求提升教育兼容性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外部環境不斷變化、行業布局不斷重構、人才需求不斷迭代,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在各方面的能力要求已經發生變化。高校在開展學生學業教育過程中應當結合外部環境的變化來對教育內容進行調整,兼顧教育教學的專業性與兼容性,使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更好地接軌。
3.學習目標與職業發展目標相結合,動態提升社會適應力
如前所構建的理論體系可知,課程學習目標對職業發展目標有調整作用。對于貧困學生群體來說,其適應能力和主動改變的意愿相對較弱,學校應引導學生系統考慮課程學習目標和職業發展目標的設立與調整,動態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對策
1.幫助學生調整就業心態,積極應對就業擇業
許多學者在研究中都指出,后疫情時代的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心態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11-13]。不論是抱著“慢就業”態度,覺得就不就業無所謂,還是不考慮實際需求的跟風考研、考公,亦或是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的隨意就業,這些就業心態上的困境會顯著降低各類行業的人才適應程度,不利于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大學生們在畢業季應對就業和步入社會所展現出來消極、逃避、隨意的心態最終會極大地影響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阻礙優秀人才進入適合的崗位。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除了傳統的教育內容,應當將就業心態調整、就業積極性提升等作為思想教育的一個重點教育內容建設,針對貧困學生所展現出來的極具群體特征的問題進行專項研究和針對性引導,讓貧困群體的大學生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應對就業,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變。
2.引導學生著眼實際,合理規劃就業預期
后疫情時代下很多企業的經營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崗位工作內容的變化讓崗位需求、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競爭程度等都發生了變化。高校貧困學生由于缺少社會實踐經驗、思維相對固化,通常會以自己掌握的有限信息來指導形成就業預期,也往往會因為預期與現實狀況之間存在的偏差對學生就業積極性造成打擊。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引導,讓學生通過各類線上線下渠道更多地了解社會經濟、產業、行業發展現狀,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實習,逐步縮小或抹平貧困學生的擇業信息差,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身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合理規劃就業預期。
3.引導學生提高逆商,高度關注學生心理狀態
逆商即逆境商數,是指人們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由美國職業培訓師保羅·史托茲提出[14]。在后疫情時代,就業競爭局勢錯綜復雜,貧困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極有可能遭遇失敗、經歷挫折,逆商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快速調整至最好狀態并進入下一個擇業過程,而抗挫能力恰恰是貧困學生群體的最大短板。學校應當重視貧困學生逆商的提升,高度關注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為了更好地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引導學生提高逆商,提升抗壓、抗挫能力,高度關注學生心理狀態,適時開展心理咨詢和醫療介入,確保學生能夠以較好的狀態步入社會。
(三)職業發展教育方面的對策
1.重視職業發展教育建設,引導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發展目標
許多高校在職業發展教育模塊的建設和資源投入是不夠的,學生雖然在學校學習了專業知識,但卻不知道如何確定就業方向、做好就業準備、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從而導致產生消極的就業心態,隨波逐流地被動卷入就業浪潮,無法找到心儀的工作。尤其是貧困學生,由于群體特點和先天劣勢,就業預期與現實狀況存在偏差的原因越發復雜。高校應當在職業發展教育建設方面投入更多資源、精力,針對性地幫助貧困學生了解就業、規劃就業,引導學生著眼實際,合理規劃職業發展目標,利用各類渠道縮小或抹平擇業信息差。
2.幫助學生樹立擇業理念,有效提高就業相關技能
由于學生在校期間受到的職業發展教育內容有限,其擇業理念往往是不準確或不成熟的,不知道就業需要什么技能,對技能的掌握和提升更是目標不明晰。因此,高校應當在職業發展教育過程中側重擇業理念建立的引導,讓學生正確對待就業、提前思考未來發展,明確實現就業所需的技能,并通過針對性措施來幫助貧困學生群體提高就業競爭力。
3.開展就業風險防范教育,保障學生基本權益
隨著疫情結束,部分企業會利用學生求職心切的心理設置陷阱,損害學生切身利益。尤其對于貧困學生來說,為了及時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容易表現出“焦急”“盲目”“追求高收入”的特征,進而成為就業風險事件的高發群體。因此,高校在開展職業發展教育過程中要適時開展就業風險防范教育,幫助應屆畢業生梳理常見風險類型,普及就業相關法律常識,建立風險報告制度,有效保障學生的基本權益,讓貧困學生更加順利地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
(四)資助與就業幫扶方面的對策
1.精準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確保完成學業的同時幫助建立擇業信心
對于貧困學生群體來說,經濟困難是阻礙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升學習成效、構建就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更加精準地開展貧困生資助助學工作,在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的同時,個性化建立貧困學生幫扶機制,充分發揮二級學院黨員教師、學生等中堅力量,幫助就業困難的貧困學生全面構建就業競爭力,提升擇業信心。
2.針對性開展就業能力提升培訓,幫助提升就業競爭力
貧困學生群體在就業能力、理念、技能方面存在的短板是具有共性的。在針對貧困學生開展就業幫扶工作時,方式方法、幫扶內容就需要區別于其他群體而體現出更強的針對性、適用性。如充分利用“宏志助航”計劃等專項就業培訓活動,動員貧困畢業生積極參加培訓,提升就業競爭力;針對區域化貧困畢業生群體開展具有區域針對性的訪企拓崗工作,為學生在家鄉提供就業機會;實施貧困畢業生一對一就業幫扶,確保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人管、有方法。
六、結束語
貧困畢業生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也是就業工作中的重點對象,解決好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提升貧困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如同為社會進步打造了“源頭活水”,使高校人才培養進入良性循環。本文基于目標牽引理論建立了貧困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體系,在貧困畢業生存在就業困境的背景下為貧困生就業競爭力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議,期望能為進一步優化貧困生就業幫扶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Prahalda.C.K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79-91.
[2]" "仇雨臨,羅桂芬,潘錦棠.男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差異之比較[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6):95-102.
[3]" "PeterF.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M].Harper Business,2006.
[4]" "陳尤文.目標牽引:領導思維創新的動力與范式[J].理論月刊,2010(11):71-74.
[5]" "于秀國,徐世艾.目標牽引式大學生學業規劃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
[6]" "杜德省,于秀國,徐道立.淺談目標牽引式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的構建[J].中外企業家,2012(21):150-151.
[7]" "孫祥斌,于秀國.“目標牽引式”學業規劃初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1):75-80.
[8]"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EB/OL].(2023-12-05)[2024-02-17].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312/t20231205_1093287.html.
[9]" "張桂文,吳桐.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就業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20(3):11-20,126.
[10]" "袁璨.后疫情時代高校就業指導的困境與對策探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15):37-42.
[11]" "孫燕紅,郭光.后疫情時期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基于學生視角[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11):61-63.
[12]" "李春玲.疫情沖擊下的大學生就業:就業壓力、心理壓力與就業選擇變化[J].教育研究,2020,41(7):4-16.
[13]" "申傳磊,李緯,何國英.疫情之下經管類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以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12):43-48.
[14]" "保羅·史托茲.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Goal Driven Approach
YANG Bowen, LIU Yanping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650214, China)
Abstract: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the economy is gradually recovering, but the job market is full of challenge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group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we built a system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goal driven theory, and proposed strategies from four modules: academ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reer development, funding, and employment assistance.
Key words: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arget traction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