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依達拉奉右莰醇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患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提供相應的參考和依據。方法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類藥物、營養神經、調節血壓水平、降低血糖水平、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右莰醇。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改良Rankin量表(mRS)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及氧化應激指標的變化情況,以及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RS、NIHSS量表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ADL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血清GSH-PX、SOD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高,血清NSE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均Plt;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依達拉奉右莰醇對于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制氧化應激反應,改善神經功能,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 ; 依達拉奉右莰醇 ; 氧化應激 ; 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1.0136.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1.042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大腦的供血血管出現堵塞或腦細胞缺氧、缺血所引起的腦血管類疾病,具有起病急、致殘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點。經常規治療方案治療后患者的病情得以緩解和改善,但體內仍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從而發生氧化應激反應,影響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依達拉奉右莰醇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用于腦卒中治療的復方神經保護制劑,由依達拉奉和右莰醇兩種活性成分組成,其中作為自由基清除劑的依達拉奉分子量較小,右莰醇是具有獨特雙環單萜類化合物,可直接作用于患者大腦的缺血部位,進而阻斷自由基[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西醫常規療法聯合依達拉奉右莰醇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齡39~79歲,平均(60.21±6.25)歲;基礎疾病:糖尿病10例,高血脂15例,冠心病11例,高血壓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40~80歲,平均(59.58±6.33)歲;基礎疾病:糖尿病11例,高血脂14例,冠心病12例,高血壓8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與《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西醫急診診治專家共識》 [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⑵未接受靜脈溶栓治療或血管內介入治療;⑶對依達拉奉右莰醇不存在相關禁忌證。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腦器質性病變;⑵近期使用過其他影響本次治療效果的藥物;⑶近3個月有頭顱外傷史及心肌梗死病史。本研究方案已經過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曉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依據對照組患者的病情給予常規治療,包括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調節血壓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0007,規格:5 mL/10 mg∶2.5 mg)進行治療,100 mL的0.9%生理氯化鈉溶液(西安京西雙鶴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668,規格:250 mL∶2.25 g)與15 mL的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混合稀釋后進行靜脈滴注,2次/d,時間控制在30 min內。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治療結束后進行評估,治愈:患者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評分降低gt;90%,臨床癥狀消失;顯效:50%≤NIHSS評分降低≤90%,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有效:18%≤NIHSS評分降低lt;50%,臨床癥狀改善較少;無效:NIHSS評分下降lt;18%,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5]。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 [6]、改良Rankin量表(mRS) [7]評分、NIHSS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用ADL評分評估患者自理能力,總分共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好;采用mRS評分評定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狀況,總分為6分,患者得分越低代表神經功能恢復越好;采用NIHSS評分評定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總分42分,患者得分越高則代表神經損傷越嚴重。⑶氧化應激指標。于治療前后清晨患者安靜空腹狀態下,抽取外周靜脈血樣共5 mL,置入肝素抗凝試管,輕輕搖勻,以離心式血液成分分離機(長沙湘智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型號:XZP4)進行離心,轉速為2 500 r/min,時間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⑷安全性。觀察與記錄兩組胃腸道反應、皮膚瘙癢、發熱、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等于各項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ADL、mRS、NIHS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mRS、NIHS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較均下降,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ADL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GSH-PX、SOD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均增高,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高;NSE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發生后,體內會因為局部的腦組織損傷而釋放出大量的氧自由基、促炎癥因子等,致使患者發生進行性腦組織損傷,影響患者身體的恢復。目前臨床常規治療包括盡快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抗血小板凝聚,及時疏通閉塞血管、促進缺血腦組織血供恢復,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對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有限,不能阻斷缺血的級聯反應。依達拉奉右莰醇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新型神經保護劑,以4∶1的配比組合科學配伍依達拉奉和右旋莰醇,前者中的陰離子可通過與自由基結合發揮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結構的作用;后者是一種結構明確的全新化合物,可調節腦梗死后血腦屏障的通透性,抑制谷氨酸興奮性毒性,將二者各自的特點優勢結合,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發揮改善作用,可使患者神經功能更快的恢復,進而使生活能力提高[8]。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更高,且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常規療法聯合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是依達拉奉可以調節神經元蛋白的表達,進而使細胞凋亡減少,緩解腦缺血缺氧,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能量代謝及微循環狀態,降低引起的腦組織損傷和腦水腫的風險;右莰醇具有正向調節γ-氨基丁酸(GABA)受體功能,可以減少活性氧的產生,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導致的炎癥反應,調節血腦屏障,兩種藥物聯用,可以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另外,由于其血腦屏障穿透率高,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效果更顯著[9]。本研究中顯示,治療14 d后觀察組患者的mRS、NIHSS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ADL評分較對照組更高,這提示常規治療與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治療方案可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分析其原因應該是常規治療后患者體內雖然仍會產生大量自由基,進而影響到患者的神經功能,依達拉奉在臨床上是自由基清除劑與抗氧化劑,具有較強的血腦屏障通透性,可減輕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右莰醇則是具有抗炎的作用,不僅抑制炎癥細胞因子,還可多機制協同增效,發揮出共同的神經保護作用[10]。
GSH-PX是一種抗氧化酶,其水平變化可評估患者氧化應激水平;SOD是平衡機體氧化與抗氧化水平的一種天然抗氧化酶,其水平高低可以間接反映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NSE有維持神經元細胞膜興奮性的作用。本研究結果中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GSH-PX、SOD水平更高,NSE水平更低,這提示常規治療與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可抑制患者體內的氧化應激反應。分析其原因應該是由于依達拉奉右莰醇可在體內再生α-生育酚,通過清除各種活性氧及過氧亞硝酸鹽等自由基,抑制水溶性自由基、脂溶性自由基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凋亡途徑促進內源性抗氧化通路與胞質伴侶Keap脫鉤,將其轉運至細胞核,促進血紅素氧合酶1的相對表達,進而使機體發揮更強的抗氧化應激作用,與西醫常規治療聯合應用,可以使臨床療效進一步提升。
綜上,常規治療與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能夠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制氧化應激反應,還可改善神經功能、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進一步加強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薛廣團, 高巍, 陳俊杰, 等.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及機制研究[J]. 臨床內科雜志, 2022, 39(11): 771-772.
韓薇, 徐宇浩, 于明.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療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3): 316-319.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西醫急診診治專家共識[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8, 30(3): 193-197.
侯東哲, 張穎, 巫嘉陵, 等. 中文版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2, 34(5): 372-37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 666-682.
鄭璽, 孫敦鑫, 殷捷. 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對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圍術期指標ADL評分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 河北醫學, 2019, 25(3): 618-623.
周進, 王霞, 王靜娥, 等.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后mRS評分與NIHSS評分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22): 5566-5568.
梁新, 王亞麗. 依達拉奉右莰醇神經保護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進展[J]. 陜西醫學雜志, 2022, 51(2): 249-252.
王倩倩, 劉斌, 郭娟.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與安全性觀察[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20, 39(4): 333-335.
焦俊萍, 鮑軍強, 王志偉, 等. 依達拉奉右莰醇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后的療效觀察[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22, 43(8): 884-889.
作者簡介:問澤聞,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疾病的治療。