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高校典型火災事故案例,識別主要火災風險因素和重點部位,剖析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資金投入、消防人員專業能力、宣傳教育等方面提出對策措施,有助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具體化、規范化,對有效控制火災、減少火災損失、保障師生生命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火災事故;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D035.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07-0096-04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學發生一起實驗室爆炸事件,造成3名同學不幸喪生,經過調查,事件的原因是氫氣被火花點燃爆炸,繼而引發鎂粉粉塵云爆炸[1],最根本的原因是實驗過程中,相關人員沒有按照規定操作,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重大疏漏。2023年10月18日晚,西安財經大學長安校區突發火災,多輛消防車現場處置,無人員傷亡[2]。
高校屬于人員密集型場所,一旦失火,極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消防安全責任人要增強消防安全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實到每個環節,把消防安全理念滲透到所有的師生員工,夯實學校師生員工群防群治基礎,確保學校消防安全形勢持續平穩。同時,高校應當高度重視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和規范,避免發生火災事故。
1 高校消防安全風險識別
1.1" 起火原因分析
統計分析近些年高校火災事故案例可知,高校火災的起火原因有:①由于科研方面的需求,實驗室內存有大量易燃、易爆化學物質。然而,學校在實驗室的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往往存在不足,加之消防安全教育不充分,學生的安全意識及應急處理能力相對薄弱,容易因操作失誤而觸發火災。一些實驗項目所需的高溫高壓儀器在操作過程中會長時間運轉,這也增加了消防安全隱患。②部分學生在宿舍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如大功率吹風機、電磁爐及電熱毯等,極大地增加了火災風險。學生在宿舍中私自舉辦聚會、燒烤等活動時,使用明火或者燃燒物品不當,也會導致火災發生。③高校教學樓、圖書館等大型建筑物內部可能存在電線老化、短路等電氣設備問題,增加了火災風險。④高校宿舍樓、教學樓等建筑物的消防設施,如消火栓、滅火器等設備,可能存在缺乏維護和更新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火災初期的撲救能力,影響了救援效率。
1.2" 起火部位分析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可知,學生宿舍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是違規使用高功率電器。而對有害化學物品的儲存和保管不當是導致實驗室火災的重要原因。
1.3" 事故后果分析
高校學生密集,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引發群死群傷事件,尤其是教學樓、圖書館以及宿舍等人員密集的地方,人員滯留火災現場,逃生困難,學生們會集體逃往出口,從而引發踩踏事故,由于人數眾多,出口可能會被堵塞,一些學生可能因恐慌選擇跳樓逃生,極易導致嚴重的傷害甚至死亡。此外,火災產生的煙霧和有毒氣體也會造成人員窒息和其他傷害。
2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現狀
2.1"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亟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部分高校在消防安全管理上暴露出一些問題,最為明顯的是規章制度更新緩慢,且缺乏針對性。有些高校直接套用其他學校的消防安全制度,未充分考慮本校的實際情況,導致規章制度與實際操作脫節。消防安全宣傳工作薄弱,缺乏系統的宣傳計劃和應急預案,導致師生對消防安全知識了解不足,無法在緊急情況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執行消防管理措施方面,部分高校未配備專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導致管理措施的執行力度不夠,難以落實到位。對于違反消防安全規定的行為缺乏懲戒機制,阻礙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給高校自身埋下了安全隱患,也對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威脅。
2.2" 高校消防經費較為短缺
當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消防經費投入不足,尤其是工科類大學,由于科研任務繁重,資金分配傾向于科研項目中,致使消防等安全保障工作的資金較為短缺。這一現象直接影響了消防設備的定期檢查與維護,使得消防系統難以保持最佳狀態,如消防水管壓力不足、消防設施老化、滅火器配備不足以及缺乏必要的高壓水泵,無法確保發生火災時的有效應對[3]。滅火裝置的有效性只能在關鍵時刻才得以檢驗,如果長時間沒有經歷火災,人們往往會忽視其重要性,產生懈怠心理,一旦發生火災,這些存在的隱患問題便可能成為致命的弱點。某理工類高校在一次火災中,由于消防設備的日常維護不足,導致火災發生時,滅火器無法正常使用,消火栓水壓不穩定,無法迅速提供足夠的水源,延長了滅火的時間。事后調查發現,校方雖然意識到消防安全的緊迫性,但由于資金不足,始終未能對消防設備進行更新和維護。
2.3" 高校防火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
盡管許多學校已明確設立了防火負責人制度,但在部分區域,這一制度并未得到有效執行,管理還存在漏洞。比如,消防經費長期未能達到預算標準,直接影響了消防設施的維護與更新,為校園安全埋下了隱患。更令人擔憂的是,學校的消防安全出口與消防通道經常被私家車堵塞,而學校安保人員及防火責任人的消防安全意識較為淡薄,未能及時清理占道車輛。盡管不少地方設有警示牌,標注著“消防要道,禁止停車”,但實際效果甚微,違規停車現象屢禁不止,一旦發生火情,將極大延緩救援行動,增加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的風險[4]。
2.4" 高校消防安全專業人才較為短缺
高校面積廣闊,建筑多樣,一旦發生火災,往往最先到達現場的是安保和宿管人員,然而他們的消防專業知識相對薄弱,難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勢。為了更有效地應對潛在的火災風險,高校亟需引進和培養一批消防安全專業人才。這類人才對消防安全管理相對熟悉,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夠及時發現消防安全規章制度存在的漏洞,并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作出反應,從而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鑒于高校建筑的多樣性和材料的差異性,火災撲救工作需要由專業的消防部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科學決策和有效執行。
2.5"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亟須創新
一些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上存在局限性,僅在新生入學時進行一次安全教育,后續缺乏持續的教育普及,盡管會張貼一些消防安全知識海報,但這種形式效果有限,難以深入人心。對于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等消防安全隱患,盡管突擊檢查能收繳一大批違規電器,但問題根源在于學生對此類違規行為的后果認識不足,以及違規帶來的便利讓學生產生了僥幸心理,這反映出學校在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上還有待加強。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上亟需推陳出新,應探索生動有趣的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違規使用電器的危害性,從而自覺遵守消防安全規定,避免出現違規行為。
3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對策
3.1" 加強高校消防安全責任落實
依據教育部公安部發布的《關于加強學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積極推進學校法人代表的消防安全責任制的實施,確保消防安全責任制與崗位安全責任制落到實處,強化領導干部帶班及重點崗位24h值班制度,不斷優化應急預案并加強消防演習。
高校作為人口密度較大的場所,消防安全尤為重要。《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和《普通高等學校消防安全工作指南》明確指出,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點在于將核心問題落到實處,應建立健全防火責任制,杜絕僥幸心理,實施精細化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事故處置和風險防范體系,杜絕火災和重大消防事故的發生,確保高校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從而建立一個穩定、安全的教學環境。
高校需將全面且最新的消防安全制度傳達給學生,增強他們的防火安全意識。由于不同院校的具體情況存在特殊性,如化工學院和材料學院的實驗活動頻繁且涉及危險化學品,在制定各自的防火安全管理規定時,需要注重細節,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與責任感,使其深刻理解并自覺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2" 強化高校消防經費保障
為了確保高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需將消防經費納入年度預算體系并嚴格監管其使用。高校應明確消防經費的專項用途,防止資金被挪用或侵占。針對校園內的重點公共場所,如宿舍樓、教學樓、圖書館等人員密集區域,應實施更為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對這些場所的消防設備進行調查、維護和更新,確保所有設備都處于良好運行狀態,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的緊急情況。隨著高校師生數量的不斷增長,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增加消防設備的采購,更好地保障高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提升校園安全水平。因此,高校應重視消防經費的預算和投入,加強消防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為校園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3" 加強高校消防人員的專業能力培養
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育的基地,不僅要致力于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還要關注消防安全教育。在選拔管理人員時,應優先考察應聘人員在消防安全領域的素質和能力。另外,針對高校消防隊伍,應定期做好培訓,不僅覆蓋消防專業知識,還要深入教授滅火器、消火栓等設備的使用方法及自救互救技巧。對培訓表現優異、消防知識掌握扎實的人員,應給予適當獎勵,激發大家學習消防知識的積極性[6]。為促進消防專業知識的交流與共享,應加強高校間消防專業知識的交流、共享,通過相互學習借鑒,不斷提升整體消防應急響應能力。
結合近年來國內高校發生的典型火災案例,深入剖析火災事故原因、直觀展示火災現場情景,使每一位參訓人員都能深刻體會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提升個人及集體的消防安全意識。
保衛科作為校園安全工作的中堅力量,應緊密圍繞學校黨委關于校園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通過持續開展校園安全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活動,不斷強化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確保學校安全穩定,為創建和諧平安校園貢獻力量。
3.4" 強化高校消防安全教育
院校可以引入有關消防安全教育的選修課,供院校學生自主學習消防安全知識。消防支隊詳細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實施方案、課程教案和教學課件,并定期派遣消防監督人員作為代課教師到學院進行消防安全教學,同時,將消防安全教育納入學分體系,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與技能。
消防安全教育應成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需持續進行宣傳教育,同時,為了確保安全意識的普及和消防知識的推廣,應將安全宣傳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例如,每學期至少開設4課時的安全知識課程,結合校園火災案例,詳細講解火災預防、逃生自救等關鍵知識。定期組織防火演習,包括滅火器使用、火災應急疏散等實戰演練,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鼓勵學生自發組建校園志愿消防活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夜間防火巡邏、消防知識宣傳等活動,將消防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有效提升了校園的消防安全水平[7]。
實踐課程方面,支隊與學校利用體驗科普教育館作為知識普及的平臺,將火災逃生技能、消防器材與設施使用作為核心培訓要點,通過互動體驗的方式,讓師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消防安全知識,提高應對火災的實戰能力。同時,加強校園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師生自救互救的能力,增強防火逃生意識。
消防宣傳人員定期深入校園,通過提問互動、裝備展示、案例講解等多種形式,向師生普及火災預防、火災逃生技巧等消防安全知識。同時,加強校園消防安全宣傳欄、廣播站等宣傳陣地的建設,營造濃厚的消防安全氛圍,確保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常抓不懈、深入人心。
3.5" 深化高校消防安全文化建設
為全面提升高校消防安全水平,應積極推動消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使其成為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邀請校外的消防研究所等權威機構,共同建立消防安全實習基地,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寶貴的實踐平臺,確保他們在校園內外都能熟練掌握消防安全知識與技能。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推廣,如抖音、小紅書、視頻號等熱門平臺,發布一些富有趣味性又不失教育意義的短視頻,以輕松有趣的方式普及消防知識,增強學院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同時,以學院為單位,定期舉辦消防知識講座、主題教育及消防技能實操訓練,為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舉辦多種活動,如消防知識競賽、消防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表彰獎勵,營造濃厚的消防安全學習氛圍。此外,針對校園內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及違規行為,要加大監管及懲處力度,從源頭上遏制火災事故的發生[8]。
地方消防救援大隊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不僅要履行其基本的救援職責,也要對高校的消防安全進行積極指導,通過聯合培訓、應急演練等形式,提升在校師生對消防安全的認識和應對能力,鼓勵優秀學生加入消防救援隊伍,為消防事業注入新鮮血液。消防救援大隊還要與高校緊密合作,共同開展應急救援、防災減災、大數據應用、安全管理等領域的科研與決策咨詢工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為消防隊員的實戰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與技術指導。通過雙方的相互配合,不僅有助于提升消防隊員的綜合素質與應急能力,也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通過深化高校消防文化建設與校地合作,共同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校園安全防線,為師生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4 結束語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經濟與科學技術都取得了飛速發展,當下社會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將安全視為校園發展的基石,不斷優化和完善消防管理體系。不僅要加大對消防安全設施的投入力度,確保硬件設施的先進性與完備性,還要在制度層面下功夫,構建一套科學、高效、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消防管理制度體系。總之,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成效,離不開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與積極參與。只有每個人都成為消防安全的守護者,才能為高校的和諧穩定、師生的生命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央視網.北交大爆炸致3死事故調查公布:校長書記12人被問責[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422345438714020amp;wfr=spideramp;for=pc
[2]央廣網.網傳西安財經大學深夜突發火災火光沖天 校方最新回應[EB/OL].https://law.cnr.cn/xfjy/20231019/t20231019_526456481.shtml
[3]吳彩朋.韌性視角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評估和提升[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4(4):65-69.
[4]曹文獻.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問題及應對措施[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2):123-126.
[5]孫思習,謝暉,孫戰,等.構建“三防一體”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機制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6):49-52.
[6]肖振邦.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4):36-37+43.
[7]龐然,王東,英啟雷.新時代做好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21(Z1):92-95.
[8]徐浩倬.信息化時代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創新模式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1,23(1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