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圖書館建設已成為醫院圖書館轉型的重要舉措。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通過文獻梳理和案例分析,深入研究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現狀,發現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對于豐富人員知識儲備、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技術、服務、管理等層面依然存在一定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強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策略,包括強化資源整合、優化監測維護、提升服務深度、健全管理體系。通過這些措施,以期為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從而推動醫院的智慧化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醫院智慧圖書館;圖書生態
引言
“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下,信息技術與醫療領域的融合日益緊密。醫院智慧圖書館作為醫院知識資源的載體,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當前,學界對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展開了廣泛研究。例如,范宜峰等聚焦大數據在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作用,強調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精準服務[1];趙劍通過研究云計算在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如何提高管理和使用效率[2]。這些研究雖從不同角度探討了醫院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模式,但在實踐中較為缺少針對性。鑒于此,本文旨在針對這些問題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期更好地為社會大眾與醫衛人員提供精準的醫學信息服務。
1. “互聯網+”時代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技術基礎
1.1 大數據整合資源
大數據技術可對館藏資源、讀者信息、借閱記錄進行全面采集和分析,通過數據挖掘,能夠了解讀者的閱讀需求,為資源采購提供科學依據,避免資源重復建設。同時,大數據還可實現資源的分類整理和優化配置,如建立數字資源導航系統,便于讀者快速查找所需資源[3],該系統根據讀者的借閱記錄提供個性化資源推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1.2 云計算拓展服務
云計算技術可將分散資源集中形成虛擬資源池,讀者可隨時訪問這些資源。例如,利用云計算搭建云平臺,讀者可查詢、獲取各類文獻,無須考慮軟硬件升級。同時,云計算還可根據用戶需求對系統進行調整,以此保證服務質量。
1.3 5G擴大流通
5G技術具有高速度、低延遲等特點,可實現萬物互聯。在智慧圖書館領域,讀者可通過5G網絡隨時訪問數字資源,實現遠程閱讀和學習。同時,5G技術可平衡主分館關系,讀者能隨時進行智能檢索,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4]。此外,5G技術還可為圖書館提供穩定、快速的網絡支持,從而提升服務效能。
2. “互聯網+”時代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需求分析
2.1 用戶需求
用戶需求包括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病患及家屬等方面的需求。對于醫護人員而言,他們期望能夠跟進新的診療技術與藥物知識,同時在臨床中須參考類似案例以獲取治療經驗,期望智慧圖書館能夠提供檢索與參考服務;對于管理人員而言,他們既需要了解其他醫院的先進管理經驗,也要時刻關注員工發展,期望智慧圖書館能夠提供多樣化的管理資料與培訓資源;對于病患及家屬而言,他們渴望了解疾病的治療與康復知識,以便更好配合治療,需要智慧圖書館提供通俗易懂的書籍、視頻等資源。同時,在就醫過程中,需要了解科室分布、就診流程等信息,期望智慧圖書館能夠整合信息,以此提供便捷的就醫指導服務。
2.2 技術需求
技術需求包括資源、檢索、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在資源需求上,需要將紙質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整合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源,構建數字化文獻庫,以便用戶能夠在線閱讀[5];在檢索需求上,需要開發智能檢索引擎,支持自然語言檢索、語義檢索等功能,提高檢索的準確性與效率[6];在安全需求上,需要采用加密技術、訪問控制等手段,確保圖書館數據的安全存儲與傳輸,防止數據泄露與篡改。
2.3 服務需求
服務需求包括個性服務與交流服務。在個性服務需求上,部分醫護人員在選題、分析等方面渴望得到智慧圖書館的支持,以此提升科研效率;在交流服務需求上,需要邀請專家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服務,解答用戶在臨床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需建立反饋機制,了解用戶的需求與意見,從而不斷改進服務質量。
3. “互聯網+”時代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主要問題
3.1 資源整合困難
在建設醫院智慧圖書館時,各部門對于資源的分類標準不一致,導致資源清單混亂,難以準確把握實際資源狀況[7]。同時,與外部的合作也面臨重重困難。雖然與部分醫學資源網站取得了聯系,但在協商過程中,發現在合作模式、費用標準等方面存在分歧。部分資源網站要求高額的合作費用,超出了預算范圍,而一些網站則對合作的范圍和權限設置了諸多限制,無法滿足醫院實際需求。此外,在開發資源整合軟件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技術難題。不同格式的醫學文獻在自動識別和分類過程中出現錯誤,部分文件由于加密或格式特殊,無法被軟件正確識別,圖片和圖表信息在導入資源庫時也易出現丟失或變形的情況,使用過程常出現卡頓或崩潰現象,嚴重影響了資源整合的效率。
3.2 監測維護壓力
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在更新維護方面面臨壓力。隨著醫學的發展,臨床指南層出不窮,但監測存在一定局限。雖然技術人員確定了關注領域,但由于網絡不穩定和監測精度問題,時常出現漏檢情況。例如,網站發布的重要研究未能被及時監測,導致新資源入庫存在延遲。在志愿者方面,雖然有部分人員積極參與,但他們難以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檢查工作。另外,志愿者并非專業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檢查中可能會出現判斷不準的情況。例如,對于邊緣性資源,志愿者難以確定其價值和適用性,從而影響資源入庫決策。在數據維護方面,隨著圖書館資源的增加和用戶需求的提高,數據維護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大[8]。醫院每季度一次的檢查無法及時發現突發的故障或漏洞。例如,在服務器運行高峰時,可能出現硬件設備過熱導致性能下降,但由于檢查間隔較長,難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軟件升級的過程也可能會對正常服務造成影響,如資源暫時無法訪問,給用戶帶來不便。
3.3 服務缺少深度
目前,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在服務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對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的需求挖掘還不夠深入。在為外科醫生提供服務時,講解深度有限,缺乏對復雜手術步驟的詳細剖析和關鍵技術點的深入解讀;對科研人員的項目申報指導服務針對性不足,僅泛泛介紹申報流程和注意事項,對于不同學科的特殊要求和創新點挖掘不夠,咨詢中也因時間限制難以對科研人員的具體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在線上服務方面,互動方式還不夠靈活,專家往往只能根據用戶提供的有限信息進行初步判斷和建議,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現場指導。
3.4 管理模式滯后
在建設智慧圖書館過程中,線下入口依然采用人工登記,讀者進入時需要填寫個人信息,不僅效率低下,還易出現信息遺漏[9]。借閱完全依靠人工辦理,流程煩瑣且耗時較長,極大影響工作效率。在資源管理方面,缺乏對讀者借閱行為和資源使用情況的有效分析,工作人員只憑借經驗采購,無法準確把握讀者的實際需求,導致某些熱門書籍供不應求,而部分冷門書籍長期積壓無人問津。在績效考核方面,缺少明確的考核指標和標準,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缺乏客觀的評價依據,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難以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管理意識方面,缺乏鼓勵創新的機制和氛圍,工作人員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工作,很少主動提出管理建議。
4. “互聯網+”時代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實踐策略
4.1 強化資源整合
針對資源整合困難問題,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該院”)圖書館帶頭成立了由信息部、圖書館、技術部組成的專項小組,負責梳理現有資源和外部可獲取資源清單,包括與醫院信息系統對接的臨床病例數據庫、已購買的專業醫學數據庫等。同時,通過網絡搜索和同行推薦,確定了付費醫學資源網站,并與網站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在開發定制化資源整合軟件方面,該院圖書館與某知名軟件公司合作,經過數月的研發和調試,軟件成功上線。該軟件能夠自動識別不同格式的醫學文獻,如PDF、Word、PPT等,并根據文獻的標題、關鍵詞等信息進行分類,自動導入圖書館資源庫中。此外,該院圖書館還舉辦了多場交流活動,邀請其他醫院的圖書館專家分享經驗。在一次活動中,專家介紹了他們使用的“騰訊微云”資源整合工具,該工具可以通過掃描紙質書籍的條形碼,自動獲取書籍的信息并導入電子資源庫,該院圖書館借鑒了此經驗,也引入了類似工具,提高了紙質資源的整合效率。
4.2 優化監測維護
針對監測維護壓力問題,該院圖書館引入自動更新監測系統,技術人員首先確定了腫瘤學、神經科學、心血管疾病等關鍵領域,隨后,針對各領域選取了權威的網站和數據庫,利用監測工具對這些資源進行實時監測。當有新的研究或臨床指南發布時,系統會自動發送郵件通知,圖書館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時間對新資源進行審核,確定其價值和適用性后將其入庫。在招募志愿者方面,醫院通過內部公告和科室推薦的方式,招募了一批對醫學資源有興趣的醫護人員和行政人員作為志愿者。志愿者們被分成不同小組,分別負責檢查電子資源的鏈接有效性、紙質資源的存放位置正確性、資源的時效性等。例如,某小組負責定期點擊鏈接,確保能夠正常訪問,如果發現鏈接失效,會及時通知圖書館工作人員修復。在數據維護方面,該院圖書館與某公司達成合作,該公司每月會對服務器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硬件設備的運行狀態、軟件系統的更新情況、數據備份的完整性等。同時,公司還會根據醫院需求,及時進行故障排除,確保資源存儲的安全和穩定。
4.3 提升服務深度
根據服務缺少深度問題,該院圖書館推出個性化知識服務套餐。對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進行了需求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為外科醫生推出手術視頻教程服務。該院圖書館與知名外科醫學網站合作,獲取了高質量的手術視頻資源,并將這些資源整理分類后推送給外科醫生,不僅在微創手術視頻中展示了手術過程,還對難點、風險點以及應對策略進行了詳細說明,同時,還安排專人負責收集最新的外科技術文獻,每周定期推送給外科醫生。對于科研人員,該院圖書館邀請了具有豐富項目申報經驗的專家,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滿足了科研人員的深度需求。在線上服務方面,圖書館邀請了各科室的主任和副主任醫師入駐平臺。平臺提供了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交流方式,便于讀者與專家進行溝通。例如,某青年醫生在臨床工作中遇到了疑難病例,通過平臺向相關科室的專家發送了咨詢請求,并附上了病例詳細信息。專家在收到請求后,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與該醫生進行了交流,給出了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4.4 健全管理體系
針對管理模式滯后問題,該院圖書館引入Glis數字圖書館管理系統,安裝了RFID技術設備,在入口處設置智能門禁,讀者只需刷員工卡即可進入。在借閱區域,讀者可使用自助借還機進行借還操作,自助借還機通過RFID技術識別標簽實現快速借還[10]。同時,該院圖書館與某企業合作,對讀者的借閱行為和資源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可知某時間段內外科類書籍的借閱量較大,圖書館工作人員根據此信息增加外科類書籍的采購量。該院圖書館還制定了詳細的績效考核指標,資源更新及時率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新資源發布后的24小時內審核和入庫;讀者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評估,每季度進行一次;服務創新成果則根據圖書館工作人員提出服務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此外,該院圖書館設立了“管理創新獎”,圖書館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積極參與。例如,某位圖書館工作人員提出利用公眾號提供圖書預約和查詢服務的方案,醫院對此方案進行了評估和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該工作人員也得到了物質獎勵和榮譽表彰。
結語
“互聯網+”時代,雖然醫院智慧圖書館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在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問題,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尋找解決之道。展望未來,醫院智慧圖書館應繼續加強數字化建設,提高智能技術應用水平,深化服務內容,加強合作交流,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為推動醫療事業的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范宜峰,陸耀,沈汧.大數據時代智慧醫院圖書館建設機遇與挑戰[J].醫學信息學雜志,2021,42(2):80-83.
[2]趙劍.智慧化技術引領下的醫院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4,21(9):40-42.
[3]李儒銀,羅志宏.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醫院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4,41(4):99-102.
[4]宋維龍,王小林,趙元弘.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提升策略探討[J].甘肅科技,2024,40(4):88-91.
[5]郭建宏.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分析[J].信息記錄材料,2024, 25(3):25-27.
[6]種潔.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探析[J].科技資訊,2024,22(4):219-221.
[7]曾士稷,楊鑫.元宇宙視域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模式與路徑[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4,42(2):4-6.
[8]蔡瑜婉.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館員知識管理探究[J].信息系統工程,2023(11): 101-104.
[9]肖明.基于物聯網標識體系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探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3, 41(10):214-216.
[10]陳秋華.智慧城市背景下RFID技術在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23,9(9):78-80.
作者簡介:鮑瑩,本科,助理館員,1623944900@qq.com,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