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6日,重慶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于2024年10月3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關于工業設計的地方性法規,是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創制性立法的一次有益探索。
作為全市唯一一個設在工業園區的基層立法聯系點,涪陵高新區管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征集了原汁原味的意見建議50條,上報45條,部分采納3條。
傾聽來自企業的聲音
涪陵是全市規上工業營收超2000億元的3個大區之一,擁有涪陵高新區、白濤工業園區兩大千億園區。
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突出園區特色,將企業的需求與立法實踐緊密相連,提出的立法建議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福利”。
2024年8月底,在該基層立法聯系點,一場立法征詢會熱烈進行——為《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草案)》提意見。企業代表占到總參會人數的一半以上。
“草案中未提到工業設計標準制定、檢測驗證、技術培訓及咨詢服務等歸屬管理。建議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轄區內市場監管部門加以完善。”重慶首鍵藥用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提出。
“草案第七條,建議修改為:經濟信息部門應當開展工業設計中心、研究院和設計驅動型企業的培育與認定工作,建立工業設計行業評價標準,對工業設計作品分級培育,引進優秀工業設計機構,培育壯大工業設計市場主體。” 現場,有立法信息采集員認為,針對工業設計作品量化區分,分級培育才能更加高效。
在伍爾特電子(重慶)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陳圣偉看來,應該在條例草案中增加稅費優惠政策的具體條款。他建議,要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依法享受稅費優惠政策。
當天的立法征詢會上,大家提出39條建議,大多是來自企業的聲音。這些建議經過梳理提交后,有3條被采納。其中,就有陳圣偉的建議。
條例中,明確了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加強對工業設計主體培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的資金支持。企業用于工業設計的研發費用,依法享受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等稅費優惠。
據悉,為了給高質量意見征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組建起了“4支人才隊伍”——由2名專業人員組成的日常工作隊伍,由10名法學專家、行業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的咨詢專家隊伍,由308名企業管理、基層治理、法律服務人員組成的立法信息采集員隊伍,由117名高新區機關干部組成的企業專員隊伍。
同時,設立“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法律法規草案線上意見征集信息平臺”,搭建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立法意見征詢機制;探索立法信息采集點建設與人大代表“家站點”建設有機結合,實現立法工作與代表工作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立法建議為企業發展賦能
莽莽蒼蒼的武陵山,山高林密,植被豐富,如同一個天然的中藥材寶庫,盛產三七、藿香等,孕育了著名的中藥企業——太極集團。
然而,隨著集團不斷擴張,本地供應的原材料已無法支撐藥廠的生產。其中僅藿香正氣水一個單品年銷量就達數億元,需要大量購買外地的中草藥原料。
“如果有大規模的藥材種植基地作為發展后盾,我們的生產將擺脫很多限制。”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余建說。余建在太極集團從一名普通員工一直干到技術部部長,對企業的發展短板,一直心懷憂慮。
“沒想到,我還真遇到了這樣的機會。”余建回憶,那是2021年9月2日,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向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征集關于《重慶市中醫藥條例(草案)》的意見建議。
余建抱著試試的心態,提出了增加“支持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的立法建議,被全部采納。
該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應當支持本行政區域道地中藥材品種選育和生產,推進渝產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支持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培育和保護渝產中藥材知名品牌,推動渝產中藥材品種申報國家地理標志。
該條例實施后,太極集團在全市大力發展紫蘇、金蕎麥、黃精、前胡等中藥材種植基地達9.5萬畝,帶動種植農戶超7萬戶,同時推進產地直收鮮切帶動一產、聯動三產發展,太極集團渝產中藥材年產值達到1.1億元。
“有些藥材,需要一定的生長年份,對環境也有很高的要求。我們的種植基地基本是仿野生種植,無污染,藥材質量也高。”余建說。
目前,太極集團已在重慶市發展了近50萬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得到了各區縣政府的支持。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規劃引導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穩步提升中藥材質量,對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涪陵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而正是基于該園區設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實在的支持。
據統計,就《重慶市中醫藥條例(草案)》,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向信息采集點、各中醫藥企業收集意見建議14條,共計被采納4條,其中完全采納2條,部分采納2條。
采集點體現行業特色
目前,涪陵區已建立54個立法信息采集點,不少采集點結合行業特點,亮點紛呈、卓有成效。
如,太極集團涪陵制藥廠打造成為醫藥產業、智能化、知識產權等方面立法信息采集點;華峰化工重慶有限公司打造成為新材料產業方面立法信息采集點;涪陵榨菜集團打造成為綠色食品產業方面立法信息采集點;各鄉鎮街道打造成為與人大代表“家站點”融合發展的立法信息采集點……這些采集點與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建立,讓企業聲音搭上了“立法直通車”。
以涪陵榨菜集團立法信息采集點為例,先后征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重慶市人力資源市場條例》《重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建議11條,經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整理上報10條,最終被反壟斷法部分采納1條。
“這一建議的提出與采納,既鼓舞了公司立法信息采集相關工作,更生動展示了立法機關與基層一線的互動互連,同時也是國家法治建設‘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實際體現。” 重慶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自運行以來,涪陵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共計完成了反壟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監督法等3部法律草案和《重慶市中小企業促進條例》《重慶市中醫藥條例》《重慶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等38部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立法意見征詢,累計上報意見建議1657條,在已通過的34部法律法規中,95條意見建議被立法機關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