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13日,由首都師范大學主辦,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北京基礎教育研究基地承辦的數智化教師教育國際會議成功舉辦,在“數智化教師教育”領域聚焦熱點問題,促進交流與反思。
開幕式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楊銀付指出,數智化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讓大規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教育領域大規模因材施教、教育評價科學化和教育管理智能化、學校無邊界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北京市委教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要大力推進首都教育數字化轉型,全面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首都師范大學建校70年來始終致力于教師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期待會議能夠提出新觀點、新思考。首都師范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復全對學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已經開展的工作進行簡要介紹,提出學校將繼續抓牢教師教育特色,深化理論實踐研究,在數智時代推動構建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中彰顯首師情懷、首師擔當、首師作為。
會議共舉行了三場主論壇、三場平行分論壇、一場博士生專題論壇以及四場圓桌討論。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國、法國、中國香港等地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30多所高校的4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和一線中小學校長、企業界代表、博士生代表等,圍繞智能科學、數字治理、教師教育、人的全面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層次的研討與交流。
在會議的主旨報告中,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教授圍繞“自我認同的機制再造:簡論教師的數字化素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教育科技文化衛生辦公室主任、首都師范大學孟繁華教授圍繞“數智時代教師素養及教師教育體系的改革路徑”,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韓筠圍繞“從新教材到智能課程——新時代教師教育的改革創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教育部門主任苗逢春圍繞“人工智能與教育:政策重點與能力框架”,武漢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宗凱教授圍繞“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學創新發展”,北京師范大學褚宏啟教授圍繞“以‘善智’求‘善治’:人工智能如何助推教育治理”,法國波爾多大學教師教育培訓學院Régis Malet教授圍繞“促進歐洲數字掃盲和公民教育:來自倫理和政治利益的考量”,英國倫敦大學學院Kenneth Spours教授圍繞“高等教育與人工智能——一種社會化的關系”,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韓毓海教授圍繞“智能時代‘人’的內涵發展”,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王金橋圍繞“多模態大模型賦能教育智能化升級”,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蔡春教授圍繞“被激活的‘世界3’與教師教育變革”分別做主旨發言。
據悉,本次會議是首都師范大學建校7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會上,學校與5家頭部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圍繞“面向未來的教師教育范式轉型”“智能技術賦能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模式”“數智時代教育治理與未來學校建構”“協同培育未來教師”“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未來學校的畫像”“當教育遇見人工智能”等主題,分別完成了平行論壇、博士生專題論壇和圓桌討論等。
(來源:“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內容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