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抽吸取栓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ACI)患者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ACI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東人民醫院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85例的臨床資料,以治療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A組患者(42例)使用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B組患者(43例)在A組治療的基礎上行SOFIA遠端通路導管抽吸取栓治療。兩組均隨訪1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分、炎癥因子水平的變化。結果 B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總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均高于A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mRS評分均降低,且B組均低于A組;GQOLI-74評分均升高,且B組高于A組;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B組均低于A組(均Plt;0.05)。結論 SOFIA遠端通路導管抽吸取栓聯合靜脈溶栓治療ACI療效確切,血管再通率高,有利于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且能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 ; SOFIA遠端通路導管抽吸取栓 ; 阿替普酶 ; 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1.0064.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1.021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中老年人中常見疾病,該病發病機制復雜,受糖尿病、吸煙、肥胖、冠心病等諸多因素影響,會引起一系列局部炎癥反應,造成腦組織損傷,治療困難,給患者造成嚴重負擔。故需尋找一種能有效促進神經組織恢復,改善腦組織供氧的治療方案。臨床常以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療ACI,其主要通過激活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從而導致纖維蛋白降解,溶解血栓,從而挽救缺血半暗帶,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血管再通率較低,對于大血管中的血栓溶解效果不是很理想[1]。直接抽吸取栓術是2019年提出的一項新治療方式,具有快速再通和簡便的特點,我國使用的導管多為SOFIA遠端通路導管,用于抽吸取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2]。SOFIA遠端通路導管具有柔軟的頭端和較大的內腔及高流速,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近些年抽吸取栓聯合靜脈溶栓在ACI治療中取得滿意效果,迅速激活血栓中纖溶酶原的同時進行早期取栓,可改善微循環灌注,提高患者預后。鑒于此,本文分析抽吸取栓術聯合靜脈溶栓對ACI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東人民醫院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85例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組,A組(42例)患者年齡50~70歲,平均(60.36±2.21)歲;男、女性分別為21、 21例。B組(43例)患者年齡50~70歲,平均(60.18±2.19)歲;男、女性分別為25、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3]相關診斷標準;⑵首次發病;⑶發病時間到入院時間≤6 h。排除標準:⑴24 h內服用降壓藥物;⑵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⑶既往具有腦出血、腦梗死史。本研究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東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由醫師評估,通過查體、問診、頭顱CT及實驗室檢查等判斷是否符合靜脈溶栓和抽吸取栓的標準,向患者與家屬說明靜脈溶栓治療的必要性與相關風險。給予A組治療中患者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amp; Co. KG,注冊證號SJ20160055,規格:50 mg/支)溶栓,總劑量是0.9 mg/kg體質量,取總劑量的10%在1 min內靜脈推注,剩余90%與10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行靜脈滴注,于1 h內完成。溶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于治療結束后24 h行顱腦CT檢查,確認無顱內出血則給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注冊證號HJ20160685,規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長期用藥。
B組在A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抽吸取栓治療。局部麻醉后于右側股動脈置入動脈鞘,在CT輔助下行全腦血管造影確定血栓位置,8 F導引導管與4 F多功能導管配合0.089 cm泥鰍導絲同軸輸送,在病變位置較近的血管置入8 F導引導管。導引導管到位后撤出多功能導管和泥鰍導絲,引入SOFIA遠端通路導管(Micro Vention, Inc,型號:DA6125ST),內嵌微導絲和微導管,微導絲配合微導管將SOFIA遠端通路導管置于與楔形位置接觸的血栓,并使用50 mL注射器在SOFIA遠端通路導管末端持續性負壓抽吸,如果未能抽吸出血栓,可一邊回撤SOFIA遠端通路導管一邊持續性負壓抽吸。由操作者根據閉塞的血管情況選擇合適的5 F或6 F SOFIA遠端通路導管。術后對患者實施心電監護儀檢測,并對收縮壓、舒張壓進行控制,術后24 h行頭顱CT,若是出現新發癥狀即刻對癥處理,若無出血則指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用法及劑量同A組。兩組均隨訪1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血管再通率。治療后1個月評估療效,分為治愈:患者肢體與語言功能障礙消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評分下降≥90%,同時血管已經完全再通;顯效:肢體與語言功能等障礙癥狀明顯改善,46%≤NIHSS評分降低lt;90%,血管再通率gt;80%;有效:肢體與語言功能障礙好轉,18%≤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lt;46%,在50%≤血管再通率≤80%;無效:肢體與語言功能障礙未好轉,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lt;18%,血管再通率lt;50%,并存在惡化的情況[3]。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治療后1個月血管再通情況采用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通用電氣醫療系統兩合公司,型號:IGS-530)檢查,參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TIMI)分級[5]予以評估,TIMI 3級為完全再通,2級為部分再通,0~1級為未通。血管再通率=完全再通率+部分再通率。⑵NIHSS評分、改良Rankin量表(mRS) [6]評分。評估兩組患者功能恢復情況,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評估NIHSS評分和mRS評分,NIHSS評分共42分,得分越高代表神經功能越差;mRS評分總分0~6分,評分越低代表神經功能恢復情況越好。⑶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 [7]評分。運用GQOLI-74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的生活質量,包含
4個維度: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分值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⑷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3 000 r/min速率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經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血管再通率比較 與A組比,B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總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NIHSS、mRS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mRS評分均降低,且B組均較A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均升高,且B組較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且B組均較A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ACI是神經科常見的高發疾病,發病迅速,易引起腦組織損傷與壞死,導致腦神經功能缺失,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目前,ACI發病機制尚無明確定論,有關研究表示,腦梗死發生多和外源性栓子脫落或血管病變處血栓形成有關[8]。目前臨床治療ACI主要以溶栓為主,如靜脈溶栓、動脈溶栓及動靜脈聯合溶栓,其中,靜脈溶栓費用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出血和血管再閉塞的概率較高,治療效果不佳,無法改善預后情況及達到預期目標[9-10]。
SOFIA遠端通路導管遠端段非常柔軟,可通過曲折的解剖結構實現出色的導向和可通過性能,使SOFIA遠端通路導管能夠可靠地到達閉塞部位。該裝置的混合編織線圈可提供增強控制功能,同時其強化線圈可確保管腔完整、靈活以及優異的形狀保持性。目前為止最大的顱內抽吸導管頭為6 F SOFIA遠端通路導管頭,其內徑為0.178 cm,但是在微導管及微導絲的指引下,如此大的導管仍然能通過頸內動脈虹吸段的扭曲段,并順利到達M1遠端、M2段,甚至可以“裸奔”至M1段,順利到達血栓點[11]。本研究中,治療后B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總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均高于A組,NIHSS、mRS評分均低于A組,這提示抽吸取栓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與血管再通率,減少患者因缺血造成的神經功能的缺損。抽吸取栓可以將大動脈中難以溶解的大塊血栓取出,并且在置入導管的過程中增加了阿替普酶和血栓的接觸面積,幫助溶栓[12]。治療后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均升高,且B組高于A組,這提示抽吸取栓聯合阿替普酶溶栓能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細胞損傷時可激活白細胞及其他炎癥細胞,而這些細胞因子會進一步刺激肝細胞和上皮細胞合成CRP。IL-6是一種重要的炎癥因子,可介導凝血反應,活化血小板,還能促進吞噬小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加重缺血缺氧性損傷。引起炎癥反應越強,血管狹窄程度越重,動脈狹窄越明顯,炎癥因子水平升高是急性腦梗死腦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重要的標記物,與急性腦梗死動脈狹窄程度成正比,因此,可通過監測炎癥因子水平來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判斷預后情況[13]。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治療后B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更低,這提示抽吸取栓聯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抽吸取栓則是通過直接將血栓取出,避免血栓在體內溶解和炎癥因子的釋放,因此顯著降低炎癥因子水平[14]。
綜上,抽吸取栓術聯合靜脈溶栓應用于治療ACI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并且血管再通率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楚, 劉勇. 靜脈溶栓聯合介入取栓對急性腦梗死病人預后改善的有效性分析[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21, 46(9): 1164-1168.
李偉, 乜全民, 郭暉, 等. 不同型號Sofia導管在腦動脈血栓直接抽吸術中的臨床應用[J/CD].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23, 17(1): 37-40.
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介入學組,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1(10): 556-560.
郭宇聞, 楊登法, 楊鐵軍, 等. 擴散張量成像聯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價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價值[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20(10): 1054-1057.
肖燕, 楊麗娜, 孫琴.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TIMI分級及心功能影響的對比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7, 25(10): 72-75.
霍會永, 劉冰, 曹凌, 等. 腦中動脈中度狹窄以上患者病灶側側支循環開放與灌注參數及出院3個月mRS評分相關性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8, 17(10): 1025-1028.
田智慧, 寧向君, 劉會敏. 舒適護理聯合持續性被動運動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相關活動角度及GQOLI-74評分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9, 25(5): 183-184
姜波濤, 陳嬋娟, 譚紅,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神經功能和預后與血生化常見指標的相關性分析[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4, 26 (1): 63-66.
牛文書, 葛曉靜, 劉揚, 等. 血管內介入聯合r-TPA動脈溶栓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完全再通率及VEGF、D-D水平的影響[J].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23, 37(3): 207-226.
楊占輝, 尹學敬, 王樹平, 等. 早期靜脈溶栓聯合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及預后研究[J]. 臨床誤診誤治, 2019, 32(7): 34-39.
馬浩源, 趙巖, 胡明, 等. SOFIA遠端通路導管直接血栓抽吸和支架取栓治療早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比較[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20, 46(4): 216-220.
韓宗利, 杜艷麗, 萬仁寬, 等. Sofia遠端通路導管在急性前循環動脈閉塞取栓治療中的初步應用[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9, 16(7): 1672-5921.
趙旭, 王鵬, 李榮,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腦動脈狹窄與炎性因子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0(1): 39-41.
毛鐵, 吳春菊. 機械介入取栓術聯合rt-PA溶栓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相關指標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3, 4(11): 129-131.
作者簡介:陳華,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神經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