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道平是當代中國水墨山水畫領域聲望較高的藝術家,他在中國山水畫繪畫方面的成就對中國畫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以朱道平的山水國畫作品為目標,探析了他山水國畫中墨點的運用及其在視覺影響和藝術手法上的創新。朱道平獨特的墨點運用方式使他的山水畫作品充滿個性和活力。文章通過分析朱道平的國畫作品,更深層次地追蹤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創新發展,同時進一步探索朱道平山水畫的藝術表達方式以及他的影響和地位。
關鍵詞:朱道平;山水國畫;墨點運用;藝術手法;視覺影響
(一)朱道平山水國畫作品概述
朱道平的作品以山水為主,包括現代實景山水創作、域外寫生等形式以及現代建筑、秀林奇石、亭臺橋廊、古樹青松、茅舍亭臺、農夫耕牛等題材,以極富個性的中國水墨語言和新穎的現代思想格局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畫家深邃的情感。作品形式為以水墨、淺絳為主的扇面、長卷、小品畫作。
朱道平取材多源于旅游時觀察記錄的祖國大好河山,他認為藝術與生活相通之處甚多,通過感受生活可以得到很多藝術啟示。在朱道平的視野中,江南的風景和北方的風景很不一樣。北方的山水線條明確,輪廓結實。他在作品中用很細很密的點來表現江南風景,這種點是朱道平作品表現山川命運、山川呼吸的要素。
朱道平的繪畫深受新金陵八家的影響,他學習傅抱石的繪畫風格,學習錢松巖、亞明先生的創作方法,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出自己的風貌。朱道平在學習傳統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生活學習,他認為只有發揮自己的靈性,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才能創作出獨具個性及創新性的山水作品。
吳為山先生曾經評價過朱道平的點畫特別精彩,他認為朱道平的每一個墨點都是一種生命力。朱道平在山水畫中的點苔之法源自董源,以點苔之法描繪江南之景遠山低樹。朱道平傳承古法把這種墨點運用發揮到了極致,既可表現樹葉也可表現遠樹,畫中樹葉層層密密,枝干掩映其間,視野平闊,林木層層推遠的畫面效果正是對墨點運用的成果。
在分析朱道平的筆墨結構時不能不談朱道平的作品中具有裝飾性的墨點,那些或紅或黃的葉,凝黛的遠山,都增加了其作品的視覺效果。在當代眾多的山水畫家中他畫面中墨點表現的藝術符號也是獨具特色的。朱道平在作品中運用新的觀察、新的視角和表現手法去表現自己所觀察創作的山水,也在藝術道路上開拓了水墨表現的更多空間,由此達成了朱道平繪畫所呈現的基礎。朱道平在創作中有一種很明顯的傾向,即畫面的視野更加遼闊、氣勢更加撼人,無論是《千山映月》《斷崖千尺》還是《蒼山無語立殘陽》等,這些作品都是結合實景的山水創作,無論從視覺效果還是從畫家的意圖,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其博大的氣勢,而這種氣勢也是朱道平作品中暗藏的畫家的抱負。
(二)對朱道平山水國畫中墨點運用特點的解讀
朱道平山水畫取法于梅清,并融入現代構成和色彩表現,純以線條和點皴書寫,富于變化,極具抽象性和裝飾性。20世紀90年代之后,朱道平的山水進入更加純粹和自由的狀態。他的風格表現為在拆解自然物象之后并重新組合的一種心境[1]。在這種心境的獨白中,朱道平壓縮了現實山水的深度空間,將自然山水重新組合為有序的點、線、面交織的平面構成,從而在感性錯覺中顯現出理性的精神。例如在《蒼山無語立殘陽》(圖1)的畫面中用線組成網狀結構,這種網狀結構表現為叢林樹木或山石溝壑。這個結構網成為畫面的主體,鋪滿畫面。除了線,他還鐘情于點或濃或淡,或干或濕,或墨或彩,疏可走馬,密不透風[2]。無論是網線還是墨點,其在作品中的運用都體現了朱道平對傳統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深度理解和強化運用。朱道平在用心體悟用線用點的魅力之后,更是創造性地將其整合為一種新的裝飾性極強的結構圖式。墨點與線高度抽象的組合,雖是現代審美經驗,卻也是朱道平經驗的創新。
(三)朱道平墨點運用的創新探索
朱道平對于墨點的創新運用極具特色。他的山水作品用墨點與色點渲染了整個畫面,如同深秋飄揚的落葉。他筆下的墨點各有特色,有山間青苔、樹之點葉、近景疏草、遠山黛色。墨點的運用濃淡交融,或重或輕,或方或圓。古今中外畫家對于點的運用各有特色,印象派畫家莫奈畫點只為記錄他眼中的光色印象。新印象派畫家修拉的點畫是為了表現科學有序的點色融合。宋代米氏父子的墨點是為表現江南煙雨迷蒙之感[3]。朱道平的墨點融合了現代構成與傳統筆墨表現的心中之景。透過朱道平的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山水的氣勢博大與世界的縱深蒼茫。
墨點的運用是朱道平作品所呈現的獨具特色的一大元素,在山水畫中,墨點一般以濃墨點或淡墨點的墨色深淺關系來表現畫面中的物象。而以墨點成象則運用了明暗關系處理物象,在生宣紙上能夠與由淺自深、由表及里的以墨色刻畫的山水畫物象結合,這是中國畫中一種常見的造型手法。在畫面中不同的點法可以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作畫時通過墨點的大小和密度的變化表現出畫中不同景物的質感和畫面空間的深遠感,通過控制筆墨的干濕和濃淡表現不同的效果,濕的墨點營造出遠處較為朦朧的效果,而干枯的墨點則用來表現清晰的和近處的細節。
朱道平的作品中墨點的運用十分常見,從表現手法的墨法來分析,墨分五色有濃淡干濕焦之分,朱道平的山水作品中通過墨點的濃淡變化創造出畫面中的空間感與層次感,通過控制墨色的深淺和干濕形成畫中所需的不同機理與明暗關系創造出獨特的畫面效果。從朱道平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通過運用留白和虛實的結合,創作出獨特的畫面效果,通過在作品中對近景的精確描繪與遠景的淺淡勾勒,以虛實結合的方法創造出深遠的意境。畫面中點的排列和節奏運用更是得心應手,通過有序點和無序點的排列營造出畫面的韻律感,帶來視覺上的律動美。朱道平以筆墨來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愛之情以及對自己個人情感的抒發,通過以景喻人、以景抒情的方式象征和暗示了藝術家的情感態度。

(一)分析朱道平山水國畫中墨點的視覺影響
山水畫中的皴線、皴點、設色都是藝術符號的基本單元。點本身可以獨立成像,也可以應用到皴法當中去,以點皴對畫面形象和空間進行塑造,以墨點營造出畫面整體的視覺效應,用墨點來貫通氣脈,平衡氣勢渲染畫面氛圍[4]。朱道平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現有符號的基礎上,不斷從生活中自然中提煉出物象的本質特征,把現實生活中的物象轉化為藝術符號。他在傳承中創造新意,以傳統符號為依托,通過生活感受和藝術創新,把墨點這個符號與自己的繪畫精神和審美趣味結合,突出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使得山水既具有傳統山水畫的韻味,也具有現代主義的平面性和裝飾美感,作品更具有視覺沖擊力。
朱道平在創作和寫生中運用了點皴、皴線等一系列的藝術符號,筆墨生動,用墨酣暢,渾然天成。其在作品《千山映月》(圖2)中,以勾線設色、墨點穿插為主,畫面構圖,體脈相接,由遠及近,氣勢博大,強化了畫面的視覺影響。勾線大氣簡潔又疏密有致,設色上以花青與墨色為主,增加了山石的厚重感,以平遠推移之勢使得作品表現出大自然的開闊之感,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沖擊。
(二)討論朱道平墨點的運用對作品整體視覺效果的提升
墨點的運用提升了朱道平作品中的氣韻和意境。墨點是一種典型的符號代表,在繪畫時可以通過這種符號表達萬物萬象,它也是從自然萬物中總結抽象提煉出來,具有代表性意義的繪畫符號,也表現了中國畫的意象性。這樣的點在朱道平的作品中無處不在,墨點是朱道平畫面中猶如生命般的存在,如果將他作品中的墨點消除,畫面中的氣韻、意境都會減弱乃至消失。也因為墨點的存在,作品整體的視覺效果得到了提升,不僅畫面中的平遠之感帶有“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呼吸感,不沉悶但卻很扎實,而且墨點在畫面中猶如畫龍點睛,使畫面靈氣充沛,意蘊幽深,韻味悠長。
墨點的運用提升了畫面中的形式美感,加強了畫面的裝飾性和平面感、構成性。現代山水畫家在繼承了傳統山水畫現有符號的基礎上,不斷從生活自然中提煉物象的本質特征,把真實物象轉化為具體的藝術符號[5]。朱道平巧妙地將寫生與傳統山水以及現代構成創造性地結合,他作品中的墨點不僅是單純的組成元素,還嵌入了他筆墨的內在力量和內在意蘊。為了提升畫面整體的視覺效果,他用墨點去協調畫面的疏密聚散,貫通氣韻,營造意境,渲染畫面氛圍。

朱道平山水畫對于墨點的運用展現了他將傳統山水技法與現代主義的平面性和構成感相結合,提純了自己的畫面語言。他通過簡潔大氣的皴線和千變萬化的墨點,創作了既有意韻又有現代平面構成感的新時代山水畫,善于運用清淡的水墨和紅色的調子,營造出具有色彩圖像性的畫面,增強其視覺效果。他的墨點運用獨具特色,善于運用細密變化的墨點,創造出特有的韻律感,同時他的作品慷慨大氣,意境深遠。這些特點使得朱道平的作品具有深遠的藝術影響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朱道平獨特的圖像風格以中國水墨文化個性化的方式進行深化和發展,也是以中國人特有的靈性思維與性靈抒發的方式顯現出中國文人畫畫家藝術實踐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6]。朱道平的山水作品意境深遠,充滿了獨特的個性和情感表達,給人以難忘的藝術享受,在今后的藝術研究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朱道平山水畫的藝術表達方式以及他的影響和地位。
作者簡介
張淑錢,女,土家族,貴州銅仁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美術(美術教育)。
參考文獻
[1]安蒙蒙,劉亞璋.當代山水畫中裝飾風格的繼承與創新—以方駿、朱道平、宋玉麟的作品為例[J].美術界,2011(9):83.
[2]孫克.尋求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契合—談朱道平作品[J].書畫藝術,2001(1):37-45.
[3]吳為山.點染江山—感受朱道平的繪畫世界[J].東方收藏,2013(8):82-86.
[4]黃景濤.點在山水畫中的視覺效應[J].美術觀察,2012(9):111.
[5]楊盟.當代山水畫中視覺符號的美學探究[J].美術大觀,2014(8):43.
[6]賢山.山無盡·水無盡·行無盡—朱道平中國畫作品展學術研討會述評[J].美術,2011(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