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商業綜合體作為集購物、娛樂、辦公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建筑形式,其人員密集度高、內部結構復雜,一旦發生火災,人員疏散成為保障生命安全的關鍵。在分析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人員疏散設計意義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人員疏散設計的關鍵參數,對分階段疏散在大型商業綜合體中的應用進行了模擬分析,旨在為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的人員疏散設計提供參考,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保障人員生命安全。
關鍵詞:大型商業綜合體;火災;人員疏散;分階段疏散
中圖分類號:D035.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07-0110-04
大型商業綜合體往往擁有廣闊的單層面積,內部空間錯綜復雜,加之日常運營中人員流動頻繁且數量龐大,使得一旦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人員的迅速、有序疏散成為一項艱巨任務[1]。由于安全出口相對有限,且分布不均,當火災發生時,人群往往會本能地向最近的出口匯聚,導致樓梯入口等關鍵疏散節點迅速形成擁堵,進而使踩踏等次生災害的風險顯著增加。而人員疏散設計的首要目標是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所有人員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安全撤離至安全區域,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加強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前期的人員疏散設計,不僅是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也是提升綜合體整體安全水平、增強應急響應能力的重要途徑[2]。
1 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人員疏散設計的意義
大型商業綜合體作為人員高度密集的場所,一旦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人員疏散是首要任務。科學合理的人員疏散設計能夠確保人員在短時間內迅速、有序地撤離至安全區域,從而顯著降低傷亡風險。這一設計不僅僅局限于物理空間的布局,還包括應急預案的制定、應急演練的開展以及應急隊伍的建設等方面,旨在全面提升綜合體在緊急情況下的應急響應效率,確保在火災等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有序組織人員疏散,并及時調動救援力量進行處置。
面對火災等突發狀況,科學合理的疏散設計不僅能有效預防擁堵與踩踏事故的發生,還能減輕災害對綜合體造成的經濟損失,保障其經濟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通過減少災害對結構的破壞,降低修復成本,確保商業活動盡快恢復正常,進而維護綜合體的市場價值和運營穩定。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化的發展,智能疏散系統逐漸成為大型商業綜合體人員疏散設計的重要方向。智能疏散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建筑內的人員分布和疏散情況,為指揮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疏散管理。這不僅提高了人員疏散的安全性,還推動了相關技術的創新。
此外,人員疏散設計涉及多個領域和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例如,疏散指示標識、應急照明系統、排煙設施等都需要相關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加強人員疏散設計將帶動這些相關產業的發展壯大,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大型商業綜合體人員疏散設計參數
2.1" 疏散人員數量
在評估大型商業綜合體疏散人員數量時,必須綜合考慮建筑物的用途、規模、人員結構等多種因素,并參考相關標準或研究數據,以得出盡可能符合實際的人員數量。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首先,確定建筑內每一層的人員密度;接著,根據商業綜合體中營業廳的面積比例,計算出各層營業廳的具體面積;最后,通過將各層的人員密度與營業廳面積相乘,計算出疏散人員的數量[3],如式(1)所示。
式中:P——商業綜合體的總疏散人數,人;
Pi——第i層的疏散人數,人;
Si——商業綜合體第i層的建筑面積,m2;
a——商業綜合體內營業廳面積占建筑面積的比例,比值范圍為(0.5~0.7):1;
bi——商業綜合體第i層營業區域內的人員密度系數,人/m2,具體數值參見表1。
2.2" 疏散人員信息
大型商業綜合體通常匯聚了不同年齡層的個體,且各年齡段的比例差異顯著。為了確保疏散模擬的準確性,必須細致地描繪出商業綜合體內的人員構成,以盡可能貼近實際狀況。關于人員組成的設定,主要參考了SFPE手冊以及相關學術研究的數據[4],這些數據提供了詳盡的統計信息,通過這些數據,可以更科學地構建模擬場景,從而提高疏散模擬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個體在運動速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一旦火災爆發,心理因素會促使人員的移動速度超過常規水平。目前,基于廣泛的實驗數據,國內外研究者已得出統計結論,通過綜合多種火災場景下的疏散數據,采用概率分布來表征群體的疏散速度,從而反映個體間的差異[5]。商業綜合體內的人員屬性見表2 。
3 分階段疏散在大型商業綜合體中的模擬分析
通過相關模擬軟件演示大型商業綜合體中人員分階段疏散的情況,并結合人員安全評估標準和煙霧模擬結果進行分析,以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3.1" 分階段疏散方案的判定標準
根據相關原理,模擬在火災環境中疏散人員的可用安全疏散時間(ASET)和必需安全疏散時間(RSET),然后對兩者進行比較和分析[6],可用式(2)對人員疏散的安全性進行評判:
如果計算結果與式(2)一致,則意味著可以保障建筑物中被困人員的安全。
3.2" 火災場景設計
3.2.1" 火源位置
模擬火源位于大型商業綜合體一樓的中庭,見圖1。
3.2.2" 火災增長速率
中庭休息區的主要可燃材料是沙發、茶幾等,其可以造成更大的火災隱患。參考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IST)的兩人座和多人座沙發著火試驗及相關數據,來確定中庭休息區的著火率,在測試過程中,燃燒過程見圖2。
3.3" 必需安全疏散時間
火災發生后,火源處的人員首先注意到火災并開始逃離,距離稍遠位置的人員一段時間后才會發現并開始撤離,疏散前,還有警報時間和反應時間[7]。式(3)為必需安全疏散時間計算公式。
式中:TRSET——必需安全疏散時間,s;
Tb——報警時間,s;
Tr——人員響應時間,s;
Tt——疏散行動時間,s。
可以使用疏散模擬來計算疏散動作時間,該建筑物配備了自動火災報警系統,本文將火災報警時間設置為60s,商場中人們的響應時間為120s。
3.4" 疏散行走時間的確定
與疏散有關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很難準確預測疏散行走的時間,尤其是在諸如火災之類的緊急情況下。本文使用FDS+Evac疏散模擬軟件分析商業綜合體中的人員疏散過程,由FDS+Evac建立的一般疏散模型見圖3。
3.5" 疏散出口前通道寬度的模擬
根據標準,疏散通道的最低寬度要求為1.1m。在此模擬實驗中,僅對與疏散出口相連的通道寬度進行了調整。具體操作是將通道寬度從2.5m逐步增加至5m,每次增加0.5m。圖4展示了疏散出口前通道寬度與疏散時間之間的關聯。
根據圖4所示,在預設條件下,隨著疏散出口前通道寬度的增加,各商業空間形態的疏散時間與通道寬度之間表現出負相關。具體而言,網格豎一形與其他空間形態相比,其疏散時間顯著較長,即便通過增加疏散出口前通道寬度來提升疏散速率,其效果仍不顯著,因此在此情景下不進行詳細分析。
在疏散出口前通道寬度從2.5m增加至3.0m,疏散時間曲線呈現出顯著的波動。在此情境下,采用T字形布局能夠有效地引導人流密集側向人流稀疏側轉移,從而確保疏散出口的流量始終處于最大狀態,顯著提升疏散速度。相比之下,一字形布局在疏散出口前形成半圓形疏散模式,見圖5,當通道寬度從2.5m擴展至3.0m時,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數將相應增加。
在疏散出口前通道寬度介于3.5~5.0m的情況下,疏散時間曲線并未表現出顯著的波動。盡管T字形和一字形人員能迅速匯聚至疏散出口,但由于疏散出口的流量限制,這一因素并未對疏散時間產生更為明顯的效應。
在探討疏散出口前通道寬度與人員疏散效率的關系時,發現一旦該寬度達到3.0m的閾值,人員疏散所需時間無顯著波動。進一步分析表明,若繼續擴大疏散出口前通道的寬度,其對提升疏散速度的邊際效應將逐漸降低。
4 結束語
鑒于大型商業綜合體內部人員密集且存在眾多易燃物質,火災一旦爆發將迅速擴散,故在此類場所實施有效的人員疏散策略顯得尤為關鍵。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人員疏散設計的意義,詳細探討了人員疏散設計的關鍵參數,并通過分階段疏散模擬,揭示了不同疏散通道寬度設置對疏散效率的影響規律,可為優化疏散通道設計提供參考,以進一步提升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公共安全水平。
參考文獻
[1]程薇.商業綜合體的疏散設計問題與優化策略[J].河南建材,2022(8):109-112.
[2]朱彥飛.基于Pathfinder的商業綜合體火災人員安全疏散仿真及對策[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3,22(7):135-137.
[3]嚴瑾.商業綜合體火災情境下人員疏散仿真與優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21.
[4]黃昱豪.基于參數隨機性的商業綜合體火災疏散風險評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3.
[5]劉宇.酒店式公寓火災數值模擬及人員疏散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
[6]褚天巍,朱國慶,周瑩.基于個體差異的商業綜合體人員疏散時間[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5):626-629.
[7]劉建華,田文青,安笑蕊,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室外平臺疏散研究[J].建筑安全,2023,38(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