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寫作教學中素材積累存在的不足
古人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痹诟咧袑懽鹘虒W中,素材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有教師會要求學生摘抄或會記錄經典素材,但在面臨具體作文情境要求時,有些學生仍難以高效地利用自己積累的素材。在素材積累上,存在著素材陳舊、分類不清、素材處理簡單粗糙等方面的不足。這往往會使學生在寫作中出現使用陳舊例子和素材不合適的情況。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改變素材積累策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在參加語言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和構建的,并在各種使用情境中展現出來的品質與能力。語言構建與運用則要求學生在實際使用語言過程中自主進行積累、整理和整合。
這表明,語文核心素養要在語言實踐中去鍛煉、培養,并且在真實情境中體現出來。素材積累也是一種語言實踐活動。它也可通過具體情境、任務,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搜集、整合實踐中去,從而促使學生解決素材積累問題。這個過程恰好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作文素材積累策略
基于上述背景和理論,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核心素養下的素材積累策略展開了探究。
(一)項目化學習式素材積累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念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它以項目作為載體,形成一個體系化的學習模型。學生參與一系列復雜的任務以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深入學習并全面提升個人素養。項目化學習理念與核心素養要求高度一致。也與“科學有效積累素材”所需方法、策略契合。
筆者根據素材積累這一核心目標,設計一個有關素材積累的項目化活動。
1.設置真實情境,提出一個驅動性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編輯,出版社讓你負責出版一本真正適合學生的素材集,要求是符合學生實際要求、能讓學生真正活學活用、能快速檢索和應用、有較強的拓展性和開放性?!?/p>
2.設立素材積累項目,組建素材收集小組。學生根據自己對不同領域知識的興趣,組成不同的團隊。
3.管理推進素材積累項目。此階段,團隊分派素材積累任務,讓不同學生負責不同方向、主題的素材。另外,進行詳細計劃的制訂,包括分工時間表、資源需求表等,以更好地推進積累活動。
4.在素材積累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團隊合作解決之前存在的各個子問題,匯總成果。
5.在成果展示階段,老師會通過提供多種資源,為學生們創造展示素材成果的機會,比如手抄報、展示板、宣傳欄等。
6.在復盤結項階段,團隊運用多種量規來評價和反思素材積累活動中的項目效果。
通過實踐活動,學生進行了分主題素材、分行業素材、素材一變多等具有創新的素材資源開發。為了擴大素材適應范圍,還提出了標明適應主題和展示素材使用片段、素材的多向思維運用等方法措施。從實踐結果來看,雖然項目的計劃和推進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但是確實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實踐中也切實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分散式和分享式素材積累
通過項目式素材積累,可將個人積累變成分享式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散分享,互通有無,提高效率。
通過素材積累本漂流、素材展示墻、課前三分鐘時評、班級素材庫等讓素材積累的學生個人行為變成團體行為,人人可以分享積累成果?!氨娙耸安幕鹧娓摺保@樣一變二、二變多,讓素材積累更加高效。這些措施能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資源共享。學生根據個人喜好增刪選取,素材庫也能隨著時代發展及時更新。這樣素材便成了鮮活水源,人人可分享利用。積累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而通過梳理和整合,學生將積累的語言材料結構化,并能在語言實踐中自覺地運用。
(三)主題式積累,建立有序開放的積累體系
整理近幾年高考作文,我們會發現其選材特點:一是呼應社會熱點,二是重視傳統文化,三是關注青年成長,四是材料趨于多元。結合對《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的解讀,高考作文對核心價值一級、二級指標尤其關注。其中,理想信念、愛國奮斗、責任擔當、勞動精神等是近幾年的高考熱門主題。再結合《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中“一核三面六素養十八個要點”,這些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體系或標準有很多共同之處。因此根據課標、評價體系和核心素養的指向來整合主題,能讓學生的積累有方向、有效率。
通過整理分析,筆者將素材積累主題分四個大類,分別是“個人成長”“社會百態”“自然及科學”“歷史文化”。“個人成長”主題下分鮮活青春、勞動精神、性情心靈、責任擔當、使命抱負等子主題;“社會百態”主題下分社會文明、時代群像、新興農村、觀察批判等子主題;“自然及科學”主題下分詩情畫意、探索發現、自然情懷等子主題;“歷史文化”主題下分百家爭鳴、交融碰撞、回顧歷史、對話名人等子主題。
這四類主題相互融合,互有交叉。這些雖借鑒于28個人文主題和18個核心素養要點,但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增刪變化。這樣既能融合教材素材,又能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思維拓展,納入課外素材資源,從而構建一個有明確方向又靈活開放的素材積累系統。
古人常言:學以致用。素材積累就是要能運用于寫作,能為議論提供有力依據。因而我們還需加強素材運用的訓練,讓學生掌握敘例議例、點題扣題等必要素材運用策略,教師則借助積極評價,鼓勵學生主動運用自己精心提煉、整合的素材,如此才能為學生作文“錦上添花”。這些策略既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更好地面對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