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水彩畫作為當代中國水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彰顯其特有的地域性特征和文化內涵。近二十年,黑龍江水彩畫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特點的新路,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征和獨特的審美感受。本文針對當代黑龍江水彩的時代特征和審美感受進行詳細分析,為黑龍江水彩畫的發展和藝術創作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黑龍江;當代水彩畫;地域性;繪畫性
作為當代中國水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水彩畫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面貌,地域性特征明顯,文化內涵豐富。進入21世紀,黑龍江水彩畫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繪畫體系,逐漸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繪畫風格。
黑龍江水彩畫多以抒情的寫實手法和豐富的繪畫語言表現自然景觀和生活場景,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此類作品不僅展現了黑龍江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精神,也成為宣傳黑龍江的一張優質名片。如今的黑龍江水彩畫創作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而獨特的藝術語言體系,彰顯了其特有的地域性特征和文化內涵。
(一)地域特色鮮明
黑龍江地區具有豐富的創作素材資源,為水彩畫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黑龍江省擁有獨特的地域環境,如冬季的冰雪景觀、夏季的森林植被、春秋的獨特風光等,都是極具特色的創作題材,能夠激發畫家的創作靈感。這使黑龍江水彩畫在創作題材上具有強烈的地域性。黑龍江水彩畫受到俄羅斯繪畫的影響,在傳統寫實繪畫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畫面的繪畫性特征,強調寫生對繪畫創作的促進作用。其以強烈的色彩對比、準確的造型體系和強烈的整體關系形成了具有黑龍江地域特色的水彩畫面貌。
(二)地域文化內涵豐富
黑龍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性。從古代的肅慎文化到近代的蘇俄文化,黑龍江形成了獨特的東西方文化底蘊。黑龍江很多水彩畫作品中都體現出黑龍江人民的豪爽性格、獨特的民俗風情等,使得黑龍江水彩畫形成了具有黑龍江特色的表現題材和藝術風格。這種多元文化為黑龍江水彩畫創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使作品更具文化深度和藝術價值。
(三)水彩創作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首先,黑龍江省有多所高校設有美術專業,水彩畫教學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些高校在老一輩水彩畫家的引領下,為黑龍江培養了大量的水彩畫專業人才,他們在畢業后成為黑龍江水彩畫創作的新生力量。其次,黑龍江高校的水彩畫教育不斷發展,教學體系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黑龍江水彩畫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年輕畫家在學習和傳承老一輩畫家的技藝和精神的同時,不斷創新和突破,為黑龍江水彩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國內外藝術交流拓寬視野
首先,隨著國內外藝術交流活動和展覽的不斷增多,黑龍江水彩畫家有更多的機會通過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地區的畫家進行交流學習和自我展示。通過參加全國性的美術展覽、研討會等活動,黑龍江水彩畫家可以了解國內水彩畫的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創作理念和技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提升黑龍江水彩畫的綜合實力。
其次,黑龍江省作為北方邊境省份,與俄羅斯等國家相鄰,具有開展國際藝術交流的地緣優勢。黑龍江水彩畫家可以與俄羅斯等國家的畫家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國外的水彩畫創作經驗和技法,同時也可以將黑龍江的水彩畫推向國際舞臺,提升黑龍江水彩畫的綜合實力。
(五)藝術市場需求逐漸增加
隨著人們對藝術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水彩畫作為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語言的畫種,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黑龍江水彩畫以其獨特的地域風格和藝術審美越來越受到收藏市場的青睞。一些優秀的黑龍江水彩畫作品在市場上的價格不斷攀升,吸引了越來越多水彩愛好者投身其中并進行藝術創作,形成了雅俗共賞的局面,備受收藏家和投資者的關注。

當代黑龍江省水彩畫在趙云龍老師的帶領下發展態勢迅猛,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和地域特色不斷地在國內外的各大展覽中嶄露頭角。這一時期涌現出許多知名的水彩畫家,他們繼承和發展了黑龍江水彩的優良傳統,在作品內容與題材、表現形式和繪畫觀念上不斷創新,不但促進了黑龍江省水彩畫藝術的發展與繁榮,同時也引起了中國水彩畫界的廣泛關注。當代黑龍江水彩畫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征和獨特的審美感受。
(一)畫面造型的高度歸納與概括
黑龍江地區水彩畫在造型體系中形成了對物象的高度歸納與概括,這使得黑龍江水彩畫具有極高的可識別性,體現了畫家對當代繪畫藝術的理解。造型的歸納與概括促使黑龍江畫家們選擇的題材從傳統的鄉村風景、農民生活場景轉變為現代的城市景觀、工業題材等。畫家們通過對畫面造型的歸納和提煉,展現出黑龍江的歷史變遷、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精神風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使黑龍江地區水彩畫在國內藝術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張玉新老師創作的《寂靜的清晨》以寫生的方式強調作品的繪畫性和筆墨意味,對畫面中景物的形、色、筆法等主動進行歸納、整理和概括,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和地域特征。
(二)畫面色彩運用大膽強烈
首先,黑龍江水彩畫家們在作品中善于運用鮮明的色彩對比來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他們的作品色彩豐富、形體清晰、體積感強烈,在表現光影效果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創作時將印象派的色彩理論運用其中,以表現畫面中復雜的光影變化和色彩變化。其次,為了突出黑龍江地區的地域特色和情感表達,畫家們在色彩上往往追求較高的飽和度,以便更好地表現黑龍江自然風光的艷麗和民俗文化的熱烈,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格和情感氛圍。在徐海濤的作品《午后》中,一把舊藤椅上放著一個白色陶罐和兩個蘋果。整幅作品以寫生的方式,運用透明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刻畫了陽光明媚的午后生活場景。畫家充分發揮了水彩畫語言透明銳利的特點,加上畫面中色彩的流淌,使得畫面在統一的色調中展現黑龍江水彩畫獨特的地域風貌。
(三)東西方繪畫技法融合創新
畫家們將傳統水彩畫技法與中國畫筆墨技法融合,把傳統中國畫的皴、擦、點、染等繪畫技法融入水彩畫創作中,使黑龍江水彩畫具有極強的識別性和東方意蘊。黑龍江水彩畫注重用筆的輕重緩急、干濕濃淡,以達到“氣韻生動”的效果,這樣使畫面既有水彩畫的透明感,又有中國畫的筆墨韻味。黑龍江的水彩畫家們還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中許多有益的東西,包括寫意精神、形式布局、材料語言及水墨的運用等,并不斷地創新和變化,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黑龍江水彩畫語言特征,打造出具有典型北方地域特色的水彩畫風格。趙云龍老師的《五月丁香·18》(圖一)兼顧西方的造型體系和中國特有的筆墨情緒,使畫面極具東方審美意蘊,體現了黑龍江水彩畫獨有的地域特征。

黑龍江的畫家們在學習和繼承西方水彩畫技法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和融合,將東方的筆墨意蘊與西方繪畫中的光影表現技法和造型方法相結合,通過對光線的描繪來營造出畫面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孟憲德的《中國復興號》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中高遠、平遠、深遠的構圖方式和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方式,采用厚重的表現手段創造了中華民族特色的精神世界,是中國水彩畫民族化的有益探索和成功范例。
(四)筆觸風格豪放灑脫
黑龍江水彩畫的藝術特征還表現在筆觸風格豪放灑脫。筆觸會根據不同的題材和內容進行變化,使畫面更加富有變化和層次,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趙云龍老師在水彩畫的筆觸運用上有其自身的特點,筆觸與筆觸之間具有強烈的律動性和節奏感,使得畫面整體具有極強的繪畫性。當代黑龍江水彩畫強調繪畫的筆墨情趣,作品多以流暢飄逸的筆觸、自由多變的用筆方式和高度概括的藝術語言描繪北方特有的自然風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具有黑龍江典型風格特點的水彩畫作品。張玉新的《霜降時節》(圖二)運用嫻熟的筆墨描繪初冬霜降時節北方海邊的休閑場景。畫面用筆大膽,線條流暢肯定,留白恰到好處,構圖簡潔大方,黑、白、灰控制十分精準,彰顯了黑龍江水彩畫注重筆墨寫意精神的特點和地域特征。
(五)畫面意境深邃悠遠
黑龍江水彩畫展現了北方大地的廣袤無垠、森林的深邃幽靜、江河的源遠流長等,給人一種寧靜深遠的感覺,讓觀者能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和神秘。畫家們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對生活的感悟、對歷史文化的思考融入作品之中,使畫面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內涵和極高的思想深度,引發觀者的共鳴和思考。黑龍江水彩畫以抒情性的寫實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北方生活的理解與認識。作品描繪的內容往往是作者生活的地方,通過對形、色、筆墨的整理、歸納、提煉和概括,作者更好地表達了身臨其境的感受與意境。方亮的《塵封的記憶》系列作品(圖三)通過對東北老工業題材的進一步挖掘,突破了東北水彩畫常有的圖片化寫實的局限性,強化了作品的形式感與繪畫性,以概括性的繪畫語言和主觀的色彩感受表達了東北的人文精神。
總之,黑龍江的水彩畫家立足于黑龍江的地域文化,在表現形式、表現風格、繪畫技法方面探索了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成為中國水彩畫民族化和地域性的代表。黑龍江水彩畫家從繪畫方法和創作理念入手,從中國眾多藝術形式中吸取營養,并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和成熟。黑龍江水彩畫在保持水彩畫本體語言的同時,強調了水彩畫的繪畫性和表現性,使之具有極強的筆墨韻味和書寫性,探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特點的新路。

作者簡介
方亮,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水彩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中國美協會員,黑龍江省美協理事、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水彩畫創作和理論。
參考文獻
[1]趙云龍.中國當代水彩名家趙云龍作品[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2]王巍.淺析趙云龍水彩畫寫生語言張力[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3]孫海佳,孫碧蓉.黑龍江水彩畫語言風格的地域性特征[J].美術文獻,2020(4):13-14.
[4]趙云龍.地域與傳播—東北水彩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形式探索[J].美術,2017(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